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不是平常人,一登帝位便做不回平常人了,合格的皇帝,考慮的不能只是縱欲享樂,后世子孫及國祚綿延與否應是重中之重,劉邦無疑是這類人。以后人的目光看,呂后好像打斷了漢室江山的嫡系相承,導致后來各朝代時不時會以呂后臨朝說事并引以為誡。后人有疑問,以劉邦的人精程度,為什么不殺(賜死)呂后以絕后患呢?
一,不忍殺。表面劉邦濫殺,實際只殺威脅大無法控制之人,如三王韓信彭越英布,并非為殺而殺,與朱元璋大不同。而呂后畢竟是劉邦貧賤時的糟糠之妻,何況還生有劉盈及魯元公主,彭城之戰(zhàn),被項羽扣押近兩年,呼天不應入地無門,于家事國事都有助益,犧牲很大,不能殺,應該也不忍殺。
二,殺不了。劉邦取得天下,得沛豐舊人之力甚多,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都是中堅力量,對于這些人來說,劉邦是老大,呂雉是大嫂,上下之份深入心中,大哥若殺了大嫂,他們會怎么想:這樣都下得了手,我們算哪根蔥?那時就是自亂陣腳,取禍之道。其中明證就是劉邦臨終前,令周勃陳平拿他的劍去殺呂后妹夫樊噲,二人不敢執(zhí)行,虛晃一槍返回。(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fā))
再次,基于以上原因,呂后能鎮(zhèn)住大場面,劉邦大張旗鼓換太子,若有意若無意,朝中大臣的立場傾向都給他掀出來,他從中判斷權(quán)衡,絕不是因為喜歡戚夫人才行這一著棋。直到商山四皓出現(xiàn),他明白了天天玩陰陽八卦的滑頭軍師張良的傾向,于是主意已定。
三,有后手。劉邦臨終,呂后問后事特別是丞相人選,說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蕭相國死了誰來接替?劉邦說讓曹參接替。呂后又問曹參以后呢?劉邦說王陵可以,不過王陵有點梗直,讓陳平配合他。陳平有足夠的智謀,卻又不能獨當一面。周勃為人厚道,辦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將來安定劉家天下的,必定是周勃。呂后問再之后怎么安排,劉邦說,以后的事,也不是你能夠知道的了。
而另一件事,更把劉邦的后手印證得比較明顯,就是他臨終前命人殺死樊噲一事,后來發(fā)生的事也證明此舉極有遠見,劉邦親征英布,借呂后之手殺了彭越韓信,三個戰(zhàn)功最大的異姓王覆滅,又與眾人立下白馬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考慮到后人難以壓住場面,換太子之事半途而止。
本來故意留下呂后壓制眾臣,遺命交代曹參,王陵,陳平為相,對呂后擅權(quán)有所感并有翻盤伏筆,對她說“而后非爾所知也”,“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對后事洞若觀火,進退有序,但到臨死那一刻,突然想到一個致命漏洞,震驚之下立即補救:命陳平周勃馬上持劍到前線軍中斬殺樊噲。(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fā))
史書記載說劉邦聽了進言,說樊噲在他死后將對戚夫人母子不利,才起殺機,其實此論有疑點,戚夫人生死的關(guān)鍵點在呂后,不在樊噲,殺樊噲并不能保戚夫人母子安全。但是,殺樊噲才能保劉家天下安全,至少有樊噲存在,周勃等翻盤的機會便小了許多。
樊噲是劉邦發(fā)小,屠狗出身,卻是呂后的妹夫,不折不扣的呂后黨,鴻門宴上救劉邦,東征西討南征北戰(zhàn),立下戰(zhàn)功累累,悍勇善戰(zhàn),在軍中威望極高,此人若在,陳平周勃之流難以入主軍隊,“安漢者必勃也”有可能成不了預言,有成為笑柄的危險。基于此,劉邦才狠下殺心,可惜死之將至,呂后將掌權(quán),陳平周勃不敢執(zhí)行,樊噲生還。
后來諸呂橫行,老臣受壓制,敢怒不敢言,陳平周勃虛與委蛇,呂后臨朝安坐無憂,一是呂后本人魄力,另一因是樊噲坐鎮(zhèn)軍隊,無懈可擊。樊噲逝世后,周勃當了太尉,才有后來進北軍左袒奪軍權(quán),誅滅諸呂復興劉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