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對于糖尿病,叫做消渴癥。與西醫(yī)相比,中醫(yī)看病主要是看癥,一個病有很多不同的癥候。同一個病,在不同人身上,起因不一樣、體質(zhì)不一樣、治療方案也完全不一樣,藥方通常也是半個月就得隨著病情變換一次,因此具體說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方,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中醫(yī)醫(yī)生,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來判斷具體情況。
病例:
王莫主訴口干,口渴一月余,每天飲約一壺水,近一月體質(zhì)減輕約2斤,小便多色黃,大便稍干,平日里有饑餓感,其他正常,餐前血糖7.3mmol/l,前后血糖11.4mmol/l,建議服用降糖藥,因為害怕長期服藥和藥物的副作用,尋求中藥調(diào)理。
診斷:消渴(上消)
方藥:消渴方加減
石膏30g 、知母15g、 粳米20g 、炙甘草15g、 天花粉30g 、生地30g、紅參15g 、麥門冬60g、 天門冬30g
10劑水煎服
每日1劑分早晚服。
注意事項:
1、調(diào)整心態(tài),保持愉悅的心情,保證一定的睡眠
2、少吃土豆、大米、饅頭,多吃蕎面、莜面、水果蔬菜
3、不能抽煙喝酒
4、每天早晚步行一小時
病情追蹤:服藥共三個療程,餐前血糖5.3mmol/l,前后血糖9.4mmol/l,口也不干,渴也不渴,小便也不多了,喝水吃飯都正常,體重也恢復正常。
中醫(yī)治療辯證施治
1,肺熱傷津(上消):證見口渴引飲,咽紅,灼熱,溲頻色黃,舌紅少津,苔薄黃,脈數(shù)。治宜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主之。
2,胃熱熾盛(中消);證見口渴引飲,消谷善饑,形瘦便結(jié),溲頻,苔黃,脈滑數(shù)。治宜清胃瀉火,養(yǎng)陰保津,玉女煎加減。
3,腎陰虧耗(下消);口干舌燥,煩渴多飲,尿多尿頻,五心煩熱,頭暈乏力,腰膝酸軟,失眠遺精,舌紅瘦,脈細數(shù)。治宜滋陰補腎,清熱生津。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4,氣陰兩種:證見多飲多尿,乏力,自汗,氣短,口干舌燥,腰膝酸軟,舌淡紅舌邊齒痕,苔薄白,脈細弱。治宜益氣養(yǎng)陰。仍用六味地黃丸,加黃芪,黨參,玄參等。
?
意見建議:
平時嚴格控制糖類及總熱量的攝入;此外,可多使用富含纖維的食品以延緩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并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每日攝鹽量在10克以下,限制飲酒。一般餐后可散步一小時左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