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聯(lián)合八部門發(fā)布了一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引起各方關注議論,其中最有爭議的一條是“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室,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tǒng)一保管?!庇欣蠋焼栁以趺纯??
我的看法是:學生近視率不斷增加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升學壓力越來越大,名校入學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課外補課越來越多,才是導致中小學生近視率增高的最根本原因。這個問題不解決,任何措施都無濟于事。
中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對近視率升高有無影響?我認為:有!但第一不是主要原因,第二,與課堂上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更無關!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教育部通知發(fā)布之前,全國絕大部分中小學都嚴禁電子產品進學校、進課堂,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近視率不斷升高現(xiàn)象?說明兩者之間并無直接相關關系。但中小學生有沒有使用電子產品?有,但不是在學校、在課堂,而是在校外、在課外;不是因為用電子產品學習,而是因為用電子產品玩游戲、或其他的娛樂活動。這一部分對孩子的視力的確有不良影響。為什么不直接禁止中小學生在課外使用電子產品?因為做不到;為什么不直接禁止中小學生玩電子游戲?這個應該有辦法,但八部委卻沒有采取什么實質舉措。
通知中有一條“指導學生科學規(guī)范使用電子產品”,這個非常有必要。但誰來指導?如何指導?既然學校已經禁止學生帶電子產品進學校了,學校如何進行指導?靠家長嗎?有很多家長忙于工作,也缺乏必要的知識,他們做得到嗎?恐怕很難。恰恰是學校和老師應該負起這一責任?,F(xiàn)在教育部這個通知,等于主動放棄了學校和課堂“指導學生科學規(guī)范使用電子產品”的這個主陣地,等于主動放棄了學校和老師“指導學生科學規(guī)范使用電子產品”的職責。
筆者一貫主張中小學生應該在學校、老師、家長的嚴格監(jiān)管和指導下,分階段合理使用智能手機和相關電子產品開展教與學,引導孩子們從用手機等玩游戲看小說,轉變?yōu)橛檬謾C和其他電子產品開展更有價值的學習活動。真正在課堂上使用智能手機和相關電子產品進行教學的老師,并不會讓學生整堂課都盯著手機和電子產品,而是穿插在各種教學活動之中交替進行,對學生視力并不會帶來不良影響。某中學已開展八年的自帶設備進課堂的教學改革,我曾問過他們的老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該校孩子的近視率比其他不用電子產品的學校要高?回答是沒有。如果這只是個案,請教育部拿出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證明,在課 堂上使用電子產品的學校,學生的近視率比不使用的學校要高。這才能證明教育部這一決定是科學的。
今天早已進入信息時代,并快速向智能時代邁進,智能手機和相關電子設備對教和學的幫助越來越大,其功能和重要性早已超過傳統(tǒng)的紙和筆。很多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早已開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基于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lián)網進行教學的嘗試,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教育部不去聽取他們的意見,卻一刀切地禁止電子產品進學校進課堂,是與時代趨勢背道而馳的舉措,很難持久,也不會有效。
我國學生近視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居全球第一,主要是由中高考為導向的應試教育,以及由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引起的激烈擇校競爭導致的,反映了我國學生學業(yè)負擔沉重,高居全球第一,而不是與使用電子設備有關。教育部重視中小學生近視率問題是好事,但采用簡單的發(fā)文件禁止這禁止那,而不對基礎教育進行根本性改革,是一種懶政思維。尤其一刀切地禁止使用電子產品開展課堂教學,更是把板子打錯了地方。其實引進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lián)網進課堂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轉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機械重復練習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交流、討論、分享、探究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如果能夠普及推廣,將大大有利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均衡,有利于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與教育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已有不少中小學和老師在開展利用電子設備進行教學的嘗試,教育部的這一決定無疑對他們是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有可能延緩我國基礎教育的變革進程;因為老師沒收學生手機引發(fā)的悲劇事件在全國各地一再發(fā)生,師生之間因為這類事件出現(xiàn)的矛盾與對立日趨嚴重,教育部這一決定不僅無益于緩解這一矛盾,還有可能火上澆油。我估計教育部遲早會不得不撤銷之一不明智的決定,改“堵”為“疏”。
看看教育部通知后面的網友評論吧:(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