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八段錦中的每一勢動作都蘊含著豐富的養(yǎng)生內涵,其運動強度和動作的編排次序符合運動學和生理學規(guī)律。習練每一式都可調整人體相應臟腑的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那么,兩手托天理三焦的養(yǎng)生機理是什么呢?為什么兩手托天能理三焦?
三焦,是中醫(yī)學名詞,為六腑之一,在古代醫(yī)籍《黃帝內經》和《難經》上都有記述。據學者王夢瑤等人的考證,三焦的“焦”是假借字。古人造字作詞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含義,但是古人用字有時并不甚嚴謹,把音、形、義相同或相近的字通用,這種方法稱之為假借。脊椎骨的“椎”字,在《黃帝內經靈樞背輸》中被假借為“焦”。因此,三焦中的“焦”實際上應當指的是“脊椎”。三焦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白虎通義》中說:“三焦者,包絡府也,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故上焦如竅,中焦如編,下焦如瀆”。古醫(yī)書中將脊柱定位為二十一節(jié),每七節(jié)為一段。上焦七節(jié)是頸椎,有橫突孔,形狀像空竅,所以稱之為“上焦如竅”;中焦“七節(jié)”(實際上有十二節(jié))是胸椎,左右兩側肋骨成排,形似竹木編成的書冊,形容為“中焦如編”;下焦“七節(jié)”是腰骶尾椎,腰椎有肥大的橫突,而骶椎前后面溝溝壑壑,凸凹不平,并在這里構成了兩個生理彎曲——腰曲和骶曲,對泌尿生殖系統(tǒng)具有保護作用,所以下焦被比擬為“瀆”(瀆,是下水溝的意思)。由此可見,三焦,是指整個脊柱和胸腹腔而言,而胸腹腔里包涵了全部臟腑。因此,“理三焦”者,乃是調理脊柱、內臟是也。
“兩手托天”為何能調理三焦呢?兩手托天的動作,在健身氣功五禽戲為“虎舉”,在健身氣功易筋經為“韋馱獻杵第三式”;可見這是一個健身定勢,普遍用于各類導引功法,且都處于起始位置。天,為最高;托天者,就是盡量向上托的意思。從古傳八段錦圖譜和健身氣功八段錦的鍛煉要求來看,這一式動作要求兩手掌向上翻起,掌心朝天,兩臂充分伸展,上臂靠近兩耳;兩手交指相扣,力在掌根,低頭,肩胛內收,上撐下落,使脊柱拔伸。在做這一式動作時,腳跟無需踮起。而在古代的一些八段錦功法中,以及健身氣功易筋經“韋馱獻杵第三式”中,都要求踮起腳跟;但健身氣功五禽戲“虎舉”動作則無需提踵踮腳。其實,“撐掌落踵”更能有效地對拉拔伸脊柱;俗話說“力從腳跟起,貫穿到泥丸”,“泥丸”就是頭頂正中的天門(頂門)。做這一勢動作時,還需注意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收腹提肛,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此才能挺拔脊柱。同時,“兩手托天理三焦”的一個完整動作是一個呼吸周期,但在“托天”一瞬間,應當是閉息助力,從而使“內勁”貫通上中下三焦。
“兩手托天理三焦”的養(yǎng)生機理是什么呢?三焦主司人體元氣水液的流通布散,是統(tǒng)管五臟六腑的“孤之府”、“外府”。作為健身氣功八段錦的第一式,通過兩手托天的鍛煉,達到調理全身的目的。通過脊柱的對拉拔伸,有利于糾正脊柱周圍小關節(jié)的紊亂,并適當刺激脊柱兩旁神經根,以此來調理五臟六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脊柱的過度彎曲、椎間盤的膨隆、骨盆的移位、胸廓的下降等等,是造成一系列慢性病、頑病痼疾的原因。因此,脊柱的自我鍛煉,其養(yǎng)生健身意義是十分明顯的。在中醫(yī)學中,脊柱是督脈所在地,總督一身陽氣;“兩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升降開合,使元氣布散全身,使津液滋潤臟腑。同時,與動作相伴的逆腹式呼吸,按摩腹腔臟器,防止胃下垂、子宮下垂等??茖W研究表明,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能提高中老年人上下肢的力量,改善呼吸系統(tǒng)機能,提高老年人關節(jié)靈活性、平衡能力和神經系統(tǒng)靈活性等。因此,把雙手托天理三焦放在健身氣功八段錦的第一式,其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兩手托天理三焦
具體做法是:
首先,要"立地",即肩井對涌泉,百會對會。然后陰掌心向上,雙手交叉放在腹前,兩手與肚臍形成一個三角。
這個動作將氣機收在了下焦丹田。兩手合抱于腹前時,不要抱得太高,因為手在哪兒,氣就在哪兒。對于老年人來說,如果手抱得太高,氣往上沖,容易出現高血壓。
雙手合抱的同時,兩腿微屈,這就達到了"八虛"的效果:虛兩腋舒肝氣;虛兩肘舒心肺氣;虛兩髀舒脾氣;虛兩腘窩舒腎氣。
然后兩掌慢慢舉到胸前,再往內旋轉向上托起,掌心向上,即是一個"頂天"的動作。
此時注意幾點:
1)當兩掌向上托起并上舉時,最關鍵的一點是掌根一定要上撐,這樣才能打開手臂上的陰經,也才能抻拉整個后背。
2)手臂上舉時,注意要用兩臂夾緊耳朵,因為三焦也是走耳部的。年紀大的人手臂上舉時可慢一些,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調整上舉的高度。
3)兩掌向上托起并上舉,舉到最高點的時候,要稍微定住,屏息一會兒。屏息就可讓我們的氣機在五臟六腑之中鼓蕩一圈,即"內按摩",用氣機按摩我們的五臟六腑。
4)兩臂上舉并屏息,除了按摩內臟,也鍛煉了人體的膈肌。經常鍛煉膈肌,可延緩衰老。人體衰老的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容易氣喘。比如,稍微走一下樓梯就累得氣喘吁吁的,這其實是膈肌無力的表現,不能"氣沉丹田"。要想讓氣沉到丹田,膈肌的力量必須大,全身的氣機必須足,這都需要健康而有活力的身體。
5)雙臂上舉時也有一個夾脊的動作,對活動背后的膏肓穴很有好處,可舒緩背部的疲勞感。
最后,兩腿微屈,兩臂分別在身體兩側緩緩下落,然后兩掌捧于腹前,目視前方。此時,身體的重心要緩緩下降,氣往下走,全身都放松下來。
此動作雙臂上舉、下落為一遍,共做六遍。
"兩手托天理三焦"這個動作,通過雙手上托,緩緩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暢、氣血調和;同時,雙臂反復地上舉、下落,還可鍛煉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和頸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頸椎病甚至腫瘤。視頻連接點擊http://sns.qzone.qq.com/cgi-bin/qzshare/cgi_qzshare_urlcheck?url=http%3A%2F%2Fwww.56.com%2Fu11%2Fv_MjIzMzg5MzI.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