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正確理解死亡”這個問題確實(shí)很棘手。
因?yàn)槿绾蜗蚝⒆咏忉屗劳?,讓孩子正確面對和理解死亡,在國內(nèi)教育里還是一個空白點(diǎn)。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總會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問題和困惑。但在我看來,與其避諱不談,為什么不正正經(jīng)經(jīng)、大大方方的談。也許孩子不能真正了解死亡,但起碼可以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孩子會從其他方面了解到關(guān)于人老了會死亡的信息,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還不具備很好的思維能力,他們并不能理解長大和死亡之間的關(guān)系,只知道死亡是一種遲早會來到的恐懼,這樣反而給他們帶來了心理上的壓力。
很多家長想跟孩子好好解釋一下生老病死,但就是受困于沒有適當(dāng)?shù)霓k法。下面舉幾個實(shí)例,希望可以給你在和孩子討論死亡的時候做參考,看看如何避開不好回答的隱患:
01
孩子問:"死是什么感覺?"
我們一般會回答:"死就像睡著了一樣啊。"
這樣回答,孩子容易把死亡與睡覺聯(lián)系起來,有可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害怕入睡。
好的回答應(yīng)該是:"人死了以后就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了,他們不再呼吸、說話、思考,他們不再活著了。"
02
孩子問:"媽媽,我會很快死去嗎?"
我們一般會回答:"別擔(dān)心,小朋友是不會死的。"
雖然這個回答短時間內(nèi)解決了問題,但是卻并不是真的,而孩子很快會知道真相,這時候你就背叛了他的信任了。
好的回答應(yīng)該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出生和死亡,但是直到你很老或者發(fā)生嚴(yán)重意外的時候才會死。"
03
孩子問:"奶奶是怎么死的?"
我們一般會回答:"奶奶生病了,然后去醫(yī)院治病,最后死了。"
雖然解釋了事情的真實(shí)情況,但下次別人或者孩子自己生病去醫(yī)院的時候,就會誤認(rèn)為自己也要死了。
好的回答應(yīng)該是:"奶奶病的很嚴(yán)重,沒有藥可以治得好"、"奶奶身體不再工作了,也治不好了,再也呼吸不了也再吃不下東西。"
04
孩子問:"你和爸爸都會死嗎?"
我們一般會回答:"別擔(dān)心,爸爸媽媽永遠(yuǎn)會陪著你"
這個回答跟問題2一樣,雖然短時間內(nèi)解決了問題,但是卻并不是真的,當(dāng)孩子知道真相后,就不再信任你了。
好的回答應(yīng)該是:"人們只有在很老的時候才會死去,爸爸媽媽會活很久很久”。
05
孩子問:"奶奶什么時候回來?"
我們一般會回答:"她走了,我們再也見不到她了。"
這樣的回答阻止了孩子知道死亡的事實(shí),也改變了孩子對于奶奶的感覺,他心愛的奶奶怎么能突然走掉拋棄他呢?
好的回答應(yīng)該是:"奶奶再也不能夠回來看我們了,因?yàn)樗^世了,我們會非常想念她,但是當(dāng)我們想她的時候她還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面。"
孩子問:什么是死亡?
當(dāng)孩子問“什么是死亡”時,最好的方法是反問孩子“什么是活著?”,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可以嘗試舉例的方式來回答,比如:
我活著,我能看見... ...;
我活著,我能呼吸... ...;
我活著,我能跳舞... ... ;
... ...
用這樣的句式來引出,給孩子重復(fù)句子的機(jī)會,當(dāng)他們說完所有的“我活著,我能”以后,我們就可以說“那么當(dāng)這一切都沒有的時候,那就是死亡了?!?/p>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關(guān)于死亡教育的繪本來跟孩子談?wù)撨@個話題,推薦一些可以跟孩子共讀的繪本,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1.《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這是一本關(guān)于生命意義的繪本,這是一只死了一百萬次又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它的主人換了一個又一個,到最后,它都不知道是為誰而活了,等到它成為了一只不屬于誰的野貓,還遇上了心愛的白貓,一切都變了......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去跟孩子去解釋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愛,還有什么是生命的意義,對于孩子來說或許只能是一知半解,但說不定他們會有出乎意料的反應(yīng)呢。
2.《爺爺變成了幽靈》
去世的爺爺舍不得離開心愛的小艾斯本(小主人公),他成為了幽靈,不斷飄蕩。據(jù)說人如果在世上還有事情沒有完成,就會變成幽靈。小艾斯本想爺爺可能是忘記了什么,于是幫爺爺找,一面找,爺爺一面回憶起他的一生……
在回憶最后,小艾斯本和爺爺好好的道了別,許下了約定,也慢慢接受了爺爺去世的事實(shí)。
這本書通過爺爺變成幽靈這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能讓孩子更加淡定的去面對死亡這件事,當(dāng)孩子對離別的人總是難以忘懷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這本繪本跟他們說,或許愛我們的人都離去了,但是關(guān)于他們的回憶都還在,不忘記將會是最好的懷念。
3.《一片葉子落下來》
這本繪本講的是生命輪回的故事,從溫暖的春天到活力滿滿的夏天,再到蕭瑟的秋天,一片葉子會怎么去迎接冷冽(代表死亡)的冬天呢?
"它知道曾經(jīng)是生命的一部分"——書里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書里的情景能讓孩子更好的代入,讓孩子去了解關(guān)于生命輪回的故事,能更好的去接受和理解死亡。建議大家可以通過親子閱讀來向孩子更好的進(jìn)行傳遞這些內(nèi)容哦。
記得之前和社群的朋友們曾經(jīng)有一個討論:家里的長輩去世了,如何安撫孩子?
有個媽媽的分享我至今印象深刻,很值得分享出來:
她用了一個蠟筆和繪畫做比喻,讓孩子自然地接受了太婆去世的這個實(shí)情。
孩子:太婆去哪里了?
媽媽:太婆去世了,去跟太公一起了。
孩子:去世了會怎么樣?
媽媽:你喜歡畫畫,也用過蠟筆,媽媽問你,蠟筆用久了會怎樣?
孩子:變短了。
媽媽:再接著用,會怎樣?
孩子:沒有了,畫不出來了。
媽媽:那你用畫筆畫的畫呢?
孩子:還在家里。
媽媽:那你每次看到這些用蠟筆畫的畫,開心嗎?
孩子:開心啊。
媽媽:對哦,蠟筆完成了使命,就留下了一幅畫,一段美好的記憶。人呢就像蠟筆一樣,變老之后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親人,但只要我們好好記住他們,他們就不會消失,就會有記憶留下來。明白嗎?
這個媽媽的故事,不正是《尋夢環(huán)游記》的觀點(diǎn)嗎?生命的終結(jié)不是死亡,而是被愛的人遺忘。媽媽的分享讓群里的小伙伴們都很感動,對孩子的問題沒有馬虎應(yīng)付,也沒有歪曲事實(shí),而是用孩子聽得懂的形象比喻,幫孩子疏導(dǎo)對死亡的不解和恐懼。
生命教育絕不是只回答一兩個問題的事情,而是在孩子很長的一段成長時光,我們給予孩子的世界觀雛形和精神滋養(yǎng)。我們可以帶著孩子直面現(xiàn)實(shí),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導(dǎo)孩子去向一個美好的、正向的、充滿能量的世界。共勉啊~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