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東坡先生的《食荔枝》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名作,提起嶺南荔枝,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會想到這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表懏敭數挠矎V,當之無愧!
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荔枝,而是它的小兄弟,荔枝菌。
仲夏時節(jié),身處亞熱帶的廣州,儼然已經是暑熱難耐。火辣辣的太陽直逼著人們無處可逃,對于我等微胖界人士來說,往往意味著一年中最折磨的時節(jié)已經到來。如果這個天氣還要穿梭在各個工地,塵土飛揚之下一邊唇槍舌戰(zhàn),一邊揮汗如雨,端的是十分辛苦。
不過這般天氣倒也并非沒有任何好處,掐指一算,除了大名鼎鼎的荔枝馬上就要熱火朝天的上市之外,一年之中,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有機會品嘗到號稱“嶺南菌王”的荔枝菌。
荔枝菌,有人說它和馳名天下的云南雞樅菌是一回事,只是生長環(huán)境不同。雖然翻遍了各種資料,也沒有查到一個標準說法。但是如果從一個吃貨的角度來說,舌頭的反應告訴我,這是不一樣的物種。他們的區(qū)別就像東北的黑木耳與福建的黑木耳一樣,都是木耳,但是吃起來全然不同。
每年農歷五月初一開始到夏至時節(jié)、荔枝成熟結果的時候,就是荔枝菌上市之時,大概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吧。不過真的是應了物以稀為貴這句話,這個讓人心癢的小妖精每年都是來去匆匆,曇花一現,就算是風調雨順,最多也就能維持一個月左右。
有一點和雞樅的生長環(huán)境很像,荔枝菌也是多見于潮濕的白蟻窩邊上,只不過這些白蟻窩是長在荔枝園中。夏天的高溫多雨是催生荔枝菌最好的要素,天一放晴,當地村民們就會不約而同的放下手頭的農活,忙著一件事,就是在荔枝樹下轉悠,為的是尋找荔枝菌。但即使如此,這種菌菇依然相當難得,普通人家一兩畝的小果園中,可能每年只收得到一二兩,幸運一點的也不過幾斤。
據當地的朋友介紹,這種菌菇其實脾氣相當執(zhí)拗。只要生長環(huán)境沒有大規(guī)模的嚴重破壞,它總在每年相同的時間,幾乎相同的地點出現,頗有點一期一會,一年一次的味道。有好事者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同一棵荔枝樹,若是換了種植的地方,第二年荔枝菌也長不起來。按照《舌尖上的中國》的標準臺詞,真的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啊。
和絕大多數美味的菌菇一樣,荔枝菌一般也是在午夜生長。因此有經驗的采摘高手會在白天預先踩點,做好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記號。每到午夜,就紛紛打著手電筒出動,眾里尋他千百度。
荔枝菌略呈紡紗綞形狀,高度在10-20厘米左右,上品的菌尖好似一把收緊的小雨傘,這是一種非常嬌嫩的菌菇,所以必須動作迅速,一不能讓它長得太高,二不能讓它的傘打開,若菌尖像打開的雨傘,很快就會變色發(fā)黑,只好降級為次級品,賣價至少便宜了一半,自然鮮美程度當然也大打折扣。
而且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人類才喜歡吃這個好東西。如果荔枝菌長出一天后不及時采摘的話,那么除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會來湊熱鬧之外,近水樓臺的白蟻是絕對不會錯過這嘴邊的美食。所以身為哺乳動物進化鏈最高等級的我們,吃點好的,還真有點虎口奪食的感覺。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分辨真假李逵。荔枝菌的主產區(qū)幾乎和荔枝的主產區(qū)是高度重合的。在廣州,增城,蘿崗、新滘等果林密集地區(qū)出產的荔枝菌會相對較多,正好呼應了東坡居士詩中的羅浮山下。最近幾年,隨著工業(yè)化和房地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荔枝園的種植面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使得荔枝菌的產量逐年遞減,價格自然是逐年走高,所以假貨也就順理成章的大行其道了。分辨出真假荔枝菌首先要摸,真的荔枝菌菌體比較硬,很難捏進去;而假的菌體則很軟,摸上去就是很沒精神的樣子。
除了采集難,荔枝菌的保鮮同樣令人頭痛。荔枝菌采摘回來之后,即使是低溫保存,也要講個“快”字,因為荔枝菌最多只能保存2-3日,而且鮮味一日比一日遞減。即便是一日之內,中午吃也會比晚上吃要清甜很多。加上產量稀缺,對于廣大吃貨來說,要想吃這一口兒,那就只能自己到廣東來了,別無分號。
拿到手之后,接下來就是怎么吃的問題了。
荔枝菌烹飪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凈。因為這玩意兒運到的時候大都帶著泥,也不知道是為了保鮮還是為了壓秤。酒樓的做法通常都是用軟毛牙刷輕輕刷洗,也可以用細紗布來洗,既能保證清洗干凈,同時效率夠快。但切忌用硬的東西刷洗,那樣會破壞了荔枝菌的菌體,更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味道大減,絕對的暴殄天物。
至于烹調,其實倒是很簡單。按照廣東人的說法,通常越是鮮美的食材,就越不需要繁復的烹調手法,什么大道若簡,大巧無功,大音希聲都是一樣的道理
本地廚子調味料只需要油和鹽兩味。比較流行的做法是撒少許鹽,淋幾滴油,隔水清蒸五六分鐘,最大程度的保留荔枝菌清甜,脆爽,鮮美的特點。就像今天買到的上品,回味悠長,似乎可以品味到荔枝特有的香氣。連蒸出來的汁水都是好東西,可以用來拌飯,原本平常的白米飯也變得不一般的鮮美。
廣東人愛喝湯,拿荔枝菌同樣可以灼滾湯水,不用太長時間,免得香氣散去。也有人用它來搭配雞柳或者豬肉,同樣是大火快炒。可以看出,無論哪一種做法,其實核心的要素都是盡可能的少用調味料,盡最大可能的保留荔枝菌的原汁原味。
畢竟得來已經如此不容易,何必畫蛇添足?
要知道敢無視美圖秀秀的,才是真美女呢!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