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殺手》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于供應心臟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fā)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心臟供氧不足,而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xiàn)。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又被稱稱作“人類第一殺手?!泵绹鴩医】到y(tǒng)計中心公布的資料表明,心臟病占總死因的35%,其中冠心病死亡占24.1%,居前10位死因之首。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700萬人死于冠心病,占疾病死亡總人數(shù)的50%以上。在我國冠心病患者高達6000萬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在不斷增加,40歲以后每增加10歲,患病率就要遞增1倍左右。據(jù)統(tǒng)計,每100位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每年有幾十萬人死于心臟病。如何預防治療冠心病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認識心臟》
心臟是一個十分重要和神秘的器官。人們曾把數(shù)不清的溢美之詞奉獻給它,像心曠神怡,心心相印,火熱的心,一顆紅心,都表現(xiàn)出對心的神往和寄托。祖國醫(yī)學謂:“心者,神之舍也?!备鼘ⅰ毙摹鄙窕?、美化,把它視為主神志、管思維、調精神的器官.
俗話有“偏心眼”之說,這話似乎有一點“實據(jù)”。人的心臟“偏居”胸左側,拳頭大小,重約260克,長徑為1 2—14厘米,橫徑9—11厘米,心底朝上,有點像和尚敲的木魚。心臟外面,緊緊包裹著心包膜,像心臟的“大衣”,可保護心臟。
人心都是肉長的。一點不錯,心臟是由強大厚實的心肌組成的一個精致的空腔,里面灌滿流動著的血。腔隙被一中隔分為互不相通的左右兩半,即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房。左心室。像一座平房分為兩個筒子間。但每一筒子間的前后有兩個“套間”,即心房和心室,兩者之間有一個過道和幾扇內門——瓣膜,它會定時開閉。左心房、左心室之間的門稱為二尖瓣;右心房、右心室之間的門稱為三尖瓣。這些內門的作用是控制血液向一個方向流淌。順流則開,逆流即關。左右流淌的血液成分和色澤各有不同,左心房、左心室流動的是鮮紅色的動脈血,右心房、右心室流動的是暗紫色的靜脈血。當心臟收縮,左心室將動脈血送入主動脈,經全身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回到右心房,稱為體循環(huán)或大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供給身體氧氣和營養(yǎng),收集全身的二氧化碳和廢物。而靜脈血從右心房到右心室經肺動脈、毛細血管、肺靜脈回到左心房,完成二氧化碳與空氣中新鮮氧氣的氣體交換,此即肺循環(huán)。這一大一小的血液循環(huán)密切配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演繹著令人贊嘆的生命之歌。
心臟操勞一生,晝夜不停地搏動,一刻不能休止,心臟跳動的頻率稱為心率,正常成人在安靜狀態(tài)下心率每分鐘可達60—100次.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一個人的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近26億次。這主要由于心臟具有兩套重要機制。一是心臟內有一套完整的自主節(jié)律系統(tǒng),它能激勵和協(xié)調心臟各部位的工作。如果自主節(jié)律系統(tǒng)出了問題,就會導致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紊亂。二是心臟有一個有效的供血系統(tǒng),可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這就是左右冠狀動脈。這兩條血管雖小,但舉足輕重。小小冠狀動脈事關心臟乃至整個機體生命的安危,一旦阻塞非同小可,最常見最典型的癥狀是心絞痛,進一步可發(fā)展為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
心臟對生命至關重要,它是一個血液循環(huán)的中轉站,主要職能是起泵血的作用。它定時、定量、定向、有序地將血“打”到主要血管,再分流至全身,然后將身體“用過”的血“打”到肺臟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所以,可把心臟比喻為一個血泵。醫(yī)生聽診時聽到的“突突”的響聲,正是血泵工作時發(fā)出的”操勞之聲”。我們稱之為心音,是由心臟的舒縮、瓣膜開關的機械振動引起。一旦血泵停轉而通過搶修還不能恢復工作,那就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終止了。所以,心是血肉“鑄就”的生命之泵。
請愛惜你的心臟,因為我們的生命大廈的基石是心臟,而每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愛護心臟就是愛護生命。
《冠心病誘因》
冠心病患者,隨時都可發(fā)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而這些危急癥候的發(fā)生,除了心臟本身的病變,心脈瘀滯之外,外環(huán)境的影響對本病的發(fā)生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究竟有哪些誘發(fā)因素呢?
A、現(xiàn)時知道有幾個主要危險因素足以構為促進或引起心臟?。?/p>
(一) 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易患冠心病。
冠心病雖不是一個明確的遺傳性疾病,但具有明顯的家族傾向,其遺傳機制有待基因研究的突破。但根據(jù)統(tǒng)計和醫(yī)學研究表明:父母中有一個患冠心病,其子女患冠心病率為雙親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均有冠心病,則其子女患病率為對照組的4倍;若父母均早年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較無冠心病雙親的子女約高5倍。這說明冠心病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但父母在七, 八十歲才患上冠心病, 則不算在內.
目前一般認為,冠心病具有遺傳易感性,而脫輔基脂蛋白基因缺陷是形成冠心病的內在遺傳因素。
美國學者約翰·布賴斯魯終于揭開了冠心病遺傳易感性的奧秘。人體血液中的脂質如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等,不是單獨游離存在的,而是與蛋白結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出現(xiàn)的,脂質只有與蛋白結合成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被利用。
人體血中的脂蛋白主要有4種: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
極低密度脂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主要含內源性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膽固醇,這兩種脂蛋白顆粒較大,不穩(wěn)定,易進入損傷的動脈壁,是導致動脈硬化的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含有磷脂、顆粒小,移動并能自由進出動脈壁,不會沉積于動脈內膜;而且能阻止低密度脂蛋白在動脈壁沉積,并可清理、溶解已經貯存在血管壁內的膽固醇。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有“抗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之稱.
