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孟子·告子》,見到曾經(jīng)熟背的兩句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x;"> 我便想,為什么一定要舍魚而取熊掌呢?這種選擇究竟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呢?僅僅因為熊掌稀有珍貴就應該選擇嗎?還是因為熊掌的營養(yǎng)價值高而選擇呢?或因為是孟子這樣的權(quán)威人士推薦就選擇呢?
其實孟子的本義絕不是來探討魚和熊掌哪個更好,只是為了引起下文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也?!卑蠢碚f,我不該糾結(jié)魚和熊掌哪個更重要。其實,當初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確實沒有這么思考過,只是覺得書上怎講我就怎么接受。你說熊掌比魚好,那就比魚好。可后來發(fā)現(xiàn),如果一味地接受書中的東西,很可能被誤導,真正是“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有了點懷疑精神,我就學會了對一些原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話進行琢磨,尤其是對生活中的所謂“真理”進行思考。我覺得生活中有很多“魚和熊掌”的選擇,如果不靠自己弄清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只是聽信別人說好就選擇,可能會陷于無盡的煩惱和痛苦中。
02
生活中,如果只是選擇飲食上的魚和熊掌,選錯了也不會有多大問題。 然而,在人生目標的魚和熊掌上,如果選擇錯了,則影響著我們整個人生的走向和幸福。所以,在人生追求的選擇上,就必須分清魚和熊掌哪個更好些。
談到魚和熊掌哪個更好,我想到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中的一段話:“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diào)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卑凑罩T葛亮的意思,在一般情形下,肉食要比米粥珍貴些。但對患病的人來說,米粥反倒比珍貴的肉食更好些??梢?,好不好不能僅看其珍貴與否,更應該看其合適與否。同樣的道理,魚和熊掌也一樣,并不能因為熊掌珍貴就認為它比魚好,而是要看它適合什么樣的人,只有適合的才是好的。
關(guān)于適合的才是好的,我們常用鞋和腳來比喻。鞋子好不好,一定要讓腳來感受合不合適。名貴的高跟鞋,偶爾穿穿還行,如果天天穿的話,必定會帶來巨大的痛苦。千層底的布納鞋,平常穿起來舒服,但配上西服參加宴席,肯定顯得不倫不類。所以,選擇穿什么鞋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腳型和具體的場合,才能既舒服又得體。
人生的追求也與選擇鞋子很相似,一定要選擇合適自己的生活方式,否則就會出現(xiàn)削足適履的痛苦。所以在追求人生的魚和熊掌時,也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腸胃承受能力來選擇,否則就會導致身體不適,痛苦不堪。
03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商業(yè)思維深入人心,人們對生活好壞的評價往往使用財富作為衡量標準,似乎是誰擁有的財富多,誰的人生成就就高。財富成了人們眼中的熊掌,想當然地認為它比魚好,但實際上,它未必就是好的。
泰勒·本-沙哈爾認為人生成就的標準不應該以財富做標準,而應該是幸福為標準。一個人一生究竟活得怎么樣,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財富,不是看他事業(yè)有多么成功,也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名望,而是看他有多么幸福。
沙哈爾所說的幸福,就是能做有意義又快樂的事情。因為人是不同的,心目中的有意義和快樂的事情也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都需要花些時間,靜下心來想想,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人生的追求上,如果我們沒有認真考慮熊掌和魚哪個更適合自己的話,埋頭盲目地為獲得熊掌而奮斗,可能努力了很久也無法得到,或是得到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喜歡的是魚,那該是多么的悲哀。
04
魚或熊掌,合你胃口的,才真正是你的菜。
公眾號
安享幸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