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
4772
字
讀完共需
7
分鐘
又到年終總結季,回首2017,發(fā)現(xiàn)雖然工作又沒有達標,但自己和2016年相比有進步,在時間管理上有進步,沒以前那么忙得不可開交! “忙”字拆開就是“心亡“。大家都希望生活能夠更加平衡,別那么忙,但往往發(fā)現(xiàn)做不到。2017年,我花了些時間學習如何能讓自己變得更加高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時間管理方面的學習和實踐竅門。
在職場,你和公司大老板相比,唯一100%一樣的,就是你和她,每天都只有1440分鐘,一分鐘都不多不少。如果你想成為和她一樣優(yōu)秀的人,那么你必須學習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提升自己工作的產出。想想你努力工作是為了掙錢和發(fā)展,你永遠不會把你的錢包敞開著,你永遠不會把你的銀行卡和密碼給陌生人。雖然時間是我們極其寶貴的資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讓他人和沒有預料到的事“偷走”我們的有效工作時間。做好時間管理,先從三個原則開始。
3個原則
1
小時候學的有些道理,很誤導人,典型的就是“一日事一日畢”。長大之后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都沒法一日畢,甚至一個月一年都沒法畢。我大學畢業(yè)第一份工作是外資咨詢公司,進去后聽說有這么個說法,外資投行和咨詢公司最喜歡招“highly unsecured high achiever”,說白了就是要招那些又聰明又勤奮、才稍微偷懶一點就擔心被老板發(fā)現(xiàn)、自己都會不好意思的好員工。每天活不干完不回家,這樣的好員工所有老板都喜歡。這些員工慢慢也變成了老板,很拼的小老板和大老板。投行、咨詢、律所、IT、服務性企業(yè)里面,這樣拼的員工和老板比比皆是。年輕時拼一拼可以,年紀上去了,身體有些扛不住了,但意識上沒改變,對自己要求依然和從前一樣,問題就來了:哪天提早回到家,心里還惦記著沒完成的工作,在家也心神不寧,不是上電腦,就是回微信,人依舊放松不下來。這種心態(tài),對自己、對家人、對老板其實都不好。
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經常說,“男人對自己要狠一點”,這話我非常認同,要想成就一件大家都想要的事,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只不過,當我們真累了的時候,要學會對自己和伙伴說:“對不起,我今天真的累了,我需要休息和調整一下?!?/strong>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人為地給自己增加了太多無形的壓力,離開了我們,地球的確照樣轉。陶淵明有句詩:“親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
我們沒法在有限時間里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只有做取舍。因此,時間管理的核心便是要選擇那些對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所謂的MIT(Most Important Task),優(yōu)先去完成,即“要事優(yōu)先”。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史蒂芬·柯維提出了第四代時間理論:將事物以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劃分為一“重要且緊急”、二“重要但不緊急”、三“不重要且不緊急”、四“不重要但緊急”四個象限,用不同的策略處理不同象限的事物。
我們往往總是被Deadline推著走,被任務在屁股后追趕,消耗大量的精力做“救火隊員”,處理那些“重要且緊急”或“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無意間就被無限期擱置。而“要事優(yōu)先”原則就是提醒我們,要以第二類“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為工作重心,每天有計劃地安排時間優(yōu)先完成他們。你選擇過什么樣的生活,統(tǒng)統(tǒng)會在“要事”的安排里體現(xiàn)。
3
一次只做一件事
“要事優(yōu)先”指導我們集中精力優(yōu)先完成重要的事情,而第3個原則:一次只做一件事,則能幫助我們在執(zhí)行過程中提高效率。
