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中尼采曾單獨用一章“同情者”來闡述他對于“同情”的看法,不難看出,尼采基本上對于同情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但是,他是真的將同情看的一無是處嗎?不是的,尼采提出了“贈與者的道德”,號召人們要成為超人那樣的贈與者,去追求超越于同情的大愛。他的思想在現(xiàn)在看來仍是具有一定啟發(fā)意義的,但同時,他的同情卻是一種“圣人的道德”,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我們應(yīng)從兩方面入手,對他的思想進行揚棄,使之適合于現(xiàn)代化生活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超人哲學 永恒意志 同情 贈與者的道德
一.傳統(tǒng)的同情觀
在尼采超人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他對“同情”這一被大多數(shù)人視為人之常情的基本人性提出了強烈的批判。這種觀點在以儒家傳統(tǒng)為核心思想的中國看來是十分不可思議的。早在先秦時期,孟子便已提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而“仁”又是人性的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源頭。他在《》中談到,見到孩童落水的人,一定會下意識地去施救,而這就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而《論語》里所說的“仁者,愛人也。”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同情這一概念,但無疑也是以同情作為愛人之基礎(chǔ)的。在西方,也不乏將“同情”作為人性之基本的說法,如休謨曾提出我們的道德判斷正是從一種他稱之為同情的心理能力中生發(fā)的。雖然他的同情與現(xiàn)在的同情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上指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與他人的感受與產(chǎn)生共鳴的傾向——因別人的悲傷而痛苦,因別人的喜悅而高興?!?這與孟子的惻隱之心是有著相似性的。同樣,在啟蒙運動時期,盧梭也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一書中提到過早在人類誕生之初,人便具有兩種本能,一種是自我保存,另一種便是“憐憫心”,正是這種憐憫心讓我們在看到同伴受傷時會感到天然的憤怒。而從進化論的觀點上來看,同情他人的能力對于人類種族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可以讓部落里的人們團結(jié)起來,抵御外在的攻擊與入侵。
可是,尼采卻毫不掩飾自己對于“同情”的不屑,甚至還大聲宣布“上帝死掉了;上帝死于他對世人的同情。” 在尼采的眼中,“同情”到底處在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呢?尼采的“同情觀”對于以儒家的“仁”為精神文化傳統(tǒng)的中國又有什么樣的意義呢?要了解這些,就不得不先從尼采的超人哲學開始談起。
二.尼采的超人哲學
尼采以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了自己以權(quán)力意志為核心的超人哲學理論,作為對現(xiàn)代性進行批判的先行者,他要鞭撻的是構(gòu)成現(xiàn)代性核心的“現(xiàn)代靈魂”,即一種虛無主義的、“頹廢”的精神,他把這歸結(jié)為基督教上帝所代表的“最高價值”的瓦解,以及柏拉圖式的虛構(gòu)的超感性世界——理念世界的崩潰的雙重結(jié)果。 因為在這樣的體系的統(tǒng)治下,人們盲目屈服于基督教神學的權(quán)威,以外在的道德標準約束自己,基督教道德體系將所有人的道德壓迫成了奴隸的道德,以虛無縹緲的形而上的世界——天堂,作為幌子,使人們在烏托邦的美夢中逃避現(xiàn)實,拒絕去承擔自己應(yīng)付的責任,并且變得逆來順受,唯教父、教皇、《圣經(jīng)》之言是從,人人的道德標準都被同化,每個人都喪失了自己的獨特性,成為了基督教的傀儡??墒?,在基督教掌控了政治權(quán)利以后,它就已經(jīng)開始腐朽。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基督教打著道德的旗號去做出了許多不道德的事,中世紀鏟除異端分子的黑暗史便是其最好的證明,也難怪尼采會在《權(quán)力意志》中憤憤地說道:“道德很‘不道德’?!绷?。 于是,在打破了原有的道德體系之后,為了避免陷入虛無主義,他又試圖去建立一個新的道德價值體系,不同于基督教的道德體系,尼采的道德體系是以個人作為出發(fā)點的,他強調(diào)的是個人權(quán)力意志的至高無上,他呼吁人人都去成為超人,成為自己價值的重估者,超人不再是外在的價值體系的奴隸,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超人是權(quán)力意志的化身,代表著個人的自由、解放與激情。人是一個橋梁而不是目的。 人人都有通向超人的可能性,但要注意的是,超人不是實體,而是一個目標,是人類永恒的理想,因為“人是應(yīng)該被超越的某種東西”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中,他以極大的篇幅表明自己對超人精神的崇尚和對末人(與超人相反的人)的不屑,超人精神閃電,他用他的瘋狂劃破腐朽的天空。
從上可知,尼采對于基督教的傳統(tǒng)道德是極力反對的,他強調(diào)的是個人的意志,個人為自己立法。因此,他的同情觀的提出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因為尼采對于“同情”的反對正像是他對于基督教平等對待世人的教義的最大挑戰(zhàn)。
三.贈與——超人的“同情”
