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想象一個場景,一個家庭生了個大胖小子,是不是歡天喜地的?你看著孩子嬌嫩的臉蛋,對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遐想。到了一歲多,別的孩子都可以喊“爸爸媽媽”的時候,你的孩子卻連吱吱呀呀的聲音都發(fā)不出來,你會不會開始胡思亂想?這樣的情況到了三歲,孩子還是一言不發(fā),醫(yī)院的各種檢查,也找不到生理上任何毛病,最后只剩一個猜測,那估計是智力有問題。孩子到了五歲,情況依然沒有改變,你的臉上不會不掛滿了絕望悲觀,眼神中會不會滿是焦慮心煩?孩子出生時心滿意足;三歲時心煩意亂,五歲時心灰意冷。媽媽無奈對著孩子說:“這么好的孩子,咋會是個啞巴呀?”爸爸冷漠的說:“沒事,不行咱們再生一個。”請問,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內(nèi)心是不是心驚膽戰(zhàn),自己都感覺自己是個廢物,人生還沒有拉開幕,你已經(jīng)準備了狼狽的謝幕了。如果是這樣的悲慘結(jié)局,這個世界上少的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生命,而是少了一個喚醒生命的智者,在中國的人文長河中少了一股洶涌彭拜的思想,這個五歲還不會開口講話的孩子就是明朝的王陽明,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他所開創(chuàng)的“陽明心學”,不僅在中國大放異彩,還傳到了日本;朝鮮等地。這樣一位震鑠古今的人物,如果放在今天,空氣中都彌漫著焦慮味道的家庭中,好好地一塊材料,也被斷送掉了。幸好他叫王陽明,他的父親是吏部尚書,著書立說的狀元才子王華,他的爺爺是學識淵博,深諳an儒佛的高德隱士王倫,他的家族不僅是書香門第,也是鐘鳴鼎食之家。這樣德性超然的家中,比普通家庭富裕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更是面對命運難題時那種從容不迫的貴族氣質(zhì),所以陽明先生的家庭,不僅沒有嫌棄他,放棄他,反而是用更多的耐心來開蒙他,教化他,爺爺每天把他帶在身邊,讀書寫字,不離左右,悉心的教導(dǎo)和持續(xù)的栽培,陽明先生五歲時,不開口則以,一開口就背誦了整篇《大學》,從此拉開開掛的人生。
讀到這里,我感受到陽明先生的成就,來自于家庭的文化和物質(zhì),更來自于家人純粹的愛與善良的心。如果是父母面對自己篤定有缺點的孩子,擔心;絕望;焦躁;嫌棄,這些壞情緒就像一塊塊大石頭,不但壓垮了父母,還壓倒了“半個圣人”。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信任,這種心靈滋養(yǎng),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動力。
回想下我們的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各種各樣的優(yōu)點或缺點。面對孩子你所謂的“缺點”時,孩子表現(xiàn)得好你就開心,恨不得讓孩子為所欲為。孩子表現(xiàn)得調(diào)皮搗蛋;惹是生非;不聽你話的時候,就生氣;憤怒;厭惡;呵斥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教養(yǎng)”,第二個字是養(yǎng),也就是物質(zhì)上保障孩子,把孩子養(yǎng)大,但這只是滿足了一個生命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其實,一個生命更需要第一個字--“教”。通過日常的家庭教育,讓孩子的心性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精神世界越來越充實,這就是比生理需求更重要的心理需求。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所有人都有這樣的需求,這是人性底層的需求。所以聆聽這個課程,不止是學會教育孩子,你還可以反思自己被教育的經(jīng)歷,自己的人生成長過程,你會明白自己今天的性格;情緒;社交;追求等人格模式之間的關(guān)系。
請大家一定要知道,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只是一個果,如果你物質(zhì)生活富裕,家庭關(guān)系和諧,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其實這些果,持續(xù)的出現(xiàn)在你的生命中,那么這個果樹的根就是你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外化表面。
