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A股共有479家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于50%,其中銀億股份、中國石油、漢纜股份等10家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于80%。
根據滬深交易所上市規(guī)則,持股比例超過50%,或雖未超過50%但享有的表決權足以對股東大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將被認定為控股股東。由此,上述479家公司將被自動認定為擁有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當然,數量更多的公司(2074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遠低于50%,依然存在控股股東。有些時候,某公司是否存在控股股東并不以股權的多寡來衡量,而要視乎其董事會被控制的程度。因此實務中,相當一部分產業(yè)資本強勢舉牌上市公司后,其持股比例甚至遠高于上市公司原第一大股東,但由于無法成功改選董事會,最終造成“控股”而非“控制”上市公司。
目前尚無絕對案例表明存在控股股東是否更有利于公司發(fā)展。事實上,在可統(tǒng)計的62家無控股股東公司中,萬科A、民生銀行、中國平安等在公司治理及經營發(fā)展方面絲毫不遜于存在控股股東的公司。
假設華潤集團前董事長宋林在履職期間強力推進增持并最終控股萬科,進而控制萬科董事會,萬科是否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又或者類似于安邦保險的第三方資本強勢舉牌萬科A并達到控股目的,萬科是否會發(fā)展得更好?
回溯萬科歷年股權架構,該公司自始至終均無明顯的控股股東。中國華潤總公司2000年8月份取代深圳經濟特區(qū)發(fā)展(集團)公司后,從最初8.11%的持股比例躍升至2006年12月份的15%左右,此后再無大規(guī)模變動,維系14.94%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萬科11人董事會中,“華潤系”占據3個席位,約占萬科非獨立董事的42.86%。曾有人稱,以華潤系的社會資源及財務實力,控股萬科并非難事,況且宋林一直力促此事,至于最終為何未予實施以至于成為宋林落馬前的憾事,恐怕只有內部人才知曉。
萬科似的股權及董事會結構在民生銀行和中國平安兩公司中體現得較為充分。像在安邦保險舉牌民生銀行之前,民生銀行主要股東互為犄角,均未大規(guī)模增持,各方勢力在董事會席位上尋求平衡。
不過,萬科、中國平安這種股權分散但控制力不分散的模式很難在天目藥業(yè)、東方銀星等公司進行復制。問題的關鍵是,萬科、中國平安盡管無控股股東,但并不缺少靈魂人物,某些時候,靈魂人物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并不一定弱于控股股東,這在雷士照明控制權爭奪戰(zhàn)中表現得極為明顯。
很顯然,王石、馬明哲就是類似的靈魂人物。而大部分無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公司,實際上正好缺少足以對董事會形成足夠影響的靈魂人物。這些公司的管理層無力阻止第三方資本舉牌收購,亦無能力動用各方資源優(yōu)化公司經營。于是,有一部分無控股股東的公司要么淪為殼資源被各方爭搶,要么慘淡經營,甚至連增發(fā)也屢屢告吹。
還有部分公司存在其他問題,如*ST霞客深陷保殼危機,一旦公司被法院宣告破產,將被終止上市。至于慧球科技則因為歷史原因一直未能解決銀行持股問題,至今廣西工行仍持有慧球科技9.03%股權,根據商業(yè)銀行法,商業(yè)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yè)務,因行使抵押權或質押權而取得的股權須在兩年內予以處理。
由此可以看出,萬科并非無控股股東公司的鏡子,其他無控股股東公司也很難仿效萬科,不過可以設想的是,假如王石、馬明哲、李東生等企業(yè)家徹底退出,那么萬科、中國平安及TCL集團會否繼續(xù)維持現有的局面呢?
(責任編輯:DF155)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