2009年,明尼蘇達大學商學教授蘇菲·勒魯瓦(Sophie Leroy)在論文《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難?》(Why Is It So Hard to Do my Work?)提出了「注意力殘留」(Attention Residue)效應:當你從任務A轉移到任務B時,你的注意力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務,無法即時轉移,這種注意力的分散會降低對任務B的完成效率。Taka 在《精力管理》中也提出:盡量減少多任務的切換。一旦思路被中斷,需要至少15分鐘的時間再撿起來。
因此,一次完成單一困難的任務,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大腦將調動一切關于這項任務的相關信息,保持思維的活躍與邏輯的清晰,從而使注意力殘留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大大提高工作速度和效率。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明白,學生時代準備考試時,大家都會找個安靜的地方復習。到了職場,到了社交媒體無孔不入的現(xiàn)在,要保持這樣的習慣需要很強的自律性。你那個拼命工作的老板可能時間管理意識很差,他可能習慣了干不完就加班,他可能習慣了有事就隨時來找你:-)。你沒法改變他,但可以學習改變自己。當你下次抱怨工作總是做不完時,檢查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是否會時不時和同事聊幾句天,接幾個電話,回幾個微信……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并存,人生是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拉鋸戰(zhàn),把高效能的習慣堅持下來就意味著踏上了時間管理的快車,習慣決定未來 (We are our habits)。
執(zhí)行方法
了解了時間管理的三大原則,你是否都等不及想看看具體有哪些干貨能幫你早日成為大Boss!國內外專家們收集總結了若干實用的方法,他們都是被多位成功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者實踐有效的經驗之談。Kevin Kruise在他的高效15法則中提到了一些方法,對我自己就很有啟發(fā)。我說幾個對我自己特別有用的。
1
不要任務清單,要日程表——不在日程表上的工作不去做
很多人都有列任務清單的習慣,每天的工作都有一條長長的to-do-list。寫下這些清單時感覺很好,但當一天結束時,看著那長長的未完成的事項,我們難免身心俱疲。心理學上也有個與之對應的詞,叫做蔡格尼克記憶效性,即未完成的目標會讓人產生干擾式的、不受控制的想法。
如何改變?用日程表替代任務清單來管理時間。所有需要完成的事項,把它放到你的日程表上,定好具體去完成的時間。如果你真的很需要打銷售電話,但又一直害怕被客戶拒絕,而遲遲不采取行動,那么就每天安排出一個“顧客電話”時間。如果你很在乎產品開發(fā),那就每周安排一個“產品開發(fā)”的討論時間。再小的事情,都可以放在日程表上,比如對我來說,早上6:49分和7:07分有特別的重要性。6:49分,我如果在家,需要把孩子叫醒,安排他們吃早飯;7:07分,他們需要吃完早飯,拿起書包,去門口等7:12分到達的校車。如果一件事沒有進入你的日程表,要么它還不夠重要,要么你太忙了,實在擠不出時間,這些事情大概率就不做了。一句話,避免拖延,所有要做的事都安排到日程表上!
2
任何時候帶上一個筆記本
如果你有一個想法但不馬上寫下來,這個想法第二天早上可能就會永遠消失。隨身帶一本筆記本,把所有覺得重要的事情都寫下來。據說有一次,維珍航空的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布蘭森實在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了護照上。很多人參加會議喜歡用電腦記筆記,因為這樣歸檔的確更方便,但研究證明,手記筆記需要聽力、認知過程和回憶等一系列技能的共同參與,給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在記錄過程中人在不斷總結思考,更加容易觸發(fā)新的想法。用筆記本電腦記筆記的人往往只能機械化地將聽到的詞記下來,而沒有經過自己的處理。在會議當中適當地做一些筆記,既展示了對對方的尊重,又人為減少了大腦記憶的壓力,同時因為自己做了總結,如何后續(xù)跟進會更加高效。