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脂蛋白均是由脂質與環(huán)形的特殊球蛋白——脫輔基脂蛋白構成的。人體中的任何蛋白質,都是由組織細胞的一種基因控制的,同樣,每種脫輔基脂蛋白的產生也都受人體肝細胞等組織細胞的一種基因控制。
約翰·布賴斯魯指出:脫輔基脂蛋白A1基因的缺陷可以引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過低,從而導致動脈硬化。
據(jù)查人群中3-5%的人,會因為這種遺傳基因的缺損而易患冠心病,他們往往會較早地患冠心病。加拿大學者發(fā)現(xiàn),脫輔基脂蛋白B基因缺陷會造成人體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從而導致動脈硬化。據(jù)查人群中約20%的人身上有這種基因缺陷,他們將較早地成為冠心病患者。
約翰·布賴斯魯和一些美國學者又發(fā)現(xiàn)脫輔基脂蛋白C基因缺陷,可以造成血中甘油三酯的增高,從而易患冠心病。約有3-5%的人,可能發(fā)生脫輔基脂蛋白C基因的變異。
(二) 高血壓病人易患冠心病
最大危險———高血壓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危險因素。一般而言,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常帶有家族史,或并有吸煙、肥胖等多個危險因素??垢哐獕菏莻€長期、艱難的過程,但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清淡、適當運動、保證充足睡眠等,再配以藥物治療,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的范圍內,即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發(fā)病。
我國冠心病患者中有50%~70%合并高血壓,而高血壓病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較血壓正常都高出4倍以上。
當血壓升高時,動脈血管內壓力增高,高壓血流長期沖擊動脈壁,導致動脈內膜的機械性損傷,血壓越高,這種損傷就越嚴重。由于冠狀動脈是升主動脈的第一個分支,所承受的高壓血流的沖擊較大,所以容易受到傷害。同時,血壓的升高還會影響動脈血管中結締組織的代謝,使血脂易沉積在動脈壁,而形成粥樣硬化。
另外,血壓升高時,高級神經中樞活動障礙,神經內分泌紊亂,使兒茶酚胺釋放過多,兒茶酚胺的增多可直接損傷動脈血管壁,使冠狀動脈痙攣,促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脈壓大患冠心病風險也大
測完血壓,往往沒有多少人關心脈壓多大;因為人們不大了解脈壓意味著什么。脈壓是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壓差值。近年發(fā)現(xiàn),脈壓大于65mmHg的人與脈壓小于45mmHg的人相比,不僅患心臟病的危險性及病死率高出3倍,而且這些人出現(xiàn)心力衰竭的危險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專家們建議,脈壓過高(大于65mmHg)是預測心臟病的依據(jù)之一。
(三) 糖尿病患者。
潛在危險———糖尿病
有種說法是,患上糖尿病等于得過一次心肌梗死。這種說法有一定依據(jù):因為糖尿病患者與心?;颊呔哂邢嗤乃劳鑫kU。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具有多種危險因素,常會處于冠心病的高度威脅之中。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一旦誘發(fā)冠心病,發(fā)病越早則病情越重。將血壓、血脂水平控制在比常人更低的水平,對冠心病的預防有益無害。
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這一事實已被公認。有資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發(fā)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至6倍, 有人統(tǒng)計,約43-50%的糖尿病人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時的死亡率較非糖尿病人高2-3倍。據(jù)研究觀察,年齡在36~62歲的糖尿病患者中,不論男女,不同年齡組的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組。一些隨訪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險增加,而且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有關。
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比較普通人的嚴重. 而前者的心肌梗塞很多是沒有胸口痛楚的, 這與糖尿病影響神經有關. 再者, 糖尿病人心肌缺氧也未必一定有心絞痛, 因此他們有可能會操勞過度或做太劇烈的運動而不自覺.
4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約50%有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發(fā)病率,較沒有糖尿病者約高2倍,且發(fā)生年齡較早。有人統(tǒng)計,糖尿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較非糖尿病人高2~3倍,原因何在?
1、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表現(xiàn)的糖尿病、蛋白質及脂質代謝紊亂的疾病。所以,糖尿病人常同時伴有脂代謝紊亂及高脂血癥。
2、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缺乏或者胰島素受體數(shù)目減少,均可減少心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使心肌供能不足,心肌收縮力減弱。
3、糖尿病病人,血中葡萄糖濃度較高,糖化血紅蛋白增加,使紅細胞攜氧能力降低,心肌容易缺氧。
4、糖尿病病人伴發(fā)高血壓的較非糖尿病者高出4倍,高血壓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5、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易產生血栓。所以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在治療冠心病的同時,一定要治療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四) 高脂血癥:冠心病元兇是高膽固醇
直接危險———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通常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等指標異常,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最重要的干預指標。血脂異常除了代謝等內在因素外,脂質攝入量更與其密切相關。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選擇食用油時應避免動物脂肪,多采用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脂肪,并適當增加運動。一旦發(fā)現(xiàn)血脂異常,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
近20年來,幾項有關的研究均證明,血清膽固醇水平與冠心病患病率有明顯的關系,并已證明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升高與冠心病日后發(fā)病呈正相關,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則與冠心病發(fā)病呈負相關,并肯定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蛋白—膽固醇比值(TC/HDL-C)的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危險的有效指標。
所謂高血脂又稱高血脂癥。目前高血脂已被世界醫(yī)學界公認為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各種疾病的“罪魁禍首”。
人體血漿中所含的脂質稱為血脂,它主要由膽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離脂肪酸構成,這些酯類是人體必需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但如果血脂過多,造成脂質代謝紊亂,血液粘稠度增高,脂類物質在血管壁內膜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醫(yī)學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至使血管管腔狹窄,血液流通不暢,如果重要器官動脈供血不足,就會導致嚴重后果。通常嚴重的是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會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絞痛、腦血栓、腦溢血、中風等,甚至危及生命。
膽固醇,是動物細胞之細胞膜的必要組成,也是合成許多人體激素的必要成分,人體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細胞機能的正常運作,而我們人體膽固醇的來源,主要是經由動物性食物和人體肝臟自行合成而來。
膽固醇有很多種,臨床上常用的,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內含有大量膽固醇,可以滲入動脈血管壁中,進而被氧化,引發(fā)一連串的動脈血管壁發(fā)炎反應,開啟動脈粥狀硬化過程,引起大型、中型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引發(fā)各種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膽固醇堪稱是一種 "壞"的膽固醇。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從肝臟攜帶脂肪至全身各組織,在除去大部分脂肪后,即變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至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會將多余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將之排除,可以維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對心臟血管具有保護作用,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之風險,因此是一種"好"的膽固醇。
膽固醇的可怕之處,在于其會不知不覺地上升,當血清中總膽固醇或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太高時,氧化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引發(fā)動脈發(fā)炎反應,起初動脈血管壁出現(xiàn)脂肪細絲斑,進而動脈血管硬化斑出現(xiàn),而動脈發(fā)炎、動脈粥狀硬化也悄然進行,終至阻塞及血栓,最后形成急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猝死)、心絞痛、腦中風及外圍動脈血管阻塞等心臟血管疾病接踵而來。
