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以高適和李白高低交錯的生命軌跡,牽出杜甫、王維、王昌齡、岑參等詩人群像,串聯起繁華包容的長安、大漠孤煙的塞北、溫柔銷金的江南,展示出了豪邁磅礴的大唐氣象。故事不僅將李白等人從年少時的意氣風發(fā)到年長后的壯志難酬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讓我們看到了唐朝的興衰變遷。我們雖然看的是動漫,但品味的卻是歷史所帶來的厚重感。 影片上映后,不少家長都帶著孩子去看了,票房還在不斷攀升,備受好評和贊譽。“看到流淚,只有中國人才懂那些詩詞里的浪漫?!?/span>有些文化已經刻進了我們的DNA”……在諸多的贊美聲中,《長安三萬里》已經收獲了8億元的票房,目前豆瓣評分8.2分。
家國情懷: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
《長安三萬里》,撲面而來的是一份家國情懷,悲憫情懷。
李白初見高適,就為他寫下“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視為知己。李白的雄心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想著有一天功成名就,要學范蠡遨游七十二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當事業(yè)停滯,他寫出了光陰蹉跎的焦急:“青春已復過,白日忽相催”;寫盡了亂世中蒼生的祈愿:“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當繁華成云煙,他終于悟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再看高適的人生。祖輩的光環(huán)帶給他一種榮耀感,種下了一顆報效祖國的偉大種子。當國家正需用人之際,他可以年老之軀披掛上陣,建立功勛。于是,想起這個時代曾經披掛上陣的英雄:鐘南山,李蘭娟、王辰、張伯禮、陳薇......想起那些在疫情、洪流、山火面前的最美逆行者們。
影片里的詩人們個性迥異、命運多舛,但背后都是對于家國天下、黎民蒼生的深沉責任。無論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還是“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都流露著對國家的憂思與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正是他們寶貴的精神品質,支撐著我們一代代青年勇敢前行。
人生,需要理想主義,也需要現實主義
熬過孤獨,行至天光大亮
人生在世,享盡繁華是一種經歷,承受孤獨是一種歷練。
落第之后的高適,獨自來到蕭索荒涼的睢陽,一晃就是十年。每當暮色四合,腦海都會浮現昔日長安的鈿車如水,錦彩交飛,眼前卻是四壁陰森,一盞孤燈。但也正因如此,高適不得不與書作伴,撫卷聽更。坐守長夜的滋味縱然難熬,經由學識與閱歷洗練的心性卻愈發(fā)成熟。
直到被睢陽太守張九皋舉薦,“十年守章句”的高適再次應試,并且一朝中第。此后多年他隨軍轉戰(zhàn),不僅成為著名的邊塞詩人,還先后參與平定了安史、永王之亂。憑借卓著戰(zhàn)功,高適官至刑部侍郎,進封渤??h侯。曾經郁郁不得志的高適,至此終于實現了拜將封侯的年少偉愿。
兒時讀詩,欣賞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氣,羨慕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才氣。直面生活之后才發(fā)現天生口吃、駑鈍木訥的高適,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而他矢志不渝又甘于寂寞的十年,更是每個事有所成者的必經之路。作家奧普拉說:所有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一個人可以在燈紅酒綠的熱鬧里渾然忘我,但只有在燈火闌珊后的寂寥獨行中才能成就自己。孤獨,是人生最好的增值期。捱過無人問津的寂寞,才能等到一夜成名的高光。
詩仙李白:行路難,卻一直在走
官為翰林學士,初入長安城,便以一首《蜀道難》得到了太子賓客賀知章'詩成泣鬼神'的贊譽,又得到玄宗的親睞:“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之后,他奉詔創(chuàng)作了《清平調》等一系列宮廷應制詩,深受玄宗賞識。但很快他便發(fā)現,朝廷中處處充斥著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污濁之氣;國君只令他為自己作詩尋樂、歌功頌德,作一些描寫宮廷之奢華,歌舞之綺麗的詩歌以討好楊貴妃,絲毫沒有予他實權、令他參政的意思。
于是,他拋去“翰林大學士”的虛銜,恢復了自己兀傲不羈的本性。“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整日縱酒高歌。這樣放縱的行為與極盛的才名相對比,便為李白招來了無數讒言妒恨:“權臣妒盛名,群犬多吠聲”,不僅宮中朝內人人嫉之,連玄宗也開始對他不滿,說:'固窮相也''非廊廟器',最終將來到長安僅一年的李白“賜金放還”。
