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微專題:<em>地質</em>過程


微專題:地質過程

[高考經典](2020·全國卷Ⅰ卷37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如圖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

圖6

  1. 指出玄武巖臺地形成以來因流水侵蝕而發(fā)生的變化。(6分)

  2. 根據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說明判斷理由。(12分)

(3)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6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和地貌形成的相關知識,抓住“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這句話是解題的關鍵,考查學生通過閱讀地質剖面圖,獲取所在地經歷的地質事件信息的能力,進而重建當地在內、外力作用下的環(huán)境演變過程。

第(1)題,由材料可知,玄武巖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說明臺地形成后,地形平坦開闊,由流水向下侵蝕,形成河谷,把原先平坦開闊的臺地侵蝕、切割,起伏加大,說明面積變小。

第(2)題,由材料可知,玄武巖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單元,后經流水的侵蝕、切割,形成尖頂山、平頂山和臺地,地貌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尖頂山已經沒有臺地的特征,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早;臺地受侵蝕輕,構成臺地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晚;平頂山保留臺地的部分特征,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較晚。

第(3)題,由玄武巖地貌形成的過程可知,通過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斷臺地、平頂山、尖頂山形成的早晚.尖頂山演化的母體(玄武巖臺地)最先形成,然后發(fā)生侵蝕作用;其次平頂山演化的母體(玄武巖臺地)隨后形成,然后發(fā)生侵蝕;早中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后,大部分被侵蝕,殘留的部分為山體.臺地形成的時間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冷凝成玄武巖臺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體。

答案:(1)臺地被流水侵蝕、切割,起伏加大,面積變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構成臺地的玄武巖。

理由:地貌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臺地受侵蝕輕,構成臺地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晚;平頂山保留臺地的部分特征,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較晚;尖頂山已經沒有臺地的特征,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早。

(3)早中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后,大部分被侵蝕,殘留的部分為山體。最新(晚)一期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體。

[高考經典](2020·全國卷Ⅱ卷37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并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積物中的金)而得名。圖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圖11

(1)從板塊運動的角度解釋圖示區(qū)域斷裂發(fā)育的原因。(6分)

(2)簡述圖示區(qū)域河流多沿斷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說明圖示區(qū)域金礦石出露較多的原因。(6分)

(4)說明出露的金礦石轉變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質作用過程。(8分)

解析:本題考查運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地貌的成因及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

第(1)題,注意審題,空間關鍵詞“圖示區(qū)域”.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地處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區(qū)域斷裂發(fā)育顯著.根據板塊構造說理論可知,斷裂發(fā)育是由于板塊運動的壓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能力,使巖層發(fā)生斷裂;該地處于從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級階梯的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構造運動活躍,受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的影響,造成板塊運動的壓力超過該地巖石的承受能力而導致斷裂發(fā)育。

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圖示區(qū)域斷裂發(fā)育顯著,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蝕,在流水侵蝕作用下發(fā)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斷裂分布。

第(3)題,讀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并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可知,斷裂空間分布處金礦石出露較多,圖示區(qū)域受地殼抬升,河流深切影響,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態(tài),河谷出露的巖層較多,多沿斷裂分布,故金礦石出露幾率較大;且圖示地區(qū)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眾多,使金礦石可出露的空間范圍較大.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巖層中金礦石出露幾率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質作用過程,首先是河流兩岸出露的金礦石受外力作用巖石風化侵蝕破碎,礦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隨急流搬運,磨蝕礦石,使礦石進一步破碎;隨后河流流速減小,搬運能力減弱,河水挾帶的金在河床不斷沉積,逐漸累積而形成沙金。

答案:(1)受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的影響。圖示區(qū)域處于從青藏高原(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向云貴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地帶,構造運動活躍。板塊(地殼)運動的壓力超過這里巖石的承受能力,斷裂發(fā)育。

(2)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蝕,發(fā)育河流。

(3)金礦與斷裂空間分布一致。圖示區(qū)域山高谷深(地殼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巖層較多,金礦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較多,金礦石出露的空間范圍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兩岸出露的金礦石,在外力作用下風化,或崩塌、破碎,隨流水進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運能力強,磨蝕礦石,使礦石進一步破碎。當河流流速減小時,河水挾帶的金在河床不斷沉積、富集,形成沙金。

[知識鏈接]1.侵蝕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堆積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習題鞏固]

桌狀山是頂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圍限的方形山體。大瓦山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橫斷山脈東側,海拔3 222 米,為世界第二桌狀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體分兩層:下部是構成山體基底的石灰?guī)r,上部是層層堆疊的玄武巖。讀圖,完成1~2題。

1.大瓦山桌狀地貌的大致形成過程是(  )

A.沉積作用—板塊擠壓—褶皺斷層—巖漿噴出活動—斷塊抬升

B.板塊擠壓—巖漿侵入活動—地殼抬升—周邊巖層被侵蝕、搬運

C.板塊擠壓—褶皺斷層—地殼下陷—沉積作用—地殼抬升

D.褶皺斷層—巖漿噴出活動—斷塊下沉—外力沉積形成石灰?guī)r

2.大瓦山形成過程中,假若玄武巖層和石灰?guī)r層的上下位置顛倒一下,呈現的地貌最可能是(  )

A.依然是桌狀山 B.起伏和緩的丘陵

C.沉積層深厚的盆地 D.峰林、峰叢廣布

解析:第1題,材料中的“下部是石灰?guī)r”,是沉積作用形成。“地形倒置的向斜山”說明先有沉積作用后有板塊水平擠壓;再板塊擠壓產生斷層,形成褶皺斷層;之后巖漿沿斷層噴出地表形成玄武巖,斷塊抬升,地表覆蓋的玄武巖不易被侵蝕,形成桌狀山。故選A。第2題,如果上層為石灰?guī)r,容易被流水溶蝕。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溶蝕作用強,易形成喀斯特地貌,峰林、峰叢廣布。故選D。

答案:1.A 2.D

冰川運動時(冰進),冰川包裹或推著碎屑一同前進。當冰川部分消融后(冰退),消失冰體中的碎屑就地沉積,最前端的推移物稱為終磧,原冰體底部的包裹物稱為底磧。后退磧是由于冰川在后退的過程中,發(fā)生局部的短暫停留而產生的冰磧物。冰川每消融一部分,這部分冰川體所包裹的物質就會沉積下來,當冰川完全消失后,就會形成一系列環(huán)狀的沉積地貌。下圖是大陸地區(qū)冰川作用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冰川消失后,對圖示區(qū)域的地貌特征表述最為貼切的是(  )

A.階梯狀 B.波狀起伏

C.平坦開闊 D.崎嶇不平

4.圖示地區(qū)經歷的大規(guī)模冰進、冰退次數是(  )

