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草木之間
文丨陳慶偉
一
其實,我是不喜歡喝茶的。渴了喝水就是。喝茶太麻煩,羅里八嗦,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去做好多有意義的事了。
小時候,特別是夏天,在街上跑的滿頭大汗,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廚房,掀開水缸上用高粱桿編織的蓋子,持一把自家生產(chǎn)的葫蘆瓢,伸進缸里淘出一瓢來,伸著脖子咕咚咕咚一陣痛飲。甘甜的水順著脖頸流將下來,頓時生出“一口飲盡西江水”的豪情來。水是純凈水。彼時沒有工廠,地下水用壓水機壓上來就喝,清涼可口,比傳說中杭州虎跑寺的泉水還要好。
大人也一樣,渴了就喝,餓了就吃,在飲食方面始終保持著底層勞動人民最原始最樸素的方式。類似喝茶這樣耗費金錢和時間的事,是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才需要履行的一種儀式。喝什么茶葉,客人不會計較,更別提什么茶具和那些現(xiàn)代茶藝諸多的講究了。條件好些的家庭,會有成套的瓷器茶具——壺是大的,杯也是大的。對生活質(zhì)量要求沒那么高的,就從廚房隨意摸出一只吃飯的大海碗,碗沿還有磕碰的痕跡,痕跡里有陳年的污垢和經(jīng)年的滄桑。往碗里扔一把茶葉碎,提起竹蔑編織外殼的暖水瓶,胡亂注入開水,就是大碗茶了。主人自己往往是不喝的,既不渴,就不需要浪費,這是他們樸素的生活觀??腿艘膊挥嬢^,彼此說著客套話,一邊端起碗來,把大半天的光陰一口一口喝下去。
老家的語言很有趣,習慣于把白開水叫做茶,真正喝茶又叫喝水。假如第一次坐客,一定會被主人的熱情繞得一頭霧水。這個美麗的誤會,是否有什么典故和故事,不得而知。孩子們依舊渴了趴到水缸上驢飲,或者沖著媽媽撒嬌:媽,我渴了,要喝茶呢。
老家最常見的是茉莉花茶,便宜,出味,一杯入喉,齒頰留香。而有資格且能心安理得享受一壺好茶的,大多是農(nóng)村常見的木匠、泥瓦匠或者建筑工人,他們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終日游走在那些零碎而平凡的日子里。我的好友玉文君曾是一個職業(yè)木匠,上世紀90年代就買了一臺由柴油機作動力的帶鋸,給附近十里八鄉(xiāng)的同行們提供大型木材分解工作的同時,還承攬了一些農(nóng)村常見家具的打造工作。那時的家具講究美觀的同時,更加看重實用性和耐久性,木料大都是自家種植或購買的榆木、槐木,拉到村口池塘,先在淤泥中浸泡多年,讓質(zhì)地更加密實,防止曲翹變彎。在一條圓木變成家具之前,主人家大多會揣上一包好煙來找玉文,先是無關痛癢地拉一些家常,之后遞上好煙,漸漸轉(zhuǎn)入正題,說明來意。玉文君就會跟隨他們?nèi)ハ嗫茨玖?,根?jù)實際提出自己專業(yè)化的建議。達成共識后,圓木就被玉文君拖到帶鋸承木架上,拿把卷尺和墨斗量來畫去,偶爾把夾在耳朵上的鉛筆摸下來作記錄。耳朵除了夾鉛筆外,更多的時候是夾著客戶敬上的好煙,兩個耳朵夾滿了,就取下來放在一邊。
如需要上門加工成品家具,玉文君就像城里的老干部一樣,不緊不慢,晃晃悠悠,帶上吃飯的家伙什,準時正點到主人家上班。這樣既方便主人家隨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在缺什么材料的時候,可以吩咐主人家及時采購——那時候的木匠除了帶上工具和一身的技藝,其它所需均由主人提供。當然,茶和煙,是整個過程中必不可缺的。
有段時間我閑著沒事,跟著玉文君跑家串戶地玩了一陣子。那時候許多工藝尚未機械化,需要一斧一鑿地手工完成。比如刨平,原本高低不平毛毛糙糙的一截木頭,要卡在一條長凳上,找一把合適型號的刨子,調(diào)整好刀片的角度和長度,彎腰弓背的手工作業(yè),不一會兒就四處酸疼,手上起泡更是每個學徒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刨上幾下,還要閉上一只眼睛校正一下,如此反復,一片片卷曲的木屑從刨口飛出來,原本粗糙的木料逐漸平整光滑起來。鑿榫眼是力氣活,用直尺畫好位置后,一手握鑿,一手掄斧,口念口訣,鑿一鑿跟一跟,越鑿越深。榫眼有單面的,更多的時候需要打穿,工程雖小,當不同方向洞穿的同時,對我而言,喜悅心情和打穿過山隧道時卻是一樣的。
