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唯有痛苦從不說謊。”
伊姐原創(chuàng)的親子&婚姻私房話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 關注 伊姐看電影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文 | 伊 姐
5月12日終于回國了,這也算是我單獨出門旅行最長的一次。
回國來不及倒時差,當天晚上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因為太多人在后臺留言——
伊姐,希望你寫一下《摔跤吧!爸爸》。
觀影過程其實很矛盾,這不算一部完全“政治正確”的電影,其中很多教育理念甚至價值觀,是有爭議的。
但它感動了全球數以萬計的觀眾,我在看的時候也數度落淚。
一部有爭議的電影那么燃,為什么?
讓孩子完成夢想算不算錯?
《摔跤吧!爸爸》講的故事很簡單。一個曾經當過印度全國摔跤冠軍的爸爸辛格,渴望生下男孩,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業(yè),為印度拿上第一塊摔跤金牌,為國爭光。
但天不遂人愿,他一連生了四個女兒??旆艞墘粝氲臅r候,在一次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別塔,與小伙伴的打斗里,意識到女兒的天分,決定把女兒培養(yǎng)成摔跤世界冠軍。
他成功了,女兒獲得了巨大的榮譽。
《摔跤吧!爸爸》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算最后成功了,但讓孩子背負父母的愿望去生活,是不是錯?
普世價值來說,當然錯。因為勝者永遠稀缺,因為世人只看到勝者的笑,不聞敗者的淚。
吉塔和巴別塔在完全不民主的情況下,被告知從此每天五點起來訓練,與男孩搏斗;不被允許進訓練場,就在農田搭建的摔跤場露天打斗,成為全村人的笑話。
光這樣的心理壓力,就足以摧毀青春期敏感的少女。
當吉塔和巴別塔終于無法忍受身體的過重負荷,戰(zhàn)戰(zhàn)兢兢提出反抗,得到的回應是被剪掉了長發(fā),哀求無效,顫抖無效,痛哭無效。
這樣的屈辱和壓抑,放在我們的理解語境里,自殺也是不奇怪的。
辛格對女兒說“如果你獲得了銀牌,你總會被遺忘”;
辛格對女兒說“我要讓我們國家的國歌響徹整個賽場”;
辛格對女兒說“你們的爸爸在跟全世界對抗,就是為了你們的未來”。
唯金牌論、極端愛國主義、“為你好”癌父母思維——槽點太多對不對?
但是,人要在時代里發(fā)聲的。對因饑餓浮腫的人說,你應該去減肥、KEEP FIT、健身,是另一種“何不食肉糜”。
去看看印度是個怎樣的國家。
女性毫無地位,出生被殺害是常態(tài),活下來的淪為生殖工具。
她們被強奸、被漠視、法律從不發(fā)聲。別說普通人,女明星也是被輪奸對象。
你以為這只發(fā)生在鄉(xiāng)村?不,主角飾演者阿爾米汗在一次采訪中表示,他的朋友是常青藤高材生,嫁給印度受教育良好的中產家庭,生下的女雙胞胎嬰兒,被奶奶假裝不經意從樓上踢下去,雖然傷未致命,兩個寶寶逃過一劫,這件事震驚了阿爾米汗的朋友,也因此徹底遠離丈夫的原生家庭。
還記得是什么讓吉塔和巴別塔徹底轉變觀念,自發(fā)決定刻苦練習?是開心地去參加朋友的結婚派對,抱怨父親的毫無人性。
結果被告知“真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爸爸,而我的爸爸只讓我做家務,嫁給從未謀面的男人減輕家庭負擔”。
而在刪節(jié)版里,有這么一段話,吉塔的媽媽難過地問,女兒學了摔跤,以后怎么嫁的出去?辛格回答:她們要選自己喜歡的伴侶。
我把她們培養(yǎng)得更好
將來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伴侶
怎么評價《摔跤吧!爸爸》里爸爸的行為,到底是直男癌還是捍衛(wèi)女權,一切要放到現實背景中去看。
為什么充滿爭議,而《摔跤吧!爸爸》依然把無數人看哭?因為好的藝術作品,從來不追求刻板的“三觀正”,它們展現動人的“三觀真”。
它一定不是海市蜃樓,而是真實地反應了這個時代,赤裸裸地面對了人性,在每一個艱難的選擇下,我們的卑微和偉大,才讓你痛哭失聲。
為什么《摔跤吧!爸爸》,辛格如此強勢、霸道和殘忍,卻依然讓我們起立鼓掌?