A.一次冰進,一次冰退 B.一次冰進,兩次冰退

C.兩次冰進,一次冰退 D.兩次冰進,兩次冰退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在冰川作用之下,冰川消失后,圖示地區(qū)地貌會呈現波狀起伏的特征,故B正確。第4題,冰進是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的前進過程,冰川前端會出現較多的冰磧物,在冰川消融的過程中,冰磧物堆積。圖示地區(qū)第一次冰進到達終磧處,而后冰川消融退縮,短暫停留后又繼續(xù)后退,所以是一次冰進、兩次冰退,故選B。

答案:3.B 4.B

(2020·泉州質檢)“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國北愛爾蘭海岸的著名旅游景點,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個由數萬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巖石柱聚集而成的、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從峭壁伸至海面,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看起來就像巨型石階,所以被稱為“巨人之路”。下圖為“巨人之路的景觀圖”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據此完成5~6題。

5.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巖石屬于上圖中的(  )

A.A           B.B

C.CD.D

6.推測“巨人之路”地貌景觀的地質形成過程正確的是(  )

A.深海沉積——地殼抬升——流水溶蝕下切——海水侵蝕

B.板塊張裂——巖漿侵入——巖漿冷卻結晶——風力侵蝕

C.板塊碰撞——巖漿侵入——地殼隆起抬升——風力侵蝕

D.板塊張裂——巖漿噴出——巖漿冷卻結晶——海水侵蝕

解析:第5題,石柱是玄武巖,是巖漿巖中的噴出巖;圖中A是侵入巖,B是噴出巖,C是沉積巖,D是變質巖。第6題,北愛爾蘭地處大西洋中部,處在早期的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張裂帶,地下巖漿形成的火山不斷噴發(fā),后巖漿冷卻結晶形成玄武巖,再經海水侵蝕形成巨型石柱群。

答案:5.B 6.D 

永和的晉陜大峽谷,屬于壯觀的“嵌入式蛇曲”景觀,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了地下的巖石里。據此完成7~9題。

7.晉陜大峽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是(  )

A.地殼持續(xù)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蝕、凹岸堆積

B.平原河流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地殼抬升、流水下切

C.地殼穩(wěn)定—峽谷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垂直下切

D.峽谷地帶地殼斷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積

8.圖中河段(  )

A.A處河岸比B處陡峭

B.A處河水流速快于B處

C.B處被侵蝕的泥沙從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

D.B處易形成水下堆積體

9.圖中箭頭表示河流流向,則(  )

A.D處為凸岸,C處為凹岸

B.C處與D處可能會相連

C.若C、D兩處相連,C處先淤塞

D.C處與D處均為凸岸

解析:第7題,據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地下的巖石里,所以“嵌入式河曲”的形成要先經歷侵蝕與堆積,后經歷地殼抬升、流水下切。第8題,圖中河段B處為凹岸,為侵蝕岸,河岸陡峭,A處為凸岸,為堆積岸,河岸平緩,A錯誤;同一橫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通過河道,而B處流程較長,故B處水流速度快,B錯誤;B處被侵蝕的泥沙在壓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C正確;B岸為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強,不易形成堆積體,D錯誤。第9題,據圖可知,C、D兩處皆為凹岸,A、D錯誤;C、D兩處在長期的流水侵蝕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連的,B正確;若C、D兩處相連,圖中河流改道,彎曲河段會形成牛軛湖,D處位于圖示河段上游,泥沙較多,在牛軛湖進水口處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會先淤塞河道,C錯誤。

答案:7.B 8.C 9.B

壺穴又稱“甌穴”,是指流水對基巖表面侵蝕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渦流或水流攜帶礫石或粗沉積物研磨基巖河床形成。下圖為貴州綏陽陰河洞壺穴的演化過程圖,從發(fā)育階段看,其形成演化分為三個階段:“碟”型壺穴形成階段;“倒Ω”型壺穴發(fā)育階段;“鍋”型壺穴發(fā)育階段。據此完成10~12題。

10.壺穴形成的季節(jié)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圖中壺穴形成的過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2.壺穴形成過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氣溫 B.降水量

C.地勢 D.基巖性質

解析:第10題,壺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蝕而成,圖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壺穴分布區(qū),不可能對壺穴產生影響,則壺穴形成的季節(jié)應該是河流的豐水期,即夏季。第11題,材料顯示壺穴形成演化分為“碟”型、“倒Ω”型、“鍋”型三個階段,結合圖示形狀,可推斷C正確。第12題,壺穴成因為“流水對基巖表面侵蝕”,而侵蝕程度與流量、地勢、巖石硬度等因素有關,與氣溫關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氣溫。

答案:10.B 11.C 12.A

13.下圖是新疆和田區(qū)位略圖。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為變質巖,其礦體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侖山高山地區(qū),乙處河灘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節(jié)。讀圖,回答問題。(24分)

說明乙處河灘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形成過程。(8分)

答案:(含有玉石的)巖體經過風化(侵蝕或外力破壞)再經過河流搬運(向下游運動),到達地形平緩處(乙處),(玉石)發(fā)生沉積。

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板塊運動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過流水不斷侵蝕和搬運,導致河谷發(fā)育,隨著流水下切、側蝕,河谷不斷加深、展寬。下圖為某河谷地形圖,圖中T1、T2、T3、T4是不同地質時期流水沉積的鵝卵石。

說明圖中鵝卵石的形成過程。(12分)

答案:河流上游兩側山坡的巖石風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塊;石塊隨流水進入河流;石塊在流水搬運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長期的磨蝕,棱角逐漸消失形成鵝卵石;當流水的搬運能力下降時,鵝卵石便沉積下來。

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叢峽谷位于貴州西南部,該地區(qū)石灰?guī)r廣布,總面積47.63 km2,是云貴高原上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峽谷區(qū)域。花江峽谷喀斯特分布面積占比達88.07%,石漠化現象嚴重。水海壩附近巖層裂隙發(fā)育明顯,峰叢地貌最為典型。圖a為花江喀斯特峽谷地質剖面圖,圖b為該地月降水量分布圖。

材料二 生長在此處的植物表現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鈣性。頂壇花椒是廣泛栽培于貴州花江喀斯特峽谷地區(qū)的地方品種,歷來以“香味濃、麻味重、產量高”而著稱,迄今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在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持下,該地區(qū)已建成數萬畝的連片頂壇花椒生產基地,頂壇花椒林成為當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研究發(fā)現,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雜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但是當地農民有時需要刈割雜草。

說明水海壩附近地表峰叢地貌的形成過程。

答案:地表分布的石灰?guī)r為可溶性巖石;巖石多裂隙發(fā)育;該地夏季炎熱多雨,雨水沿裂隙侵蝕、溶蝕,長時間作用形成峰叢地貌。

16.(2019·湖北八校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七百弄鄉(xiāng)位于廣西西北,處于云貴高原的邊緣和斜坡地帶,擁有世界上發(fā)育最典型、分布密度最大的峰叢洼地。峰叢是基座相連的成片山峰,山峰環(huán)繞著洼地。七百弄峰叢洼地與路南石林、桂林峰林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典型巖溶地貌(或稱喀斯特地貌),七百弄是其中知名度最低的一個,幾乎無人知曉。七百弄人的飲水,是依靠水柜解決的。水柜,就是收集雨水的蓄水池,當地人稱“水柜”,可能含有“珍貴”的意思。圖1和圖2分別是七百弄地理位置圖和峰叢洼地地貌景觀圖。