更多的時候,玉文君瞇著一只眼睛專注地工作。有人說男人最性感的時候就是專注于工作時候的表情,誠哉斯言。我也學著他的樣子閉上一只眼,拿根木棍瞄來瞄去,卻看不出什么門道來,倒把眼睛累得生疼。幫不上什么忙的時候,就跟著玉文君學唱當時流行的歌曲,周華健的《花心》,李春波的《小芳》等。當時的通訊方式并不發(fā)達,以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小芳》是玉文君自己創(chuàng)作的“淫詞艷曲”。歌曲寫得太直白太露骨,哪怕后來知道了這是描寫知識青年愛情的一首歌曲,我仍然認為歌詞實在難登大雅之堂。那一段時間,我存在的意義就是陪玉文君解悶,順便學習一些木工的基本知識。有時候伴著咝咝鋸木頭的聲音,斟滿一杯主人家沏泡好的茉莉花茶,揮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青春時光。
花茶應該也分好多種,至少應該分級,就像父親當年拉到棉花站售賣的棉花一樣,不同的級別對應不同的價格。鄉(xiāng)下人喝的茶應該不會太好,或是生長在茶山上地勢最矮的那株茶樹,缺少了高山云霧的滋養(yǎng),少了靈潤之氣,不怎么養(yǎng)人,所以價格也便宜。茶雖便宜,喝茶的人卻從不計較。拾到籃里就是菜,丟到水里就是茶。能讓水變個顏色就好,他們在意的不是喝茶的過程,而是被人請喝茶過程中獲取的存在感。隨著刨刨鑿鑿的聲音,茶水喝了又續(xù),家具也逐漸有了雛形,一個人的價值就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玉文君休息的時候,往往一邊瞇著眼欣賞自己的杰作,一邊敲著空空的茶杯,扯著老師傅般的腔調(diào)對我喊:來,把茶續(xù)上!
于是,茉莉花也跟著有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二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雖排在最后一位,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卻不可或缺。如果把京劇書法等說成是中國國粹,茶,和揚名海外的絲綢、瓷器一樣,也可以作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文化名片的。讓全世界的人們一提到中國就想到茶,一喝到茶就想起中國。
我喝茶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我遠在昆明的表哥。
在世俗眼里,表哥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人,甚至有些好高鶩遠,經(jīng)常做出一些不被別人理解的事來。他原本在老家有個安穩(wěn)、體面的工作,和所有城里人一樣,本應該按照既定的程序買房買車,娶子生子,過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的日子。但表哥胸有鴻鵠之志,不想過安逸的生活,也不想被程式化的生活規(guī)則束縛手腳,竟辭了工作南下昆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昆明雖是省會城市,風光秀美,氣候宜人,但畢竟是遠方,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昆明,讓人想到抗戰(zhàn)、李莊、西南聯(lián)大,以及民國時期一連串如雷貫耳的文化大師的名字來。比如汪曾褀先生,他的文章中不僅有西南的風土人情、令人垂涎的美食,還有昆明的茶。抗戰(zhàn)時期他在昆明呆了七年,差不多天天泡在茶館里。昆明本地人喜歡茶,到處開有茶館,西南聯(lián)大以抗日救國為己任的愛國師生們,也常常身在茶館,不忘憂國。喜歡喝茶的表哥,大概也會到他們經(jīng)常光顧的茶館,沏上一壺陳年普洱,在渺渺茶香、茗韻悠悠中與大師們開展跨越時空的對話。抑或用茶澆除心中的抑郁和塊壘,為早日實現(xiàn)心中理想作下步打算……
有一天,我收到表哥寄來的一個包裹,里面有一摞他自己出資印刷的《玉歷寶鈔》,書中夾了兩餅昆明產(chǎn)的普洱茶。書的內(nèi)容是佛教知識,大都是以實例舉證宗教的偉大與正確。我不信佛,就按照他的意思,四下找人把書散了,獨留下普洱茶。