其實,好好地控制自己的血中膽固醇,是可以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之危險:每增加血清總膽固醇1 mg/dl,則冠心病增加2%;反之降低膽固醇1 mg/dl,則冠心病減少2%。每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 mg/dl,則冠心病減少2-3%;反之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1 mg/dl,則冠心病增加2-3%。
對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來說,膽固醇所起的作用更重要。膽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冠心病防治要以降低LDL-C為首要目標。
對甘油三酯與冠心病的關系,目前還存在爭議。有些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高甘油三酯與冠心病存在著單變量相關,但在大數(shù)量人群的隨訪中,這種相關就很不致。以往許多研究強調,冠心病主要的危險因素是LDL-C升高,而未重視甘油三酯的作用。1987年赫辛基心臟研究所對患者服用諾衡后的觀察發(fā)現(xiàn),當HDL-C水平增高,而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降低時,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下降34%。另據(jù)報告,甘油三酯、HDL-C和LDL-C對冠心病的發(fā)病危險有協(xié)同作用,而且不同的LDL-C和HDL-C水平所導致的心血管危險與甘油三酯水平有關。還有學者認為,甘油三酯對女性來說是患冠心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對男性來說,HDL-C水平 < 40mg/dl時,甘油三酯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
脂蛋白(a)[Lp(a)]與冠心病的關系:Lp(a)是一個具有LDL結構和功能特性的脂蛋白顆粒與一個親水性載脂蛋白(a)[apo(a)的結合體。人群Lp(a)的水平變范圍很大,從1 mg~1000 mg /L。血漿Lp(a)水平增高,也常伴有高LDL-C或低HDL-C。許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血漿Lp(a)濃度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呈正相關,Lp(a)超過500 mg /L并伴有高LDL-C的個體,其早期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比正常人高出6倍,因此認為Lp(a)系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性遺傳性危險因子。
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已經證實,降低LDL-C能夠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緩解心絞痛、改善心功能,并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而目前患者甚至一些醫(yī)生對于血脂防治還存在認識上的問題,以至于我國公眾血脂異常的知曉率、服藥率和達標率都很低。
問題一:把降血脂誤認為就是降甘油三酯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多表 現(xiàn)為甘油三酯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因此不少醫(yī)生就認為降血脂就是降甘油三酯。事實上,現(xiàn)已確切證明,膽固醇升高則冠心病危險增高。它才是防治冠心病的首要目標,降脂最重要的是降低LDL-C而非甘油三酯。
問題二:血脂化驗結果正常范圍過于籠統(tǒng)如今血脂化驗報告中總膽固醇低于230~240mg/dL的都屬正常范圍,對于一個無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來說,在這一范圍內的確實無需降脂治療,但對已患過心肌梗死、做過支架治療、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糖尿病或同時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該范圍就明顯過大,會使許多迫切需要降脂治療者“漏網”,這些患者應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才是安全的。
問題三:血脂正常后就認為可以停藥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當血壓長期穩(wěn)定后,即可試行減少藥物劑量和種類,以最少的藥物和盡可能低的劑量維持目標血壓。而對于調脂藥來說,目前并沒有證據(jù)表明血脂達標后減量或停藥的可行性。有臨床觀察顯示,血脂達標后減量往往引起血脂反彈,因此,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就不應減量。
問題四:擔心降脂藥物副作用嚴重有人服用他汀類藥物后轉氨酶升高,于是擔心該藥會對肝、腎功能有不良影響。其實,他汀類藥引起的轉氨酶升高多為一過性,而且比例非常小,大多數(shù)人對他汀類藥物的耐受性良好。肝臟轉氨酶升高者,減少藥物劑量升高的轉氨酶便可下降,再次增加劑量或選用同類藥物時,轉氨酶常不會升高。他汀類藥物在某些情況下可引起非特異性肌痛或關節(jié)痛,但嚴重的比較罕見,至于致死性橫紋肌溶解則更為罕見。
痛風是冠心病危險因素。根據(jù)近年來的研究,痛風頻頻發(fā)作的病人肥胖程度都相應升高,特別是危害性大的內臟脂肪型者居多?;颊叩难瑤缀跏侨嫔?,而有益人體心血管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卻明顯降低。這就提示痛風可能是動脈硬化、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日本學者在用心電圖評估并發(fā)心臟病發(fā)病率時發(fā)現(xiàn),痛風組發(fā)病率是健康對照組的2倍,其中11%可見心肌缺血。
腰圍粗預示血脂高
血脂作為預示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是沒有疑問的。比如,過高的低密度脂蛋白和apoB蛋白,預示患心臟病的危險高于血脂正常者的20倍??墒悄憧偛荒芙洺3檠炑?。為了找到一種簡易的預測方法,加拿大脂類研究中心的專家最近發(fā)現(xiàn),通過腰圍變化可以預測血脂高低和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大小。專家們對2000多名男性進行了5年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如果一位40歲以上的中年人腰圍為90厘米時,將有80%的患心臟病的危險,40歲以下腰圍達1米時,這種危險又會明顯增高。研究還發(fā)現(xiàn),胖人只要降低10%的體重,腰圍就會明顯變細,且預示起碼減少了30%的有損心血管的內臟脂肪。
(五)冠心病與炎癥感染有關
最近一項新的醫(yī)學研究指出,人體內無痛性遷延不愈的慢性炎癥,是心臟病最重要的誘發(fā)因素,甚至比高膽固醇血癥更為重要。身體內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癥,如慢性牙齦炎等低水平的感染所致炎癥反應,都可產生炎性蛋白,這些炎性蛋白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可對動脈血管造成損害,并使血管內壁脂類等附著物發(fā)生崩解脫落,促進血小板聚集,從而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而致心臟病。因此,只有徹底尋查和治療根除體內的慢性炎性病灶,才能有效地預防和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生。
(六) 肥胖者。
大家看到發(fā)福的朋友總會好心地勸告:"該減肥了,當心冠心??!"。的確,肥胖者冠心病的發(fā)病率較高,尤其是短期內發(fā)胖或極度肥胖者發(fā)病率更高。胖人易得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力:
●過度的體重增加,使心臟負荷和血壓均上升。
●高熱量的飲食攝入習慣,使血脂、血壓水平增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并加重。
●肥胖后體力活動減少,妨礙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者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不考慮年齡因素或者不合并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疾患,則肥胖不能成為真正的危險因素。
體重過高,超標準體重的肥胖者(超重10%為輕、20%為中、30%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體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認為,應該重視研究評價體重的方法。不能單看體重指數(shù),而應測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資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
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是肥胖而不是超重。正常人的體重與身高有一定關系,其計算公式是:
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0]×0.9
肥胖者耗氧量明顯增加,一般較體重正常的人多20-40%,長期心臟負擔過重,可能導致左心室肥厚。肥胖者血脂往往較高,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它們極易進入損傷的動脈壁,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肥胖者發(fā)生冠心病的較多。據(jù)英國皇家醫(yī)師協(xié)會報告,35-44歲男性,相對體重增加10%,冠心病危險增加38%;相對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性增加86%。近年來有的專家認為,身體脂肪分布與冠心病發(fā)病的關系更為密切。中心型肥胖者較均勻肥胖者危險性更大。
減肥可以減少伴發(fā)的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也可以減少心臟工作量,增加冠心病患者活動耐量。實踐證明,控制體重可以改善除吸煙以外大部分危險因素的水平。有人觀察100名肥胖者減肥后與對照組比較,高脂血癥、糖耐量異常全都得到改善。減肥還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預防冠心病發(fā)生。有人風趣地說:"去除兩斤肉,多長兩年壽。"
(七) 吸煙者。
普遍危險———吸煙
現(xiàn)已公認,吸煙對心血管有不良影響,它僅次于高脂血癥與高血壓,為冠心病的第三個大危險因素。據(jù)統(tǒng)計,男性吸煙的心血管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非吸煙者增加1.6倍;吸煙者心肌梗死的相對危險性則高出2.3倍。吸煙者發(fā)生冠心病的時間,幾乎要比有其它任何1種危險因素者提前10年。吸煙者患上冠心病的機會比不吸煙者高出兩倍至十倍不等, 且與每日吸煙的支數(shù)成正比。長期服用避孕丸的女士及患有高血壓或血內膽固醇過高的病人尤其要小心.