人的內(nèi)心有了充足的養(yǎng)分,生命之樹才能結(jié)果芳香四溢的果實,而這個重要的心理養(yǎng)分,就是人性最深層次的渴望,被保護;被陪伴;被接納;被認可;被關(guān)注;被信任;被尊重等等,這些可以概括為被愛。
無論你是男是女,無論你多大,你都希望獲得這些,這種需求會伴隨人的一生,只不過在生命初期和晚期,因為羸弱而無助,對這些需求會更加渴望,如果作為家長,我們不具備看到并滿足孩子內(nèi)心心理和情感方面需求的能力,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忽略,被嫌棄,被指責的不被愛的狀態(tài),孩子因為缺少保障沒有力量感,因為缺少關(guān)愛而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就會逐步從期望變成失望,從失望變成抱怨,從抱怨變成對抗,從對抗變成憤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匱乏型人格。無論是孩子,還是夫妻,都是如此。很多夫妻因為生活中的小問題,進而產(chǎn)生了抱怨牢騷,接著就是指責攻擊,然后兩個人開始對抗爭吵,最后陷入冷戰(zhàn),超過半年的冷戰(zhàn),一半會選擇離婚。這就是兩口子由愛變恨的四步曲。
所以,合格父母的第一能力就是看見并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能力,讓孩子感受到安全;保障;陪伴;關(guān)心;信任;尊重等心理營養(yǎng)。
咱們先來聊聊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相信每個父母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孩子的,但是你評價下,你的孩子真的感受到你的愛了么?他是否喜歡、接受、甚至渴望你的愛呢?如果不是,那就要好好聽一下了。大家要記住一句話,愛不是以我自以為是的付出為標準,而是以對方心滿意足的接受為標準。在所有的關(guān)系中,家長與孩子,夫妻之間,父子之間,親戚朋友之間等等,無論你為對方做什么,說什么,付出什么,對方感受到你的付出,并且非常樂意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就比如你喜歡吃肉包子,剛剛蒸好了一鍋,家里突然來了個朋友,你興高采烈的拿著給別人吃,別人推辭下,你不依不饒的恨不得賽別人嘴里,因為你感覺這么好吃的肉包子,我給你吃是為你好呀。但你沒想到,對方是個吃素的。你眼中的美味佳肴,未必就和別人的口味。所以對別人好的標準,不是自己一廂情愿的付出,而是對方心滿意足的接受。如果你希望別人感受到你的愛,那就只需要改變一點點,就是從一廂情愿,變?yōu)橥镀渌?,這就需要你花點心思去了解別人的心理,觀察別人的需要,然后再設(shè)計自己付出的方式和時機。
無論今天的你是什么樣子,在童年時期,我們的心理需求都是一樣的,都非常期待父母的陪伴和關(guān)心。如果孩子的表現(xiàn),父母有積極的回應(yīng),互動,關(guān)懷等,會讓孩子確認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感覺自己被父母關(guān)注著,保護著,溫暖著,內(nèi)心充滿了安全感和幸福感。,這種心理需要被滿足的孩子,才可能活出健康快樂、樂觀豁達的生命狀態(tài),進而形成自信勇敢的性格底色。人對于被愛的需求,就如同魚對于水的需求一樣,當孩子感受不到愛的時候,孩子的內(nèi)心得不到滿足,那么孩子就會處于一種不被愛的匱乏狀態(tài),我們把它叫做缺愛的狀態(tài)。缺愛的孩子有幾種表現(xiàn)。
第一:缺愛的孩子會缺少目標感。比如法拉利會不會跑不過比亞迪?你可能會想,那怎么可能?那我告訴你呀,如果不知道最終的目的地,跑錯了賽道,你說法拉利會不會跑過比亞迪呢?盡管你的孩子天賦靈犀,智力超群,但如果人生沒有定力,學習沒有動力,生活沒有活力,你的孩子哪怕是塊寶玉,也被埋沒了。就比如一個美國的孩子,告訴父親說他的志向是當總統(tǒng),話說完,連父親都笑話他,我們住在貧民窟,飯都吃了上頓沒下頓,竟說夢話,孩子卻一本正經(jīng)的對父親說,我已經(jīng)做好計劃了,我想當總統(tǒng),就得有錢,想有錢就得加入財團,想加入財團我就要娶他們的女兒,想娶他們女兒我就要當名人,想當名人我就得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那我的優(yōu)勢是啥,就是長大高,身體壯,那我就從練健身開始,一定要成為健美先生,這個孩子不但有堅定的目標,更難得可貴的是持續(xù)的堅持,后來終于成了州長,這個人就是施瓦辛格,雖然他長相一般,口才一般,出身更加一般,但并不妨礙他成為好萊塢巨星,這就是清晰的目標,和持續(xù)努力的結(jié)果。
