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一個奇女子,在她之后的詩人們都喜歡寫她,據(jù)統(tǒng)計,有500多位詩人為她寫了700多首詩,這位讓詩人們魂牽夢縈的奇女子就是被稱為“落雁” 的大美人——王昭君。后人為了避司馬昭的名諱,也稱王昭君為“明妃”“明君”。然而在這眾多的詩人中,有兩個詩人名氣最大,一位是詩仙李白,一位是詩圣杜甫。
究其原因,詩人們?yōu)槭裁纯偸恰扮娗椤庇谕跽丫?,無外乎3點理由,一是昭君是一個大美人,沒有哪個詩人天生就喜歡寫丑女的。二是昭君“懷貌不遇”,在詩人看來,等同于他們的“懷才不遇”。三是昭君出塞,使邊塞“鳴鏑無聲五十年”,她是和平的天使,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么李白和杜甫誰寫得更好呢?先看看杜甫的《詠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dú)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在這首詩里,杜甫用了他最擅長的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昭君的出生地,頷聯(lián)則寫了昭君的墓地,“一去紫臺連朔漠,獨(dú)留青冢向黃昏”是千古名句,昭君離開漢宮后,在廣闊無垠的荒漠孤獨(dú)無依,死后只留下青冢,可以看出杜甫對昭君的同情。頸聯(lián)的“春風(fēng)面”和“環(huán)珮”暗示了昭君的美麗。同時這一聯(lián)也是對漢元帝的嘲諷,“按圖識人”又怎么會得到佳人呢?
尾聯(lián)卒章顯志,是本詩的主題,千百年來,回響起昭君演奏的琵琶聲,這些樂音中分明都是昭君對自己遭遇的怨恨!
我們再來看看李白的《王昭君》: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這首詩也用了他最擅長的樂府詩,李白對昭君出塞更多的是惋惜。李白和杜甫這兩首詩有許多相似之處。都寫到了昭君的美麗,李白說“流影照明妃”“ 蛾眉憔悴沒胡沙”,杜甫則說“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都同情昭君出塞之后再也沒有回歸故土,李白說“明妃西嫁無來日”,杜甫說“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都寫到了畫工為昭君畫像的故事,李白斥責(zé)的是畫工“生乏黃金枉圖畫”,杜甫鄙薄的是君王“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最后面對著昭君的青冢,李白更多的是嘆息,而杜甫則是為昭君鳴不平,替昭君遭遇的怨恨,也是自己遭遇的怨恨。
李白的這首詩用景起興,再寫昭君,語言灑脫,李白對明妃出塞是惋惜之情,杜甫這首詩典雅莊重,鏗鏘有力,杜甫似乎為明妃出塞打抱不平。這一次,不知詩仙和詩圣誰“愛”明妃多一點?誰將網(wǎng)友心目中的明妃形象描繪得更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