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臨床病例對照和實驗研究證明,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其危害機理是物理-化學作用。煙中的尼古丁可使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外周血管和冠狀動脈收縮,導致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下降,以及促進血小板黏附和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 促發(fā)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吸煙還可降低HDL-C,加速冠心病的發(fā)病。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瑞典的研究結果表明,男性吸煙者的總死亡率、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不吸煙者增加1.6倍。吸煙者致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相對危險較不吸煙者高2.3倍。而多種危險因素干預試驗結果表明,戒煙后可使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減半并減少死亡率。許多資料表明,吸煙是冠心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與同時存在的其他因素有協(xié)同作用。
其他群組的研究結果還表明,在兩性吸煙者中,冠心病的死亡危險,隨著開始吸煙年齡越小、每天吸煙支數(shù)越多、吸煙期限越長及吸入越深越多而增加。還有資料表明,每日吸煙在20支以上者,其患冠心病危險與膽固醇水平為400mg/dl或收縮壓在250mmHg相當。
吸煙誘發(fā)冠心病的最新觀點
凡是吸煙者都比不吸煙者更可能患上心臟病,但是,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圣巴托羅繆醫(yī)院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基因可以使這種可能性增至3倍。
倫敦帝國學院心血管基因學專家史蒂夫·漢弗萊斯教授解釋說:"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名為載脂蛋白E的特殊基因變化,它能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增加,不過,除非你吸煙才有這種可能。"
載脂蛋白E(APO-E)對控制血液中的脂肪有重要作用,它既影響沉積在動脈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影響將脂肪帶走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人類從父母方分別繼承E2、E3和E4這三種基因中的一種。APO-E是最常見的一種變體,但是,許多人至少有一個APO-E基因。漢弗萊斯及其同事發(fā)現(xiàn),這種基因對吸煙者很不利。故應絕對禁煙,珍視生命。
一般來說,戒煙一年后,冠心病的超額危險性將比繼續(xù)吸煙者減少一半。
(八)過量飲酒:
近年來有人認為,少量飲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凝而起預防心肌梗塞的作用。美國研究人員對340名近期發(fā)生心肌梗塞的病人進行的調查表明,適量飲酒心肌梗塞發(fā)病的可能性則有所減少。
現(xiàn)代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大量飲酒可增加心臟和肝臟的負擔,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我們提倡少量飲用優(yōu)質白酒,以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酒精與冠心病的關系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有報道,輕、中度飲酒可減少冠心病死亡。另有報道,少量飲酒可使血中HDL-C增高,而大量飲酒則可使膽固醇增高,HDL-C則不再繼續(xù)增加。還有人認為少量飲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凝而起到預防心肌梗塞的作用。但飲酒本身可增加高血壓、肝硬變、胃癌、心肌損傷和意外事故等,還會造成一些經濟、精神以及社會的問題,所以在我國并不主張每日飲酒來預防冠心病。
迄今為止,關于飲酒對心臟病患者的利與弊的認識,尚未統(tǒng)一。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過量飲酒對心臟病患者是不利的。長期大量飲酒還會促發(fā)冠心病。首先,長期大量飲酒會嚴重損害肝臟功能,導致脂類代謝障礙,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同時還會引起高血壓癥(酒精可興奮交感神經)、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病癥。這些病癥嚴重時,可以使患者摔死。
因此,為了預防冠心病或不使其病情加重,對飲酒問題必須持慎重態(tài)度,切忌過量飲酒!
(九) 不適度的運動
①缺乏運動。
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 好逸惡勞的市民容易患上[冠心病]. 經常運動會降低血內的[壞]膽固醇, 減輕體重, 和增加血內的[高密度脂肪蛋白]. 原則上, 運動需要經常進行, 最低限度每星期三次. 那些超過四十歲才開始運動的人, 應該先到醫(yī)生處檢查, 證明身體能夠適應運動, 才以漸進方法進行, 慢慢增加. 最有用的運動, 包括游泳, 緩步跑, 急步行走或騎單車等.
②劇烈運動。
對冠心病患者來說不能能做劇烈運動,進行適度的活動是有益的。
所謂“適度”運動,是指運動的強度不會引起胸悶、胸痛、心慌、氣急等癥狀。但冠心病患者由于病情不一,在參加旅游登山活動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1.經過規(guī)范治療,近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沒有出現(xiàn)胸悶、胸瘍、氣急等癥狀,則可以外出參加旅游、登山等活動。但在旅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不宜登黃山、華山等高山。其次在旅途中不宜過度勞累,如中途不休息連續(xù)登山等??梢耘c身體狀況相類似的伙伴一起同行,走走停停,量力而行。最后要隨身攜帶心臟急救藥品(如口含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以防發(fā)生意外。
其次,平時參加一般體力活動時無癥狀,當參加比較劇烈的運動(如騎自行車、登樓三層以上等)會出現(xiàn)輕微胸悶、胸痛等癥狀。這些患者可以參加一些休閑旅游活動,如結伴到公園散步、垂釣或乘車到郊縣觀賞風景等,但不宜登山。
最后,有下述情況者,應禁止劇烈運動并出外旅游:近期發(fā)生過心肌梗塞;近期有反復心絞痛發(fā)作,且發(fā)作頻率、時間和癥狀較以前加重;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參加一般體力活動后就會出現(xiàn)胸悶、氣急、雙下肢浮腫等癥狀,夜間平臥時呼吸困難,坐起后就會好轉一些;胸片、心超等檢查結果提示有心臟擴大;伴有嚴重心律失常,如伴有頻發(fā)早搏、快速房顫、短陣室速等。
③過度興奮。
節(jié)假日中親朋好友免不了互相聚聚,高興了更會搓上兩圈。但是對于有冠心病史的人來說,長時間搓麻肯定對身體沒有好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一天中80%的時間久坐的人冠心病發(fā)病率增加3~4倍。
另外,長時間搓麻,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會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容易導致皮質激素水平增高,血壓升高,還可引起血脂代謝紊亂,血膽固醇水平周期性升高,從而進一步影響凝血機制,造成血栓。
另外,如果冠心病患者手背,打了一夜沒“和”幾把牌,最后好不容易和了一把大牌,但人卻由于興奮過度,猝死在牌桌上,這樣的悲劇相信大家以前曾多次在報道中看到過。
(十)心理社會的不良精神刺激。
眾所周知,長期從事繁忙緊張的腦力勞動同時又缺乏經常的體育鍛煉的人們,容易患冠心病。這是因為這種工作性質和習慣導致機體高級神經中樞機能紊亂,進而引起神經-體液調節(jié)功能失常和物質代謝失調的結果。因此日經得了冠心病的人,要注意避免工作過度緊張,工作時要適當休息、松弛,不要連續(xù)工作時間太長;工作之余,要安排好休息和娛樂活動,養(yǎng)成堅持健身運動的習慣。這樣做,可以使病情減輕,不再進展。
家庭環(huán)境對冠心病的發(fā)病、病程與預后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就人體而言,環(huán)境有內外之分。
"外環(huán)境"是指人體以外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優(yōu)環(huán)境"和"小環(huán)境"。"小環(huán)境"是指房舍居室、工作間、辦公室、車內、船內等微小環(huán)境。
"內環(huán)境"是指人體內的生命活變化影響著小環(huán)境。小環(huán)境的變化又影響著人體內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就是人體的外環(huán)境--小環(huán)境。