推測峰叢洼地的形成過程。

解析:峰叢洼地的形成過程應綜合考慮內外力的共同作用。該地石灰?guī)r廣布,反映了古代是海洋環(huán)境,石灰?guī)r大量沉積;隨后,地殼強烈抬升出露地表;然后,發(fā)生溶蝕作用形成了峰叢洼地。

答案:在海洋環(huán)境時期,石灰?guī)r大量沉積;緊靠云貴高原,地質史上地殼強烈抬升;地表水流通過石灰?guī)r的裂隙對巖石不斷溶蝕,裂隙變寬變深,山體被切割形成峰叢;隨著地表水對巖石的溶蝕、沖蝕、搬運作用增強,巖體坍塌,洼地形成。

17.(2020·廣州高三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黃土地貌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tài),它對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巨大的影響。黃土塬、黃土梁和黃土峁是黃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態(tài)(見下圖)。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土高原的地表越來越破碎,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嚴重。為減少這種影響,需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闡述黃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態(tài)從甲至乙再到丙的演變過程。(8分)

解析:圖甲為黃土塬,頂面平坦寬闊或微有起伏,黃土堆積厚度較大,是黃土高原地區(qū)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區(qū)。圖乙為黃土梁,是平行于溝谷的長條狀高地,梁長可達上千米。圖丙是黃土峁,是呈孤立的黃土丘,渾圓狀形如饅頭,大多數黃土峁是由黃土梁進一步侵蝕切割形成的。從流水侵蝕作用入手分析由黃土塬到黃土梁再到黃土峁的黃土地貌形成過程。要結合當地的黃土土質疏松和夏秋季節(jié)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受流水侵蝕作用強、植被稀疏等原因進行分析。

答案:黃土結構疏松,加之黃土高原地處東部季風區(qū),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沖溝,原始地表被破壞,形成黃土塬;黃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沖溝進一步發(fā)展、深切、變寬,頂部面積減小,變?yōu)殚L條形的黃土梁;黃土梁被后來形成的溝壑橫向切割,逐漸破碎,演變?yōu)辄S土峁。

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位于巴西東北部赤道附近的倫索伊斯國家公園,白色的沙丘連綿起伏。每年1-6月為濕季,濕季結束時,沙丘間便會出現數以千計的湖泊,形成沙湖連綴的奇景。在干季(7-12月),持續(xù)不斷的東北風最遠能使沙丘從海岸邊向內陸延伸50 km,沙粒極細,構成了如同潔白的床單一般的風景。此區(qū)域內兩條大河從東西兩面將“床單”攬入懷中。下圖為巴西輪廓圖及倫索伊斯國家公園景觀圖。

從沙源和動力兩方面分析沙丘的形成過程。

解析:沙丘為風力沉積而成?!霸诟杉?7-12月),持續(xù)不斷的東北風最遠能使沙丘從海岸邊向內陸延伸50 km”說明動力為東北風。本區(qū)域屬于熱帶草原氣候,細沙不是在本地產生的。當地河流把流域內的泥沙搬運入大海,受海水頂托作用,泥沙在近海沉積,形成河口沿海沙灘的細沙。

答案:本區(qū)域內河流挾帶的泥沙豐富,河流把流域內的泥沙搬運入大海,受海流阻滯(或海水頂托作用),泥沙在近海沉積,形成河口沿海沙灘的細沙(或沙粒);動力為東北風;在海岸沉積,形成沙丘。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所示為雅魯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東北)夏季分布狀況,該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風。

(1)說明QR河段沙洲形成過程。

(2)分析甲地沙丘形成過程。

解析:第(1)題,沙洲的形成過程主要從沙的來源以及流水的沉積作用兩個方面分析。第(2)題,材料顯示該處冬季盛行偏北風,上風向河床寬闊,冬季枯水期大片沙灘裸露,偏北風將沙搬運至甲處;圖中沙丘南側為山地,受山地阻擋,風速減小,沙沉積形成沙丘。

答案:(1)PQ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蝕力、搬運能力強,攜帶泥沙量大;QR段流速緩慢,泥沙沉積,形成沙洲。

(2)(甲處上風向河床寬闊,)冬季枯水期大片沙灘裸露,偏北風將沙搬運至甲處,因山地阻擋,風速減小,風力沉積形成沙丘。

20.(2019·第三次全國大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黃河從內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開始由向東流轉為向南流,一直到與渭河交匯的地方—潼關,流域內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河口至潼關河段被稱為北干流。此河段中從河口鎮(zhèn)到龍門鎮(zhèn)的黃河干流位于晉陜峽谷,落差較大,水力資源豐富,被稱為大北干流。龍門鎮(zhèn)至潼關河段,被稱為小北干流。小北干流屬于淤積性游蕩型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和含沙量大的特點;泥沙大量淤積,河道寬淺,水流散亂,主流游蕩不定,歷史上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說。黃河出龍門鎮(zhèn)后驟然放寬,兩岸分布有大量灘地,經小北干流在潼關河道收縮,折向東流。下圖為小北干流位置圖。

說出小北干流大量灘地的形成過程。

解析:灘地主要是泥沙淤積而成的,可從夏季上游來水來沙量大、小北干流泥沙淤積、枯水期河面較低等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眾多支流從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大北干流位于峽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積;出龍門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寬,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嚴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較低,形成眾多灘地。

2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2019年11月小蘭同學隨某地理探險車隊開啟為期4天的西部之旅。他們從甘肅敦煌啟程,旅行2 000千米,突破4 000米海拔,從大漠孤煙直的西部戈壁,到藏羚羊奔躍的可可西里,沿途見證了一路令人激動萬分的地理勝景(見圖1)。下表示意小蘭同學旅行途中記錄的一些內容,圖2為東臺吉乃爾湖畔冰上雅丹景觀圖。

第一天

行走在古絲路的路線之上,河倉城的遺跡出現在車窗外。河倉城是古代中國西北長城邊防至今存留下來規(guī)模較大的、罕見的軍需倉庫

第二天

出發(fā)的時間比第一天更早,出門時的氣溫低于-10 ℃,夜色中向著冷湖地區(qū)進發(fā)。鼎盛的時期,冷湖地區(qū)曾擁有2 000多口油井,并設立了冷湖市。如今,越來越多的油井一天的產量已不足100千克,曾經自噴的油井已然消失在歷史的暮靄中,只留下一排排廢墟磚墻