因為我們明白,不完美的愛,也一萬倍優(yōu)于漠然;這一份犧牲自己人生也要幫女兒的父愛,是真的。
讓愛的方式難堪的,不是辛格爸爸本身,是整個印度的國家風氣和政治環(huán)境啊。
這個時代,成功的人都是幸存者
很多人說,吉塔和巴別塔被歷史銘記的時候,他們也失去了童年的天真,青少年懷春的浪漫和付出巨大對抗世俗的代價。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不管爸爸怎么做,在印度那樣的環(huán)境和背景下,她們都沒可能擁有這些。
《摔跤吧!爸爸》跟今天的中國國情、宗教和經濟發(fā)展不同,但相同的是——
貧富差距很大,因為在社會變革期,階層流動是共同的時代話題。
我們何嘗不知道,幸福是順應大多數的活法,在集體潛意識里得到大眾肯定,而成功卻往往是逆風而行,賭未知,飽受爭議,我們做了那么多,都在用行動投票一個問題——
你想要孩子過怎樣的一生?
但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更加清楚,這件事的答案,往往不取決于個人意志,而是被強大現實選擇。
辛格這樣去要求女兒們,除了圓自己的夢,更重要是,希望增加女兒們的選擇權。辛格和巴別塔擺脫了不被尊重的命運,從物質到精神得到強大的議價能力,可以周游世界,可以選擇嫁人或者不嫁人,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個國家生活。
如果離開了摔跤,這一切不復存在。
失去童年和青春苦不苦?苦啊。但人一輩子很長,別忘記了,還有中年和晚年;也別選擇性遺忘,所有付出,皆以你想不到的方式,給你回報。
對于物質基礎很好的家長,讓孩子輕松,可以說是“自主選擇”;
對于在夾縫里生存的社會,讓孩子努力,卻是真實的“沒有選擇”。
我們今天的雞湯文,總在熱血地鼓動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卻一直掩蓋一個現實:有選擇權的,本身已經是強者。
細想一下吧,在這個越發(fā)殘酷的時代,所有有選擇的人,都因為用自己的方式,殺出了一條血路。沒有意外。
而做強者,就是要付出代價。
從生命深處,調動孩子的主觀熱情
辛格未嘗不知道,自己這樣逼迫孩子的風險,所以,他對妻子說,給我一年,如果這一年我失敗了,我徹底放棄希望。
但,這一年,兩個女孩終于看清了——“變強大,頂著壓力做自己“OR”變隱忍,順著環(huán)境過一生中”——
她們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
她們愛上了摔跤。
從此——
吉塔和巴別塔不再用各種小動作偷懶,自覺5點起床練習;
第一次被打敗后,強烈期待下一次上場;
即便遭遇了大城市生活的沖擊短暫迷失,終究與自己和解,回到爭奪世界冠軍的專注之路上。
這一切,某個意義上說,跟辛格爸爸無關了。
因為,辛格爸爸已經完成了教育里最重要的事——教育就是引出,讓熱忱與興趣配適,鏈接。
這不是我說的,是前騰訊副總裁吳軍說的,出生平凡卻常青藤畢業(yè)的他,告訴世人:教育只有一件事:引出潛藏在孩子內心的智能,讓他擁有持續(xù)一生的學習熱情,教育,就完成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辛格爸爸真的懂自己女兒,判斷正確,很棒。
在電影的最后一幕,因為體育官僚互相碾壓,吉塔終于登上世界冠軍爭奪賽的那一刻,辛格爸爸居然被反鎖在屋里,無法在現場給她戰(zhàn)術指導和精神引領。
賽場生死瞬間,沮喪而惶恐的吉塔想起第一次訓練,爸爸命令她和妹妹跳入刺骨河里。
爸爸在岸上說,記住,不是每一次我都可以趕來救你,要相信自己。
吉塔沉靜下來,集中意念,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自己身上。
那瞬間北斗星移,宇宙助她。
她完成了史上最牛的五分得分,完成了不可能的事兒。
那一瞬間,我覺得吉塔真的成功了,并不僅僅拿到了金牌。
她打敗的不是前世界冠軍,是內心那個不自信、不獨立、不敢脫離依賴的自己。
不再為他人的期待而活,不再活在滿足父母的愿望中,從此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
她的人生,不會因為這塊金牌結束,而會因為這塊金牌,剛剛開始。
《摔跤吧!爸爸》基于真實的故事改編,現在這個家族的三個女兒都拿過了世界冠軍。
影片原型
但她們的人生還很長,因為人生里不僅僅有金牌,還有太多別的比分項。
為什么一部那么主旋律的片子,讓我們一再刷屏和淚奔?
因為它告訴我們,人生就是苦中帶樂、燃中帶喪、有時候說不清楚怎么做是對錯的一回事。
重要的是真實面對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并不顧一切實踐它。
教義里說:世界終有神拯救。
但辛格爸爸告訴女兒們:“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唯有痛苦從不說謊”。
我喜歡看電影,是因為我相信,好的電影,就是一種真實的人生存在的方式。
最后,很想用張艾嘉《念念》里的臺詞結束本文——
這不是結束,故事剛剛開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