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含21章,每章取其精髓,總結如下——
1. 關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價值
一切的存在和發(fā)生都有其必要性和道理,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東西。
世界上沒有多余的東西,缺少了任何東西都會破壞宇宙的平衡。所有的一切存在又相互關聯(lián),相輔相成。釋迦牟尼把這種現(xiàn)象成為“因緣而生”。
人是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應具備超越存在的偉大價值。
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的存在不僅僅是哪個精子和卵子成功結合的一種偶然或概率,而是必然。要堅守“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2. 關于宇宙
本來只有基本粒子的宇宙,經(jīng)過big bang之后產(chǎn)生各種原子,原子結合成分子,分子演變成各種無機物,并最終孕育出新的生物、進化出人類這種高級動物。這一過程是在宇宙的進化法則、宇宙的意志作用下完成的。
稻盛認為“宇宙間遍布著愛”,而愛就是宇宙的意志。宇宙的意志存在于萬物之中,是一切事物的本源。用釋迦牟尼的話說是:佛宿于萬物。(注:稻盛和夫很注重意識的能動性作用。)
“既然宇宙的意志是存在的核心,那么,肉體的死亡并不意味著人真正的死亡。”
3. 關于意識
從大腦心理學角度將,意識由腦細胞作用產(chǎn)生。稻盛認為意識還包括與生俱來的意志。
“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國慶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進現(xiàn)世積累的經(jīng)驗,三者的綜合,我稱之為'意識體'?!比怂乐螅庾R體會從肉體中脫離出來。
有價值的東西就是人生在世時所塑造的人格、人生、靈魂、意識體。因為活在現(xiàn)世的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心靈、塑造豐富的同情體諒之心——即“提高心性”。而人生,就是修煉心靈而建的道場。
人的一生,千變?nèi)f化,此乃“諸行無?!薄R虼酸屽饶材嵴f“人生即苦”。“苦”不僅僅是指苦難和失敗,也包括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成功也是一種苦難。
4. 關于造物主
給予我們考驗的造物主,許多人稱之為神。西方有耶穌,中國神話里有各路神通廣大的神仙,日本也有自己的“神”——一種偉大的存在。
造物主給了我們最初的意志,即“萬事萬物朝著美好的方向進化發(fā)展”。在第2章提到過,遍布宇宙的意志是“愛”。造物主以偉大的愛包容一切,同時,造物主還給了我們“自由”——做好事的自由和做壞事的自由。
所以我們會有“煩惱”,會為了守護自己的肉體所產(chǎn)生的一種欲望、本能。
人要懂得知足,抑制欲望膨脹;這是提高心性的過程。
5. 關于欲望
佛教認為,罪行的根源在于煩惱。其中六大煩惱是:貪嗔癡慢疑見?!柏潯蹦素澙贰!班痢蹦宋倚形宜夭还芩烁惺堋⑸圆蝗缫饩桶l(fā)火動怒的淺薄之心?!鞍V”是把變化無常的世界看作一成不變,幻想破滅即牢騷埋怨的愚癡之心?!奥笔前谅贿d之心?!耙伞笔菍︶屽饶材岬恼胬碛袘岩芍??!耙姟笔强倧呢撁婵创挛镏?。
煩惱是人生存之必需,是造物主賜予人類的智慧。若在自由的基礎上,人類的煩惱可能會衍生出惡性。因此我們要學會抑制自由、以免造惡。
為防止墮落,釋迦牟尼提出了“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無論人生有多艱苦,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直至離世。高尚的人格才是人生的勛章。
6. 關于意識體和靈魂
稻盛和夫相信“轉世”。認為意識體不是在今世這個“我”身上終結了,它還會轉移到下一個重新轉生的自己身上。意思就是讓我們時時刻刻、永生永世都做一個好人,提升自己的心性、品格和人格。
不管人死后能不能轉世,我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思善行善的好人,稻盛和夫的這一信條我十分認同。
7. 關于科學
稻盛認為,科學的進步是科學家們“想做這個、想做那個”的意識活動導致的結果。正如2、3章提到的,他極其注重意識的積極能動作用。并解釋了為什么只有大象鼻子很長、長頸鹿脖子很長,這是在適應環(huán)境改變中,大象和長頸鹿的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意識對人的作用也是這樣。堅持積極地思維方式,也許能產(chǎn)生科學所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
8. 關于人的本性
稻盛和夫認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惡。
人被賦予六大煩惱,同時還被賦予了自由。自由過了頭,必然作惡。所以要努力持戒、努力利他、努力提升心性。
9. 關于自由
煩惱加自由,可能導致作惡。稻盛和夫因此提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濫用自由、缺乏約束的孩子容易犯錯甚至犯罪。
為了抑制惡性,我們需要為他人盡力——布施;學會知足,遵守戒律——持戒;要忍耐、有韌性——忍辱;要努力工作——精進;要把心沉住,保持心境平和——禪定。做到這些,就能進入悟境——智慧。
對于年輕人和受教育中的孩子,必須要學會布施和持戒。
10. 關于青少年犯罪
過去貧困年代,日本的孩子們因受到壓制,少年犯罪現(xiàn)象少很多。
兄弟姐妹多的孩子,比獨生子女更懂得容忍和規(guī)則。
有人說:“通過吃火鍋,我學會了競爭和謙讓?!?/p>
因此,佛教用“如果做壞事,死后會下地獄”來教育眾生。
做一個懂得持戒的人,而不是一個“我執(zhí)”的動物。
11. 關于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就是塑造人格,提升心性,獲得靈魂的價值。而不是在名聲、財產(chǎn)、地位中苦苦掙扎。
12. 關于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
人生有兩個要素:一是命運,二是因果。因果報應的法則或多或少要強于命運。安岡正篤在《命運和立命》中寫道:命運不是宿命,它可以改變,所以因果報應的法則就很重要。
例如,在命運特別壞的時期,即使做了一點點好事,也不足以讓事態(tài)好轉;相反,在命運非常好的時期,即使干了若干壞事,因為有好運擋著,壞的結果一時還出不來。
這解釋了很多現(xiàn)象,比如曾受到高度評價的企業(yè)倒閉了、曾名揚天下受人尊敬的企業(yè)家頃刻間威望掃地了...
