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第18集


公元前302年 己未

周赧王 十三年

 

【原文】秦王、魏王、韓太子嬰會于臨晉,韓太子至咸陽而歸;秦復(fù)與魏蒲阪。

 

【白話】秦昭王、魏襄王和韓國太子韓嬰在臨晉會面,韓太子又到秦都咸陽后再返回韓國。秦國再次將把蒲阪歸還給魏國。

 

【原文】秦大夫有私與楚太子斗者,太子殺之,亡歸。

 

【白話】秦國有個大夫因私事與在秦國當(dāng)人質(zhì)的楚國太子羋橫爭斗,楚太子殺死秦大夫后,逃回楚國。

 

【姚論】

敢與楚太子爭斗的秦大夫,想必是朝中重臣或?qū)櫝?。三年后,即?/span>299年,秦昭王在寫給楚懷王的信中,也提到秦楚本是兄弟之邦,后來秦國之所以出兵入侵楚國,就是因楚太子殺死秦國重臣,之后連個道歉都沒有就逃走了。由此推知,之前由宣太后主導(dǎo)的秦楚同盟,因楚太子殺秦大夫之事而出現(xiàn)破裂。秦昭王欲入侵楚國,故與韓、魏改善關(guān)系,遂有此臨晉之會。羋橫身為質(zhì)子,殺死秦國大夫后,不作任何解釋就逃回楚國,這已是極大的不該。更糟糕的是,楚懷王事后竟亦不對秦國作出任何道歉賠償。身為虎狼之國,強秦何曾忍受過如此窩囊氣?其惱怒報復(fù)本就是意料中事,而楚國君臣竟然事先不考慮好應(yīng)對之策。以秦之強,在與楚關(guān)系破裂后尚且立即與韓魏領(lǐng)袖會面,楚國卻既不考慮如何改善與秦之關(guān)系,又不考慮與韓、魏、齊結(jié)盟,日后之慘敗遂無可避免。

 

公元前301年 庚申

周赧王 十四年

 

 

【原文】日有食之,既。

 

【白話】出現(xiàn)日全食。

 

【原文】秦人取韓穰。

 

【白話】秦國攻占韓國的穰城(今河南鄧縣)。

 

【原文】蜀守?zé)?/span>①叛秦,秦司馬錯往誅之。

 

【白話】蜀守?zé)惻亚?,秦國派司馬錯前去將他處死。

 

【姚注】

①蜀守煇,《史記·秦本紀(jì)》記作“蜀侯煇”,煇同“惲”,音yùn。314年,秦惠王立蜀公子通為蜀侯。前311年,蜀相陳莊殺死蜀侯通。前310年,秦武王派甘茂誅陳莊。前308年,秦武王立蜀公子煇為蜀侯。前301年,蜀侯煇再次叛亂,秦昭王派司馬錯前往誅殺。前300年,秦昭王立蜀侯煇之子綰為蜀侯。前285年,秦昭王疑蜀侯綰反叛,將其誅殺,遂廢蜀之封國,改設(shè)為蜀郡,以張若為蜀守。

 

【原文】秦庶長奐會韓、魏、齊兵伐楚,敗其師于重丘,殺其將唐昧;遂取重丘。

 

【白話】秦國名叫奐(姓不詳)的庶長聯(lián)合韓、魏、齊三國出兵攻打楚國,在重丘(今河南泌陽)擊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于是奪取重丘。

 

【姚注】

①《史記·秦本紀(jì)》記:“(秦昭王)六年,庶長奐伐楚,斬首二萬?!薄妒酚洝こ兰摇酚洠骸埃ǔ淹酰┒四?,秦乃與齊、韓、魏共攻楚,殺楚將唐昧,取我重丘而去?!睋?jù)此,《資治通鑒》記為:“秦庶長奐會韓、魏、齊兵伐楚,敗其師于重丘,殺其將唐昧;遂取重丘。”事實上,當(dāng)時并非四國聯(lián)兵伐楚,否則秦又何至于在本年伐韓而取穰城?

