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
汗證
【
收藏】
【概述】
汗證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癥。不因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則益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發(fā)于病危時,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肢冷息微者稱為脫汗;汗出色黃染衣著色者為黃汗;發(fā)生于急性熱病過程中突然全身惡寒戰(zhàn)栗,繼而汗出,為戰(zhàn)汗。臨床一般以自汗、盜汗最為多見。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熱、更年期綜合征以及結(jié)核病等均可見汗出異常。
【病因病理】
汗證的病因為病后體虛,耗傷肺氣,感受風邪,營衛(wèi)不和,或煩勞邪熱亡血耗陰,情志不遂,肝火濕熱內(nèi)盛,均可致汗液外泄異常。
病理變化為肺氣不足,肌表疏松,表衛(wèi)不固,或為營衛(wèi)不和,衛(wèi)外失司,腠理開泄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煩勞過度,亡血失精,或邪熱耗陰,以致陰精虧虛,虛火內(nèi)生,陰津被擾,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情志不舒,肝氣郁結(jié),肝火偏旺,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體濕熱偏盛等,以致肝火或濕熱內(nèi)盛,邪熱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診斷要點】
1 .根據(jù)汗出時的不同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自汗、盜汗、脫汗、黃汗、戰(zhàn)汗。
2.自汗、盜汗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作為癥狀而伴見于其他疾病的過程中。
【辯證分型】
1.肺衛(wèi)不固癥狀:汗出惡風,稍勞尤甚,易于感冒,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苔薄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肺氣虧虛,肌表疏松,表衛(wèi)不固而汗出惡風,且易感冒;動則耗氣,氣不攝汗,故汗出益甚;面色少華,脈細弱為氣虛之象。
2.營衛(wèi)不和癥狀:汗出惡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或表現(xiàn)半身或局部汗出。苔薄白,脈緩。
證候分析:營衛(wèi)失和,腠理不密,故汗出惡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苔薄白,脈緩為營衛(wèi)不和之象。
3.陰虛火旺癥狀: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有午后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陰精虧虛,虛火內(nèi)生,熱逼津液外泄,故見盜汗;虛熱內(nèi)蒸,故五心煩熱,潮熱,顴紅;陰虛有熱,津液不足,故而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陰虛火旺之象。
4.邪熱郁蒸癥狀:蒸蒸汗出,汗液易黏或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shù)。
證候分析:肝火亢盛或濕熱內(nèi)蒸,故見面熱,煩躁,口音,小便色黃;熱蒸津液外泄,故汗出;濕熱內(nèi)蒸,濕性黏膩,故汗液易黏而黃染;苔薄黃,脈弦數(shù)為內(nèi)有積熱之象。
【分型治療】
1.肺衛(wèi)不固治則:益氣固表。
方藥:玉屏風散加味。
黃芪15克防風9克白術(shù)12克浮小麥30克糯稻根30克大棗5枚甘草6克隨癥加減:氣虛甚者,加黨參12克、黃精12克,以益氣固攝;兼有陰虛,而見舌紅,脈細數(shù)者,加麥冬12克、五味子9克,以養(yǎng)陰斂汗;著汗出較甚,可加龍骨30克、牡蠣30克,以斂汗固澀。
2.營衛(wèi)不和抬則:調(diào)和營衛(wèi)。
方藥:桂枝湯加味。
桂枝6克白芍12克大棗5枝生姜3片甘草3克隨癥加減:汗出較多者,加龍骨30克、牡蠣30克,以固澀斂汗;兼氣虛者,加黃芪15克,以益氣團表;兼陽虛者,加附子9克(先煎),以溫陽斂汗;半身或局部汗出者,可加浮小麥30克,以甘潤緩急。
3.陰虛火旺治則:滋陰降火。
方藥:當歸六黃湯加減。
生熟地各15克 當歸9克 黃連3克 黃芪9克黃柏9克 黃芪12克隨癥加減:汗出較多者,加牡蠣30克、浮小麥30克、糯稻根30克,以固澀斂汗;潮熱甚者,加泰充9克、銀柴胡9克、白薇12克,以清退虛熱;火熱不甚者,可去黃連、黃芩、黃柏,加麥冬12克、五味子9克、牡丹皮12克,以補益肺腎,滋陰清熱。
4.邪熱郁蒸治則:清肝泄熱,化濕和營。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9克黃芩9克山梔9克 柴胡9克 澤瀉龍膽草9克 黃芩9克 山梔9克 柴胡9克 澤瀉12克木通6克車前子15克(先煎) 當歸12克 生地12克甘草6克隨癥加減:濕熱甚者,可加茵陳30克、赤茯苓12克,以清利濕熱;濕熱內(nèi)蘊而熱勢不甚者,可去黃芩、梔子、木通等苦寒之品,加蒼術(shù)9克、生薏苡仁15克,以清熱除濕。
【中成藥】
1.玉屏風沖劑 每次15克,每日3次。適用于氣虛汗出者。
2.甘露消毒丹 每次12克,每日3次,吞服。
適用于濕熱郁蒸汗出者。
【簡便方】
1.黃芪15克、大棗5枚、浮小麥15克,水煎服,每日2次??芍螝馓撟院埂?div style="height:15px;">
2.烏梅10枚、浮小麥15克、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2次。治陰虛盜汗。
3.五味子、桑椹子各10克冰煎服,每日2次。
可治自汗、盜汗。
【其它療法】
針灸療法:取肺俞、心俞、合谷、內(nèi)關(guān)、陰部穴,留針2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捎糜谧院?、盜汗。
敷貼法:取郁李仁6克、五倍子6克,研末,用生梨汁調(diào)成糊狀,敷兩內(nèi)關(guān)穴,適用于自汗。取五倍子、五味子等量,共研細末,加入70%乙醇適量,調(diào)成“雙五子”糊劑,將適量的“雙五子“糊劑放在塑料薄膜上,貼于肚臍正中,24小時更換1次,一般7~8天即可見效,可固澀斂汗。適用于自汗和盜汗。
食療法:芪棗粥:黃芪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將黃芪先煎取濃汁,與粳米紅棗同熬成粥,每日食用2次。適用于自汗易感冒者。
【注意事項】
1一出汗因其他慢性疾病引起者,止汗的同時還應治本。
2.汗證患者應注意飲食起居,避風寒,防感冒。
3.汗出較多者,應經(jīng)常更換內(nèi)衣,保持干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