第三天

徜徉東臺吉乃爾湖畔,見證冰上雅丹,東臺吉乃爾湖湖區(qū)屬柴達木荒漠干旱、極干旱氣候,年均氣溫2.0 ℃,年降水量不足25 mm。在柴達木盆地西部的干旱戈壁里,廣泛發(fā)育著豐富的雅丹地貌。當日,數以百計的雅丹峰叢從廣闊的東臺吉爾乃湖的冰面上直刺而出

第四天

抵達可可西里的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向堅守高原生態(tài)第一線的環(huán)保英雄們致敬。只有親身而至,你才能深刻感受到那些高原上的生態(tài)巡守者面臨著多大的困難

圖1       圖2

注:雅丹地貌現泛指干燥地區(qū)一種風蝕地貌。

推測東臺吉乃爾湖畔冰上雅丹地貌的形成過程。(6分)

解析:雅丹地貌屬于風蝕地貌,如果當地一直被水淹沒就不可能形成東臺吉乃爾湖畔的冰上雅丹地貌,因此可推斷當地應該是先受風力侵蝕形成雅丹地貌,之后湖水水位上升淹沒部分雅丹地貌;冬季氣溫低,湖面結冰,形成冰上雅丹地貌。

答案:西北地區(qū)風力強勁,風力侵蝕強烈,形成雅丹地貌;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冰川加速消融,冰川融水流入東臺吉乃爾湖,湖泊面積擴大,淹沒部分雅丹地貌;冬季氣溫低,湖面結冰,形成冰上雅丹地貌。

22.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有許多谷地。從形態(tài)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峽灣;有“V”型谷,如雅魯藏布江谷地;有“

”型谷,如東非大裂谷。谷地對氣候、生物、水文等影響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類活動集中的地區(qū)。下圖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某河谷剖面簡圖,該谷地沿線無斷層。

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圖中該形態(tài)河谷的形成過程。

解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所處緯度高 ,地質歷史時期,冰川發(fā)育,受冰川的侵蝕,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蝕,形成“V”型河谷。

答案:冰川侵蝕作用,形成“U”型谷;后來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蝕,形成“V”型河谷。

2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河流曲流大多發(fā)育在地表相對平坦、物質軟硬適度的區(qū)域,其形狀似希臘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嶺的峽谷中竟然也穿行著這種曲流??疾彀l(fā)現,地質史上太行山區(qū)曾經是平原,分布著許多河流,后期緩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觀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類的干預越來越多,許多曲流景觀正在消失。左圖示意分布在內蒙古高原東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圖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區(qū)深邃峽谷中的曲流。

闡述鑲嵌在太行山區(qū)峽谷中的曲流的形成過程。

答案:太行山區(qū)在地質史上地形平緩,河流形成曲流;后來,地殼緩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斷加大,河流不斷下切侵蝕形成峽谷,原來的曲流形態(tài)保留在峽谷中。

24.(2020·陜西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為陜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陜南地區(qū)的界山。陜西洋縣北部的華陽古鎮(zhèn),地處秦嶺南坡腹地,境內的興隆嶺一帶氣候暖濕,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譽。洋縣東部的黃金峽介于秦巴山地之間,屬古板塊結合部。全長約53千米,可分為上、下兩段,河道上端淺寬,下端深窄,兩岸山林茂密。漢江水流出黃金峽后由濁變清,故黃金峽有“過濾器”之稱。下圖示意洋縣及周邊地區(qū)。

簡述黃金峽的形成過程。

解析:黃金峽介于秦巴山地之間,屬古板塊結合部。地處古板塊匯合處,斷裂發(fā)育,巖石破碎,地殼抬升。河道上端淺寬,下端深窄,屬于流水侵蝕地貌,位于秦巴山脈之間的漢江,長期下切侵蝕形成峽谷。

答案:黃金峽地處古板塊匯合處,斷裂發(fā)育,巖石破碎,地殼抬升;漢江長期下切侵蝕形成峽谷。

25.[2019·安徽江淮十校二聯]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近于環(huán)形的彎曲河流被稱為河曲或者蛇曲。我國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是蛇曲最多的地方。內蒙古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克魯倫河,它從蒙古國草原流入我國境內,最后匯入呼倫湖,是呼倫湖湖水重要來源??唆攤惡釉诖蟛菰?50多千米的直線距離,畫了至少100多個圓圈。

說明克魯倫河蛇曲的形成過程。(6分)

解析:本題考查流水作用對地貌的影響。蛇曲是近于環(huán)形的彎曲河流。分析其形成過程,需要運用流水侵蝕作用的原理,考慮河流兩岸巖性或土壤抗侵蝕不同造成兩岸受侵蝕程度不同,以及慣性造成的凹岸侵蝕和凸岸堆積的差異。

答案:克魯倫河流經的草原區(qū)地勢平坦,初期河床較平直,流水侵蝕以側蝕為主,兩岸均受沖刷;河流兩岸因各種原因(土壤或巖性差異、地勢起伏、地轉偏向力等)抗沖刷能力不同;抗沖刷能力弱的一側會被侵蝕得更快,產生坍塌形成凹岸;因慣性作用,河水沖向凹岸,凹岸水量增多,流速加快,河岸、河底受侵蝕加劇,河床變深,河岸退縮;凸岸水量減少,流速減慢,侵蝕變弱,以堆積為主,堆積的泥沙使凸岸河道變淺,甚至露出水面;凹岸不斷受侵蝕退縮,凸岸則不斷堆積向河道內延伸,長期作用下,河道越來越彎曲,形成蛇曲。

26.(2020·河北石家莊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22分)

“曲峽”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峽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發(fā)育而成。在太行山區(qū),從南向北分布數條河流。這些河流流經的太行山主脈地區(qū),是“曲峽”分布密集區(qū)。左圖示意太行山區(qū)典型“曲峽”分布地段,右圖示意太行山某“曲峽”景觀。

描述太行山“曲峽”的形成過程。(8分)

解析:一方面從“曲”即河流為何彎曲角度分析,另一方面從“峽”即峽谷,也就是從河流下切角度分析。

答案:第一階段,地質時期太行山地區(qū)地勢平緩,河流側蝕作用明顯,曲流發(fā)育;第二階段,地殼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強,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態(tài),逐漸演變成“曲峽”。

2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蛇曲通常是在草原或濕地上形成的側蝕地貌。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通天河穿行在山脈之間,仿佛嵌入巖石深處,如游龍一般蜿蜒曲折(如下圖),這種連續(xù)拐彎、特殊的蛇曲景觀,被稱為“嵌入式蛇曲”。據科學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抬升到現在高度之前,曾經是低海拔、起伏和緩的夷平面。