 

303年,齊、韓、魏三國以楚國背叛合縱聯(lián)盟為由聯(lián)兵伐楚,然因楚太子羋橫入質(zhì)于秦而得秦軍相救,遂使三國聯(lián)軍被迫撤兵。前302年,羋橫殺死秦大夫后逃回楚國,導(dǎo)致秦楚關(guān)系破裂,之后秦昭王又與魏襄王、韓太子嬰會于臨晉,遂使齊、韓、魏再起聯(lián)兵伐楚之心。為確保秦國不會出兵援楚,有策士建議孟嘗君道:“可派使者告訴楚國,說:‘現(xiàn)在三國決定放棄攻打楚國,轉(zhuǎn)而攻打秦國。如果楚國也能出兵響應(yīng),就能夠奪回當(dāng)初被秦國攻占的土地了?!龘?dān)心秦國不會出兵援己,現(xiàn)在三國愿意撤兵,則楚國必定會樂于追隨。這樣一來,就等于是楚國與三國共同謀劃伐秦,秦國得知此事后,就必定不會再來救楚了。此時三國急速猛攻楚國,則楚國必定會向秦國求救,而秦國見楚國反復(fù)無常,愈加不敢出兵援助,這樣我們就達(dá)到離間秦楚的目的,再出兵攻楚就必定能夠獲得成功?!泵蠂L君依計而行,楚國果然先是積極響應(yīng)三國伐秦,而三國伐楚時,秦國亦果然不來相救。于是,三國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楚軍,斬殺楚將唐昧。

 

黃棘、穰城、垂沙、重丘,此四城比鄰而居,屬于楚國之宛郡所轄(后并入秦所設(shè)之南陽郡)。前304年,秦昭王與楚懷王在黃棘會盟,可見此時的黃棘,乃至周邊各縣仍為楚國所有。然至前301年,《史記·韓世家》記:“(韓襄王)十一年,秦伐我,取穰”,顯示此時穰城已為韓國所占。由此推知,韓國占領(lǐng)穰城必定與前303年和前301年的兩次三國伐楚有關(guān),且極有可能是因前301年的垂沙之戰(zhàn)大敗楚軍所致。秦國此前坐觀三國伐楚,待兩敗俱傷后,再命庶長奐領(lǐng)兵東征,先是伐韓攻占穰城,接著繼續(xù)東征,在重丘擊敗楚軍,斬首二萬,占領(lǐng)重丘。 

 

【原文】趙王伐中山,中山君奔齊。

 

【白話】趙武靈王討伐中山國,中山國君逃奔齊國。

 

【姚論】《戰(zhàn)國策·魏策四》記:“中山恃齊、魏以輕趙,齊、魏伐楚而趙亡中山?!薄稇?zhàn)國策·趙策一》記:“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戰(zhàn)國策·燕策一》記:“秦久伐韓,故中山亡?!鄙w中山本千乘之國,憑自身實力原不足與萬乘之國抗衡,此前得以復(fù)國存活,所倚仗者就是在被某一萬乘之國入侵時,能獲得其它萬乘之國的支持。當(dāng)趙武靈王決意胡服騎射時,就已經(jīng)將戰(zhàn)略目標(biāo)由向南經(jīng)略中原,改為兼并東邊的中山和北邊的胡人,在外交上與其余六國皆保持友好。因此,當(dāng)秦、楚、齊、韓、魏五國在宛郡混戰(zhàn)之際,趙武靈王出兵討伐中山,則其余五國既無心、也無力出兵干預(yù),遂導(dǎo)致中山為趙所滅。

 

【姚注】這一年,齊宣王田辟疆去世,其子田地即位,是為齊湣王,《資治通鑒》誤記在前314年。此前《資治通鑒》因《史記》等書之誤,在記載齊國君王的更替年代時一直有錯,自本年始回歸正確。

  

公元前300年 辛酉

周赧王 十五年

 

【原文】秦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

 

【白話】秦國送涇陽君嬴巿到齊國去充當(dāng)人質(zhì)。

 