內環(huán)境與外環(huán)境之間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保證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居室是人們一生中停留時間最多的處所,人的一生大約一半時間是在居室中度過的。所以,居室環(huán)境的各種條件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很大。冠心病患者,由于治療和休養(yǎng)的需要,在居室里度過的時間就更多了,居室條件對他們疾病的變化和轉歸的影響就更大了。我們必須盡量使居室的微小氣候和其他條件,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居室應該具有較好的采光和通風,要保證空氣流通、清新。室溫以18~20℃±2~3℃為最適宜以快感溫度"),室內相對濕度則以40%~60%為最適宜。同時,居室陳設要井然有序,不可過于零亂,居室要保持清潔,做到窗明幾凈,纖塵不染。當然,還要有良好的防蚊、防蠅設施。尤其重要的是,要保證室內空氣無污染。在室內吸煙和廚房烹調油煙是居室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這些污染會使室空氣中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大量增加,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對冠心病病情的影響就更大了,甚至可以誘發(fā)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發(fā)作。因此,有冠心病患者的家庭,室內要嚴禁吸煙,并不使廚房油煙污染居室。再者,居室噪音污染對冠心病的康復也很不利。所以,收錄機音響設備、電視機等家用電器的音量不可開得過大,也不可經常吵鬧。
上面談到的主要是家庭物質環(huán)境,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家庭的精神環(huán)境,它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相當大,其作用甚至不亞于各種居室條件。冠心病的發(fā)病和急性發(fā)作,都與不良精神刺激有關。在家庭中,親人們的態(tài)度和情緒,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情緒、疾病的轉歸和預后,千萬不可忽視。
(十一)不良飲食習慣
常進食較高熱量的飲食、較多的動物脂肪、膽固醇、糖和鹽者易患本病。同時,食量大也易患本病,世界第一肥胖國--德國的研究人員認為,"吃的胖就是因為吃的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飲食攝入外,也必須重視控制食量。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油中的亞油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但它對甘油三酯的影響很??;而魚類脂肪中的亞麻酸則對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比亞油酸高出2—5倍。此外,亞麻酸和其它ω—3型多烯酸還有減少冠心病另一種風險因素的功效,即它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的作用,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當然,影響血膽固醇含量的還有其它因素;
①食物中膽固醇含量高能使血膽固醇升高,但其作用并不太大。因為膽固醇吸收不一定多,而且從食物中來的膽固醇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然而,平時還是少吃高膽固醇食物為宜。
②蔗糖吃多了使血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增加,這種作用遠比葡萄糖或淀粉大。因為果糖在肝內很快變成丙酮酸,再轉化成甘油三酯或膽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運載進入血循環(huán)中。
③粗纖維在消化道中能與膽汁酸鹽結合,使得更多的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鹽排出體外,引起血膽固醇下降。
④酸奶因子或牛奶因子能降低血膽固醇。
⑤在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時有維生素C參加,維生素C有降低血膽固醇的效應。
⑥食物中不飽和脂肪酸多時,大便中排出的膽鹽和膽固醇也多。
對危害人們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來說,其發(fā)生、發(fā)展與飲食習慣有關。據(jù)大規(guī)模的人群調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調配以及繼發(fā)性載脂蛋白異常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某些學者給家兔喂飼膽固醇,建立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建立模型過程中先有血脂的異常升高,繼之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說明飲食習慣與動脈粥樣硬化是通過脂質代謝異常而發(fā)生關聯(lián)的。
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證明:飲食習慣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平素愛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腦血管病發(fā)生率較高。膽固醇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因此,減少膽固醇的攝入量,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此外,飽和脂肪酸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形成傾向,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再如,有人習慣高鹽飲食,而高鹽飲食也是引起高血壓病的飲食因素之一。代謝研究表明,健康成長每天鈉的需要量僅為200毫克(相當于0.5克食鹽),而一般西方人日常攝入量為生理需要量的5—20倍(相當于2.5—10克食鹽),中國人食鹽的攝入量頗高,為15克左右。因此,從早期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角度出發(fā),應從兒童乃至嬰兒開始,養(yǎng)成少鹽、清淡的飲食習慣。
暴飲暴食引起冠心病發(fā)作
暴飲暴食不僅可以引起消化系統(tǒng)疾病,同時也可引起循環(huán)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神經內分泌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當胃內充滿食物時,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血液大量地向胃腸道分流,使其他組織的血供相對減少。有人觀察到,飽餐后外周血壓明顯下降,原有高血壓者血壓下降更加顯著,并且得持續(xù)1小時左右才恢復到餐前水平,飲酒時外周血管擴張,也可引起血壓下降。當血壓下降突然而明顯,可造成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如進餐時攝入了大量高脂食物,可使血中脂質濃度迅速升高,血液粘度上升,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易于形成微血栓。加上聚餐飲酒時常情緒激動,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在以上因素綜合作用下,便很容易誘發(fā)心絞痛,乃至心肌梗塞。
建議冠心病患者在宴會期間不要過多參與親朋之間的高談闊論,而應以聽為主,偶爾可發(fā)表議論,盡量避免情緒激動;同時也應避開不愉快的話題或傷感的回憶,以免情緒過于激動。切勿被宴席上的山珍海味、豐盛萊肴所誘惑而忘記了“吃八成飽”的戒律,否則造成心臟負擔過重易誘發(fā)心絞痛等癥。不可“對酒當歌”,而應以少量飲酒,不飲烈性酒為宜,或以果汁、軟飲料代酒。宴會中如感體力不支,或有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向親友直言說明,提前退席,切不可勉強支撐。如果出現(xiàn)心絞痛、頭暈、惡心等癥狀,應立即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并找一處較為安靜的地方休息。宴會上氣氛比較熱烈,加上飲酒,會使人全身發(fā)熱、出汗。這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隨意減少衣服,以免在毛細血管擴張的情況下受涼感冒,因為感冒對冠心病病人是非常有害的。
(十二)其它:
(1)年齡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發(fā)病,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的發(fā)病與年齡成正比。多在40歲以后發(fā)病,每增加10歲,患病率遞增約1倍。近年來,冠心病的發(fā)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發(fā)病,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的發(fā)生率也與年齡正相關。
冠心病的發(fā)病一般多在60歲以后,但是,目前發(fā)病的年齡在逐步提前,40歲以前也可發(fā)生冠心病。尤其是具有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及高脂血癥家族遺傳史的人,更需要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可以影響所有年齡組,在所有年齡組中減少和控制危險因素都是非常必要的。美國成人高膽固醇血癥檢出、評估、治療專家委員會第二次報告中將年齡增列為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即男性≥45歲,女性≥55歲。所以,在小年齡組的人群中,要加強冠心病危險因素的預防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冠心病發(fā)病的危險。
