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日志

張育軒教授處方技巧

一、呼吸系統(tǒng)病證

(一)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kuò)張

主方:止嗽散加減

處方:百部10g 桔梗10g 紫菀10g 橘皮10g 前胡10g 白前10g 杏仁10g 枇杷葉10g 甘草5g (或加浙貝母10g)

加減:1 咽癢加細(xì)辛3g,配伍1~2味清熱藥;

          2 咽痛加清熱藥,如銀花15g、連翹15g、板藍(lán)根12~15g、黃芩10g;

          3 痰多清稀加茯苓12g、半夏10g、葶藶子10g(包煎)或加干姜3g;

          4 熱證明顯(如痰黃、舌苔黃)加清熱藥,必要時加用腸溶紅霉素,0.25,日4次,3~4天;或再加魚腥草30g、生石膏30g(包煎);

          5 痰粘稠加海浮石10g、黛蛤散10g(包煎);

          6 感冒未愈加蘇葉10g、薄荷10g(后下);

          7 便溏加去杏仁,加茯苓12g、車前草30g;

          8 干咳無痰(肺陰虛、燥咳)加沙參10g、麥冬10g、全瓜蔞10~15g;

                      9 痰中帶血加仙鶴草30g、生地榆30g;

          10 便秘加全瓜蔞10~15g、麥冬10g,必要時加酒軍5~10g(后下);

          11 咳較甚加款冬花10g、川貝粉3g(分沖),或另包蒸犁、冰糖吃;

          12 久咳加沙參10g、麥冬10g、百合10g;

          13 胸悶加枳殼10g、全瓜蔞10~15g。

參考:1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有鎮(zhèn)咳作用的肺系藥:貝母、百部、款冬花、杏仁、米殼、半夏、百合

              有祛痰作用的肺系藥:桔梗、紫菀、前胡、遠(yuǎn)志、甘草、枇杷葉

          2 其他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的中藥:

              石韋、五味子、桃仁、南星、南沙參、仙靈脾(鎮(zhèn)咳)、車前草、天冬(鎮(zhèn)咳)、海蛤殼、海浮石(痰粘稠時用)、黛蛤散10g(包煎)、穿山龍15~30g。

注意事項(xiàng):

      1 辨寒熱為主,以熱證居多,或寒熱相兼,一般為實(shí)證,或兼虛;

      2 問診注意痰色,有無咽癢,有無發(fā)熱,大便情況;

      3 必要時加用腸溶紅霉素(對支原體感染有效)或復(fù)方新諾明;

      4 忌吃辛辣煎炒、禁煙;

      5 半夏、瓜蔞、貝母反烏頭、附子,用時需注意。

(二)哮喘

主方:三子養(yǎng)親湯、射干麻黃湯、過敏煎

處方:

        1 用于哮喘發(fā)作時,藥物如下:
            蘇子10g 白芥子10g 萊菔子10g 葶藶子10g(包煎) 地龍10g 白果   

10g(打) 射干10g 麻黃5g 杏仁10g 甘草5g

          加減:(1)熱證明顯加生石膏30g、黃芩10g、丹皮10g等;

                      (2)便秘加全瓜蔞15g、酒軍10g(后下);

                      (3)咳嗽明顯參考咳嗽用藥。

        2 用于緩解期,方藥如下:

            銀柴胡10g 烏梅10g 防風(fēng)10g 五味子10g 黃芩10g 丹皮10g 丹參10g 川芎15g 黃芪30g 甘草5g

            配合:至靈膠囊,2~3粒,3次/日

                        六味地黃丸,1丸,早晚各一次

                        亦可單用此二種成藥。

參考:1 現(xiàn)代藥理有平喘作用的中藥:

              麻黃、地龍、白果、苦參、丹參、川芎、雷公藤;

          2 具有松弛平滑肌作用的中藥:

              地龍、車前草、冬蟲夏草、薤白。

(三)上感

主方:銀翹散,荊防解表湯加減

處方:銀花15g 連翹15g 板藍(lán)根12~15g 薄荷10g(后下) 荊芥10g 蘇葉10g 甘草5g

加減:1 咽痛加牛蒡子10g、桔梗10g;

          2 惡風(fēng)加防風(fēng)10g,惡寒加桂枝10g;

          3 咳嗽加杏仁10g等;

          4 鼻塞、流涕加白芷10g、蒼耳子10g,或加辛夷5g;

          5 身痛、關(guān)節(jié)酸痛加海桐皮10g;

          6 頭痛加桑葉10g、菊花10g或白芷10g、川芎15~30g;

          7 合并少陽證(寒熱往來)加柴胡30g、黃芩10g。

(四)咳血

處方:沙參10g 麥冬10g 百合10g 白芨10g 生地榆30g 仙鶴草30g 側(cè)柏炭10g 茜草12g 甘草5g

                花蕊石30g(打)