為什么很多孩子學習沒有動力,就是缺少目標,有了目標孩子學習是動力,而沒有目標,孩子學習是壓力,他感覺是為父母學的,所以就會出現(xiàn)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所以要想孩子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幫助孩子樹立目標,為目標而學習和奮斗,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激發(fā)出來。但核心是如果缺愛,孩子是無法樹立目標的,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要知道呀,父母幫助孩子樹立的目標不是目標,這是控制。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追求和相信的目標自己才會為之努力。接下來,想想看,孩子堅定的目標來自他內(nèi)心的力量,就是他深信:我可以,我行的,我很棒,我很優(yōu)秀,我是獨一無二的,我一定能做到。那么再想想看這種力量從哪里獲得呢?就是生命初期,最親近的人如何定義他,決定了他如何定義自己。試想下,如果你從小被父母說:你怎么這么笨?我怎么就是教不會你?你這輩子都不會有什么出息?我咋養(yǎng)出你這樣個廢物。請問,你感覺自己會有力量感么?再試想下,如果父母經(jīng)常告訴你:你很棒,你很優(yōu)秀,你很與眾不同,你很善于思考,你很會學習。那你的力量感是不是一下子就爆棚了。
你可能會問我,為什么父母第二種說話方式是愛呢?因為只有愛一個人,才會努力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優(yōu)點,而不愛一個人,就會老盯著對方的缺點,老挑剔指責對方的毛病。想想看對孩子,對愛人,你喜歡找好處,還是挑毛病呢?這些行為習慣對他們或你的生活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內(nèi)在動力,當愛缺失,成長會變的沒有方向和力量,會變得無力,無助,沒有方向,沒有勇氣,低價值感,提不起精神,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等等。那么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創(chuàng)造了沒有意義的,甚至是不斷失敗的人生。你希望孩子這樣么?
如果希望孩子有方向感,一定要記住:寧靜而致遠。當孩子內(nèi)心從容淡定的時候,他會知道自己是誰,會知道自己來這個世界上,是為了完成什么使命,這就是知天命。知道越早,人生越好。
第二:缺愛的孩子會缺少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表現(xiàn)就是一生都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不停地索取,渴望獲得情緒價值,這樣的孩子就會出現(xiàn)一些負面行為,比如喜歡黏著父母,喜歡被表揚,如果得不到,有的會通過哭鬧;調(diào)皮;發(fā)脾氣;生悶氣,嚴重的還會通過生病來獲得父母的關(guān)心,來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這些表現(xiàn)的背后,本質(zhì)上是孩子呼喚愛,希望讓父母看見自己。長大后,這樣的孩子在親密關(guān)系中,渴望愛,又害怕愛,就會出現(xiàn)許多莫名其妙的行為,其實是在試探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重要性,來填補自己的安全感和對愛的匱乏,這就變成了我們眼中比較會“作”的人。這樣的人在感情中很容易受傷,而且還是重傷,比如分手或離婚,就感覺天崩地裂了,或者對對方死纏爛打,或者自己要死要活。或者雖然不以死相逼,但只要提到對方,就恨得咬牙切齒,仇恨的狀態(tài)一直走不出來,其實還是放不下呀。放不下什么呢?