但是,尼采對于同情的反對,難道就真正意味著他是一個一切以自己作為出發(fā)點,只追求個人的超越而不在乎他人死活的利己主義者?很明顯,不是的,查拉圖斯特拉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痛苦,正表明了尼采對于世人的深沉的愛。
尼采認為,道德是對平庸性的保護,在強力意志的支配下,生命應(yīng)該是充滿了激情、生動與歡愉的,正像是酒神俄狄浦斯的狂歡,瘋狂、超越,打破一切的規(guī)則與教義,僅為自己和生命而舞動。但一切的超越無疑都是痛苦的,因為打破一切也就意味著對自己自身的否定,就像是為了迎接“偉大的正午”,人們不得不經(jīng)歷充滿了痛苦的黑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激情給撕得粉碎。于是,有些人退縮了,他們以道德為借口來逃避激情的痛苦。并在自己的哀嘆中也對他人的“痛苦”報以“憐惜”和“同情”,而與此同時也“換回”他人對自己痛苦的“憐惜”和“同情”,并由此消解或減輕各自承擔的痛苦。 換言之,在尼采看來同情只是膽小鬼們躲在角落里相互舔傷,自怨自艾,逃避現(xiàn)實的做法,但卻沒有辦法對現(xiàn)狀進行實質(zhì)性的改變。
同時,對他人的同情其實也就是對自己的同情,因為人們只是將自己的軟弱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每個人的痛苦只有自己能夠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個普世的痛苦的標準。也許你認為痛苦的不可忍受的事情,在他人看來卻是小小的幸福,就像是看到乞丐在路邊撿食,也許你會認為他很可憐,這樣的生活根本無法忍受,可乞丐卻在內(nèi)心歡喜今天的晚餐又有了著落。所以,同情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行為,在自己拯救自己之前,任何對他人的所謂的“救贖”都只是一種逃避。正如尼采所說:“因為舍此——倘若他逃避自己,憎恨自己,傷害自己——他就絕不是善人。……然而,正是逃避和憎恨自我,在他人中并且為他人生活,這一點至今被人們不假思索又振振有詞地稱作‘無私’,從而有稱作‘善’!” 而且,同情他人,往往也意味著將他人當成弱者,因為同情是在認為對方不如自己,并且將自己帶入對方的處境,與對方產(chǎn)生共情時發(fā)生的。所以“當我?guī)椭麜r,我就殘忍地傷害了他的高傲?!?這樣,出于自以為好的出發(fā)點的同情,反而有可能會讓對方認為自己受到了輕視,引起對方的仇恨與報復。
可是 ,尼采也并不支持人們僅僅是獨善其身,而是呼吁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去成為“贈與者”而不是“同情者”。兩者的差別在于,贈與者首先要是“劫奪者”,他要貪戀地掠取一切的價值,因為贈與的前提一定得是有可贈與之物,贈與者貪婪地吸收著萬物,將世界抹上自己的色彩,賦予萬物價值。這是一種健全的、神圣的利己主義,與病態(tài)的、貧乏的利己主義相對,因為后者僅僅是覬覦于他者餐桌上的美食,而不懂得自己去創(chuàng)造價值。贈與者是在充盈了自己的本性,擁有了一切的價值之后,才懂得不受任何限制,完全地、自動地給予的。它不同于基督教“愛鄰人”的教義里的“愛”,這樣的愛是被外物所規(guī)定的,而不是自發(fā)的。贈與的行為中表現(xiàn)了那種絕對的自我擁有,它指向了一種掌握自己的自由。 查拉圖斯特拉就是這樣的贈與者,他感到了自己內(nèi)在的充盈,渴望與世人分享他智慧的果實,于是,他下了山,來到了世人之間。
“一切偉大的愛超過同情:因為偉大的愛還要創(chuàng)造它所愛的對象!”這句話可謂正好表達了贈與與同情的區(qū)別。偉大的愛便是贈與之愛,它不是自怨自艾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將價值與他人分享,與他人一起邁向超人之路。
思考尼采的“同情觀”對于反思現(xiàn)代社會是十分具有教育意義的,他的“同情觀”警告我們,同情他人并不代表將他人納入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之中,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人都沒有權(quán)利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人。同時,超人也不單單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人人都有成為超人的可能性,偉大之人應(yīng)該向群眾們“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鼓勵人們的自主自立,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僅僅是依賴他人,成為社會、政府的寄生蟲。
但是,尼采的思想也有過于偏激之處,尼采以超人作為目標,提出了一種“圣人的道德準則”,但這樣超越性的準則是很難普遍推廣的,尼采說自己是超越了時代的哲學家,可是他的哲學——哪怕是在遙遠的未來——真正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嗎?因為畢竟再怎么時過境遷,位于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人都始終只是平凡的人,大概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尼采所說的超越——就連尼采自己也不能。尼采的一生,就是他哲學中矛盾思想的最好體現(xiàn)。他一方面宣揚著超人的意志,拒絕他人的幫助,把他人的友好和幫助當作他人對自己權(quán)利的掠奪和占領(lǐng),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又渴望著人間的溫暖。他想去信任他人,卻又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傷害。病例記載:這個病人喜歡擁抱和親吻街上的任何一個行人,孤獨使他瘋狂,他終于在瘋狂中擺脫了孤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