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不同的詩詞作品鑒別不同的詩體
(一)古體詩和近體詩的辨別方法
近體詩的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四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規(guī)則,平仄安排錯落有致。五言的平仄格律有四種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也稱為仄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也稱為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也稱為平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也稱為仄起首句入韻)
在掌握這四種基本格式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粘對原則,在五言每一格式的前面加上與前兩字相反的兩個字,就可以擴展成16種格式,適應(yīng)于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四種類型。請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
那么,對于任何一首格律詩,如何界定它是哪種平仄格式呢?這個不難,就是看首句的第二字和結(jié)尾的字,如果第二字是仄聲字,那就是“仄起”,句尾字是平聲字,那就是“仄起平收式”。比如《送瘟神》的首句“春風楊柳萬千條”,看“風”和“條”,我們就知道這首七律是“平起平收式”,也就是“平起首句入韻”。
1、以某詩詞網(wǎng)站的兩首七言詩為例,說明兩種詩體的辨別方法
嚴防疫情傳播關(guān)
楚歌聲哀驚世魂,
防疫戰(zhàn)勢仍嚴峻。
區(qū)域聯(lián)動把關(guān)口,
瘟神豈敢挪乾坤。
(草堂山人2020/02/04)
首句第二字的“歌”和末尾字“魂”說明是“平起平收式”,我們首先采用最快捷的方法,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來判斷一下,這首七言的首句第二、四、六字聲應(yīng)是“平仄平”,第二句應(yīng)是對立的“仄平仄”,第三句應(yīng)是與上聯(lián)粘連的“仄平仄”,末句應(yīng)是對立的“平仄平”。由此可見,四句中僅是末句符合規(guī)則。所以說這是一首古體詩。再用格式檢測方法做一檢測:
為了舉例,作者把詩作者“草堂山人”標注的“七古”刪去了,特此說明。
苦菜花賞花
我與春風共賞花,
天空一幕彩云霞。
偷枝紅杏藏衣袂,
沿路清香笑返家。
(苦菜花2020/04/26)
這首詩是“仄起平收式”,先從“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來判斷一下,符合平仄規(guī)則;再從格式檢測方法做一檢測,完全合律。這是一首筆觸明快、意境優(yōu)美、格律嚴謹?shù)母衤稍姟?/p>
2、以唐代著名詩人幾首詩為例,說明兩種詩體的寫作風格和辨別方法
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人用《唐韻》創(chuàng)作,到了南宋時期,平水人劉淵又搞出了《平水韻》,依據(jù)唐人用韻的習慣,將漢字分為106個韻部,形成了此后近體詩用韻的典范。
這首詩符合平仄格律。但有一點需做說明,如果第二句的“看”讀作kàn,就不合律了,所以這里應(yīng)該讀作 kān?!翱础痹诠糯鷿h語中,指看見,探看,看望,也可以讀作kān。例如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當然也有讀作kàn的,例如杜牧《秋夕》: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椗?。
李白的五言《靜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從平仄“明”、“上”、“頭”和粘對上看,這首詩顯然不是格律詩。但這首小詩語言質(zhì)樸,韻味十足,朗朗上口,歷來廣為傳誦。
歷史上收錄的李白詩近1010首詩詞中,古體詩占三分之二,除了十數(shù)首七絕極好之外,他最大的詩歌成就在于古體詩,比如名留千古的《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李白是東亞碎葉城生人,沒有參加過唐朝的科舉考試,或許就沒仔細看《唐韻》,看過了也不太在意。李白存世的律詩不多,與其說他不擅長律詩,不如說他不愿受律詩的條條框框所控。李白自由率性,桀驁不馴,酷愛古風,絕塵后人。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難以從近體詩中展現(xiàn)出來,而是從大量的古體詩中淋漓盡致地揮發(fā)出來。
在唐代詩壇,李杜是雙峰并峙的偉大詩人,詩仙李白自由浪漫,文風狂放,格律詩方面的成就遠不如他自己的歌行古風。詩圣杜甫則格律嚴謹,對仗工整,音律和諧,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雄渾壯闊的藝術(shù)境界和細致入微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詩圣的近體詩成就最高。
杜甫的五律《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崔顥的七律《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南宋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指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絕唱啊!中南大學教授王兆鵬根據(jù)歷代評價唐詩的數(shù)據(jù)和20世紀研究唐詩的論文數(shù)據(jù),得出一個《唐詩排行榜》,崔顥的《黃鶴樓》雄踞榜首。
王昌齡的七絕《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他的這首七絕,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之渙的五絕《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劉禹錫的七絕《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柳宗元的五言《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首句的“絕”在平水韻里讀仄聲。第一、二、四句押仄聲韻,一看就知道是古體詩,即五古。
近體詩是唐人在古體詩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而來的,近體詩在格式上當然是高于古體詩的。為什么要刻意設(shè)計這么多格律規(guī)則,刻意增加創(chuàng)作的難度呢?這就是詩的美學了。不如此,不能顯出詩人遣詞造句的筆力、對格律的熟練程度和對語言美的卓越追求。唯如此,才能彰顯詩的均齊美、平衡美,對稱美。正如雜技表演的動作難度越大,越能體現(xiàn)技藝和魅力一樣。早在古希臘,也有韻詩及抑揚格,在追求美感的品性上,中國人和西方人是相通的。
由于有了音韻格律的規(guī)范化,詩才有了清新自然、抑揚頓挫、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鏗鏘悅耳的上升空間,這是一種規(guī)格產(chǎn)生后的強制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初學寫詩時,應(yīng)注重合律,這是一個首要問題。只有在寫成格律詩之后,才能進一步追求寫得好、寫得生動、寫得漂亮。