普洱不同茉莉花,隨便找個器皿沖泡一下即可入喉。要配以專業(yè)茶具,茶針,茶壺,茶杯,茶海,等等。泡功夫茶的小茶壺氣宇軒昂地獨立于各種款式的茶海中央,壺周邊環(huán)繞著若干個小茶杯——民國時期的文化名流辜鴻銘對傳統(tǒng)的妻妾制度情有獨鐘,曾用一個茶壺配多個茶杯比喻一夫多妻制度的正確性,讀來令人噴飯。
泡茶前,要按照葉片的紋理,輕輕把茶餅撬開,講究些的還要用專業(yè)的電子秤秤一下重量,像煎熬中藥一樣把一張張葉片投入茶壺,注水。水也是講究的,沒有山泉水,至少也要桶裝純凈水,茶葉的生熟度、生產(chǎn)年份,對水的溫度也有相應要求,否則不足以體現(xiàn)泡茶人的專業(yè)。第一壺茶是不能喝的,要先洗茶,順便把茶叫醒。不同的茶泡出的湯色也不盡相同,我獨愛琥珀色,晶瑩之中泛著光,讓人不忍下口。
喝功夫茶必須要配以公道杯,這是最具有文化質(zhì)感的一個名字。其實就是一個把茶湯從茶壺過度到茶杯的一個容器,分派茶湯的時候,公道杯以勻速的方式在每只杯子上面寵幸一遍,不分親疏,沒有厚薄,共同沐浴幾乎相同成份的茶湯。分派的姿態(tài)也有講究,什么鳳凰三點頭,關公巡城,韓信點兵,諸如此類,一邊品茶,一邊聽主人講著閑話,漫漶的光陰就在一杯杯香茶中流逝。
關于茶的一些知識大多受教于表哥。他后來也來了廣州,在此工作、結(jié)婚、生子,過了一段相對安寧愜意的日子。每逢周末,他都和我聚在一起,東扯西扯,更多的時候是聊茶。更多的時候,我倆就那么靜靜地坐著,什么話也不說,像兩尊活通透了的肉菩薩,一杯接一杯地喝茶,一直把太陽喝下去。
表哥是極懂得疼人的,每次出差都會給我?guī)ФY物,并且大多與茶有關。紫砂壺,茶葉罐,茶寵,知道我喜歡篆刻,還特意買了兩枚內(nèi)蒙產(chǎn)的巴林石給我。他曾送我一個鍛泥做的茶寵,一個笑容可掬的老和尚,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錢袋子,每當澆淋茶湯的時候,老和尚咧開的嘴巴里就會吹出泡泡,有時候眼睛里也有。表哥給它起名坐地生財佛,說可以給我?guī)碡斶\。后來果真應驗了他的話,當時參加一個篆刻比賽,竟然得到了一筆不菲的獎金。我高興地請他吃飯,最后卻又被他搶先買了單。
因為各種原因,表哥的工作變化了好多次,后來足跡繼而長春,又復昆明。再見到他的時候,是在一次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他的孩子已經(jīng)滿地跑了,嫂子沒有工作,全家的生活重擔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家人不說,卻在生活的角角落落表達著恨其不爭的情緒。與事業(yè)愛情均大有成就的弟弟相比,他有些自慚形穢。那天他喝了酒,像個不被人理解的孩子,拉著我訴說一些不足與外人道的苦悶,臨走還給我兒子封了一個大大的紅包。
在用金錢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并以此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存在價值的時代,表哥無疑是個失敗者。他沒有按照自己預先的設想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是以一種近似于灰頭土臉的方式回到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xiāng)。時時想到他不甘的眼神,我都感到心疼。
令人欣慰的是,表哥依然帶了一套他鐘愛的茶具,還有一個精致的雞翅木茶海。只要茶還在,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就不會泯滅。我相信,暫時的困苦無法剝奪他追求幸福的腳步,他一定會以一個全新的自己再次踏到家鄉(xiāng)的土地上。
云南昆明,茶馬古道,玉歷寶鈔,茶,這些名稱揉在一起,構(gòu)成了我對表哥的全部印象。
三
妻子是潮汕人。潮汕人喜歡泡功夫茶,茶多選用潮州鳳凰山生產(chǎn)的單樅茶。和其它名茶一樣,單樅茶也生產(chǎn)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山上常年云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加之土壤肥沃,生產(chǎn)出來的茶葉品質(zhì)優(yōu)良,品種多樣。