3
“改變清晨,改變人生”-神圣60分鐘
這是我覺得對我啟發(fā)最大的一項!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完全醒來后兩小時內效率最高,行動意識也最強烈。如果可能,選擇早起,不看郵件也不看微信,這段時間完全屬于你自己,不被其他人干擾。這段時間可以用來處理最需要深入思考的工作,可以是自我修煉(閱讀、冥想),可以是鍛煉身體。我多年一直保持早起的習慣,但之前早起后常常覺得很困,雖然起來了,但感覺沒醒過來?,F(xiàn)在明白了,缺水!人經過一夜的睡眠,身體很缺水,需要及時補充?,F(xiàn)在,我每天起床后,喝兩大杯熱開水,做5-10分鐘器械或者放松運動,之后就會進入比較清醒的狀態(tài)。一旦到了公司,就很難保證有大塊的時間屬于自己,所以我把每天起床后的時間安排給個人發(fā)展?!吧袷?0分鐘”-讓自己盡可能做到每天能有60分鐘專注地學習和思考,盡量不允許這段時間被別的事情干擾。
4
管控電子郵箱和微信,使用4D原則
電子郵箱和微信是兩大時間殺手,以為是不經意的碎片時間,不小心1-2小時就這樣過去了。我估計我以前每天可能打開微信有160次(16小時*10次/小時),太恐怖了!保持這種無時不在的存在感,讓人沒法專注工作,我們可以考慮以下這些方法:
第一,每天只安排三次(早中晚)時間來集中處理郵件和微信,每次設定一個20分鐘的鬧鐘(這已經占用1個小時時間了!),嘗試在20分鐘內處理完郵件和微信消息。也許20分鐘是不夠的,但這幫助你提升緊迫感和信息處理效率。不用太擔心沒法及時回復的壓力,如果有急事,對方會打電話給你的。如果老板問你為什么不回微信,你說:“我在認真處理工作或者會議中”,相信老板不會怪你的!
第二,馬上實行“4個D”原則。每當你打開郵件或微信的時候,必須對于看到的信息作出處理。如果點開后沒做任何處理,下次再點開時,你又要消耗時間再讀一遍,重新建立相關的思緒。處理的方法,可以遵循“4個D”原則,即辦理它(Do)、委派它(Delegate)、推遲它(Defer)或是刪除它(Delete)。
5
保證睡眠,學習保持一天持續(xù)旺盛的精力
企業(yè)界很多成功人士,如Tesla和SpaceX的CEO Elon Musk、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維珍集團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等,他們都能夠長期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從事他們熱愛的事業(yè)。有些人天生精力充沛,每天能工作16個小時,這只能羨慕無法復制。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保證每天8-10個小時持續(xù)旺盛的工作狀態(tài)是合理目標,我們還可以從飲食、睡眠、鍛煉、情緒四個方面幫助實行。長話短說:就是一日三餐不漏,保證睡眠,積極運動,保持積極包容心態(tài)!
關于睡眠的科學研究舉不勝舉,對于很多奧林匹克運動員來說,提高運動成績最好的手段就是睡眠,有時寧愿犧牲訓練時間也要保證睡眠,可見睡眠的重要性。不要犧牲睡眠,犧牲睡眠不會讓你發(fā)揮最佳水平,反而讓你生病。
人類在生理上每90分鐘就會自然的由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的狀態(tài)轉變?yōu)槠跔顟B(tài)。每90分鐘,可以有意識地喝些水、散步或者吃一些健康的零食讓自己休息一下,進入到下一個工作周期里面。
以下是其他被大量人實踐過并行之有效的方法,這里就不再一一展開,大家可以挑選對自己觸動最大的方法,進行嘗試。再有效的方法,都離不開開始 堅持 重復。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 “一萬小時”理論,如果要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可能需要在這個領域投入5-10年,積累1萬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你碌碌無為的今天,已經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如果你還能夠高效用好文章中提到的1-2個方法,比如“神圣60分鐘”和“帶上筆記本”,不需要熬夜,一年就可以積累200-400個小時高質量的學習和成長時間,5年就是1-2千個小時,這意味著200個8小時的工作日。如果你能堅持做5年,你覺得離自己想要的生活還會遠嗎?
祝大家新年快樂!祝福2018年,我們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