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版權即聯(lián)系刪除
文 | 趙玉平
平講平說2551期#
每年的春季學期都有一個固定的任務,就是指導畢業(yè)生的畢業(yè)論文。無論是研究生做的相對復雜的題目,還是本科生做的相對簡單的題目,在進度上都是有要求的:有開題、有中期、有結題、有答辯,要寫報告、做PPT、填表格。我每年都會帶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完成畢業(yè)論文,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都能按時完成任務,不過也有一部分同學會出現(xiàn)拖延、滯后的現(xiàn)象。
比如這幾天又到了畢業(yè)論文中期檢查的時間,幾位本科的師弟、師妹都能夠按時完成任務,順利的通過中期檢查;但是另一邊,有個研究生連開題階段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正常的進度被一拖再拖。昨天在沙河下了晚課,我們倆又溝通了一下,他非常沮喪地跟我說:“老師我可能要延期,我可能得推遲。”實際上,你看這個同學沒有校外兼職、沒有社會活動、沒有更多的其他學習任務,他每天本來可以有大塊的時間投入到畢業(yè)論文上面來,但實際上他的效率幾乎為0,該做的事情被一再拖延。而且在開題和中期檢查最關鍵的時候,每天的黃金時間都去打游戲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拖延癥比較嚴重,在關鍵時刻總是回避,總是尋求心理安慰。
這個事情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特別流行的一段胡適的日記。當年胡適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曾經留下過50萬字左右的日記和札記,在日記當中有這樣的記載:
7月4日,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么能如此墮落!先前定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通過胡適先生年輕時候的這段日記,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他身上也存在某種程度的拖延現(xiàn)象,已經定好的學習計劃無法完成,每天通過打牌進行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一旦覺得心里有焦慮了,然后就去打牌。這種拖延現(xiàn)象,在今天我們身邊很多人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人會跟我說,“老師,我的時間管理有問題,我有拖延癥。”其實告訴大家,拖延癥不是時間管理問題,是情緒管理問題。
一般來說,拖延癥是由三種不良情緒造成的:
第一就是完美主義,做事情一定要追求完美,在開始階段就瞻前顧后、患得患失、過度追求,一來二去就把事情耽誤了;
第二是畏難情緒,覺得這個任務很艱巨、很難以完成,太挑戰(zhàn)了,在潛意識里不斷地輸出畏懼信息,提醒自己“不要開始,不要開始”,這樣一拖再拖,就把事情耽誤了;
第三是回避痛苦,完成一個挑戰(zhàn)任務,比如說寫論文,這個過程當然是比較痛苦的。每次要動手去做的時候,心里首先啟動的不是執(zhí)行機制,而是痛苦回避機制,這個機制會驅動一個人做大量無關的、瑣碎的事,甚至于會轉移注意力去看個電影、看本閑書或玩會游戲。其實那個書或者游戲吸引力并不大,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回避痛苦,只要動手做別的事情就可以不用寫論文了。用一個同學的話說:“其實斗地主挺無聊的,也沒什么意思。不過神奇的是每次想到寫論文都忍不住先玩上兩局?!?/span>你看,這就是典型的回避痛苦。
那么以上這些情緒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呢?我來提供幾個建議:
第一就是保持覺察和內省,能夠主動地意識到自己的拖延傾向,這一點特別重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存在是解決拖延問題的關鍵一步;
第二就是破除完美主義,把注意力放到階段性的任務上,而不是放到完美的目標上,并且時時提醒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第三就是使用“切片法”,把一個艱巨的大任務切成每日和每周的一些小任務,把注意力放到每天眼前該做的事情上,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化解畏難情緒;
第四就是每次動手的時候都先設置一個相對比較輕松的小任務,從一個輕松的、不那么痛苦的小主題切入,然后再逐漸去完成這些艱巨的任務。比如說當自己動手寫開題報告的時候,先不要一上來就告訴自己我要寫開題報告了,因為這一下子痛苦指數(shù)飆升,你忍不住可能又去斗地主了。所以技巧就是一上來先告訴自己別著急,我先把表格填一填,把題目先寫上。從一個輕松的小事入手,在桌前坐一會兒,逐漸心理的適應性提高了,狀態(tài)自然也就有了,這時候再去完成進一步的工作。
以上這幾個小技巧呢都特別有效,大家可以試一下。好了,今天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兒,不知不覺已經快5點了,窗外的天空都已經亮起來,我準備先小睡一下,然后今天上午去參加中期檢查,下午準備明天的百家講壇的內容,這些都是不能拖延的。平講平說,咱們明天接著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