加減:1 肺熱加銀花、連翹、黃芩、生石膏等藥;

          2 血多加三七粉3g(分沖),或云南白藥(另服);

          3 咳嗽加杏仁、枇杷葉、紫菀、百部等藥。

注意:需查明咳血原因配合西醫(yī)治療。

 

二、心血管系統(tǒng)病證

(一)冠心病

主方:冠心2號方,桃紅四物湯,加減瓜蔞薤白湯

處方:丹參30g 黃芪30g 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桃仁10g 枳殼10g(或香附10g)  瓜蔞10~15g 薤白10g 生葛根30g 甘草5g 赤芍10g 紅花10g

加減:1 便溏去瓜蔞、桃仁、當(dāng)歸,加茯苓12g、炒苡仁10g;

          2 疼痛發(fā)作較頻加延胡索12g,配合冠心蘇合丸或速效救心丸等;

          3 心律不齊加苦參10~15g、棗仁10g、太子參12g、生地10g、麥冬10g、桂枝5g;

          4 胸悶較甚加強(qiáng)理氣藥,如枳殼15g、香附10g、降香5g;

          5 乏力、氣短加黨參10g、白術(shù)10g、升麻5g、柴胡5g。

(二)高血壓病

處方:桑葉10g 菊花10g 薄荷10g(后下) 鉤藤10g 苦丁茶10g 牛膝10g 杜仲10g 黃芩10g 生地10g 磁石30g(打)甘草5g

加減:1 便秘加決明子12g(或代茶飲,單用本品30g/日)、首烏10g或酒軍5~10g(后下);

          2 腎虛明顯加枸杞子10g、桑寄生15g、女貞子10g、旱蓮草10g;

          3 更年期癥狀明顯加仙靈脾10g、黃柏10g、當(dāng)歸10g;

          4 肝陽上亢明顯加夏枯草10~12g、生石決明30g、天麻10g;

          5 耳鳴加生葛根30g石菖蒲10g。

注意:1 血壓較高者需配合降壓西藥;

          2 丸藥可試服牛黃降壓丸,早晚各益丸;

          3 血壓不太高而有頭暈者,服杞菊地黃丸。  

(三)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心悸)

治則:養(yǎng)血安神。

處方: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熟地10g 石菖蒲10g 遠(yuǎn)志10g 棗仁10~12g 五味子10g 甘草5g 珍珠母30g(打)

加減:1 失眠加合歡皮15g、柏子仁10g、首烏藤15g;

          2 急躁易怒加香附10g、黃芩10g、柴胡10g、青橘葉10g;

          3 乏力、氣短加黃芪30g、黨參10g、白術(shù)10g、升麻5g、柴胡5g。

 

三、消化系統(tǒng)病證

(一)慢性胃炎,胃潰瘍(胃脘痛)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黃芪建中湯,良附丸,左金丸

處方:黃芪30g 黨參10g 白術(shù)10g 茯苓10g 木香10g 砂仁3~5g(后下)      陳皮10g 高良姜3g 香附10g 川連3~5g 甘草5g

加減:1 疼痛明顯加延胡索10~12g、白芍15~30g;

          2 脹明顯加枳殼12~15g、厚樸10g;

          3 燒心返酸加吳茱萸3g、煅牡蠣30g(打)(或瓦楞子粉30g、烏賊骨10g(打));

          4 噯氣加蘇梗10~12g、或再加柿蒂10g;

          5 惡心嘔吐加旋覆花10g(包)、代赭石12g、半夏10g;

          6 納差加焦三仙各10~12g,萎縮性胃炎加生山楂10g、烏梅10g;

          7 寒證較甚加肉桂3g(或桂枝5~10g)、蓽撥3g;

          8 口干舌紅加沙參10g、麥冬10g,去高良姜;

          9 大便潛血陽性加白芨10g、生地榆30g;

          10 熱證去高良姜,加公英30g。

(二)慢性腹瀉

慢性腸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慢性痢疾

  主方:白頭翁湯加減

  處方:白頭翁12~15g 川黃連5g 黃柏10g 秦皮10g 茯苓12g 蒼術(shù)10g 白術(shù)10g 木香10g 甘草5g

  加減:1 兼寒象加淡干姜3g;

              2 便血較多加生地榆30g、槐花10g;

              3 脾虛明顯加山藥10g、炒苡仁10g;

              4 膿血少的加黃芪30g、黨參10g、肉豆蔻3g。

  注意:服藥效果不明顯或有條件,可配合保留灌腸,處方:

              白頭翁30g 苦參15g 黃連10g 黃柏15g 明礬10g

              兌入錫類散1枝,煎100ml保留灌腸,每晚一次。

非炎癥性腹瀉

  主方: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處方:黨參10g 白術(shù)10g 茯苓12g 炒苡仁12g 山藥10g 芡實(shí)10g      肉豆蔻3~5g 川黃連3~5g 焦三仙各10g 甘草5g