(2)性別
一般認為男性冠心病病死率明顯高于女性冠心病,男女比約為2-5:1。因為女性在絕經前有內源性雌激素保護,而男性受吸煙、血壓、精神緊張等危險因素影響較大而更易患病。
一些研究認為,女性冠心病較男性遲發(fā)10年左右,女性在絕經期前的發(fā)病率為男性的1/10~3/10,絕經期后則逐漸升高,55~70歲達到高峰,在此階段女性冠心病發(fā)病率與男性無明顯差異。因此,絕經后的婦女對于危險因素的預防應同男性一樣。我們提倡所有年齡組的男性和女性最好均應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少冠心病的發(fā)生。
但是, 有一點值得一提的, 就是假如婦女長期服食避孕丸而同時過量吸煙的話, 她們患心臟病的機會就會顯箸增加. 有資料表明,60歲以后,女性發(fā)病率大于男性。
(3)性格
近年來國內外對人的性格類型與冠心病的聯(lián)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過前瞻性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有研究表明,性情較急躁、競爭心理強的A型性格(爭強好勝)易發(fā)生冠心病、心絞痛,相反性情較平和、競爭意識弱的B型性格發(fā)生冠心病機會較少。
在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群中 ,常能見到這樣一些人 ,他們雄心勃勃 ,干勁十足 ,做什么事都講究效率 ,一看便知道是性急好勝的人 ,在醫(yī)學上 ,這種性格被稱為 A型行為。 A型行為的主要特點可歸納為如下 6點 :
1.有要求達到預定目標的強烈愿望 ,有較大但不切實際的抱負 ,因此常有時間緊迫感 ;
2.生活節(jié)奏快 ,整天忙碌不停 ,常有同時做幾件事的習慣 ,如邊看報邊剃須 ,邊開車邊討論等 ;
3.好勝心強 ,熱衷于競爭 ,渴望在競爭中取勝 ,甚至走路、騎車或者駕駛車輛也喜歡高速和超車 ;
4.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視 ,期望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
5.喜歡參與有時間限制的復雜活動 ,總希望自己做得比他人好 ,因此不論什么工作或活動都喜歡速戰(zhàn)速決 ,決不拖延 ;
6.思維活躍 ,反應靈敏 ,但稍不順心又容易發(fā)生焦慮、煩躁和激動。
與 A型行為相對應的是 B型行為 ,他們的主要特征為 :安寧、松馳、抱負較少、容易相處、順從、沉默、深思、節(jié)奏慢、缺乏主見等。
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 , A型行為或 B型行為與血型無關請不要用血型來對號入座。但 A型行為與冠心病的發(fā)生卻有密切的關聯(lián)。
早在 40年前 ,美國就有兩位學者發(fā)現(xiàn) , A型行為與冠心病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系 ,以后他們又用了 8年半的時間 ,對3 1 54名年齡在 30~59歲的健康男子進行了隨訪研究 ,結果表明在 A型行為人群中 ,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確實明顯高于非 A型人群。以后 ,又不斷有人從不同角度反復論證了 A型行為與冠心病的密切關系。直至 19 78年 ,美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正式宣布確認 A型行為是引起冠心病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
19 84年 ,我國制訂了結合我國國情的行為類型標準 ,對我國城鄉(xiāng)冠心病的患病率和冠狀動脈造影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fā)現(xiàn) A型行為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 ( 9 . 76% )也明顯高于非 A型人群 ( 3. 81% )。對 10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的結果為 :83例 A型行為人群中有72例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大于或等于 50% ,病變罹及 3支以上冠狀動脈的均為 A型行為患者 ;在 17例非 A型行為人群中 , 8例的造影結果正常, 9例結果異常的患者中只有 5例有 1~2支冠狀動脈狹窄 , 4例僅為冠狀動脈痙攣。這就是說 ,冠心病患者中以 A型行為者居多 , A型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也較非 A型行為者嚴重。
A型行為具有快節(jié)奏、高效率和競爭性強等特征 ,對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 A型行為者又常隱藏著敵意和好勝性 ,他們常常不斷地掙扎 ,要在少而又少的時間內完成多而又多的事 ,面對著激烈的競爭 , A型人容易惱火、激動、發(fā)怒和不耐煩 ,西方學者稱之為 AI A I反應 ,這些 AI A I反應構成了 A型行為對健康的不利因素 ,特別是誘發(fā)冠心病的危險 , A型行為需要矯正的正是這些負面反應。
(4)氣候
冠心病患者受寒冷的刺激,會使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心臟需氧指數(shù)相應增高,然而有病變的冠狀動脈不能根據(jù)心臟的需要,相應增加對心臟的血液供應。而且經口和鼻吸入的冷空氣還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收縮,對心臟供血減少。寒冷刺激使心臟血液供應需要量增加,又因冠狀動脈的收縮而減少了對心臟的血液供應量,兩方面均能促使心肌缺血,誘發(fā)心絞痛。如果心肌缺血很嚴重或持續(xù)時間很長,則發(fā)生心肌壞死,即為急性心肌梗塞。此外,寒冷還可能影響血小板的機能,使其粘滯度增高,易形成動脈血栓。
因此冠心病人在寒流突降,大風聚起時,要做好預防,以免病情惡化。具體措施是:
①、注意保暖,出門時最好戴口罩,以防冷空氣刺激:
②、避免迎風疾走;
③、避免疲勞、緊張、激動;
④、避免引起冠心病發(fā)作的其他誘因,如吸煙、飽餐等;
⑤、堅持預防用藥。
《冠心病先兆》
關注心臟的“呼救信號”
心臟藏在胸腔深部,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當它有病時,總會及時發(fā)出呼救信號,表現(xiàn)為各種癥狀。如:
◆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xiàn)胸骨后或心前區(qū)悶痛,或緊縮樣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xù)3-5分鐘,休息后自行緩解者;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頸部。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外表看來體魄健康的人群中,冠心病的猝死率約為0.5%。在心源性猝死者中,約有1/4生前無任何冠心病癥狀。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可作為以后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信號,而幾乎在90%無心臟病史的心源性猝死者的尸檢中,發(fā)現(xiàn)有廣泛的冠狀動脈病變。無癥狀冠心病患者,其年病死率為2%~3%,有癥狀的冠心病患者的年病死率較前者高2倍。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可增加心梗和猝死的危險性。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因此,對于50歲以上的人,應每年去醫(yī)院查體,進行血脂及心電圖檢測,以防不測。
心血管專家進行廣泛的臨床研究后發(fā)現(xiàn):"無癥狀"冠心病實際上不是真正無癥狀,只是冠心病癥狀不典型、不明顯,而出現(xiàn)了一些與冠心病似乎無關的其他癥狀。"無癥狀"冠心病的表現(xiàn)其實仍有蛛絲馬跡可尋。
◆胃部不適:與一般胃病不同的是:冠心病引起的胃部不適有一種憋悶、脹滿感覺,有時還伴有鈍痛灼熱及惡心嘔吐感,打嗝或大便后有所緩解,但大多不會完全消失。
◆異位疼痛:這是冠心病的一種主要表現(xiàn)形式。因與心臟無關常被忽視,疼痛可出現(xiàn)在腹背部、頸部、左前臂、腕部、手指、牙床、咽喉,甚至下肢。乍看與心臟毫不相干,實則可能是與冠心病相關的征象:
①.頭痛:偶爾出現(xiàn)頭痛不足為奇,要是經常頭痛就得當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稱:經常劇烈的頭痛,可以是心臟病的先兆。這一發(fā)現(xiàn)有些偶然。研究者發(fā)現(xiàn)每當刺激猴子的脊髓頂部神經時,心臟和頭部都有反應。這提示人的頭部和心臟有一條共用的神經傳輸通路,因此推測心絞痛的信號可以通過這個共用通路反應為劇烈的頭痛。這種推理很快被一位美國神經科專家在人體證實。他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那些預示心絞痛的頭痛病人,在治療心絞痛后頭痛會隨之消失。專家們認為,雖然頭痛不能與心臟病劃等號,也不能一有頭痛便懷疑心臟有問題,但經常性的劇烈頭痛應該小心,因為它作為心臟病的一個重要先兆,是無可置疑的。
②.下牙痛:專家們認為,下牙痛或下頜疼痛往往是冠心病發(fā)作的奇特信號。50歲左右的人,特別是男性,出現(xiàn)服用止痛藥不能緩解的下牙痛,口腔科檢查又無病變者,應考慮是否患有冠心病,并及時到醫(yī)院做檢查。
③.肩痛:左側的肩、臂及手掌內側的3個手指,出現(xiàn)陣發(fā)性放射痛,不受氣候影響,不可誤為關節(jié)炎。
