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維欣
一個枕頭最近攪動了拍賣市場。根據中國舍得拍賣國際(澳門)有限公司發(fā)布的消息,一件宋代定窯“美人枕”以3.5億港元高價在其藝術品拍賣會上落槌。初步估計,加上傭金后,這件天價作品的成交價將近4億港元,創(chuàng)造紀錄。
“美人枕”的天價很快引來不少爭議,不少專家和業(yè)內人士都提出了懷疑。至今,“最貴枕頭”到底是真是假尚無法定論。不過,億元級瓷器屢屢現身,似乎透露著拍場上對于瓷器藝術品的青睞。對此,業(yè)內專家表示:“對于當前的瓷雜市場,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具體表現為國際市場上的熱火和國內市場上的慘淡?!倍只谋澈?,更有令人深思的緣由。
“美人枕”天價伴隨爭議
定窯是中國五大名窯之一,以清雅脫俗、色澤瑩潤為特色。
“睡枕”在定窯白瓷中則是較為典型的器型。根據此前的,“美人枕”長43厘米,寬15.5厘米,塑造了一個豐滿美人的“迷人睡姿”—其雙手枕于頭下,兩腳疊壓稍稍抬起,衣紋線條流暢,盡顯雍容華貴,透露出唐人遺風。
該枕造型與細節(jié)的處理與“名聲在外”的宋定窯“孩兒枕”頗為相近。然而,爭議的始點也正是在這兒。有專業(yè)人士表示,這一瓷枕完全參考了“孩兒枕”對于腳部的處理方式,這一表現孩子童真可愛的形式安在“美人枕”上,多少有些別扭。
更有不愿具名的專家指出,仕女枕頭常見于宋代的磁州窯,定窯出產的仕女枕十分罕見。因而,對于拍品成交價格,有專家表示了懷疑:“我感覺高古瓷器的市場價格在炒作,要謹慎?!?/p>
盡管爭議尚未平息,不過宋朝定窯瓷器逐步在拍場,尤其是海外市場升溫已現端倪。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會長李彥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近年定窯瓷器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成交量較之前幾年有了大幅提升,且成交價格也一路走高。“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碗以約人民幣1.16億元成交,第一次闖過億元大關?!?/p>
不僅是定窯瓷器,整個瓷器板塊近年來已是天價頻出。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這一板塊迎來“普漲”行情,相反分化態(tài)勢更為明顯。
就在“美人枕”喧囂漸起的兩個月前,一枚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也以過億價格引得各方關注。該瓶1975年被日本私人藏家購得后便始終未曾與世人見面,時隔40年首次進入拍場。
將八方瓶收入囊中的是上海藏家劉益謙,而他最讓人熟知的舉牌,便是去年春拍,一舉拿下“雞缸杯”。
去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會”上,畫有公雞偕母雞領幼雛覓食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經過八口競價,被劉益謙以2.8124億港幣的價格拍下。
自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拍出過億天價后,10年間,中國瓷器在拍場上的表現可謂頗為搶眼:“清雍正檸檬黃地洋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以6776萬元成交;“明釉里紅玉壺春瓶”身價將近6440萬元……
然而,在“繁榮”背后,瓷器市場也并非盛世一片。根據近些年重大拍賣會情況來看,若非精品,即便是官窯瓷器也可能遭受冷遇,甚至大面積流拍。
比如美國藏家收藏的清乾隆仿哥釉花口碗在拍場的敗走麥城。此碗曾經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35萬港幣的價格易主。誰知在兩年后的倫敦蘇富比秋拍中,僅僅被估價2.5萬至3萬英鎊,但即便如此,最終依舊無人問津。
遇冷的還有市場上常見的“生意貨”,這些并非以收藏為目的的普通拍品,以往因為估價低而存在轉手的價格空間,吸引一些買家出手。但是自去年以來,這里“普品”在紐約、倫敦等熱門市場上均都乏人問津。
根據雅昌監(jiān)測中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秋拍,瓷器板塊共計上拍2.37萬件,成交8654件,同比分別上升9.61%,1.20%,成交額達34.7億元,同比下滑9.95%。在當今價位高企、資金緊張的形勢下,老藏家出手謹慎已成常態(tài),觀望氣氛籠罩市場,所以本季度拍賣會上出現了人氣旺買氣不旺的尷尬態(tài)勢?!?/p>
有分析人士指出,瓷器收藏市場兩極分化的背后,緣于當前藏家對于拍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行家們對品相和稀有性要求極高,只有頂級拍品才會引得藏家出手競購。
境內外拍賣市場鮮明對比
瓷器市場的分化不僅體現在拍品質量上,同時也顯現在境內外拍場上。與海外市場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2012年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整以來,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瓷器拍賣的表現越來越嚴峻,不僅成交價出現下滑,同時上拍數量也有逐漸減少的態(tài)勢。
此次春拍期間,在北京保利“陶成—雍正御窯掇英”專場上,一件“清雍正御制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龍紋花臺”以1667.5萬元成交。盡管這一成績符合之前介乎1200萬至2200萬之間的估價,不過仍然被業(yè)界認為“偏低”。
泓盛拍賣瓷器工藝品部經理徐寧坦言:“若是放在海外市場上拍賣,這件作品甚至有可能突破5000萬元?!彼硎?,就當前北京、上海等地拍賣會而言,瓷器板塊局面尚未打開,且困難不小?!澳壳拔覀兘M織的專場,大多針對小眾精致,希望能讓大家逐步對市場有深入一些的了解?!?/p>
對于這一落差,文博專家許勇翔坦言,很大原因還是品牌效應。海外拍賣行在價值評估認定、器物來源和流轉有序方面做得十分完善。“可靠性提高了,藏家出手自然更有底氣了?!?/p>
這一點值得國內同行反思。業(yè)內專家直言不諱地表示,近年一些成立時間不長的拍賣公司常制造出億元拍品的噱頭,以此提高知名度。如2012年一件被稱為宋徽宗趙佶瘦金體書法在廣東某拍賣會上拍出1.4億元,卻旋即被國有博物館知名鑒定專家認定是炒作的贗品。
來源: 文匯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