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味 生 活 私 享 藝 術」
書畫丨文房丨拍賣丨展覽丨藏家丨空間丨器物
藝術家
張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97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F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畫系主任、西泠書畫院副院長、中 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杭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
中國山水畫自六朝始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歷史。歷代山水畫大家面對自然山川根據各自不同的感受和認識,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并不斷進行變革。
在最新修訂的《從寫生走向創(chuàng)作·山水畫》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谷旻教授在創(chuàng)作理論之外,附以自己多年寫生精品畫稿,并配以親身感受、點評,讓山水畫學習者能有更直觀的體會。
虎丘速寫 2014年
▼
用毛筆直接運筆概括和提取自然物象中最典型、最突出的部分, 加強和鍛煉自己眼準、腦快、手追的本領,提高自己的筆線語言和形體結構的能力。其間取舍和虛實處理很重要,根據立意和布局的需要,對自然物象進行取舍,并加強繁簡、虛實的對比,增強畫面的節(jié)奏感。
太行穽底速寫
▼
太行穽底隧道,氣勢雄偉險峻。此圖乃寫生示范,用毛筆直接在宣紙上速寫,應了解山體起伏、轉折、呼應。下筆應果斷、肯定,并概括和突出山石結構,加強布局的繁簡、疏密變化及用筆的虛實、枯濕變化,以突顯畫面的節(jié)奏和韻律。
獅子林速寫 2014年
▼
此圖為學生作構圖示范,園林寫生主要以建筑、山石、樹木及水面等組成。在處理時,疏密、繁簡對比很重要。近處假山應安排得錯落有致,山石結體應概括到位。亭閣藏于假山和樹木中,用瓦片和窗格的刻畫,突出前面的太湖巨石。樹木則大小相間,直斜相依,疏密組合、高低錯落,以貫其氣。
留園可亭 2014年
▼
山水畫寫生極其講究“取用”和“舍棄”的關系 ?!读魣@可亭》表現姑蘇留園一隅,可亭立于畫面中心,舍棄一些樹木與疊石,并取用周圍的柏樹與枯樹,以增強畫面的靜穆與冷寂之意境。
西泠寫生 2012年
▼
畫煙雨山水貴在蒼潤,水墨淋漓,但要控制得當。古人云:干裂秋風,潤含春雨。為求墨色豐富,可以枯筆與濕筆相互參破。
此圖寫西泠漢三老石室一隅,建筑隱藏于樹林之中。一條曲徑小路使畫面更顯幽深,坡石用筆較簡淡,而樹木則顯濃密。畫前先將宣紙略微打潮,多用濕筆則盡顯迷茫,宣紙將干時用枯筆醒。
雁蕩白云庵速寫
▼
山水畫布局時,大致對要表現的自然對象略作分類和概括處理,不能完全受制于客觀物象,也不能用自己慣有的方法去套用,應抓住自然物象中最突出、最典型的景物布局于畫面,經過主次、輕重的取舍處理,用筆運線強調書寫性 , 并注意枯濕濃淡、疏密虛實的處理。上圖《雁蕩白云庵》用半個小時把要表現的景物的大致布局,用筆墨安排妥帖。
多次去雁蕩山寫生,也經常在白云庵用齋飯,二十幾種菜肴加甜品讓人印象深刻。而位于山谷之中的白云庵,依據地勢,層層推進,一條小溪環(huán)繞寺院,并用三座形狀不一的小橋連接上山小徑。古木則沿寺院有節(jié)奏、有疏密、有變化地布列,并起到顧盼、呼應之勢,寺院、小徑、溪澗則隱現于樹林之中。此圖處理虛實尤為關鍵。賓虹老人云:“實處易,虛處難?!彼J為虛處不是空虛,還得有景,密處還須有立錐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故我們在布實的同時便在布虛,一切虛處皆是從實處完成。