  加減:1 五更瀉加五味子10g、補(bǔ)骨脂10g、吳茱萸3g,或四神丸6g(入煎劑或吞服);

              2 寒證加淡干姜3g;

              3 乏力加黃芪30g、升麻5g、柴胡5g;

              4 腹脹加厚樸10g、木香或陳皮10g;

              5 瀉較重加金櫻子12g、柯子10g、赤石脂15~30g;

              6 兼陰虛加烏梅10g;

              7 腸易激綜合征加痛瀉要方、香附10g、石菖蒲10g、遠(yuǎn)志10g、柴胡10g。

(三)便秘(習(xí)慣性便秘)

主方:麻子仁丸,增液湯,五仁丸方

處方:火麻仁30g(打) 生地10g 玄參12g 麥冬10g 當(dāng)歸10g 桃仁10g (打)      杏仁10g(打) 枳殼10g 厚樸10g 酒軍5~10g(后下) 甘草5g

加減:必要時酌加肉蓯蓉10g、生首烏10g、鎖陽10g、瓜蔞仁10~12g(打)

中成藥:麻仁潤腸丸,清心寧片

注意:郁李仁易致腹痛,慎用。

(四)嘔吐(神經(jīng)性嘔吐),呃逆

主方:二陳湯,旋覆代赭湯,丁香柿蒂湯

處方:陳皮10g 半夏10g 茯苓12g 旋覆花10g(包煎) 代赭石12g 蘇梗10g 竹茹5g 柿蒂10g 甘草5g 生姜5片

加減:1 呃逆甚加公丁香3~5g,柿蒂加至15g,加白扁豆15g;

          2 脾虛加黃芪30g、丹參10g、白術(shù)10g;

          3 偏寒證加吳茱萸3g、高良姜3g;

          4 偏熱證加川黃連3g、黃芩10g;

          5 嘔吐較甚,伏龍肝60g煎湯代水煎藥。

(五)腹脹氣

治則:理氣為主,兼健脾。

處方:陳皮10g 木香10g 厚樸10g 枳殼15g(或枳實(shí)) 香附10g 烏藥10g 香櫞5g 佛手5g 白術(shù)10g 焦三仙各10g 甘草5g

加減:1 氣虛加黨參10g、茯苓10g;

          2 便溏加炒苡仁10g、山藥10g、芡實(shí)10g;

          3 便秘加酒軍5~10g(后下)、火麻仁3g(打)。

中成藥:木香分氣丸,早晚各6g

(六)慢性膽囊炎,膽石癥

治則:清熱利膽為主,兼疏肝理氣。

處方:金錢草30g 茵陳10g 公英30g 黃芩10g 黃柏10g 柴胡12g          木香10g 郁金10g 威靈仙15g 酒軍5~10g(后下) 甘草5g

加減:疼痛加元胡10~12g、白芍30g、香附10g

現(xiàn)代藥理研究:收縮膽囊作用由強(qiáng)到弱依次為金錢草、郁金、木香。

(七)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主方:逍遙散,小柴胡湯,補(bǔ)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等

處方:柴胡12g 白芍10g 白術(shù)10g 茯苓12g 當(dāng)歸10g 香附10g 黨參10g 甘草5g

加減:1 氣虛加黃芪30g、升麻5g;

          2 血瘀加丹參3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白芍改為赤芍;

          3 便湯去當(dāng)歸,加山藥、芡實(shí)、苡仁等;

          4 納差加焦三仙各10g;

          5 脅痛明顯加元胡10~12g、郁金10g、威靈仙15g,白芍加至30g;

          6 偏熱或轉(zhuǎn)氨酶升高加白花蛇舌草30g、黃芩10g、公英30g;

          7 膽紅素升高加郁金10g、茵陳10g;

          8 下肢浮腫加澤瀉12g、豬苓12g、車前草30g;

          9 脂肪肝加降脂中藥,如生山楂、澤瀉、茵陳、郁金、虎杖、草決明等。

中成藥:1 脾大用大黃蟄蟲丸;

              2 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用聯(lián)本雙酯滴丸,5~10粒,3次/日;

              3 蛋白電泳異常試服至靈膠囊或?yàn)蹼u白鳳丸;

附:乙肝病毒攜帶者試服方:

      黃芪90g 黨參60g 白術(shù)60g 升麻30g 柴胡60g 女貞子60g            枸杞子60g 沙苑子60g 半枝蓮60g 白花蛇舌草60g 香附30g        黃芩60g

      配1料,共研細(xì)末,蜜丸,9g,早晚各一次。             

(八)口腔潰瘍

治則:養(yǎng)陰清熱。

主方:玉女煎加減

處方:生地10g 沙參10g 麥冬10g 知母5g 生石膏30g 牛膝10g 竹葉10g 川黃連3~5g 黃柏10g 甘草5g

加減:1 便秘加酒軍5~10g(后下);