【原文】秦華陽君伐楚,大破楚師,斬首三萬,殺其將景缺,取楚襄城。楚王恐,使太子為質(zhì)于齊以請平。

 

【白話】秦國派華陽君羋戎討伐楚國,大破楚軍,斬首三萬人,殺死楚將景缺,攻取楚國的襄城(今河南襄縣)。楚懷王恐懼,派太子羋橫入質(zhì)于齊,請求和解。

 

【原文】秦樗里疾卒,以趙人樓緩為丞相。

 

【白話】秦國樗里疾去世,任命趙國人樓緩為丞相。

 

【姚注】

①此處記載有誤?!妒酚洝ち鶉怼酚洠骸扒卣压吣辏辞?00年),樗里疾卒。擊楚,斬首三萬。魏冉為相?!薄妒酚洝で乇炯o(jì)》記:“(秦昭公)九年,孟嘗君薛文來相秦。十年,薛文以金受免。樓緩為丞相。十二年,樓緩免,穰侯魏冉為相?!睋?jù)此可知,當(dāng)前300年樗里子去世時,接任秦相的是魏冉。前298年,孟嘗君接替魏冉任秦相。前297年,樓緩接替孟嘗君任秦相。前295年,魏冉接替樓緩任秦相。

 

【原文】趙武靈王愛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白話】趙武靈王寵愛幼子趙何,打算在自己仍在世時,就立他為國君。 

 

公元前299年 壬戌

周赧王十六年

 

【原文】五月戊申,大朝東宮,傳國于何。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并傅王。武靈王自號“主父”①。主父欲使子治國,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將自云中、九原南襲咸陽,于是詐自為使者,入秦,欲以觀秦地形及秦王之為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脫關(guān)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

 

【白話】五月戊申日,趙武靈王在東宮舉行盛大儀式,把國君之位傳給趙何。在祖廟祭祀行禮之后,趙何出來臨朝聽政,大夫們皆成為其臣屬。肥義擔(dān)任相國,并兼任趙何的師傅。趙武靈王自稱“主父”。趙主父本意是讓兒子治理國家,自己則穿著胡人的衣服,率領(lǐng)士大夫們出兵西北,以攻占胡人的領(lǐng)地。他還計劃從云中和九原向南襲擊咸陽,于是偽裝成使者前往秦國,想要借此來偵察秦國的地形和秦昭王的為人。秦王初時未曾察覺,事后覺得使者相貌偉岸,其言談氣度不像是為人臣屬者所能擁有,遂派人前去追趕,而主父一行此時已經(jīng)逃出邊關(guān)。經(jīng)過審查盤問,才知道使者就是趙主父,秦人大為震驚。

 

【姚注】

①主父,即國主之父,即后世之太上皇。趙武靈王讓位于子,目的是能從瑣碎政事中抽身出來,以便能夠?qū)P挠谲娛隆?/span>

 

【原文】齊王、魏王會于韓。

 

【白話】齊湣王與魏襄王在韓國會面。

 

【原文】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zhì)于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婚姻相親;而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寡人愿與君王會武關(guān),面相約,結(jié)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白話】秦軍攻打楚國,奪取八座城市。秦昭王致信給楚懷王道:當(dāng)初寡人與大王約定兩國為兄弟之邦,在黃棘盟誓,而楚國派太子入秦為質(zhì),雙方關(guān)系非常融洽。不料,楚太子辱殺寡人的重臣,事后也不道歉就逃走。寡人對此極其憤怒,這才派兵入侵大王的邊境?,F(xiàn)在聽說大王又命令太子入質(zhì)于齊,以期能夠祈求和平。秦國與楚國彼此接壤,互通婚姻,如果秦楚關(guān)系惡化,就無法號令其它國家。寡人希望能與大王在武關(guān)會面,當(dāng)面商議,訂立盟約,這是寡人的心愿??!