秋意漸濃 2014年
▼
此圖乃甲午深秋于虎丘得稿,在表現時有意對山石、建筑進行虛化處理,用淡墨在結構處略作交代,以顯出含蓄、幽遠之意。樹木則用濃墨在建筑、山石結構處錯落布列,以加強濃淡、虛實之對比,而樹葉紛紛飄落,突現江南深秋清晨寒冷、蕭瑟之意境。
御碑亭 2014年
▼
園林寫生有時如同自己在造園,根據立意和布局的需要,疊山構石,植樹種草,亭臺樓榭,小橋流水。特點是移步換景,曲徑通幽,可游可居,切忌平板。
能厚重也能清逸,厚重也兼空靈,是張谷旻筆墨的另一特點?!毒湃A山》系列大多是厚重而空靈的。畫林木煙嵐墨氣厚重,畫院落房屋筆意幽淡。兩方面形成對比,又和諧統(tǒng)一?!侗闵角f》《西泠印社》《湖山清曉》《山莊清涼》等扇面作品,以渴筆淡畫西湖園林,結景嚴密,畫法精致而淡雅,含倪云林之清逸而無其孤峭,近王蒙之毛厚而無其繁密。在山水寫生(或寫生性創(chuàng)作)中能如此自然地運用傳統(tǒng)筆墨進行寫生,是對現代中國畫寫生的一個超越。
郎紹君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南雁煙雨圖 2008年
▼
水墨對景創(chuàng)作,應強調自己的獨特感受,突出自己的主觀意念、意境表現和筆墨語言。因此我們在自然造化中應“搜妙創(chuàng)真”。荊浩在《筆法記》中認為:“度物象而取其真……,茍似可也,圖真不可及也”“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鼻G浩認為只有通過對自然物象的仔細觀察,了解自然物象的本質,經過提煉得其神韻,方能“圖真”。這是繼顧愷之的“傳神論”,謝赫的“氣韻論”之后更加明確的一種觀點,“圖真”的本質就是物與我、情與景的合一。
拙政園宜兩亭 2014年
▼
中國畫的透視原理是散點透視法,而西方繪畫是以焦點透視為主。散點透視法是移動的、可變的,焦點透視相對是固定的。園林寫生時,因透視關系,遠小近大。我們在一個點寫生時,經常遇到假山撲面,長廊曲折環(huán)繞,形成一個很有意趣的角度。有時為加強現場感,偶爾運用焦點透視以求別趣。
李氏龍宮 2015年
▼
隴西李氏龍宮建于盛唐, 主殿上有唐玄宗御筆親書“李家龍宮”。為天下李氏祭祖之地。稱為龍宮者,規(guī)格則高于廟。該宮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肅穆壯嚴,此圖則取龍宮一隅,畫面中央顯千年古柏之高大幽深,而樓閣則隱現于古柏之中。
龍井速寫 2016年
▼
平常我們談筆墨,多以用筆用墨為筆墨,此為筆墨的表現方法,包括技 法 、 結體 、 程式、法度等,教學也多在這個層面。當然,筆墨的最高層面可“由技進道”,通過氣韻、格調、意趣、風格而顯現畫家個人審美追求和藝術精神的形式表現。
郭熙云:“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 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古人繪畫重意境創(chuàng)造,重氣韻表現,如連“用筆”與“用墨”都 掌握不好, 如何傳神,怎得氣韻。當今從事中國畫而一生未入筆墨堂奧的大有人在,連“淺近”功夫都不能掌握,何言品格 , 談何創(chuàng)造。
石屋洞天 2013年
▼
當我們確定題材,畫思醞釀成熟后,首先抓住表現對象最精粹的部分,根據布局、結構進行勾勒,立定畫面的主次骨架 。賓虹老人云:“看山入骨髓,才能寫山之真。”我們在表現對象時,應不概念化地描寫。一般處理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整體,后充實;另一種是先豐富,后單純。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