李白的一生多有磨折,但他的詩卻始終是豪放雄壯的,不是蟲吟草間似的哀訴,而是充斥著雄渾偉力的高歌,瑩瑩頌唱著他那顆清朗澄澈、瀟灑飛揚的赤子之心。
高適:大器晚成又何妨
高適家門顯赫,可惜家道中落,兼之門衰祚薄,他少年時即孤苦貧窮,客居于梁宋。到了二十歲,高適才開始認真寫詩,但他天賦異稟,上手極快,而且氣勢非凡,屢有佳作問世。二十八歲時,他開始北游燕趙,南及湘楚。并曾出塞外,前往東北,希望投奔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信安王李祎幕府,但都未曾得到賞識。
四十六歲后,高適開始時來運轉。得益于睢陽太守張九皋的薦舉,高適應有道科,終于中第,踏上了仕途。三年后,高適毅然辭官。他將目光執(zhí)著地集中在軍旅邊疆,終于得到了當時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的賞識,將他表為左驍衛(wèi)兵曹參軍,掌書記。安史之亂中哥舒翰兵敗投降,潼關失守。高適一路向西狂奔,面見同樣西逃的唐玄宗。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高適不遠萬里來尋,唐玄宗十分感動,即擢諫議大夫,隨駕同往成都。從此高適仕途一路亨通,十年十升,節(jié)節(jié)向上。
永不服輸,百折不撓,是高適一生的寫照。他從來不是李白那種浪漫得不著邊際的詩人,就算在現實中碰得頭破血流,他也從不躲進虛幻的夢境,而是縱酒高歌,與慘淡的人生把酒言歡。
人民網評:《長安三萬里》,打破時空的“唐代詩友會”
電影以真實的情感和廣闊的視角描繪了人物群像。從年邁的高適的視角開始,跨越從開元繁榮到安史之亂的歷史,李白三次踏上黃鶴樓,高適三次進入長安城,映射了他們的生活變遷,同時也映照了唐朝的興衰。高適與李白的多次重逢和離別,揭示了一對朋友的兩種生活態(tài)度。不只是他們兩個,那些我們熟悉的唐朝詩人也在電影中'出現':崔顥和孟浩然的盛名,賀知章和王昌齡與李白的歡樂同飲,清新俊朗的王維,年幼的杜甫,以及通過唐詩而獲名的哥舒翰和汪倫……他們和他們的故事共同構成了一幅豐富、壯麗的大唐畫卷。畢竟,唐朝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其遼闊的疆域和精美的建筑,更在于其眾多的人才和宏偉的氣度。
《光明日報》時評:《長安三萬里》——壯哉盛唐一闋歌
作品以高適的視角展開故事講述。木訥、剛直,人生經歷坎坷卻從未動搖入世志向的儒生高適,與機敏不羈、天真爛漫,在儒道之間徘徊的“謫仙人”李白天賦與性格互補,人生經歷互相嵌入,且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在他們的成敗、進退、取舍、得失中,觀眾看到了現實生活的影子,從而對人生、命運等話題產生思考。
創(chuàng)作者沒有局限于詩人的一己悲歡,而是通過講述詩人的人生經歷,鋪陳出整個歷史的發(fā)展歷程。高適和李白這兩個人物如同兩段不同聲部的旋律,奏響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交織互動、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同頻共振的復調旋律。影片開篇,年輕的李白向著天地高呼“你我身當如此盛世,當為大鵬”。結尾,親身見證了長安城的繁華、劫難與重生的暮年高適充滿信心地說出:“只要詩在,長安就會在?!?/strong>兩句話道盡影片貫穿始終的精神實質:對于家國情懷的贊頌、愛國主義的高揚、中華文化的堅守。
新華網評:打造更多《長安三萬里》,尚需奔走“三萬里”
中華文明,星河璀璨。如何深深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挖掘出更多的《長安三萬里》,并助力這樣的作品走得更遠、傳播得更廣,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的新命題。正如一句觸動筆者的影評——“國漫早就該作這一曲絢爛詩篇。”
影片持續(xù)的火熱背后,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IP如何“走出去”。國家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重要著力點。中國有豐厚的歷史、優(yōu)秀的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劇本”。期待我們不僅僅擁有“李白IP”,也不僅僅擁有“唐詩IP”。根植傳統(tǒng)、立足當下、面向世界,讓璀璨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IP活起來、火起來,在海外用實力“圈粉”,應是新使命。
總之,傳承、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需要道,也要講究術。打造更多能引發(fā)熱議的文化IP載體,依然任重道遠,尚需奔走“三萬里”。
end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