 

【原文】楚王患之,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毋行而發(fā)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諸侯之心,不可信也!”懷王之子蘭勸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將軍詐為王,伏兵武關(guān),楚王至則閉關(guān)劫之,與俱西,至咸陽,朝章臺,如藩臣禮,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強要我以地!”因不復(fù)許。秦人留之。

 

【白話】楚懷王對此十分為難,想去又擔(dān)心有詐,想不去又擔(dān)心秦國更加憤怒。昭睢道:“不能去,應(yīng)立即調(diào)兵固守。秦國是虎狼之國,有吞并諸侯的野心,不可信任!”楚懷王的兒子羋蘭勸懷王要去,于是懷王前往秦國。秦昭王派一位將軍假扮為秦王,在武關(guān)設(shè)下伏兵,待楚懷王一到便封閉武關(guān),將懷王向西劫持到咸陽。又要求楚懷王在章臺宮朝拜秦昭王,行藩臣朝見之禮,同時割讓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想先締結(jié)盟約,秦昭王則要求先割讓土地。楚懷王怒道:“秦國欺騙了我,又強迫我割讓土地!”因此不再答應(yīng),秦王便將楚懷王扣留在秦。

 

【姚論】

作為幅員六千里的超級大國,楚國的國境線十分漫長,從西向東依次與秦、韓、魏、齊四國接壤。前318年,楚國的綜合國力達(dá)到歷史的最高峰,外交上更是擔(dān)任五國伐秦的縱約長。之后或者聯(lián)齊以抗衡秦、韓、魏,或者聯(lián)秦以抗衡齊、韓、魏。然至前301年,秦、韓、魏、齊四國皆出兵攻楚,致使楚軍接連損兵折將,戰(zhàn)敗棄城。更糟糕的是,由于近二十年來楚懷王在外交上的反復(fù)無常、背信棄義,致使秦國連年伐楚時,楚國已然找不到可以相助的盟友,這才是楚懷王明知可能有詐,卻不得不冒險赴秦的時代背景。當(dāng)被秦昭王要求行藩臣朝拜之禮時,楚懷王原已做好忍辱包羞的準(zhǔn)備,其最終寧死不肯接受者,是秦昭王欲其割讓巫郡和黔中郡。蓋巫郡在郢都之正西,黔中在郢都西南,當(dāng)時郢都西北的漢中郡已為秦所占,若再失此二郡,則楚郢都被滅只是旦夕間事。秦昭王欺騙、劫持、訛詐、扣留楚懷王,其所作所為無疑是背信棄義,然秦昭王之所以敢如此公然背信棄義,又何嘗不是因為吃定了楚懷王失道寡助?設(shè)若楚國內(nèi)有堅毅之重臣,外有親近之盟邦,則秦縱具虎狼之心,又焉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韙?《尚書·太甲》上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敝傅木褪浅淹踹@種人??!

 

【原文】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庇⑼踝又趪?。昭睢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齊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饼R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zhì)而行不義于天下也?!逼淙嗽唬骸安蝗?,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饼R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楚人立之。

 

【白話】楚國大臣對此十分擔(dān)憂,互相商議道:“我們的大王被扣留在秦不得回國,被秦人威脅割讓土地,而我們的太子又在齊國當(dāng)人質(zhì)。倘若此時齊秦合謀伐楚,則楚國就要亡國了。于是,打算立一位在國內(nèi)的王子繼位為楚王。昭睢道:大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外國,現(xiàn)在又違背大王的意志而改立其他庶子,太不恰當(dāng)了。”于是謊稱楚懷王已經(jīng)去世,前往齊國去要求迎回太子。齊湣王召集群臣商議,有人建議道:“不如扣留太子,以要求楚國割讓淮北之地。”齊相道:不行!倘若楚國另立一人為王,則我們就空有人質(zhì)而落得個被天下人指責(zé)不義的名聲。”那人又道:不要緊。如果楚國另立一人為王,則我們就可以與新立楚王作交易:‘給我下東國(亦即淮北之地),我就替新楚王殺死太子,不然的話,我們就聯(lián)合三個國家共立太子為楚王。’”齊王最終還是聽從了宰相的建議,送還了楚國太子。楚人立太子羋橫為楚王,是為頃襄王。