④.冠心病發(fā)作時,痛覺信號經過1-5胸椎前的交感神經節(jié)和相應的脊髓神經傳入大腦,在大腦中產生疼痛的感覺。由于肩部、胸骨部以及左側小指等處的疼痛也是經過這個部位傳入大腦的,所以大腦感覺中樞有時會分不清疼痛是來自心臟的,還是胸骨、肩膀的。所以冠心病人常會出現(xiàn)肩痛癥狀,有時甚至會掩蓋其他部位的疼痛。鑒別的方法是,冠心病引起的疼痛在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藥后可緩解,而服用止痛藥則無效。
⑤.上腹痛:老年冠心病所致的上腹痛以鈍痛為多見,可伴有劍突下憋悶感、厭食、惡心、嘔吐,有的可出現(xiàn)左肩部放射痛或后背脹痛、酸重感,其發(fā)作或加重有時與疲勞、興奮、緊張等因素有關。
對老年人出現(xiàn)的上述上腹痛應高度警惕,應細致全面地進行檢查,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冠心病的一些證據(jù),如心率常有減慢,小于60次/分鐘,可伴有心律不齊等。
⑥.腿痛:一些病人心絞痛發(fā)作時無其他癥狀,僅為下肢疼痛,可表現(xiàn)為單腿痛,也可表現(xiàn)雙腿痛。凡有冠心病史的中老年人,發(fā)生不好用腿部疾病解釋的腿痛時,應想心肌梗死,及時服藥或就診。
◆不明原因的疲乏:大量臨床研究資料表明,疲乏是心肌缺血的又一表現(xiàn)形式。患者多表現(xiàn)為無任何原因可解釋的疲倦和精力不足,在活動后甚至連伸直身子的力量都不夠。
◆容易心慌:
①.聽到周圍的鑼鼓聲或其它噪聲便引起心慌、胸悶者。
②.性生活用力或用力排便時出現(xiàn)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者。
◆心跳太快?!靶穆逝c心血管危險性密切相關,減慢心率應成為心血管病防治的另一靶點?!?月29~31日在京召開的惡性心律失常治療進展國際研討會上,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黃元鑄教授在報告中明確了心率與高血壓、冠心病以及非心血管性死亡等的關系。
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齡段的正常人群中,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率加快與高血壓有關,還有證據(jù)表明高血壓發(fā)病前先有心率加快,高血壓病人的子女心率要比無高血壓者的子女平均快5~7次/分,而一項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調查也證實心率是血壓水平最強有力的預測因素之一。
心率還能預測冠心病和死亡率。調查顯示,基礎心率與其后5~10年的心梗發(fā)生率顯著相關,且其預測能力強于膽固醇升高水平,心率超過84次/分者其冠心病發(fā)病率升高,另外還證實心率與冠心病相關,并與冠心病死亡特別是猝死有密切關系,且在男性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而前瞻性研究則發(fā)現(xiàn),心率預測非心血管死亡與總死亡率的能力僅次于吸煙而位居第二,心率已被公認為是壽命長短的強力預測因素。
◆容易心悸(又稱心跳,指心動悸不寧):
①.體力活動時出現(xiàn)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者。
②.熟睡或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需要坐起一會兒才好轉。
③.在公共場所或會場中,特別比別人容易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④.上樓時比以前或比別人容易出現(xiàn)心悸和氣急。
⑤.突然出現(xiàn)一陣心悸、頭暈、眼前發(fā)黑,有要跌倒的感覺。
⑥.感冒后做一些日常的輕微勞動也感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覺氣急。
⑦.突然胸部不適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馬上要“死去”的感覺。
⑧.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方感舒適者;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者。
⑨.靜息時自覺心跳有異常聲音,或手掌握觸前胸壁心臟部位時有震顫感。
⑩.妊娠期出現(xiàn)心悸、頭暈、氣急或浮腫。
11.兒童的活動能力比年齡兒童差,或活動時感覺心悸、氣急、乏力,或活動時出現(xiàn)口唇青紫。
◆呼吸急促:有些冠心病患者,特別是老年人,除出現(xiàn)常見癥狀外,還會無原因的出現(xiàn)呼吸急促,呼氣拉長或喘不上氣來,但不伴咳嗽,咳痰。實際上這是動脈血流受阻后缺氧的癥狀,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
◆勃起功能障礙:美國醫(yī)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心臟病患者中陽痿發(fā)生率比健康人高,其中完全陽痿發(fā)生率就高達21%。50歲以上的男子患勃起功能障礙(陽痿)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標志,甚至可能成為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預示。
◆臉色改變:如果臉色灰白而發(fā)紫、表情淡漠、口唇和指甲的顏色異常,如青紫、暗紅。這是心臟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征。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征象。
◆角膜老年環(huán):一些老年人眼球角膜的邊緣部分有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混濁環(huán),寬約1~2毫米,醫(yī)學上稱之為角膜老年環(huán)。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環(huán)的有無及其程度與冠心病發(fā)病有一定關系,出現(xiàn)老年環(huán)的患者幾乎都有程度不同的動脈硬化,而患有動脈硬化癥的老年人絕大多數(shù)出現(xiàn)老年環(huán)。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這表明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fā)腫,表明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多數(shù)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持續(xù)性壓榨性疼痛,部分病人有放射痛,表現(xiàn)為上腹部的疼痛,常被誤診為急腹癥。而有些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頜、頸部、背部上方,涉及第八頸節(jié)至第一胸節(jié)脊神經,并可傳入第V顱神經及迷走神經,一般多累及下頜支,引起下頜痛。疼痛放射部位在鼻尖,系累及三叉神經上頜支,可能與三叉神經感覺支范圍較大有關。因此,對無“原因”、不好解釋的鼻尖、頜面部或牙痛劇烈不緩解者,不管年齡大小都應做心電圖檢查,以排除諸如上述這些心臟病變所引起的急癥。
當然,鼻尖痛是心絞痛一種少見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其他癥狀,及時檢查心電圖可以避免疏忽心肌梗死的發(fā)生。
◆皮膚: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皮膚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這與機體組織長期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有關。皮膚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說明心臟缺氧,血液中的還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
①.心臟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耳聾、眩暈等癥:如果不明原因出現(xiàn)耳鳴、耳聾、眩暈等癥狀,預示可能患有早期的動脈硬化或冠心病。
②.耳垂皺褶,耳垂出現(xiàn)皺紋冠心病的先兆
據(jù)美國醫(yī)學雜志報道,罹患冠狀動脈硬化的人,耳垂上幾乎都有一條皺紋。醫(yī)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耳垂有皺紋的人90%患有冠心病。因此,耳垂有皺紋是冠心病的先兆,現(xiàn)已被醫(yī)生們用來診斷冠心病的“望”診手段。
冠心病有耳垂皺紋的原因何在?醫(yī)學家們認為冠狀動脈病變,會累及全身小動脈和引起微循環(huán)障礙,耳垂作為末端部位,是一種既無軟骨亦無韌帶的纖維蜂窩狀組織,易受缺血缺氧的影響,局部缺血時易產生收縮,因而導致耳垂皺紋。特別是中老年人如發(fā)現(xiàn)耳垂出現(xiàn)一條連貫的、有明顯皺折的皺紋,同時伴有胸悶、心悸、心前區(qū)疼痛或其他類似冠心的癥狀,則應有高度警惕冠心病的可能,及時送到醫(yī)院診治。
③.外耳道長毛:英國的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冠心病男性患者約有3/4外耳道帶毛(女性無此體征),國外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明顯外耳道長毛,對預測男性冠心病有較高的準確率。
◆頭頸:如果由鎖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條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喉部緊縮感:無痛型心肌梗塞患者都存在喉部緊縮感,似乎有人扼住脖頸,喘不過氣來。一些患者伴有胸悶、大汗淋漓,或用手觸抓喉部以緩解呼吸困難。