不是放不下對方,而是不能接受自己失去愛,因為被別人愛對缺愛的人,就像愛錢的人突然間身無分文一樣,有個規(guī)律,“貪什么,就容易被什么傷害”,貪錢,容易因錢入獄;貪色,容易掏空身體;貪情,容易因愛生恨。無論孩子還是成人,表現(xiàn)出的這些行為,背后都是童年沒有感受到愛,或者得到的愛不夠多,產(chǎn)生了執(zhí)著的終生向外索愛的表現(xiàn)。其實這樣的行為,不但自己獲得不了真愛,還會讓自己困在失敗的人生中爬不起來,一定要記住:獲得愛的關(guān)鍵方式不是拼命的索取,而是智慧的付出。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你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你練習什么,就會成長什么。
第三:缺愛的孩子缺少自主感,就比如在人際關(guān)系中,過度的依賴,過分的討好,過頭的退讓,這就是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xiàn)。而這個根往往是童年扎下的,就是匱乏愛的表現(xiàn)
自卑,敏感,潛意識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愛,尋找愛,得到別人的愛與認可,孩子就變成了討好型人格,表現(xiàn)的是非常懂事,乖巧,常常以別人的感受和需求為先,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求,他們通常很敏感,察言觀色,看到父母心情不好,臉色變了,就害怕是自己做錯了什么,小心翼翼的問:媽媽你生氣了么。爸爸你不高興了么?于是,想辦法做一些事情,讓父母開心,而跟父母相處的模式會延伸到未來的人際交往,親密關(guān)系,工作當中,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總是遷就別人,即便自己不愿意,也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中,因為妹妹體弱多病,父母把愛都給了她,而松子則是被忽略的一方,父親總是對他板著臉,為了得到父親的愛,松子一直努力讓父親看見自己,但是,都沒用。知道有一次,松子做了一個鬼臉,惹得父親開懷大笑,松子以為自己找到了獲得愛的方法,不斷地做鬼臉,父親會開心,就會愛自己,這一作,就是二十年。缺愛的松子逐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他的一生都在各種親密關(guān)系中尋找愛和接納,在愛情中,他一直在卑微討好,無底線的付出,滿足對方的任何需求,即便被欺騙,被家暴,被虐待,他也默默忍受,因為她害怕得不到對方,而陷入孤獨,在生活中其實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人,被家暴,也忍氣吞聲,打造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的旗號,其實是自己沒有勇氣離開,童年時缺愛的孩子,將終其一生在各種關(guān)系中尋找愛,彌補過去的床上,他把幾乎所有的能量來尋找愛和自我懷疑上??偸菚X得自己不配被愛,內(nèi)在的消耗過多,于是變?nèi)鄙僮銐虻木湍芰坑糜趯ν獾奶剿骱统砷L。而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人情感欺騙,因為你匱乏什么就會被什么所控制,對愛的匱乏會被甜言蜜語控制,對金錢的匱乏會被金錢控制,對認同的匱乏會被推崇所控制,
缺愛的孩子,第四個表現(xiàn)就是情感冷漠,對人缺乏信任,孤僻,不喜歡與人交流。我的一個學員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從小與父母接觸很好,因為父母在外打拼,對他很少關(guān)心,長大以后,和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冷淡,平時幾乎不聯(lián)系,人際關(guān)系不好。獨來獨往。成長中愛的缺失,孩子不知道被愛是什么感覺,潛意識里面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不信任的世界,沒有人會關(guān)心自己,會不自覺地和別人保持距離,無法對別人敞開心扉,回想學生時代,每個班級里都有一個這樣的孩子,通常喜歡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內(nèi)向安靜,不太愛說話。在別的孩子三五成群,嬉笑打鬧,穿堂而過的時候,他們總是獨來獨往,顯得很不合群。這樣的孩子內(nèi)心缺少安全感,人際交往中感受到焦慮,壓抑,害怕自己不被人喜歡,所以常常不喜歡交流,經(jīng)常一個人行動,于是缺愛的孩子另一個表現(xiàn)就是情感冷漠,不會主動關(guān)心體貼人,不太信任人,總是對人充滿了懷疑和敵意,容易把別人的善意誤解成對自己的惡意,沒有被愛過的孩子,也很難具備愛人的能力。
