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在我教訓我那調(diào)皮的兒子之后,當時氣憤、無奈又有些茫然。但,幸好遇見此書,讓我對兒子的教育可以重新反省和認識。
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加起來具有75年家庭教育的育兒專家。書中提出的觀點雖然質(zhì)樸無華,卻字字璣珠,它告訴我們作為父母如何在這個物欲橫流、功利熏心的社會排除萬難,本著一顆平常心和子女坦誠溝通;怎樣攤開心扉,超越自身的陰影,成為成熟的家長;怎樣有耐心的引導子女的情緒,建立正確的家庭觀;怎樣把始終如一的家庭的信念、價值傳遞給孩子,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賞識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尊重孩子的每次成長,珍惜每一次的磨練機會,勇于表現(xiàn)家長作為人的特性,在慢慢領(lǐng)悟中等孩子長大。
書中有很多故事發(fā)人深省。
有一個小男孩過生日,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慶祝,小男孩正興奮地打開家人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墒菦]過一會兒,父親就忍不住開始長篇大論教訓小男孩,說兒子應把興趣用在正道上,關(guān)心自己的家鄉(xiāng),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火箭和太空上,搞得一家人立刻興致全無,父子倆后來更是大聲嚷嚷起來。這場爭吵的結(jié)局是,小男孩父親出去干活,小男孩離家出走。
書中又羅列了一個片段,一個男孩子帶著女友和他父親一起登山,他們一路有說有笑,男孩子向女朋友提起10歲時候的事情,父親送他去學校,臨走時索要再見之吻,弄的他當時在同學面前很難為情,女朋友聽了問:“你干嘛不叫他打住”小男孩說:“我是叫他別這樣的,可是后來一想,老爸親我,他肯定很開心,所以也就算了”
下山后,男孩子準備離家返回學校,看著依依不舍的父親,轉(zhuǎn)身對父親說:“好了,你不親我一下嗎“。父子倆都笑了。父親親吻了兒子,并再次擁抱了他。男孩子走向汽車,父親站在原地看著,目送著兒子離開。
為什么同樣的父子關(guān)系,換來的卻是不同的父子之情?
我兒子快四周歲了,他很愛玩,很調(diào)皮,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久前,我們給他報了個“奧爾夫音樂”快樂音樂班,學習目標很簡單就是普及最基本的節(jié)奏和對音樂的感覺,在學習之初,我們期待滿滿,希望他經(jīng)過15次每次1個小時的訓練,能喜歡上音樂。在培訓的過程中,狀況連連,首先遇到的是兒子的規(guī)矩意識很差,坐不住,三番五次的勸阻,幾乎沒有收斂,再加上授課老師對課堂的控制欲極強,在別的家長異樣的眼光下我教訓了兒子一頓。從此以后,他似乎真的乖了很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他不像以前那樣好動,開始規(guī)矩的上課聽講,而我也得到了滿足感,沾沾自喜了好一陣子。一次去學校(小小班)接兒子,兒子同班的一位同學突然跑過來對我說,我喜歡以前的蔡寶寶,他很好玩。孩子無心的一句如萬斤重錘直擊我心,細細想來是我把自己的意志過份投射兒子身上,他本應有屬于自己的天真,屬于他的本性,而不該是一味的壓抑自己的本性去迎合父母的喜好。在隨后的培訓中,我試探性地和他商量,讓他自己去選擇對還是錯,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慢慢的那個有節(jié)制但又活潑的兒子回來了,我慶幸自己能在球被進的那刻奮力自救,我無法想象如果我一味催促和無情的破壞他的本真,那結(jié)果會是怎樣,他的未來如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孩子是借助我們來到這世界,他不屬于我們,我們可以給與他們的是我們的愛,而非我們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我想教育孩子更要掌握度,在愛與怕、約束和自由中做一個有耐心的父母。
周末,在家陪著兒子,由于前一天運動的緣故,身體比較累,對于兒子的各種過分的行為并無制止,只是輕聲提醒,有時候更是樂見其成,心想:只要不來煩我就好,手機、玩具隨其折騰。在午睡的時候,他竟然故意把尿接二連三的撒在床上,而且每一次“故意”之后仍嬉皮笑臉,感覺這樣玩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我知道我需要告訴孩子我的底線。我當場火冒三丈,打了他的手心,他剛開始還嬉皮笑臉,后來在嚴厲的批評下哭了。雖然,事情似乎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fā)展,但我事后懊悔不已。我知道是我的模棱兩可、肆意放寬底線讓兒子沒有了規(guī)矩的邊框,最后我的管教變成了無情的體罰。作為父母的我們應向孩子明確做事的底限,讓孩子明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更應該拒絕當“低頭一族”,失去了作為家長應給予孩子的關(guān)注感,我想書中的觀念我們應牢記:在愛孩子、保護孩子,給孩子呵護和安全感的同時,鼓勵他們獨立,讓他們自己意識到想要得到什么,要去走怎么樣的路,而不是模棱兩可的包容,隨隨便便的給予,隨心所欲的泛濫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知道克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跟兒子道歉,并指出了他的不足,他雖然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但看的出,他在思索,“媽媽給他足夠的面子”,他睡覺前還是時不時的哼著“我有一個好媽媽”的兒歌。我會心的笑了。
讀著書,想著和兒子發(fā)生的點點滴滴,感悟深切。作為父母我們都是新手上路,但我知道我必須舍棄大人皮囊,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積極地參與他的成長。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曾這樣描述他與女兒的關(guān)系: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guān)照,共同成長。我想說的是《遇見孩子 遇見更好的自己》給了我們機會以全新的視角看待親子關(guān)系,對孩子的了解是我們終身的事業(y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