無論做企業(yè)還是做人,都要思善行善。
13. 關于人生試煉
由于人生由“命運”和“因果”交織而成,所以,人生既有順利的時候也有挫敗的時候。釋迦牟尼稱之為“諸行無?!?。
人生因為無常所以痛苦。但我們要把這些看作是造物主給予我們的試煉。無論是幸運、還是遭遇災難,都是對我們的磨練。通過積極地態(tài)度去面對這些,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導者;而不是被所謂的命運操弄。
只要冷靜地觀察,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在這背后都有嚴肅的法則或所謂“道”的存在。
榮枯盛衰乃世之常態(tài),人生亦如此。從此以后研究“心學”,不斷修正自己。
14. 關于煩惱和憎惡
努力讓自己“不去煩惱”。
為了不煩惱,稻盛和夫會透徹地思考、思考到不需要再思考為止,之后便采取盡人事、待天命的態(tài)度。
究竟怎樣才能不去煩惱呢?
如果有空去煩惱,不如去干活。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ǚ词〔煌跓溃?。要知足,活著就要感謝。要多為別人著想,具備利他之心。
每天發(fā)怒生氣、憤憤不平的人,臉色會發(fā)紫發(fā)黑。學著寬恕那些不能寬恕的人和事,比如殺害你孩子的人、背后捅你刀子的人。這是最苛刻的修行,但只要超越這種障礙,我們的靈魂就能充滿光輝。
15. 關于逆境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經(jīng)歷磨難的人,更容易煉獲高尚的品格。
所以“農(nóng)村的孩子早當家”,“千金難買少年苦”。
16. 關于情和理
稻盛和夫認為,在事情的開始階段,必須利用理性思考。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再融入情感因素。并列舉了西鄉(xiāng)盛隆的事例和一些“人之常情”。
看完這一章,很多事情,瞬間了然。
17. 關于勤奮
勞動可以磨練清澈的心性。它能克制休閑、偷懶的欲望,可以鍛煉自己的心志。
18. 關于宗教和死亡
肉體虛弱的人類要在變動劇烈地大自然中生存,恐怖之心異常強烈,置身于充滿威脅的自然界,人們自然會尋求宗教的幫助,宗教應運而生。
當人類從生存的危險中解脫,不再需要宗教后,就會產(chǎn)生心靈的空白。而煉獲清澈的靈魂將十分必要。這就是我們?nèi)酥嬖谟诂F(xiàn)世的目的。
書中有一段很美的描述:“當我們離開現(xiàn)世進入來世時,我們所能攜帶的只有靈魂,財產(chǎn)、名聲等只能統(tǒng)統(tǒng)放下,也沒人陪我們同行。單獨一個人死去,雖然寂寞,但我們必須孤身踏上新的征程。那時候,我們可以佩戴的勛章,就是一個更美麗的靈魂,一顆更光明的心。”
19. 關于共生和競爭
“共生”的核心是“愛”?!皭邸庇袃蓚€方面,一是“他愛”,包容世間的一切、普遍性的愛;另一個是“自愛”。遠在狩獵采擷時代,人類有強烈的共生思想。當?shù)厍虻膭又参锘凇白詯邸倍疵笊鷷r,就會產(chǎn)生競爭。
善與惡同根同源,都從愛開始。善惡的界限就在愛自己和愛他人中間。
共生與競爭同在,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繁榮。
20. 關于知足
為了促使森羅萬象、一切生物萬世永生,我們需要知足,需要抑制自身的欲望。
21. 我走過的人生道路
13歲患上肺結核,面臨死亡的威脅。晚年胃癌早期,再一次面對死亡的召喚。稻盛和夫先生都用強烈的意識將其跨過。
從求學時就開始心懷善念,工作后又讓破產(chǎn)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出家后更是領悟到:僧人修行再深,也難以對現(xiàn)實社會做出貢獻?!敖?jīng)歷過修行之后應回歸世俗,為社會再做貢獻,才是佛道?!?/p>
【一句話總結】 思善行善,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性。
作者:小媛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f5d69a9a4621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