(二)古體詩中的樂府詩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311首詩,其中樂府詩46首。其作者是清代的孫洙,完成于1765年。此書的不足是對一些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分類不清,比如將失粘、失對的作品歸在五律、七律章目下,這樣會對讀者產(chǎn)生詩體模糊的影響。
樂府詩包括在古體詩之中,樂府詩對后世影響甚大,出了許多絕唱,如李白的《將進酒》《行路難》、杜甫的《兵車行》等等?!皹犯笔菨h武帝設(shè)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機構(gòu),其任務(wù)是負責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創(chuàng)作音樂,培養(yǎng)訓(xùn)練樂工等。漢樂府多為采集來的民間歌謠,后人把這類這個時期以及兩晉南北朝的有些詩歌稱為樂府,或樂府詩,它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后來的五言、七言古體詩又發(fā)端于此。樂府詩命題多用歌、行、曲、引、吟、謠來命題。
歌行體的特點:
1、篇幅可長可短。例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而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只有四句。
2、押韻自由。例如有句句押韻的如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也有換韻的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3、歌行體的題目
以“歌”命名的。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漢樂府《東門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例如高適的《燕歌行》;
以“吟”命名的。例如韋莊的《秦婦吟》、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等;
以“謠”命名的。例如李白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三)與舊體詩相對的新詩
“新詩”,也稱白話詩”,是自由體詩歌,是五四運動時期產(chǎn)生、有別于舊體詩、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新詩既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chǎn)物,也是舶來品,受外國詩歌的影響很大,是中國人向歐美學習的結(jié)果。中國第一本白話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而最早從思想藝術(shù)上顯示一種嶄新面貌,并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為新詩詩體建設(shè)、普及新詩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較大的貢獻的還有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馮至、臧克家、卞之琳、林庚、何其芳、郭小川、賀敬之、李季、聞捷、李瑛、穆旦、余光中、洛夫等。
“新詩”還稱為“自由詩”或“現(xiàn)代詩”,19世紀末20世紀初源于歐洲,其特點是字數(shù)、行數(shù)、段數(shù)沒有一定規(guī)格,結(jié)構(gòu)自由,行文不用韻。一般認為,自由詩的創(chuàng)始者是美國詩人惠特曼,其代表作為《草葉集》。五四前后,自由詩開始在我國流行。
新詩在新文學思潮推動下,摒棄了文言詞語和舊體詩詞的審美情趣,走上了詩體解放的道路,其產(chǎn)生與發(fā)展是適應(yīng)著時代的呼喚的。但是由于新詩不受任何創(chuàng)作約束,甚至有人追求創(chuàng)作上的極端自由,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之流弊。現(xiàn)在許多新詩其實就是分行排列的散文詩或詩散文,更多的其實連散文詩或詩散文也不是,是隨筆,是雜言,是無任何意義的大白話。尤其是新時期以來,新詩的隨意性愈演愈烈,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一味地“先鋒”,一味地“解構(gòu)”,一味地摧毀傳統(tǒng),梨花體、羊羔體、口水詩、晦澀詩大行其道,令讀者敬而遠之,極大地阻礙了它的健康發(fā)展。
中國古典詩詞形神兼?zhèn)洹⒛毜溲?、意象鮮明、意境悠長,是世界詩歌史上所罕見的。而白話新詩卻慢慢地失去了應(yīng)有的魅力,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與反思。德國大詩人歌德認為:“在限制中才顯出能手,只有法則能給我們自由”;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聞一多認為:“詩所以能激發(fā)情感,完全在它的節(jié)奏;節(jié)奏便是格律?!接衅橇Φ淖骷?,越是要戴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會跳舞的才怪腳鐐礙事,只有不會作詩的才感覺格律的縛束。對于不會作詩的,格律是表現(xiàn)的障礙物;對于一個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現(xiàn)的利器?!郎现挥泄?jié)奏比較簡單的散文,決不能有沒有節(jié)奏的詩。本來詩一向就沒有脫離過格律或節(jié)奏。”(轉(zhuǎn)引自李長空“論自由新詩的自由” 2010/12/11)
百年來,雖說新詩走得不平坦,但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深受歡迎的新詩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馮至的《蛇》、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斷章》、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席慕容的《抉擇》、北島的《一切》、舒婷的《致橡樹》、汪國真的《熱愛生命》等。
四、結(jié)語
在本文的詩體介紹和分析中,我們強調(diào)了格律在近體詩中的作用和意義。一個詩詞愛好者應(yīng)充分認識到格律的重要性,接受“條條框框”的挑戰(zhàn),堅持“戴著腳鐐跳舞”,力爭創(chuàng)作出守平仄、遵格律、節(jié)奏明快、韻味濃郁、情感飽滿的詩作來。如果你認為,我就是自娛自樂,不管那么多“清規(guī)戒律”,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揮灑自如,這也無妨,沒人強求你。但是你要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和交流,那還是尊重創(chuàng)作規(guī)律吧,因為你是你,你不是李白或王維。雖然我們遠遠沒有康震、酈波教授那般詩詞大學問,但總可以避免他們所遇到的尷尬吧。
詩和遠方在召喚著我們。在本文結(jié)束之時,特分享“中國第一民工詩人”江華東的兩首詩作為文章的結(jié)尾。
七絕·盼郎歸
幾雀歸來瓦上喧,
小村斜日柳輕殘。
紅裙秋暮隨人瘦,
靜候籬門郎未還。
七律·分別
農(nóng)家小院喜洋洋,
花鵲喳喳聲滿窗。
少婦陋屋烹酒菜,
冤家今晚返山鄉(xiāng)。
春宵只怨紅燭短,
晨曉又別清淚長。
藹霧遮船聽槳遠,
堤邊紅袖手空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