 

【姚論】當(dāng)楚懷王被扣留的消息傳到楚國后,滿朝文武所討論的,要么是立在國之王子為新楚王,要么是迎在齊之太子為新楚王,竟無一人想到設(shè)法救回楚懷王?!缎⒔?jīng)》上說:“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于不義?!背淹跤谇?28年即王位,至今正好三十年。三十年來家國,似屈原等正直剛毅之諍臣或者被貶官,或者被流放,終至于國無忠臣,家無孝子,身死異鄉(xiāng)而無人理會,這又能怪誰呢?

 

【原文】秦王聞孟嘗君之賢,使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以請。孟嘗君來入秦,秦王以為丞相。

 

【白話】秦昭王聽說孟嘗君的賢名,派涇陽君為齊國人質(zhì),以請求讓孟嘗君赴秦。孟嘗君至秦后,秦昭王任命他為丞相。


 

公元前298年 癸亥

周赧王 十七年

 

【原文】或謂秦王曰:“孟嘗君相秦,必先齊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樓緩為相,囚孟嘗君,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①”孟嘗君有狐白裘,已獻(xiàn)之秦王,無以應(yīng)姬求??陀猩茷楣繁I者,入秦藏中,盜狐白裘以獻(xiàn)姬。姬乃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嘗君至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時尚蚤,追者將至,客有善為雞鳴者,野雞聞之皆鳴。孟嘗君乃得脫歸。

 

【白話】有人建議秦昭王道:“孟嘗君擔(dān)任秦國丞相,一定會先考慮齊國而后再考慮秦國,這樣對秦國是相當(dāng)危險的!”秦昭王于是任命樓緩為丞相,囚禁孟嘗君,準(zhǔn)備殺掉他。孟嘗君派人向秦昭王寵愛的姬妾求情,寵姬道:“我希望能得到您的狐白裘。”孟嘗君確實有件狐白裘,但已經(jīng)獻(xiàn)給了秦昭王,無法再滿足姬妾的要求。幸好門客中有人善于狗盜,潛入秦國倉庫,將狐白裘偷出來獻(xiàn)給寵姬。寵姬遂為孟嘗君在秦昭王面前說好話,讓秦昭王釋放了孟嘗君。之后秦昭王又感到后悔,派人前去追趕孟嘗君。孟嘗君逃到邊關(guān)時,關(guān)門尚未打開。按照守關(guān)制度,需等到雞打鳴才能放客人出關(guān)。當(dāng)時天色尚早,追兵即將趕到,幸好門客中又有人善于雞鳴,田野的雞聽到門客模仿的雞鳴聲后,也都跟著一齊鳴叫起來,于是孟嘗君得以脫身歸齊。

 

【姚注】

狐白裘,集狐之腋下白毛制成的皮衣。狐貍以腋下皮毛最輕暖,且顏色純白,然一只狐貍的腋下白毛極少,需要集許多只狐貍的腋下白毛方能制成裘皮,所以狐白裘非常珍貴難得,此亦成語“集腋成裘”之由來。

 

【姚論】

 

樓緩是趙武靈王之心腹重臣,曾鼎力支持其推廣胡服騎射。若說秦昭王罷孟嘗君之相位,是為了擔(dān)心孟嘗君會先齊而后秦,則任命樓緩為相,就不用擔(dān)心他先趙而后秦嗎?更何況,秦昭王如果不放心孟嘗君,將他罷黜也就是了,又何必非要囚禁他,甚至還想要殺死他?其實,秦昭王最初用孟嘗君為相,本是為了促成與齊結(jié)盟,后因趙武靈王運作趙、秦、宋同盟,以對抗齊、韓、魏同盟,秦昭王同意與趙結(jié)盟,這才用趙之樓緩來替代齊之孟嘗為相。

 

《史記·孟嘗君列傳》在記載孟嘗君憑借雞鳴狗盜之力逃脫后,繼續(xù)寫道:“始孟嘗君列此二人于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蓖醢彩谧x到此段時,寫了一篇短論文《讀<孟嘗君傳>》,摘抄如下: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翻譯成白話的意思是:

