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通讀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此章名曰:清靜者生。
我們?cè)谶@一章里,可通過老子說的話,再體會(huì)一切存在的體和用。體為一切事物之本,是事物的根,總歸天地萬物,一切存在的根本都生之于道。但道在化生化育天地萬物的同時(shí),又賦予天地萬物以自性。我們可以根據(jù)老子的《道德經(jīng)》理解,天地萬物,一切事物皆有根本性的道體和根本的自體,道體和自體的合成,才是天地萬物的根本。
比如說,日月星辰,常恒是其共同的道體,而日月星辰又各有其光明,這可謂是它們的自體。當(dāng)?shù)荔w與自體相合相成,才有了日月星辰。大地萬物,無不如此。草木有榮有枯,生生不息,可謂草木之道體,木可經(jīng)年不衰,草則一年一生,此可謂自體。道體與自體相合相成,才有草、木。
所以,老子在這里,以大成、大盈稱天地萬物,也指道。
用,是道及天地萬物,由道體和自體合成的外在之象。天地萬物的用,由于由道體和自體合成,所以是無窮無盡,永不枯竭的。
宇宙間的一切存在,有體即有象,有象即有用。
道之大成:混元之氣為之體,化生化育萬物為之用。然而,道之用又是無形無聲無色,無形無聲無色的道之用,通過天地萬物的萬象而體現(xiàn)。所以,道,也是大成。
天地之大成:天地,由道化生化育,道同時(shí)又賦予天地萬物以自體自性,各有其象,天地萬物由此而成,其象各有千秋,其用各有不盡之能,故為大成,也為大盈。
萬物生于天地間,由道化生化育,以天地為根,道與天地又賦予萬物以自體自性,萬物以此各有其象,萬象同存,其用不盡。所以,萬物也是大成,也是大盈。
作為老子理想化身的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守道行道,上德不衰,以德化人,也可說是大成者,大盈之人。
所以,老子在這里所說的大成,大盈,可指道,指天地,指萬物,指圣人。
大成和大盈者,其用各有千秋,不窮不竭,才構(gòu)成了宇宙的常恒和生生不息。
但為什么,老子又說,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呢?
大道無形無聲,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忽兮恍兮,湛兮似若存,真可謂有缺憾。又隨物而成,不成一象,又是一缺。
天地萬物,無知無欲,敦厚樸實(shí),常恒永存,不爭(zhēng)不棄,以知欲觀之,可謂愚樸,是謂缺憾。
道與天地萬物,道體自體成大用成萬象,可謂盈,然而,道與天地萬物的如此之盈,不竭不盡,若虛若谷,包容無盡,是謂若沖。盈者,飽滿,沖者,空虛。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這三句,辯證地述說體與象的關(guān)系。
大直:指境界極高,正直有修為者,然而,越是這樣,就越是屈于處世,仿佛隨時(shí)可被屈折的樣子。大直,是體,屈,是大直者之象。
大巧:指的是才能極高者;然而,大巧者,常常給人以笨拙愚昧不明的樣子。大巧為體,拙為象。
大辯:指極有思想和機(jī)智者;然而,大辯者,常常給人以木訥不善言辭的感覺。大辯為體,訥為象。
最后,老子回答了如此這樣的原因。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世間的一切事物,動(dòng)極則靜,熱極則寒,濁極則清,高者必下,貴者必賤。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反者道之動(dòng)。
所以躁極則寒,靜極則鬧。不論靜,不論躁,都不如清靜,清靜可為守中,因此,老子說,清靜為天下正。正者,正中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