          2 氣虛加黃芪30g、太子參12g、白術(shù)10g、升麻5g。

附:1 含漱方:

          花椒10g 細(xì)辛10g 薄荷10g 黃柏15g 大黃15g 明礬10g 冰片10g

          水煎1劑,取汁400~500ml,含漱,3次/日。

      2 疼痛較甚者,用六神丸,3粒,含潰瘍處,3次/日。 

(九)胃下垂,脫肛

治則:升提中氣。

主方:補(bǔ)中益氣湯加味

處方:黃芪30g 黨參10g 蒼術(shù)10g 白術(shù)10g 升麻10g 柴胡10g 當(dāng)歸10g 陳皮10g 茯苓12~15g 枳殼30g 甘草5g (焦三仙各10)

 

 

四、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證

(一)慢性腎炎(蛋白尿,血尿,浮腫)

處方:黃芪30g 丹參30g 益母草30g 熟地10g 枸杞子10g 女貞子10g  沙苑子10g 甘草5g

加減:1 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蓮草12~15g、生地榆30g;

          2 蛋白尿加鹿角膠10g(烊兌)、倒扣草30g;

          3 浮腫加茯苓15g、豬苓12g、澤瀉12g、車前草30g。

(二)泌感

治則:通淋清熱解毒

處方:瞿麥15g 扁蓄15g 竹葉10g 野菊花30g 黃柏10g 敗醬草30g      烏藥10g 甘草5g

加減:1 氣虛加黃芪30g、黨參10g;

          2 腎虛加枸杞子10g、女貞子10g;

          3 尿中有紅細(xì)胞加白茅根30g、旱蓮草12~15g。

(三)泌尿道結(jié)石

治則:通淋利尿?yàn)橹鳌?/font>

處方:金錢草30g 瞿麥30g 扁蓄30g 冬葵子30g 海金沙30g(包煎) 黃柏10g 竹葉10g 通草5g 滑石15g(包煎) 甘草5g

加減:1 痛加元胡10g、白芍30g;

          2 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蓮草12g;

          3 日久腎虛加補(bǔ)腎藥。

注意:多飲水,跳躍,腎結(jié)石或較大的輸尿管結(jié)石考慮西醫(yī)碎石治療。  

(四)男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泄,遺精)

主方:五子衍宗丸加減

處方:熟地10g 山萸肉10g 女貞子10g 枸杞子10g 沙苑子10g 澤瀉10g 甘草5g 菟絲子10g 車前子12g(包煎)

加減:1 陽痿加仙茅10g、仙靈脾10g、葫蘆巴10g、肉蓯蓉10g、丹皮10g;

          2 遺精加金櫻子12g、覆盆子10g、芡實(shí)10g、煅龍骨30g(打)、煅牡蠣30g(打)、黃柏10g;

          3 早泄加金櫻子12g、覆盆子10g、五味子10g,并酌加補(bǔ)腎陽藥;

          4 并慢性前列腺炎加野菊花30g、黃柏12g等。 

(五)慢性前列腺炎

治則:清熱解毒為主,兼益氣補(bǔ)腎,活血軟堅(jiān)。

處方:野菊花30g 黃柏10g 白頭翁15g 敗醬草30g 橘核10g 丹參30g  黃芪30g 女貞子10g 甘草5g 金櫻子10g

(六)遺尿

治則:補(bǔ)腎止遺。

主方:桑螵蛸散加減

處方:桑螵蛸5~10g 白果10g(打) 補(bǔ)骨脂10g 益智仁5~10g 石菖蒲10g  金櫻子10g 遠(yuǎn)志10g 甘草5g 覆盆子10g 煅龍牡各30g

注意:幼兒劑量酌減。

(七)副睪炎

治則:清熱解毒,疏肝活血,軟堅(jiān)。

處方:黃芩10g 黃柏10g 野菊花10g 連翹15g 橘核10g(打) 青皮10g      小茴香3g 元胡10g 柴胡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紅花10g 甘草5g

(八)男性不育(精子數(shù)目減少或活動度下降)

主方:五子衍宗丸 

處方:菟絲子10~15g 枸杞子10g 覆盆子10g 女貞子10g 沙苑子10g    仙茅10g 熟地10g 鹿角膠10g(烊兌) 甘草5g

注意:男方從其妻來經(jīng)之日起開始服藥,每日1劑,連服14天為1療程,服藥期間避免房事,療程結(jié)束后同房,未孕可繼續(xù)1~2個療程。

五、內(nèi)分泌疾病

(一)甲亢

主方:當(dāng)歸六黃湯

處方:黃芪30g 當(dāng)歸10g 生地10g 川黃連3g 黃芩10g 黃柏10g            酸棗仁10g 五味子10g 甘草5g 煅龍牡各10g(打)