 

世人都稱贊孟嘗君善于得到人才,人才也因此都樂于投奔到他的門下,而孟嘗君最終也是依靠他們的力量,方能從像虎豹一樣的秦國逃脫。哎呀!孟嘗君只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lǐng)罷了,哪里談得上得到人才呢?否則的話,以齊國當(dāng)時的強大,只要得到一位真正的人才,就足以南面稱王而制服秦國,哪里還需要依靠雞鳴狗盜之徒的能力呢?正因為雞鳴狗盜之徒得以出入孟嘗君的門下,所以真正的人才都不會去投奔他。

 

姚堯以為,王安石此論極其深刻精彩,其所謂“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亦絕非虛言。當(dāng)年,楚悼王得一吳起,秦孝公得一商鞅,即可稱霸天下。孟嘗君專擅齊國之大權(quán),門下招攬數(shù)千食客,竟淪落到自秦國倉皇逃亡之境地,又哪里好意思說“得士”呢?《史記·孟嘗君列傳》上說,孟嘗君對于前來投奔的門客一概不予拒絕,都給予很好的待遇。又說,孟嘗君門下的數(shù)千食客,無論出身貴賤,生活待遇一律與孟嘗君本人平等。殊不知,舉凡有大才者,必定自視甚高。孟嘗君以所有食客一律平等為公平,而真正的人才卻以自己的待遇與庸碌之輩平等為恥辱。你能想象吳起、商鞅之類的曠世奇才,與雞鳴、狗盜之流坐而論道的場景嗎?也許正如王安石所說,“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正是因為孟嘗君本人檔次太低,所以看什么人覺得都是人才吧!再者,雖說雞鳴狗盜之徒也算有一技之長,孟嘗君平常將其留在國內(nèi)玩耍也就算了,此次赴秦為相,帶這種人去干嘛?難道赴秦之前,就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為將來逃命時派上用場?秦昭王千里迢迢請孟嘗君赴秦為相,既是因為仰慕其遠(yuǎn)播之賢名,亦是因為贊賞其破楚之才能。然見面相處之后,方知孟嘗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種印象之轉(zhuǎn)變,當(dāng)與孟嘗君以雞鳴狗盜為座上賓不無關(guān)系。于是,秦昭王這才動了以樓緩取代孟嘗君為相,與趙結(jié)盟取代與齊結(jié)盟的心思。即便不與吳起、商鞅的曠世奇才相比,只要孟嘗君門下有一類似于平原君門下之毛遂,亦必能使樓緩之謀難以得逞,則孟嘗君又何至于淪落到被秦昭王囚禁,之后倉皇逃亡的悲慘境地呢?古來為領(lǐng)導(dǎo)者,無不知招攬人才的重要,奈何其自身素質(zhì)太差,不能鑒別人才的優(yōu)劣等級,只好憑借自身雄厚財力,廣泛地施以重金厚賞,遂導(dǎo)致其所招攬到的盡是雞鳴狗盜之徒,而真正的人才卻無一愿與之為伍。

 

【原文】楚人告于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秦王怒,發(fā)兵出武關(guān)擊楚,斬首五萬,取十六城。

 

【白話】楚國派人通知秦國,說:仰賴社稷神靈護(hù)佑,我們楚國已經(jīng)有君王了。”秦昭王惱怒,發(fā)兵出武關(guān)進(jìn)攻楚國,斬首五萬人,奪取十六座城池。

 

【原文】趙王封其弟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嘗數(shù)千人。有公孫龍者,善為堅白同異之辯,平原君客之??状?/span>③自魯適趙,與公孫龍論臧三耳,龍甚辯析。子高弗應(yīng),俄而辭出,明日復(fù)見平原君。平原君曰:“疇昔公孫之言信辯也,先生以為何如?”對曰:“然。幾能令臧三耳矣。雖然,實難!仆愿得又問于君:今謂三耳甚難而實非也,謂兩耳甚易而實是也,不知君將從易而是者乎,其亦從難而非者乎?”平原君無以應(yīng)。明日,謂公孫龍曰:“公無復(fù)與孔子高辯事也!其人理勝于辭;公辭勝于理,終必受詘?!?/span>

