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是清初四僧之一,這四位都是當時有名的僧人畫家,風格各不相同。四人中,有兩個是明宗室后裔,即石濤和朱耷。
朱耷于1624在南昌出生,祖上可追溯到朱元璋,是朱元璋的十世孫。他從小聰慧異常,8歲能做詩,11歲能畫青綠山水,只不過生在了帝國傾覆之時。
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滅亡,朱耷的父親不久就郁悶去世,朱耷作為明宗室后裔,為了保命,只好假裝聾啞,遁入空門。
朱耷這個人,因為這樣的遭遇,個性變得十分倔強,行為狂怪,他的字、號特別多,什么個山、驢屋驢、人屋等等,不過最出名的還得屬他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的“八大山人”這個號。有不明所以的人乍一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哪八個名人呢。
“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也”,漂泊了大半輩子的朱耷,一直飽受著故國滅亡的哀痛,一生以明遺民自居。為抒發(fā)這種心情,書畫詩文成了他的寄托。
在他后期的畫面中,經(jīng)常能看到他的“八大山人”署名,他設(shè)計的這個簽名特別有意思,以草書體連綴寫,看起來就像“哭之”、“笑之”一樣。這用心的設(shè)計背后,是他為自己這歷盡坎坷的一生感到哭笑不得、百般無奈的感慨。
坎坷的命運也造就了他畫壇大師的地位,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他的繪畫很有個性,以大寫意水墨畫著稱于世,精于花鳥和山水,尤其是花鳥畫,特別有新意。
在參照明代沈周、徐渭的寫意技法的同時,畫風又更加怪誕狂放、冷峻清逸,融入了自己強烈的主觀意識。
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他畫中的一個特點,就是那些魚、蟲、鳥等動物,一律都翻著大大的白眼,這種手法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絕對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
俗話說畫龍點睛,眼睛是動物身上最有靈性的部位,但朱耷卻用'白眼向天’示人,眼神中隱約透出玩世的意味。這樣對動物的人格化表現(xiàn),實際是在表達一種隱晦的寓意,寄托著對清王朝的痛恨,也展現(xiàn)出朱耷那玩世不恭的性格。
看看這只小鳥,單腳站立,眼睛翻上天,感覺像是在罵你——不是,單腳站立有一種要蓄力而發(fā)的感覺,看它的白眼和姿態(tài),流露出一種防范和敵意。
余秋雨說八大山人的畫里有令天地為之一寒的白眼,沒錯,這還真稱得上是最藝術(shù)的白眼了。
不過白眼可以說是他的一種特征,并不能概括他的花鳥畫藝術(shù)特點,實際上,朱耷繪畫最大的特色是“簡”,是“素而有味”。
簡單來看,就是朱耷的畫都比較簡約,不會有特別繁復(fù)的面貌,所謂“以少少許勝多多許”,這種用精煉的筆墨來表現(xiàn)復(fù)雜事物的做法,對朱耷這種悟禪的人很受用。
他筆下的一鳥一魚,一花一木,寥寥數(shù)筆,筆墨稀少,空白處多,但卻不顯得單調(diào),反而能讓人悟到別樣的趣味。這也是中國水墨畫的玄妙之處。
朱耷的花鳥畫以形傳神,運筆簡約而放縱,意境冷寂,他的畫承載著他坎坷的人生,是他精神世界的流露。絕、冷、怪,不論是憎眼圓睜,還是白眼向天,朱耷的繪畫藝術(shù),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他那難以言明的心靈世界。
相關(guān)內(nèi)容已獲授權(quán),如有侵權(quán)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