注意:需配合西藥治療。

(二)糖尿病

主方:增液湯,白虎加人參湯,玉女煎,補(bǔ)中益氣湯等。

處方:生地15~30g 玄參15g 麥冬10g 生石膏30g(包) 知母5g 川黃連5g 花粉12g 玉竹10g 石斛10g 黃芪30g 太子參10g 白術(shù)10g          升麻5g 柴胡5g 甘草3g

注意:需配合西藥治療。

(三)甲狀腺功能減低

主方:金匱腎氣丸,補(bǔ)中益氣湯。

處方:熟地10g 炮附子10g 肉桂3g 山藥10g 茯苓12g 澤瀉10g 黃芪30g 黨參10g 白術(shù)10g 升麻5g 柴胡5g 仙靈脾10g 甘草5g

 

六、免疫性疾病和骨關(guān)節(jié)病

(一)關(guān)節(jié)炎

處方:熟地10~15g 當(dāng)歸10g 白芍10g 防風(fēng)10g 威靈仙12~15g              海桐皮10g 豨薟草12g 老鸛草15g 黃芪30g 絡(luò)石藤15~30g      甘草5~10g

加減:1 病在上肢加羌活10g;

          2 病在下肢加獨(dú)活10g、牛膝10~15g或木瓜10g;

          3 寒中加制川烏、制草烏各5g、細(xì)辛3g;

          4 兼熱證加生石膏、桑枝15~30g、忍冬藤15~30g;

          5 病重加全蝎3g(研沖)、大蜈蚣1條(研沖),或加蘄蛇肉(最好配丸藥時用);

          6 必要時加雷公藤多甙片,10mg,3次/日。

附:肢端關(guān)節(jié)可用外洗方:

      透骨草60g,川烏、草烏、細(xì)辛、桂枝、荊芥、羌活、牛蒡子各15g

      水煎取汁500ml,濕熱浸泡或濕熱敷患處,每劑用3~4天。

(二)干燥綜合征

處方:生地10~20g 沙參10g 麥冬10g 玄參10g 花粉10g 太子參10g    石斛10g 玉竹10g 白芍10g 女貞子10g 枸杞子10g 甘草5g

加減:1 眼干明顯加青葙子10g、決明子10g、谷精草10g、桑椹子10g;

          2 熱證明顯加黃芩10g、知母5g、生石膏30g(包);

          3 便秘加火麻仁30g、決明子12g。

(三)雷諾氏病

處方:桂枝10g 白芍30g 炮附子10g 丹參30g 黃芪30g 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桃仁10g 紅花10g 甘草5g 雞血藤30g

(四)頸椎病

處方:生葛根30g 羌活10g 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紅花10g 威靈仙20g 丹參30g 甘草5g

加減:肢麻加豨薟草12g、地龍10g、雞血藤15~30g

(五)腰痛,強(qiáng)直性脊柱炎

處方:骨碎補(bǔ)10g 川斷15g 寄生15g 鹿含草15g 楮實(shí)子12g 杜仲10g  牛膝12g 獨(dú)活10g 補(bǔ)骨脂10g 熟地10g 甘草5g

加減:1 腎陰虛加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沙苑子等;

          2 腎陽虛、偏寒加炮附子、肉桂。

七、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證

(一)偏癱,面神經(jīng)麻痹

主方:補(bǔ)陽還五湯加減。

處方:黃芪30g 丹參30g 生葛根30g 桃仁10g 紅花10g 當(dāng)歸10g          川芎10~30g 赤芍10g 地龍10g 甘草5g

加減:1 語言不利加石菖蒲10g 、遠(yuǎn)志10g;

          2 熱證加黃芩10g;

          3 面癱早期加白僵蠶10g、天竺黃5g、膽南星5g。

(二)頭痛

主方:四物湯加味(重用川芎)。

處方:川芎30g 當(dāng)歸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生地10g 甘草5g

加減:1 前頭痛加白芷10g;

          2 兩蘗痛加白蒺藜10g、蔓荊子10g;

          3 頭頂痛加藁本10g;

          4 后頭痛加生葛根30g、羌活10g;

          5 偏寒加細(xì)辛3g、吳茱萸3g;

          6 偏熱加桑葉10g、菊花10g、黃芩10g;

          7 兼頭暈加桑葉、菊花、薄荷各10g,必要時加天麻10g;

          8 肝陽上亢加磁石、生石決明等。

(三)失眠,多夢,神經(jīng)衰弱

處方: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生地10g 熟地10g 酸棗仁10g          菖蒲10g 遠(yuǎn)志10g 五味子10g 合歡皮15g 柏子仁10g  甘草5g              煅龍牡各30g

加減:1 兼肝氣郁結(jié)者加柴胡10g、香附10g、青橘葉10g;

        2 偏熱加川黃連3g、黃芩10g;

