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以得道高僧和困頓青年兩人對話的方式將阿德勒心理學層層深入。我很慶幸在自己對人生道路迷茫的時候讀到這本書,它給了我一種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讓我明白: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缺少的更多的是改變生活的勇氣。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一味關注過去的原因,認為我們的現(xiàn)在甚至未來全部都由過去的事情所決定,并且根本沒法改變。但其實不然,阿德勒心理學推崇“目的論”,不考慮過去的“原因”,而在意現(xiàn)在的“目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現(xiàn)在賦予經歷的意義。如果你現(xiàn)在不能感到充實或幸福,就不可以任由自己心累沉淪,要去做改變。而若又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認為保持現(xiàn)狀更加輕松、更能安心。是的,改變需要勇氣,打破現(xiàn)狀、追求幸福的勇氣。那如何獲得勇氣呢?人只有在體會到我對一個集體或者一個共同體有用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然后才可以獲得勇氣。建立起這種共同體感覺,需要我們從以下三點做起:“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接納自己的全部,包括所謂的缺點和不幸,當我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這些時,會發(fā)現(xiàn)缺點亦是優(yōu)點,不幸亦是財富。另外,我們要心懷共同體意識,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轉換成對他人、所在共同體的關心,“無條件”地信任他人,幫助他人,有集體榮譽感。如果在生活中,與他人有不同見解或暫時無法調和的沖突時,勇于換角度思考問題,堅持真理、打破僵局、跳出小世界,考慮“傾聽更大共同體的聲音”,這樣我們的人生會少了很多格局的束縛,多了幾分淡然和從容快樂。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不要用線的形式去看其到達了哪里,而是應該去關注如何度過這一剎那。計劃式的人生不是有沒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所以把“此時此刻”過充實了就已經足夠了。如果把強烈的聚光燈對準“此時此刻”,那就會既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把“此時此刻”過充實了,過精彩了,會讓我們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快樂和幸福!關注當下,人生的意義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賦予昨天的經歷以積極向上的意義,接納自己。我們關注今天的事情,給予別人充分的信任,并為他人、集體、社會做貢獻。只要有共同體感覺,我們就不會迷失自己,并且做什么都可以,也將一直擁抱幸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