材料二 藏雪蓮生長在海拔5 000米附近的高山流石灘上,這里空氣稀薄,經常出現霜凍、雪雹和強風。雪蓮種子在0 ℃發(fā)芽,3~5 ℃生長,幼苗能經受-21 ℃的嚴寒,從種子發(fā)芽到開花結籽,需要5年時間,但實際生長天數只有8個月。雪蓮花不易采摘,數量有限,但藥用價值極大,被人們奉為“百草之王”,青海某公司采用雪山上的優(yōu)質雪蓮,經過古法自然的傳統工藝初加工,并引進國外先進制藥技術將藥粉制成膠囊、片劑、滴丸、口服液等,產品遠銷國內外。據調查,近些年來野生藏雪蓮數量銳減,有滅絕的威脅。

根據材料一分析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

解析: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蛇曲”的形成過程,聯系青藏高原抬升前,分析低地側蝕;二是“嵌入式”,即流速快,流水向下侵蝕,聯系青藏高原抬升后地貌分析。注意描述形成過程,抬升前——抬升——抬升后。

答案:地質歷史時期,青藏高原地形平坦,通天河以側蝕為主,形成蛇曲;印度洋板塊向北俯沖擠壓(伴隨板塊運動),青藏高原地殼抬升;河流落差增大,發(fā)生下切侵蝕,形成“嵌入式蛇曲”。

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馬爾馬拉海位于亞洲小亞細亞半島和歐洲的巴爾干半島之間,東北經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溝通,西南經達達尼爾海峽與愛琴海、地中海相連,是亞歐大陸之間斷層下陷形成的內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 m,水下地殼破碎,地震、火山噴發(fā)頻繁。在亞洲的海岸上,綿延不斷的小山,一列挨著一列,形成里亞斯型海岸,即海岸線的總方向與山脈構造線走向大致直交的海岸,也稱為橫向海岸。下圖為馬爾馬拉海地理位置及里亞斯型海岸形成示意圖。

簡述馬爾馬拉海形成陡峭的里亞斯型海岸的主要過程。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海岸的形成過程。里亞斯型海岸是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的一列列山脈,山脈之間凹陷形成谷地,后發(fā)生地殼運動,馬爾馬拉海斷裂下陷,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沒谷地,海浪不斷侵蝕山脈,形成陡峭的海岸斷崖。

答案:由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的一列列接近與海岸垂直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凹陷形成谷地;后發(fā)生地殼運動,馬爾馬拉海斷裂下陷,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沒谷地;海浪不斷侵蝕山脈,形成陡峭的海岸斷崖。

29.(2019·湖南懷化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里地區(qū)地處中國的極西地帶,藏西北地區(qū),是西藏下轄的地級行政區(qū)劃,和印度、巴基斯坦兩國爭端的克什米爾地區(qū)接壤。這里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區(qū)域,生存環(huán)境惡劣,人煙稀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qū)之一?!吧?、水、土”是阿里的三大元素。

在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札達,沿象泉河谷有一條氣勢恢宏的土質莽林,這就是著名的“札達土林”,札達土林屬第四紀次生構造河湖相地貌,是高平的山頂被縱向切割侵蝕成的一條條深深的溝壑,變成了土的林海。

阿里地區(qū)湖泊密布,瑪旁雍錯(4 588米)在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城東35千米、岡仁波齊峰之南,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它是中國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fā)源地。湖中魚類資源極其豐富,湖畔每年候鳥成群地營巢產卵,孵化育幼?,斉杂哄e湖區(qū)素來被藏民稱為“生物生存的圣湖”,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

根據札達盆地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推測札達土林的形成過程。

解析:由材料可知,札達土林屬第四紀次生構造河湖相地貌,說明原來是湖泊或者河流。 現在變成了土的林海說明經過了強烈的流水沉積作用,可以推測有可能是湖泊以及周邊河流帶來的泥沙物質大量沉積在底部,形成河湖相地貌。高平的山頂說明該處現在是又高又平:首先,地殼運動使湖盆升高,地勢升高,造成湖水急劇外泄,后來湖底土層裸露,地表裸露形成了高平的山頂。被縱向切割侵蝕成的一條條深深的溝壑,說明又遭受到了外力作用,該地海拔較高,氣候寒冷,位于內陸,降水少,地表容易被大風、河流沖刷,形成一條條深深的溝壑(長期的風力和流水侵蝕而成)。

答案: 大約500萬前,札達地區(qū)是巨大的湖泊,湖泊以及周邊河流帶來的泥沙物質大量沉積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沉積地層(早期形成巨厚的湖泊沉積物);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湖水急劇外泄,湖底土層裸露(地殼抬升,地表裸露);干旱、寒冷的環(huán)境中,植被稀疏的地表在大風、河流及季節(jié)性水流的沖刷下,形成一條條深深的溝壑(長期的風力和流水侵蝕而成)。

3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蠔(牡蠣)棲息于從潮間帶至低潮線以下水深15~30 m的巖礁、泥灘及泥沙質海底,以浮游生物為食。生蠔富含大量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鋅,被譽為“海里的牛奶”。在丹麥,最好的生蠔生長在其北部一個叫作利姆水道的峽灣區(qū)域(圖中甲海峽),被譽為“生蠔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不可多得的美食。近年來,不請自來的太平洋生蠔在利姆水道的種群規(guī)模有擴大的趨勢,占據了本地生蠔的生存空間。全世界生蠔養(yǎng)殖80%在中國,中國生蠔養(yǎng)殖的80%~90%都是太平洋生蠔,中國是太平洋生蠔的最大養(yǎng)殖國。下圖為丹麥及其周邊地區(qū)示意圖。

簡析利姆水道的形成過程。

解析:水道的形成過程可聯系北歐港灣的形成過程分析,先分析峽谷的形成,再分析海水入侵的影響。

答案:冰期時,在冰川運動過程中,受冰川刨蝕作用的影響,形成U形谷;后來隨著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水侵入U形谷,形成了峽灣。

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為南美洲局部區(qū)域簡圖。欽查群島位于秘魯的西南部,主要由3個花崗巖島嶼組成,地表植被稀少,表層部分巖石近似圓球狀,呈現由表及里、層層剝離的現象。島上的懸崖和洞穴中生活著至少600萬只海鳥,號稱“飛禽王國”,它們是島上唯一的常住居民,在群島上生活了數百萬年,留下厚達50 m的糞便層。19世紀后,島上開始種植葡萄。目前,該群島葡萄以品種多、品質好、味道甜馳名世界。

從地質作用角度,說明欽查群島圓球狀巖石的形成過程。

解析:地質作用可從內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注意花崗巖的球狀風化作用。

答案:欽查群島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巖漿沿薄弱地帶侵入地殼上部,冷凝形成花崗巖;之后地殼隆起,花崗巖出露地表;由于長期的風化作用(球狀風化),花崗巖出現由表及里、層層剝離的現象,因而呈圓球狀。

32.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射電望遠鏡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射電望遠鏡選址對無線電環(huán)境條件要求很高。我國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口徑500米,選址在貴州平塘縣大窩凼天坑。大窩凼地處深山,人煙稀少,發(fā)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窩凼地質時期曾是一片淺海,海底沉積了深厚的石灰?guī)r。