(四)弱智

參考方:黨參10g 黃芪30g 生葛根30g 石菖蒲10g 遠(yuǎn)志10g 首烏10g  當(dāng)歸10g 枸杞子10g 赤芍10g 補(bǔ)骨脂10g 菟絲子10g 川芎10g 甘草5g

              幼兒劑量酌減

(五)癲癇

主方:二陳湯

處方:陳皮10g 半夏10g 茯苓12g 天南星5g 天竺黃5g 石菖蒲10g      遠(yuǎn)志10g 白僵蠶10g 酸棗仁10g 天麻5~10g 川黃連3g 甘草5g 鉤藤12g

(六)坐骨神經(jīng)痛,末梢神經(jīng)炎(下肢)

主方:補(bǔ)陽還五湯加散寒通絡(luò)藥,去川芎

處方:黃芪30g 當(dāng)歸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紅花10g 地龍10g 獨(dú)活10g 牛膝12g 甘草5g 制川烏5g 制草烏5g 威靈仙20g

加減:1 肢涼加桂枝、白芍;

          2 腰痛加川斷、寄生。

(七)精神失常(含幻覺、多疑、癔病等)

主方:十味溫膽湯

處方:陳皮10g 半夏10g 茯苓10g 竹茹5g 石菖蒲10g 遠(yuǎn)志10g  甘草5g      酸棗仁10g 五味子10g

加減:1 肝郁加香附、郁金、合歡皮、青橘葉、柴胡等;

          2 癔病加浮小麥30g、大棗10枚,甘草加至30g;

          3 熱象明顯(舌紅苔黃)加川黃連3g、黃芩10g。

 

八、外科病

(一)丹毒,癤腫,淋巴結(jié)炎

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主方:五味消毒飲加減

處方:生地10g 丹皮10g 赤芍10g 銀花15~30g 連翹15~30g 公英30g  地丁30g 野菊花30g 川黃連5g 黃芩10g 甘草5g

(二)乳腺炎

治則:清熱解毒為主,兼散結(jié)通乳。

處方:公英30g 漏蘆15g 全瓜蔞15g 野菊花30g 黃芩10g 銀花15~30g 連翹15~30g 青皮10g 橘核10g 王不留行10g 甘草5g 路路通10g

          另以藥渣外敷。

(三)乳腺增生(乳癖)

治則:軟堅(jiān)散結(jié),疏肝活血。

處方:柴胡10g 赤芍10g 當(dāng)歸10g 香附10g 昆布10g 橘核10g 玄參10g煅牡蠣30g 浙貝母30g 夏枯草10g 甘草5g

加減:1 疼痛加元胡10~12g;

          2 月經(jīng)不調(diào)加益母草30g、熟地10g。

(四)良性甲狀腺腫(癭瘤)

治則:軟堅(jiān)散結(jié)為主。

主方:消癭五海丸

處方:昆布15g 海蛤30g 浙貝母10g 橘核10g 夏枯草10g 玄參10g 連翹12g 白頭翁10g 海浮石12g

          青皮10g 甘草5g

(五)靜脈炎

治則:涼血活血,清熱解毒。

處方:生地10g 丹皮10g 赤芍10g 黃柏10g 銀花15~30g 忍冬藤15~30g 地丁15~30g 公英30g 桃仁10g 紅花10g 甘草5g

附:外用靜脈炎軟膏,1~2次/日。

(六)痔瘡

治則:清熱涼血

主方:《血證論》槐角丸加減。

處方:黃芩10g 川黃連3g 黃柏10g 生地榆30g 槐角10g 側(cè)柏炭10g    赤芍10g 丹皮10g 生地10g 酒軍10g(后下) 甘草5g

附:外洗方:魚腥草(或敗醬草)30g 芒硝30g 大黃15g 黃柏15g            五倍子15g 明礬15g 冰片3g

      共煎取1000ml,趁熱先熏,后洗(浸泡)15~20分鐘,3次/日。

(七)闌尾炎

治則:清熱解毒為主。

處方:黃芩10g 川黃連5g 黃柏10g 丹皮10g 野菊花30g 敗醬草30g    酒軍5~10g(后下) 元胡10g 枳殼12g 桃仁10g 厚樸10g 甘草5g

加減:日久紅花10g、赤芍10g、當(dāng)歸10g、川芎10g。

(八)疝氣

主方:天臺烏藥散加減。

處方:小茴香5g 橘核10g 烏藥10g 枳殼15g 厚樸12g 木香10g 香附10g 青皮10g 高良姜3g 甘草5g 元胡10~12g 白芍15~30g 

加減:亦可隨癥加入荔枝核、吳茱萸、肉桂。

 

九、婦科病

(一)閉經(jīng),月經(jīng)后期

主方:膠艾四物湯加味。

處方: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熟地10g 益母草30g          丹參30g 黃芪30g 香附10g 艾葉10g 阿膠10g(烊化) 甘草5g