有好事者在朋友圈羅列出喝茶的好處和喝酒的壞處,有理有節(jié)有據(jù)地證明了廣東人聰明的經(jīng)濟頭腦與其喜歡喝茶有關。喝酒,多與利益糾葛關聯(lián)在一起,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領導同事,酒桌上總講個座次,比如年齡輩份職務等等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否則就會有人不開心。酒桌上的話,豪氣干云的多,聽聽也就算了,不必當真,假如誰把領導酒桌上的話當成真的放在心上,多半是給自己過不去。喝功夫茶就不一樣了,除了坐在主位的主人或茶藝師,其他位置多是不講究的。幾杯清茶入喉,人就神清氣爽,思路也變得豁達敏捷起來,互惠互利的生意就在茶桌上了達成了共識。
在我看來,潮汕人所謂的功夫茶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功夫茶,他們不會像茶藝館那樣把簡簡單單的茶事變成一個復雜的帶有強烈儀式感的表演。對于茶的態(tài)度,更像他們務實的性格。茶葉一定要好的,除此之外,一切從簡。去潮汕人家做客,更多的家庭只有簡單的茶壺、茶杯,傳統(tǒng)功夫茶應配備的聞香杯、茶托,還有茶藝館裝模作樣鋪在茶臺上的藍色印花裝飾,這在一般家庭是看不到的。大道至簡,生活何嘗不是。該復雜的時候,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賡續(xù)傳統(tǒng),把腳步慢下來,看看道路兩旁的風景。該簡單的時候,就把那些給人帶來煩惱的繁文縟節(jié)棄之腦后,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粘职偾з?,不如吃茶去。
潮汕人極務實。面對多年未見的親戚朋友,他們不會表現(xiàn)出夸張的熱情,也不會以稱兄道弟的語言拉近彼此的距離。他們一貫的冷臉冷面熱肝腸,請你坐下,打開茶具,沖上一壺不溫不火不激不勵的功夫茶,可以談天談地談友情,也可以彼此無言,相對靜坐。如碰到困難需要幫助,等你悄悄抿上一口釅茶,主人已經(jīng)把錢取來放在你身邊。我一直覺得,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大都是由南至北,應該與南方人本身所具有的革命性、務實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潮汕人在喝茶上也有開創(chuàng)性,有一種有名的擂茶:把茶葉、芝麻、花生放在帶有螺旋狀紋理的陶瓷缸里研成粉末狀,為了提煉香氣,研磨差不多的時候再放入幾片薄荷葉,之后注入開水,加上食鹽,然后再配之以蝦米、青菜等配菜,就是和親友們聚在一起享受的擂茶了。因為擂茶要放鹽,所以也稱之為咸茶。我認為咸茶比擂茶好聽,咸茶音好,字不好,如果改成閑茶,就更加有煙火氣息和生活的味道了。
四
據(jù)說日本人也喜歡喝茶,并且形成了所有本國特色的茶道文化。茶和書法、武術(shù)一樣,都是由最初的實用性過度到藝術(shù)性。日本的民族性比較復雜,就像我們共同追崇的道一樣,有陰也有陽。他們能夠把我們的茶藝變成茶道,可謂深諳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三味,至少在喝茶這方面,達到了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的境界了。
有天看到一個漂亮的女網(wǎng)友發(fā)朋友圈,圖片上一茶幾,幾上一本線裝書,書旁一盞現(xiàn)代技藝生產(chǎn)的兔毫盞,盞內(nèi)一杯透明的白開水。圖片上面配了幾個簡潔清爽的文字:讀圣閑書,飲玻璃茶。
讓我想起了禪宗那位高僧的一句名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span>
美女喝玻璃茶的時候,一定是見水只是水了。
如此說來,我小時候趴在水缸上喝的涼井水,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茶了。
誰說中國沒有茶道。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