材料二 大窩凼地貌圖及其所在地局部區(qū)域圖。

(1)簡述大窩凼從海底石灰?guī)r形成天坑的地質過程,并分析在該地貌條件下形成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2)圖示地區(qū)除石灰?guī)r外,花崗巖、大理巖等也分布廣泛。推測該地花崗巖、大理巖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

解析:第(1)題,海底沉積的石灰?guī)r經地殼抬升至地表,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被流水溶蝕而塌陷,形成天坑??λ固氐孛矊ψ匀画h(huán)境特征的影響,主要從對水文、對土壤、對地形地勢等角度分析。第(2)題,花崗巖屬于侵入巖,大理巖屬于變質巖,結合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可以分析其形成過程。

答案:(1)地質過程:地殼隆升(地殼抬升);流水溶蝕(侵蝕),地面塌陷。

特征:土層薄,土壤貧瘠,地表水儲存條件差,地勢起伏較大。

(2)該地位于板塊交界處附近,巖漿活動頻繁,巖漿侵入形成眾多的巖漿巖(花崗巖)。地質時期形成的石灰?guī)r,受巖漿的影響(溫度、壓力變化),發(fā)生變質作用成為大理巖。

33.(2020·湖南師大附中高三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嶺是我國南部的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但有些地段的分水嶺已經十分低矮狹窄,而且出現河流切穿分水嶺脊的現象。南嶺南北兩側氣候有一定的差異,嶺北常見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較耐寒,嶺南則很少有霜雪,熱帶栽培植物比較多。

材料二 早期地殼運動使南嶺地區(qū)形成背斜構造,核心為花崗巖體,上覆巖層多為硬砂巖和石灰?guī)r,其中硬砂巖后來多形成尖削的峰嶺。狹義的南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5個山嶺,它們均為花崗巖山體,其中騎田嶺山勢渾圓。

材料三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南嶺山脈的核心地帶,這里有超過二千種植物,有廣東唯一的原始森林,是“生物多樣性特豐之地”。

從地質作用的角度,簡析騎田嶺山勢渾圓的形成過程。

解析:任何地方的地表形態(tài),都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這里的巖石“為花崗巖山體”,首先是內力使這里形成花崗巖并且出露到地表:地殼運動使巖層產生縫隙(或發(fā)生斷裂),巖漿沿著縫隙(或斷裂處)侵入到地殼上部,冷卻凝結,形成花崗巖;然后地殼抬升,上覆巖層被侵蝕后,花崗巖體出露地表;接下來外力起主要作用:花崗巖體表層由于受到風化剝蝕,棱角逐漸消失,形成渾圓山勢。

答案:地殼運動使巖層產生縫隙(或發(fā)生斷裂);巖漿沿著縫隙(或斷裂處)發(fā)生侵入活動,冷卻凝固形成花崗巖;地殼抬升,上覆巖層被侵蝕后,花崗巖體出露地表;花崗巖體表層由于風化剝蝕,棱角逐漸消失,形成渾圓山勢。

3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爾德斯半島面積約為40平方千米,作為喬治王島上最大的無冰區(qū),是進行南極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半島年平均大風日數為133天,地層主要由玄武巖、火山碎屑巖等組成。菲爾德斯半島是南極生物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qū)之一。下圖為我國某次南極科考土壤樣品采樣點簡圖,下表為長城站的氣候資料。

季節(jié)

平均氣溫(℃)

季平均降水量(mm)

春季

-2.6

119.5

夏季

1.0

136.1

秋季

-1.5

169.8

冬季

-5.8

120.8

各采樣點的地表均有一層棱角狀礫石平鋪在土壤的表面,稱之為漠境礫冥。請推測漠境礫冥的形成過程。

解析:材料中“地層主要由玄武巖、火山碎屑巖等組成”,因此漠境礫冥的形成過程首先是地質時期巖漿活動劇烈,地表玄武巖、火山碎屑巖廣布。棱角狀礫石的形成原因是氣溫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較大,巖石熱脹冷縮作用強烈;降水較豐富,巖石的裂隙中水的凍融作用強烈。組成棱角狀礫石的碎屑物質,一般因原地堆積或搬運距離很短,因此磨圓度極低,分選很差,形狀各異。

答案:地質時期巖漿活動劇烈,地表玄武巖、火山碎屑巖廣布;氣溫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較大,巖石熱脹冷縮作用強烈;降水較豐富,巖石的裂隙中水的凍融作用強烈;經過風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形成漠境礫冥。

35.(2019·宜賓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貴州省仁懷市地質歷史上地勢較低,如今紫紅色礫巖等沉積巖廣布,且出露地表。土壤滲水性很好。地下水、地表水通過土壤層時,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被溶解,經過層層滲透過濾,形成清冽泉水。

  茅臺鎮(zhèn),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因其神秘的國酒文化(醬香文化),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zhèn)”。早在200年前,山西鹽商到貴州省經商,因黔晉相距9 000里,鹽商攜帶汾酒不便,就用當地的水和優(yōu)質玉米、大麥,采取汾酒的釀制辦法造酒。到1840年,茅臺地域白酒的產量已達170余噸。為贏得消費者信任,奪取市場份額,打造“酒都仁懷”名片,遵義市建立了“仁懷醬香名酒工業(yè)園”。下圖為貴州省仁懷市位置示意圖。

描述仁懷市紫紅色礫巖廣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過程。

解析:茅臺鎮(zhèn)位于亞熱帶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熱量充足,雨量充沛,能夠滿足玉米生長期的需要。河谷地區(qū),有赤水河流經,離河較近,便于灌溉。根據等高線,該地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且不易受洪水侵襲。

答案:地質歷史上該地區(qū)地勢低,沉積作用形成深厚的紫紅色礫巖等沉積巖層,隨著板塊的不斷碰撞,擠壓隆起,紫紅色礫巖層頂部巖層受外力侵蝕,導致巖層出露地表,形成廣布的紫紅色礫巖。

36.(2019·佛山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欽島位于黃、渤海交匯處,與大陸相隔50多公里。每年大欽島風力≥6級的大風日數有200多天。該島50%以上的海岸為基巖海岸,多峭壁、海蝕崖。島上海灣沿岸,分布著我國最大的天然鵝卵石灘。鵝卵石灘具有礫石光滑、顆粒大、灘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點。每年的6~8月,島上漁民將從海里收獲的海帶平鋪到鵝卵石灘上晾曬,曬干的海帶品相好,賣價高,大欽島被譽為中國“海帶之鄉(xiāng)”。

從外力作用角度,說明大欽島鵝卵石灘的形成過程。

解析:大欽島鵝卵石灘的形成過程是風化—侵蝕—沉積。

答案:大欽島多基巖海岸,海岸出露的巖石經風化作用而崩解破碎;碎石(礫石)在海浪侵蝕或搬運中不斷磨蝕成為鵝卵石;在海灣地區(qū)隨著波浪、潮流搬運作用減弱,鵝卵石在海邊堆積,形成鵝卵石灘。