 

【白話】趙惠文王封其弟趙勝為平原君。平原君喜好養(yǎng)士,門下經(jīng)常有數(shù)千食客。其中有一位名叫公孫龍,善于作“堅白同異”之類的辯論,平原君奉其為座上賓??状聂攪鴣淼节w國,與公孫龍辯論“奴婢有三個耳朵”。公孫龍的辯論十分精妙,說得孔穿無言以對,一會兒就告辭了。第二天,孔穿再次見到平原君,平原君問道:“昨天公孫龍的說辭非常雄辯,先生以為如何?孔穿答道:“是的。他說得好像幾乎真能讓奴婢長出三只耳朵來,可雖然如此,實際上卻是不可能的。我想請教您的是:現(xiàn)在論證奴婢有三只耳朵非常困難,而且本身也不符合事實;論證有兩只耳朵非常容易,而且也符合事實,請問您是愿意選擇容易而真實的,還是愿意選擇困難而虛假的呢:”平原君無言以對。次日,平原君對公孫龍道:“您以后不要再與孔穿辯論了,他是義理勝過言辭,而您是言辭勝過道理,最終肯定還是你要吃虧。

 

【姚注】

①公孫龍,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

堅白同異,即名學(xué)的兩個核心命題“離堅白”與“合同異”。

③孔穿,字子高,孔子七世孫。

④臧三耳:臧,奴隸。揚雄《方言》中說:“臧、甬、侮、獲,皆奴婢賤稱也。荊淮海岱雜齊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标P(guān)于“臧三耳”的論證,姚堯未曾在史籍中看到,但在《公孫龍子·通變論》中有所謂“雞三足”,當(dāng)是同一命題:“謂雞足矣,數(shù)足二,二而一故三?!痹凇锻ㄗ冋摗返拈_頭,作者先是論證了“二無一”,即由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結(jié)合而成復(fù)合概念后,就已經(jīng)不再存在原來的單一概念。如概念“左”和概念“右”結(jié)合成概念“左右”后,概念“左右”就已經(jīng)完全獨立于概念“左”和概念“右”了。著名的“白馬非馬”,其實也是這個邏輯?!鞍住敝阜Q的是顏色,“馬”指稱的是形體,白馬則是既指稱顏色,又指稱形體的的復(fù)合概念,故“白馬非馬”。因此,當(dāng)人們在說雞時,首先會有個籠統(tǒng)的“雞足”的概念;再去計算雞足的數(shù)量,就會先得到一個“雞左足”的概念,再得到一個“雞右足”的概念。又由于“雞”的概念與“雞左足”和“雞右足”的概念是互相獨立的,故雞有三足。

⑤按照儒家的文獻(xiàn)記載,似乎是孔穿贏得了辯論,可按照《公孫龍子·跡府》的記載,事實是孔穿被公孫龍辯得啞口無言。

 

龍與孔穿會趙平原君家。穿曰:“素聞先生高誼,愿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馬為非馬耳。請去此術(shù),則穿請為弟子?!饼堅唬骸跋壬糟?。龍之所以為名者,乃以白馬之論爾。今使龍去之,則無以教焉。且欲師之者,以智與學(xué)不如也。今使龍去之,此先教而后師之也。先教而后師之者,悖。且曰‘白馬非馬’,乃仲尼之所取。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于云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聞之,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異‘楚人’于所謂‘人’。夫是仲尼異‘楚人’于所謂‘人’,而非龍異‘白馬’于所謂‘馬’,悖。先生修儒術(shù),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學(xué)而使龍去所教,則雖百龍,固不能當(dāng)前矣?!笨状o以應(yīng)焉。

 

翻譯成白話是這樣的:

 