◆肩膀:天氣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內側卻有陣陣酸痛,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腳:手指末端或趾端明顯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狀,常見于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臟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往往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回流受阻的表現(xiàn)。此外,如果時常心悸、氣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緩解,這是紫鉗性心臟病的特有表現(xiàn)。
《冠心病誤區(qū)》
心臟病專挑中老年人下手?心臟病偏好男性?肥胖無關心臟病?一旦患上心臟病,健康從此拉警報?盡管醫(yī)學發(fā)達,治療心臟病的手術和藥物也不斷進步,但仍有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患上心臟病。除了生活緊張造成心臟負荷加重之外,心臟病發(fā)生率的增加,與一般人對心臟病的認識,有著種種錯誤觀念密切相關。
一、認識誤區(qū):
誤區(qū)1:只有中老年才得心臟病。
雖然冠狀動脈狹窄、心絞痛和心力衰竭等一些典型癥狀經常在中老年人身上發(fā)生,但其根源是在兒童時期。
據(jù)醫(yī)學界對2~3歲的兒童研究證實,他們大動脈上“脂肪紋理”的多少與日后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是呈正比的。
另一項對死于戰(zhàn)爭和意外事故的年輕人尸體研究表明,他們當中有高達75%的人患有冠狀動脈狹窄。
因此,幫助2歲以上的孩子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練,平衡膳食結構以及維持正常的體重,有助于降低他們將來患心臟病的危險。
誤區(qū)2: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患心臟病。
大多數(shù)人認為乳腺癌是女性的最大殺手。事實上,婦女患心臟病死亡的可能性比乳腺癌高6—10倍。男人可能在幼年時期首次發(fā)病,如胸痛和心力衰竭,但絕經后的婦女更容易發(fā)生上述癥狀。所以,無論是男人或是女人都應該警惕心臟病的危害。
每當談到心臟疾病的時候,一般人大都以為婦女比男人的情況好得多,因為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對心臟起保護作用。但是,據(jù)不久以前出版的《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刊登的研究報告,事實并不如此。一般來說,婦女在停經年齡之前,得心臟病的比率比男人低好幾倍。而婦女在大約50歲左右,身體停止制造雌激素之后,得心臟疾病的機率就趕上了男人的得病機率了。
誤區(qū)3:一旦患上心臟病,就不可能逆轉。
許多人認為,一旦動脈粥樣硬化就一定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其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先進的現(xiàn)代醫(yī)學,如冠脈搭橋雖無法根治冠心病,卻有助于控制心臟病的發(fā)展。最近10年的20項重大科研發(fā)現(xiàn),平衡的低脂肪膳食、適當?shù)捏w育活動、降低膽固醇的藥物等,能有效地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使冠心病好轉。
誤區(qū)4:冠心病患者晨運好
運動對冠心病人來說,是極為必要的,因為運動有利于促進患者心臟側枝動脈的生長,從而讓血液繼續(xù)流向心臟,避免心臟受到損害減輕病情。不過在鍛煉的時間選擇上要慎重。
臨床研究觀察到冠心病患者呈現(xiàn)一些有趣的"時間節(jié)律"現(xiàn)象。早晨,雖然體力活動少,但卻是一天中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最頻繁、程度最劇烈的時間。
癥狀性和無癥狀性心肌缺血都在覺醒后1~3小時發(fā)作最頻繁。
但是變異性心絞痛病人卻在凌晨2~4點發(fā)作最頻繁。
上午6~12點是心肌梗塞、胸痛發(fā)作的高峰期,
而心原性猝死的高峰時間也在上午7~11點之間,
上午6~9點之間也是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發(fā)作頻繁的時間。
美國醫(yī)學家曾經調查過4000名有冠心病史的病人,發(fā)現(xiàn)上9點鐘冠心病發(fā)作的機率要比晚上11時高三倍,換句話說,冠心病上午發(fā)病的機率要多于晚上。研究者認為,其原因可能是早上人體相對缺水,血液的凝結力增加,胰島素分泌過多,加上因上午血壓升高引起的粥樣協(xié)脈硬化沉積物及結構的變化,很容易導致必肌梗塞和心絞痛的發(fā)作。因此,冠心病人上午最好莫運動,因為運動時人體血液總是流向運動器官,必然使粥樣硬化的冠狀動脈產生急性缺血,而心肌耗氧量也會增加,極易誘發(fā)心肌梗塞和心絞痛。為此,專家建議,冠心病人最好在晚上7-9時鍛煉身體。如果仍想堅持晨練,不妨做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切忌快速和緊張運動,以免促進冠心病的發(fā)作。
誤區(qū)5:胸部疼痛時可以忍著,等待疼痛消失。
心前區(qū)疼痛是心臟病的早期癥狀,忽視早期癥狀是很危險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趕緊送醫(yī)院檢查治療,以防釀成大禍。心臟病早期發(fā)作的典型癥狀是:
(1)持續(xù)數(shù)秒至數(shù)分鐘不等的胸前區(qū)疼痛;
(2)疼痛放散到雙肩、頸部或雙臂;
(3)胸部不適,并伴隨氣短、輕微的頭痛或惡心。
誤區(qū)6:冠心病用藥沒有時間關系
一項關于心血管病發(fā)病的時間性研究揭示,心肌梗死等猝發(fā)性心臟病的發(fā)作,在一天中有兩個高峰:起床后1~2小時和此后的10~12小時,尤以第一個高峰更為明顯。以往人們發(fā)現(xiàn)高血壓也有這種雙高峰規(guī)律,即早晨7~9點和下午3~5點時血壓升高,以致腦中風在這兩個時間段也呈高發(fā)現(xiàn)象。這個規(guī)律對于冠心病的治療和用藥有重要指導意義, 要是能在突發(fā)高峰到來之前用藥,無疑能減少猝發(fā)心腦血管病的危險。
專家們指出,要是能在高峰到來之前用藥,無疑能減少猝發(fā)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此,專家們提出了一種生物節(jié)律健康法,認為早起早睡,生活規(guī)律,能有效地降低這種危險因素。與此同時,還可配合藥物治療。通常服用的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在服后24小時左右才能達到有效治療濃度。因此,一天一次的藥物應在早晨6點服用,一天兩次的應在早晨6點和下午3點服用,一天三次的應在早晨6點、中午12點、下午5點服用。這樣就有可能抑制雙高峰的出現(xiàn),減少猝發(fā)心臟病和腦中風的危險。
根據(jù)冠心病發(fā)作的這種雙高峰規(guī)律,冠心病患者的鍛煉也需“撥誤反正”,應將傳統(tǒng)的晨練改為晚9時鍛煉。有些人的心臟病突發(fā)就是因晨練不當所致。晚9時鍛煉一方面避開了發(fā)病的高峰期,另一方面還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發(fā)病隱患。冠心病患者的鍛煉應適度,早起后可散散步,做做操,晚鍛煉時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項目進行,時間約40分鐘左右,但必須遵循在鍛煉中和鍛煉后無明顯不適感的原則。病情較重的患者,鍛煉必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誤區(qū)7:一旦患上心力衰竭,生活質量注定要下降。
1954年美國第34任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威爾威爾患了嚴重的心力衰竭。當時他的私人醫(yī)生懷特博士建議他改變某些生活方式,如減肥、戒煙,并堅持鍛煉等。艾森豪威爾威爾威爾接受了醫(yī)生的建議并堅持不懈,不久居然恢復了全日制工作。由此可見,科學的生活方式,不但有可能減輕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質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復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誤區(qū)8:肥胖與心臟病無關
事實上,超過標準體重20%的人患心臟疾病的危險性比普通人高2倍。肥胖可與其它能夠引起心臟病的危險因素相互影響,加重心臟病的癥狀。因此,肥胖不單純是外表問題,它會對心血管健康構成潛在的危險。因此,肥胖者要想不得心臟病必須從減肥做起。
誤區(qū)9:無高血脂的人不易患冠心病
血脂高的人,容易患冠心病,而無高血脂的人呢?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些冠心病人雖無高脂血癥,但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顯著降低,由于它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其不足可以說明這種人清除動脈壁中膽固醇的能力較差,所以也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
附:血脂正常值:
血清總膽固醇(Tch):2.8~6.0mmol/l(110~230mg/dl)
血清甘油三酯(TG):0.23~1.24mmol/l(20~110mg/dl)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0.78~2.2mmol/l(30.2~85.1mg/dl)女0.86 ~2.0mmol/l(33.2~77.3mg/dl)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56~5.76mmol/l(60~221mg/dl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