3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札達盆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的河谷地帶,平均海拔4 000 m。發(fā)源于岡底斯山的象泉河,由東向西穿過該盆地。在象泉河兩岸分布著大片土林,盆地內有公路與外界相通。下圖示意札達盆地的地質構造及土林景觀。

推測札達盆地的形成過程。(8分)

解析:札達盆地的形成過程,主要根據該地地質剖面圖去分析。該地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附近,高原內部巖層斷裂下陷,形成札達盆地。

答案: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地殼抬升形成高原;青藏高原內部巖層斷裂下陷,形成札達盆地。

38.(2019·鄭州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珊瑚蟲一般分布在水溫約為20 ℃~30 ℃、水深50米以內、光照充足的清澈水域。珊瑚蟲以捕食海洋里的浮游生物為生,在生長過程中從海水中吸收鈣和二氧化碳,分泌石灰質物質并形成骨骼與外殼,經不斷堆積形成珊瑚礁。南海是全球十大珊瑚礁保護區(qū)之一,類型多樣的珊瑚礁分布在從海南島到南沙群島的廣闊水域,南海珊瑚礁多與海底火山伴生。

材料二 甘泉海臺(虛線內)是由珊瑚礁構成的水下臺地,位于西沙海槽南側。甘泉海臺的形成與巖漿活動和地殼運動有關。下圖為西沙主要海域等深線圖。

推測甘泉海臺的形成過程。

解析:結合材料可知,甘泉海臺是由珊瑚礁構成的水下臺地,其形成與巖漿活動和地殼運動有關;甘泉海臺首先是海底火山的形成,然后在頂部形成珊瑚礁,最后地殼下沉而成。

答案:早期,巖漿噴發(fā)形成海底火山,火山頂部水深較淺,珊瑚蟲在火山頂部著生,分泌石灰質物質并堆積形成珊瑚礁;地殼下沉,珊瑚礁平面沉降至海平面以下深處水域。

39.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30分)

材料一 南海諸島是中國神圣領土的一部分。西沙群島地處熱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炎熱濕潤,但無酷暑。以永興島為例,極端高溫34.9 ℃,極端低溫15.3 ℃,年平均氣溫26.5 ℃。年降雨量1 505毫米。西沙群島是最易受臺風侵襲的地區(qū)。

材料二 甘泉島(北緯16°30′,東經111°35′)位于中國西沙群島永樂環(huán)礁上,在珊瑚島西南2海里處,島上有中國最南端的文物保護單位——“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甘泉島是西沙群島中出露最晚的島,地勢較高,四周被沙堤圍繞,島中心由于潟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圍珊瑚礁環(huán)繞;島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適宜使用,也是西沙為數不多具有淡水的島嶼。

材料三 南海諸島及甘泉島圖。

從地質作用角度分析環(huán)島沙堤的形成過程。

解析:注意要解釋“環(huán)島”“沙堤”成因。環(huán)島是由珊瑚蟲遺體堆積形成的;沙堤是由泥沙堆積而成的。

答案:地殼擠壓抬升(隆起)使甘泉島周圍海水較淺。珊瑚蟲遺體在周圍的淺海堆積成環(huán)形淺灘;海浪從深海區(qū)攜帶泥沙,在淺水灘上減速沉積。

4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庫爾德寧位于新疆鞏留縣東部山區(qū),是南北走向的山間闊谷,與雪山平行。特殊的南北走向,使得庫爾德寧冬暖夏涼,四季氣候宜人,降水豐富。1984年這里被辟為自治區(qū)雪嶺云杉自然保護區(qū),2000年又被確定為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庫爾德寧是天山山脈森林最繁茂的地方,擁有單位蓄材量世界罕見的云杉森林資源、完整的原始森林類型及植被,保護區(qū)內有1 000余種高等植物,146種陸棲脊椎動物和196種昆蟲,堪稱亞歐大陸腹地野生生物物種的“天然基因庫”。

推測庫爾德寧特殊地形的形成過程。

解析:任何地表形態(tài)都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庫爾德寧所處的天山山區(qū)是巖層褶皺隆起形成的;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庫爾德寧受流水作用的影響大。

答案:受內力作用影響,庫爾德寧東西部褶皺隆起,中部凹陷形成谷地;后受流水作用影響,谷地不斷展寬加深,形成闊谷。

4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阿特拉斯山脈位于非洲西北部,主峰海拔4 165米,山頂終年積雪,山區(qū)自然風光獨特;其山南北自然環(huán)境差異大,山脈東南部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熱浪滾滾,沙漠廣布,山麓地帶有喜溫濕的棕櫚分布;阿特拉斯山西北部地區(qū)氣候宜人,花木繁茂,風景如畫,贏得了“北非花園”的美稱。

指出阿特拉斯山脈的走向,并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說明其形成過程。

解析:根據圖中等高線延伸方向判斷,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該地位于非洲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板塊相向水平運動碰撞擠壓,垂直上升運動,隆起形成山脈。

答案:東北—西南走向。形成過程: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相向水平運動碰撞,擠壓垂直(隆起)上升運動。

42.(2020·焦作市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阿特拉斯造山帶位于阿爾及利亞北部,地中海與撒哈拉地臺之間,從北向南可以劃分為5個構造帶:內帶、泰勒隆起帶、前淵帶、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構造帶。新生代時期構造帶的地質變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脈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使山脈東南和西北兩側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圖1為阿爾及利亞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帶構造分帶圖,圖2為沿AB線所作的阿特拉斯造山帶構造演化剖面圖。

簡述阿特拉斯造山帶形成的地質過程。

答案:阿特拉斯造山帶處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使巖層斷裂,巖塊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擠壓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構造帶上升到撒哈拉地臺之上,內帶上升到泰勒隆起帶上;泰勒隆起帶發(fā)生強烈的擠壓變形,形成褶皺隆起帶,眾多小型突起構造帶共同構成阿特拉斯造山帶。

43.(2019·遼寧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一隊登山運動愛好者5月1日從秘魯古城庫斯科(圖b)出發(fā),乘車沿崎嶇山路近5小時到達威尼坎加國家公園,然后開始徒步登山。沿途景致優(yōu)美,附近可見高聳的雪山。徒步約10千米后到達海拔5 050米的彩虹山(圖a),一名隊員站在藍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圍的感動,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

指出彩虹山的地質構造,并推測該地貌景觀的形成過程。

解析:據圖a可知,沉積巖層上拱,可判斷為背斜部位。該處地貌的形成應從內外力共同作用下考慮。據圖可知山體巖石為砂巖,屬于沉積巖,說明當地早期為沉積環(huán)境,長時期堆積了較厚的不同顏色的砂巖;受內力作用擠壓形成褶皺并抬升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剝蝕出露地表。