公孫龍與孔穿在趙國的平原君家會面??状┑溃?/span>“一向聽說先生的道義高深,我早就想做先生的弟子了,只是不能茍同先生關(guān)于‘白馬非馬’的說法。請先生放棄這種說法,則孔穿請求做您的弟子。”公孫龍道:“先生這話錯了。我公孫龍之所以能夠為人所知,靠的正是白馬之論。你現(xiàn)在讓我放棄它,我還有什么可以教人的呢?更何況,想要拜人為師,就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學(xué)識和智慧不如人家?,F(xiàn)在你讓我放棄我的思想,這就是先教育我,然后來拜我為師。先教育一個人,然后又拜這個人為師,這是講不通的。再者說,所謂‘白馬非馬’,也是先生的祖上孔子曾經(jīng)認(rèn)可采用的。我聽說,當(dāng)年楚王拉著名叫‘繁弱’的良弓,搭著名叫‘忘歸’的良箭,去云夢澤畔的園林獵取蛟兕等禽獸,結(jié)果不小心把自己的弓丟了。左右請求把弓找回來,楚王說:‘不必了。我們楚人丟掉的弓,最后也是被楚人撿去,又何必再去找呢?’孔子聽聞此事,道:‘楚王雖然仁義,但還沒有做到極致。他只要說‘人丟了弓,人又撿走’就好,何必說是楚人呢?’可見孔子也是把“楚人”和“人”區(qū)別開來對待的。既然支持孔子關(guān)于‘楚人不同于人’的說法,卻又反對我關(guān)于‘白馬不同于馬’的說法,這是講不過去的。先生修習(xí)儒家的學(xué)術(shù),而又反對孔子的主張,想要跟隨我學(xué)習(xí),而又要求我放棄我所能教您的東西。則只怕是才能勝過我公孫龍百倍的人,也無法滿足您的要求??!”孔穿無言以對。

 

【原文】鄒衍過趙,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鄒子曰:“不可。夫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抒意通指,明其所謂,使人與知焉,不務(wù)相迷也。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辯可為也。及至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繳紉爭言而競后息,不能無害君子,衍不為也?!弊苑Q善。公孫龍由是遂詘。

 

【白話】鄒衍路過趙國,平原君請他與公孫龍辯論“白馬非馬”之說。鄒衍說:“不行。所謂辯論的意義,在于區(qū)別不同的類型,使其彼此間不相侵害;排列不同的觀點,使其彼此間不相混淆。抒發(fā)自己的意志,通達(dá)自己的態(tài)度,表明自己的觀點,以便能讓別人理解,而不是產(chǎn)生迷惑。因此,辯論中勝利的一方不會失去自己的立場,失敗的一方也可以獲得所追求的真理。倘若是這種情況,舉行辯論是可以的??扇绻f是以繁瑣的語言來遮掩,以修飾的言辭相攻擊,以靈巧的比喻來轉(zhuǎn)移方向,誘導(dǎo)對方,使其不得辯論的主旨要領(lǐng),這樣的作法是有違正道的。那種出言咄咄逼人,非要逼得對方無言以對才肯罷休的爭論,是有損于君子風(fēng)度的,我鄒衍不做這種事。”在座的聞言都一致稱贊鄒衍。公孫龍從此遭到冷落。

 

【姚注】

①鄒衍,先秦陰陽家的代表人物。

 

戰(zhàn)國七雄君王世系表

至此,《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第一冊的內(nèi)容連載完畢,約19.5萬字,對應(yīng)《資治通鑒》原書的第1-3卷。接下來兩個星期,姚堯需要將全書重新整理校對一遍,之后將全稿交付出版社。再需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本書即可上市與讀者見面。是以接下來的兩個周五,姚堯?qū)和8卤緯?,還請讀者海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戰(zhàn)國策·韓策二
楚頃襄王
黃歇(春申君)&田文(孟嘗君)
周紀(jì)三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320)
讀通鑒(21)一切人與一切人都在戰(zhàn)爭
楚王被扣、雞鳴狗盜、真正的辯論--讀《資治通鑒》筆記之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