我們一起總結(jié)下本次課程的重點。人的一生除了生理需求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心理需求的滿足,人性最底層的共性的心理需求都是希望被愛,被尊重,被接納,被認同。人對于被愛的需求的就像魚對水的需求。因為愛可以給到人安全感和自我療愈的能力,如果一個人童年時期被愛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會形成匱乏性人格,會有四種狀態(tài),
1缺乏安全感,關(guān)系中不斷索取
2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匱乏感
3在關(guān)系中會表現(xiàn)中過分依賴,甚至會不斷喪失底線去討好別人
4情感冷漠,對人缺乏信任,孤僻,不喜歡與人交流。
童年缺失的愛,就是孩子心里的洞,長大后再怎么努力,都無法填滿。講到這里,可能會感到疑惑,天底下哪個父母不愛孩子,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缺愛的孩子呢?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許多父母愛的方式不對,把愛變成了傷害。愛孩子是本能,會表達愛,正確的愛卻需要理性和智慧(本事)。如何讓孩子接收道我們的愛,下節(jié)課我們會為大家詳細講解,讓孩子感受的愛的內(nèi)在心法和外在方法。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你感覺課程對您有幫助,可以單擊右上角的分享,本課程分享到朋友圈,愛誰就分享給誰,也許你的一個分享就能夠幫助一個孩子和家庭,改變命運,感謝您的大愛分享,我們下次課程繼續(xù)一起成長。
每個人童年時期都對父母的陪伴,關(guān)心有很高的需求,父母對孩子有積極的回應(yīng),有互動,溫暖,會讓孩子確認自己是中重要的,感覺被父母愛著,關(guān)注著,內(nèi)心充滿安全感,這種內(nèi)心需要被滿足的孩子,才可能活出健康快樂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形成自信樂觀的性格底色。
第一,愛,給孩子安全感,在游樂園時,常常觀察到,孩子在游戲設(shè)施中玩的時候,是不是要看一眼旁邊的媽媽,確認媽媽也看向他的眼神和笑容,他才放心去玩,確認的次數(shù)多的時候,孩子確認自己是安全的,就能夠更投入,更專心的去玩自己想玩的優(yōu)秀,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孩子尋找安全感的一幕。童年時期,父母持續(xù)穩(wěn)定的關(guān)愛和溫暖,回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能夠確信自己是被認可的,被接納的。內(nèi)心充滿了能量。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有底氣和勇氣,放心大膽去探索這個世界,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獨立,健康成長。
第二.愛,給孩子自我療愈的能力,近年來,新聞上或周圍越來越多的抑郁癥,心理脆弱,輕生等,很多都是童年沒有被好好愛過。從小缺愛的孩子,往往做事或者遭遇失敗時,往往是脆弱的玻璃心,兇狠的指責自己,從根本上否定自己,不斷消耗自己的能量。一個人童年時被父母好好愛過,自我價值感比較高,能夠好好接納自己,愛自己,不管在面對什么困難和挫折時,都能夠用這股力量,自我療愈,在逆境中向上生長,因為這份愛會讓你更有力量,跟堅強去面對人生中的暴風雨,因為你知道,無論如何有個人始終支持你,愛你,所以你不用怕,在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更強,無論面對什么事,都充滿勇氣和力量,比其他人走得更遠,就如同阿甘正傳中阿甘,不僅是傻人有傻福,而是童年時,哪怕身體有缺陷,但一直被媽媽好好的愛著,鼓勵著,欣賞著,長大后才有足夠的能量戰(zhàn)勝各種挫折,成就精彩的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