答案:褶皺(背斜)。當地早期為沉積環(huán)境,長時期堆積了較厚的不同顏色的砂巖;后受內力作用擠壓形成褶皺并抬升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剝蝕出露地表。

44.(2020·河北石家莊摸底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卡塔尼亞大學培養(yǎng)出新的矮化、抗病砧木(砧木是嫁接時承受接穗的植株體,通常發(fā)育健壯,根系發(fā)達,適應當地環(huán)境,具有一定抗性),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形成自己的特點和品牌。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影響,2019年3月19日,首批滿載意大利西西里島(如圖所示)特色水果柑橘的貨船抵達上海口岸。

材料二 如表示意卡塔尼亞氣候資料。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均溫(℃)

12

12

13

15

19

22

25

26

24

20

16

14

降水量(mm)

72

67

60

44

26

12

5

13

42

98

94

80

降水天數(天)

10

10

9

6

3

2

1

2

4

8

9

11

簡要說明埃特納火山的形成過程。

解析:結合西西里島所在的板塊位置,分析地殼薄弱地帶和巖漿活動活躍區(qū)的火山形成過程。

答案: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消亡邊界附近,多裂隙;地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壓力作用下,沿地殼裂隙噴出,形成火山。

45.(2019·黑龍江高三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國多地經歷了自 1961 年以來最熱的夏季,酷熱難耐之際,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游的網友發(fā)出“來桌山避暑吧”的邀請,引起網絡熱議。桌山位于南非開普敦半島北部,海拔 1 087 米,多懸崖峭壁,因山頂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只要天氣晴朗,每天都會有大片云團環(huán)繞在桌山頂上,當地人形象地把它稱為“上帝的桌布”。桌山的奇特還在于這座由石灰?guī)r構成的“餐桌”上,溪流幾乎絕跡,呈現一片荒蕪的戈壁灘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卻是一片生機盎然,其植株密度僅次于熱帶雨林。下圖為桌山位置示意圖。

(1)推斷桌山地貌的形成過程及依據。

(2)從大氣環(huán)流入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帝的桌布”是如何形成的。

解析:考查南北半球季節(jié)差異,地質作用與地貌,地形對氣候的影響。(1)根據材料,桌山由石灰?guī)r構成,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因此桌山地貌的形成過程,首先經歷了外力沉積作用。沉積作用形成在地勢低洼處,桌山海拔較高,說明沉積巖形成后,又經歷了地殼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為荒蕪的戈壁灘景象,是風力侵蝕地貌。說明抬升后,受到強烈的風力侵蝕作用。(2)桌山處于西風帶,強勁的西風從大西洋上帶來充足的水汽。攜帶大量水汽的西風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在山頂冷卻凝結,形成濃密的云團,環(huán)繞在桌山頂上,當地人稱為“上帝的桌布”。

答案:(1)桌山由石灰?guī)r構成,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故推斷桌山地貌的形成首先經歷了外力沉積作用;桌山海拔較高,經歷了地殼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為荒蕪的戈壁灘景象,說明抬升后經歷了強烈的風力侵蝕作用。

(2)桌山處于西風帶,強勁的西風從大西洋上帶來充足的水汽;攜帶大量水汽的西風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在山頂冷卻凝結,形成濃密的云團。

46.(2019·貴州黔東南州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加拉帕戈斯群島隸屬厄瓜多爾,位于東太平洋三大洋流(秘魯寒流、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的交匯處,由15個大島、42個小島和26個巖礁組成。該群島距離南美大陸約1 000 km,由海底抬升的熔巖堆積物形成。由于加拉帕戈斯群島遠離南美大陸,這里的動物以自己固有的特色進化,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爐”。雖然該群島距離赤道近,但并非終年高溫多雨,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叢分布在其沿海地區(qū)。下圖示意加拉帕戈斯群島地理位置。

說明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形成過程。(4分)

解析:據材料可知,該島主要為火山島?;鹕綅u是海底巖漿噴發(fā),熔巖凝結并出露水面形成的。

答案:位于板塊生長邊界,巖漿沿張裂帶噴出,冷卻凝固后逐漸堆高;海底火山在噴發(fā)中不斷向上生長,最終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島。

47.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6分)

材料一 琥珀是距今4500~6500萬年的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樹脂,掩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科研價值。

  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胡康河谷是世界上重要的琥珀(礦珀)產地之一,所產琥珀是唯一享有“硬琥珀”這一稱號的有機寶石。胡康河谷琥珀礦主要分布在河谷、沼澤地區(qū),人跡罕至。

材料二 緬甸琥珀礦區(qū)分布圖。

結合所學知識及背景材料,說明胡康河谷琥珀礦區(qū)的形成過程。

解析:琥珀是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樹脂,掩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琥珀體積小,比重小,重量輕。琥珀形成后,地殼上升,受流水侵蝕搬運在地勢低平的河谷、沼澤地帶堆積、富集,形成琥珀礦區(qū)。

答案:琥珀體積小,比重小,重量輕;琥珀形成后,地殼上升,受流水侵蝕搬運在地勢低平的河谷、沼澤地帶堆積、富集。

4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青藏鐵路錫北段位于柴達木盆地,從青藏鐵路的錫鐵山站接軌引出,向南行至北霍魯遜鹽湖礦區(qū)。沿線沙害嚴重,為了保障鐵路安全運營,必須對該地區(qū)的風沙進行有效防治。在鐵路風沙防治工程中,較為成功的案例是包蘭鐵路沙坡頭段的以植物防沙為主的“五帶一體”的防護體系。但是,青藏鐵路錫北段無法利用植物防沙。通過對青藏鐵路錫北段進行考察研究,專家認為防治該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如圖b所示)的方式。圖a為青藏鐵路錫北段示意圖。

材料二 圖a所示鹽湖上由于水分不斷蒸發(fā),形成堅硬且厚實的鹽殼,鹽殼在夏季白天會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鹽殼內會崩開而產生裂隙,并發(fā)出放鞭炮似的響聲。

夏季白天鹽殼內會崩開而產生裂隙,并發(fā)出放鞭炮似的響聲,試分析其形成過程。(3分)

解析:夏季白天鹽殼崩開可以考慮是風化作用(鹽殼受熱不均勻崩裂)導致鹽殼崩開。

答案:夏季,鹽殼的表面受到陽光的強烈照射,表面溫度高,而鹽殼下部溫度較低,鹽殼上下溫度差異較大,鹽殼增溫不均勻,鹽殼內就會崩開而產生裂隙,由于產生的裂隙眾多,且先后不一,產生響聲的次序不同,因此會發(fā)出放鞭炮似的響聲。

END


獲取方法:

1.分享到微信群截圖發(fā)至后臺

2.掃描二維碼加入知識星球或小紅圈即可

海寧中學地理組(知識星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好題共享】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玄武巖臺地地貌演化示意圖
河北省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含解析)
河北省邯鄲市2014屆高三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
花崗巖與玄武巖
【選考專題】高中選考地理復習限時精練(十一):板塊運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