加減:1 血瘀加桃仁10g、紅花10g;

          2 寒證加吳茱萸3g、肉桂3g;

          3 氣虛加黨參10g、白術(shù)10g。

(二)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jīng)過多

治則:止血為主,兼益氣補(bǔ)血。

處方:當(dāng)歸10g 白芍10g 生地10g 黃芪30g 生地榆10g 仙鶴草30g      茜草10g 側(cè)柏炭10g 阿膠10g(洋化) 貫中炭10g 甘草5g

          拌醋一兩同煎。

加減:1 日久氣虛加黨參10g、白術(shù)10g、升麻5g、柴胡5g;

          2 必要時加三七粉3g(沖)或云南白藥;

          3 或加赤石脂30g、補(bǔ)骨脂15g(驗(yàn)方“止血靈”)。

(三)痛經(jīng)

主方:桃紅四物湯加減。

處方: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0g 桃仁10g 紅花10g 香附10g 元胡10~12g 烏藥10g 柴胡10g 益母草30g 艾葉10g 甘草5g

加減:偏寒加吳茱萸3g、肉桂3g。

(四)更年期綜合征

主方:芩連四物湯、二仙湯。

處方: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生地10g 黃芩10g 黃連3g 香附10g 仙靈脾10g 石菖蒲10g 遠(yuǎn)志10g 酸棗仁10g 五味子10g 甘草5g

加減:1 汗多加煅龍牡、浮小麥、山萸肉,必要時加麻黃根;

          2 自汗再加黃芪、白術(shù)、防風(fēng);

          3 肝氣郁結(jié)加柴胡10g、青橘葉10g;

          4 血壓高頭暈加桑葉、菊花、薄荷、鉤藤。

注意:1 偏肝血(陰)虛者,以芩連四物湯為主方;

          2 偏陰陽失調(diào)(寒熱相兼)者,以二仙湯為主。

(五)慢性盆腔炎

主方:桃紅四物湯加減。

處方: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0g 桃仁10g 紅花10g 香附10g 丹參30g 野菊花30g 黃柏10g 元胡10g 青皮10g 甘草5g

(六)子宮脫垂

主方:補(bǔ)中益氣湯加減,重用枳殼。

處方:黃芪30g 黨參10g 白術(shù)10g 升麻10g 柴胡10g 當(dāng)歸10g 枳殼30g 甘草5g

附:外用方:枳殼60g 五倍子30g 烏梅30g

      濃煎熏洗,或用紗布條浸藥填塞。

(七)妊娠嘔吐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處方:黨參10g 白術(shù)10g 茯苓12g 陳皮10g 半夏10g 焦三仙各10g      砂仁3g 蘇梗12g 竹茹10g 黃連3g 甘草5g 生姜5片

          重者以伏龍肝60g,煎湯代水煎藥。

(八)先兆流產(chǎn)

治則:益氣補(bǔ)腎安胎。

處方:黃芪30g 黨參10g 白術(shù)10g 杜仲10g 川斷15g黃芩10g 甘草5g  桑寄生15g 鹿角膠10g(烊)菟絲子10g 苧麻根30g

加減:少量出血加炭類止血藥(艾葉炭、地榆炭等)。

附:亦可選用阿膠、艾葉、大薊。

 

十、皮科、五官科病

(一)蕁麻疹,濕疹,皮膚瘙癢癥

治則:清熱涼血,祛風(fēng)除濕。

處方:生地10g 丹皮10g 赤芍10g 當(dāng)歸10g 白鮮皮20~30g 防風(fēng)10g    地膚子20~30g 蛇床子12~15g 蟬蛻5g 土茯苓30g 甘草5g

加減:1 偏熱加連翹15g、苦參10g、黃芩10g;

          2 偏濕加蒼術(shù)10g;

          3 偏寒加麻黃5g、桂枝10g、白芍10g;

          4 兼瘀加丹參30g、桃仁10g、紅花10g;

          5 氣虛加黃芪、黨參、白術(shù);

          6 偏風(fēng)加白蒺藜10g、白僵蠶10g,必要時加全蝎3g(研沖)或蘄蛇5~10g;

          7 明顯過敏者加過敏煎。

(二)帶狀皰疹

治則:清熱解毒涼血為主。

處方:龍膽草3~5g 黃芩10g 板藍(lán)根15g 銀花15g 連翹15g 生地10g    丹皮10g 赤芍10g 元胡12g 柴胡10g 甘草5g

注意:1 后期或后遺癥用桃紅四物湯加味;

          2 外用藥:帶狀皰疹糊劑;

              或海金沙15g、青黛3g混勻香油調(diào)涂,2次/日;

              或生大黃30g、黃柏15g、冰片5g,研末,香油調(diào)涂,2次/日;

