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入冬以后就不需要祛濕了呢?其實不光夏天要祛濕,冬季也要,為什么呢?不是說冬季主收藏,要進補嗎?為什么還要祛濕呢?這是因為,如果你濕氣很重的話,你是補不進去的,濕氣會阻礙脾的吸收運化功能,而且濕氣聚集會形成痰濕,這時候進補會加重痰濕,為什么冬季人痰特別多呢?就是因為濕氣重,同時又去進補,就造成體內(nèi)痰越來越多,所以說,進補之前不妨祛一祛身體的濕氣,祛濕用誰呢?有人說參苓白術丸,參苓白術丸當然可以,但是比較慢,估計祛完濕氣,冬天都過去了,所以我們要快速去一撥濕氣。
那如何快速祛濕呢?今天崔醫(yī)生教你一招,給你分享一個快速祛濕的古方,就是仲景先生的五苓散,這個是有中成藥的。前兩天我們分享了仲景先生溫陽祛濕的真武湯,那這個五苓散和真武湯有什么區(qū)別呢?這兩個同時作為仲景先生的祛濕代表方,代表著兩種祛濕的不同思路,真武湯是通過溫陽利水的方式,把多余的水利用起來,化為身體里的津液,這招叫做廢物再利用。而五苓散是直接把多余的水放掉,相當于開閘放水。
真武湯我們已經(jīng)詳細講解過了,那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一下五苓散,看看這個治水第一方,是如何快速地把體內(nèi)的廢水排出去的,五苓散組成也很簡單,只有五味藥,
首先加了茯苓、澤瀉和豬苓,吸走水分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qū)儆谄⑻摑窬?,均可配合應用;這里用可以把上半身多余的、不需要的、亂竄之水吸走,然后集中到一起,從上往下排走。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茯苓“王胸膈逆氣,利小便,久服安神安魂,不饑延年?!薄侗静蒌撃俊分杏涊d,茯苓“治頭風虛眩,曖腰膝,主五勞七傷”。
然后加了澤瀉
澤瀉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jīng)功效:主治:滲濕利尿,清瀉腎火。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眩暈、泄瀉尿少、熱淋澀痛等癥,被譽為“利水第一良品”。澤瀉可以用來輔助水腫浮腫、小便不利、水濕痰飲以及泄瀉、水泄等癥狀的患者。因為澤瀉利水滲濕的功效比茯苓更強,所以在輔助水腫以及小便不利的患者時,常與茯苓、豬苓相須為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
《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宣通水道。
如果說澤瀉比茯苓利水的作用要強,豬苓則是比澤瀉利水能力更要強的。
《本草匯言》記載:“此藥味甘淡微苦,苦雖下降,而甘淡又能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開腠理分理表陽里陰之氣利小便,故前古主主痎瘧。
緊接著,第二步,加了桂枝,溫陽化氣。通過陽氣的蒸發(fā)氣化濕,濕氣為陰邪沒必須溫化,陽氣足了,體內(nèi)廢水能夠代謝出去,
桂枝性溫且熱,入氣分,味辛甘,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辛甘發(fā)散為陽”,為“陽中之陽”(《藥性賦》)。桂枝氣厚,“氣厚者為陽”、“厚者發(fā)熱”、
最后還得再補補脾,脾為生濕之源,身體里的水濕為什么代謝不掉?不光是陽氣不夠,還有脾虛。
白術直入中土,幫助恢復脾運化水濕的功能。不至于說這邊在祛濕,那邊再生濕氣,那這就相當于做無用功了。
全方的思路就是健脾溫陽利水。雖然也是溫陽利水但是和真武湯不同的是,真武湯重在溫陽,五苓散重在利水。如果你是水濕特別嚴重,像有浮腫,積液,小便不利那么你就考慮五苓散,如果你是寒濕特別重,像有怕冷、肢體困重、關節(jié)冷痛、頭暈頭沉,你就考慮真武湯,大家學會了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