              或六神丸10粒加入醋2ml,溶化化后外涂,3次/日。

(三)痤瘡

治則:涼血活血,清熱解毒。

處方:生地10g 當(dāng)歸10g 赤芍10g 丹皮10g 銀花15g 公英30g 連翹15g 丹參30g 野菊花30g 黃芩30g 白芷10g 甘草5g

加減:有感染加地丁30g。

(四)過敏性鼻炎

主方:蒼耳子散合過敏煎加味。

處方:蒼耳子10g 辛夷5~10g 白芷10g 防風(fēng)10g 烏梅10g 五味子10g  丹皮10g 黃芩10g 銀柴胡10g 細(xì)辛3g 薄荷10g(后下) 甘草5g

(五)美尼氏病

主方:二陳湯加味。

處方:陳皮10g 半夏10g 茯苓20g 桑葉10g 菊花10g 薄荷10g(后下)        酸棗仁10g 仙鶴草60~90g 生葛根30g 五味子10g 甘草5g

加減:1 眩暈明顯加天麻5~10g、鉤藤10g;

          2 熱象明顯加夏枯草10g、黃芩10g。

附:仙鶴草為治療本病的經(jīng)驗(yàn)單方。

(六)慢性咽炎,咽神經(jīng)官能癥(梅核氣)

主方:二陳湯或半夏厚樸湯加味。

處方:桔梗10g 蘇梗10g 厚樸10g 半夏10g 茯苓12g 薄荷10g(后下)        陳皮10g 甘草5g

加減:1 咽炎加清熱解毒藥,如黃芩10g、銀花15g、連翹15g、板藍(lán)根12g;

          2 梅核氣加疏肝理氣藥,如香附10g、郁金10g、柴胡10g、青橘葉10g;

          3 陰虛加生地10g、玄參10g、麥冬10g。

(七)禿發(fā),脫發(fā)

治則:涼血活血補(bǔ)腎為主。

處方:當(dāng)歸10g 生地10g 熟地10g 赤芍10g 白芍10g 川芎10g 首烏10g 女貞子10g 枸杞子10g 沙苑子10g 旱蓮草10g 丹皮10g 甘草5g

加減:失眠加遠(yuǎn)志、酸棗仁。

 

十一、其他病證

(一)低燒

治則:益氣養(yǎng)陰。

主方:青蒿鱉甲煎、補(bǔ)中益氣湯加減。

處方:生地10g 丹皮10g 地骨皮12g 銀柴胡12g 青蒿10g 知母5g 黃芪30g 黨參10g 白術(shù)10g

          升麻5g 甘草5g

加減:對懷疑有炎癥者加清熱解毒藥。

(二)盜汗

主方:當(dāng)歸六黃湯加減

處方:當(dāng)歸10g 生地10g 黃柏10g 黃芩10g 山萸肉10g 五味子10g 川黃連3g 煅龍牡各30g 甘草5g

          麻黃根12g 浮小麥30g

加減:兼自汗加黃芪30g、白術(shù)10g、防風(fēng)10g。

(三)自汗

主方:玉屏風(fēng)散

處方:黃芪30g 白術(shù)10g 防風(fēng)10g 黨參10g 山萸肉10g 五味子10g 煅龍牡各30g 麻黃根12g 甘草5g

          大棗5枚

(四)浮腫

主方:五苓散加減

處方:黃芪30g 茯苓15~20g 豬苓12~15g 澤瀉12~15g 白術(shù)10g 車前草30g 漢防己10g 桂枝3~5g

          五加皮5g 甘草3g

(五)乏力

主方:補(bǔ)中益氣湯

處方:黃芪30g 黨參10g 白術(shù)10g 升麻10g 柴胡5g 當(dāng)歸10g 枸杞子10g 黃精10g 仙鶴草30g

          千年健10g 甘草5g

(六)過敏性紫癜

治則:清熱涼血止血為主。

處方:生地10g 丹皮10g 赤芍10g 黃芪30g 槐花10g 茜草10g 生地榆30g 仙鶴草30g 黃芩10g

          側(cè)柏炭10g 連翹12~15g 甘草5g

加減:尿內(nèi)有紅細(xì)胞加白茅根30g。

(七)貧血

治則:益腎為主,兼補(bǔ)氣血。

處方:黃芪30g 當(dāng)歸10g 熟地10g 阿膠10g(烊兌) 枸杞子10g 首烏10g 女貞子10g 菟絲子10g

          巴戟天10g 鎖陽10g 補(bǔ)骨脂10g 甘草5g

加減:1 缺鐵性貧血加代赭石10~15g;

          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郝現(xiàn)軍大夫讀書筆記【3】
老中醫(yī)秘方【三】
14.中醫(yī)內(nèi)科辯證方劑
難得一見的秘方,今日全部奉上
【全國中醫(yī)醫(yī)院協(xié)定處方集(南京中醫(yī)院協(xié)定方)】
《常用中醫(yī)單方全集》(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