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喜歡“二王”風格的書法愛好者可參閱

喜歡“二王”風格的書法愛好者可參閱

實臨《圣教序》易出現的問題:
 

 
 一、結構不準。這是寫實性臨寫需過的第一關。所謂王字、米字、顏字的區(qū)別,不外乎是字的結構與用筆二者不同。其中結構是關鍵。過這一關需要極大的細心與耐心。必須仔細研究每個字的每個布局的空間,筆畫的左右長短、高低、斜度與角度,偏旁部首的搭配、大小、錯讓,都是很有講究的。寫一遍不準,可多重復多遍。這里,視覺的記憶與判斷以及糾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大凡善于用眼的人,也善于做到結構準確。練習結構,可以用硬筆幫助解決。平日注意結構的記憶,留意觀察,隨時可用硬筆臨寫、背寫結構,多在結構的微妙處下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
  二、用筆遲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眼睛一面看帖,手里一邊寫,既要注意臨寫結構,又要注意筆畫輕重安排,寫寫停停,在運筆時便滯澀、彎曲,不干脆果斷,顧此失彼。初臨習者易如此。這完全屬正?,F象。值得提醒的是王字的用筆是極其流暢、韌挺的,不允許出現抖滯、枯澀的筆畫,所以臨習者在實臨中應該嚴格尊重原碑的本來面目。
  要解決用筆遲滯問題的方法是要多臨、多寫,熟能生巧??梢赃吙催厡懙谝粋€字,記住字的結構之后,再默寫第二個字,一氣呵成,便不會遲滯。如果不行可以多來一遍,到記住為止。只要能熟背字的結構和用筆時,抖滯、猶豫的現象就會隨之解決。如果臨習一段時間仍有抖滯現象,這表明臨習者對毛筆的性能、駕馭能力本身尚存在問題,還需要再進行些其他用筆的基本訓練。
  當然,我們強調的是結構準確基礎上的流暢,如果一味追求流暢、果斷,而失其結構,這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三、虛實不分。這里指的實是字本身應該有的筆畫,而虛則是那些相連的引帶筆畫。在楷書中,虛的筆畫幾乎沒有,而行書則實虛相間了。臨習者往往虛實的分寸把握不當,實筆會過細、過飄,而虛筆則粗重結實。如果涉及到草字,虛實便要復雜得多。按照草書的寫法與用筆規(guī)律,虛實也應十分明晰的。因此臨習者首先要弄清楚何虛何實,何重何輕,不能依葫蘆畫瓢。
  虛實還牽涉一個用筆問題。此帖有的字的筆畫是重力在頭,有的是先輕后重,有的是在轉折處發(fā)力。比如“夢”字是整個筆的三分之二的毫鋒著紙,粗放有力,而“趣”、“有”字都是筆尖一點點著紙,細如游絲。在此中雖沒有特別明顯的虛實,但臨習者首先了解該字的寫法之后,便可以自如地依照碑而處理手下的虛實問題。
  四、作抄書對待。這是日常最常見到的一種臨習毛病。他們臨帖的是每次從頭到尾地抄一遍,無論臨好的或臨不好的地方都視而不見,一遍走過。
  臨習的目的,首先要解決每個字的造型及用筆問題,寫起來不是一遍便可以準確完美的,不能每次臨寫都似乎為了湊一張完整的臨作,真要做功夫,是做給自己看,不成文,支離破碎,獨個字臨寫,揀重點,無疑必須是對自己負責才是。應該是先臨一字,及時總結優(yōu)缺點,再糾正寫一遍,如果不行可再寫一遍。但至多不可超過三、四遍。有的臨習者會把一個字寫上十遍以上,最后感覺麻木,以數量湊質量,往往最后幾個字還沒有前幾個的好。當然,如果能一、二遍就能準確把握便可放過關,隔日再重新復習一遍,留下較深刻的記憶。完全可以過關的字先置一邊,不過關的重點臨寫,最后再整篇臨寫,如果作抄書對待,勢必效果甚微,且失其真正的目的。
  另外,執(zhí)筆不當,工具不當,都會造成實臨中的問題??傊?,能夠掌握一種正確的實臨方法,這是書法學習的前提,也是必修課。
  
    意臨,也可稱創(chuàng)造性臨寫。首先得搞清楚意臨的概念。一般意臨有三種含義:
  一種是建立在實臨的基礎上,多次的實臨令臨習者對碑帖的結構安排以及特點了如指掌。滾瓜爛熟后,脫開帖而自己去寫,實際上是背臨,創(chuàng)造性體現在其中給予較多的自由度,給予一些個性發(fā)揮的余地,不拘泥于每個字的每個具體部分。這種意臨是不失本帖的原來面目,給以少量的創(chuàng)造空間。這往往是對于初學書法、初臨習者而言的。可以實臨與這種意臨交替進行,隨時可檢驗自己對此碑的把握程度如何。這種意臨看上去比較保守,卻是非常見功夫的,如果實臨不過關的人,這種意臨就絕對做不到。
  第二種是長期對王字有所侵浸,王字的筆法、結構、章法已爛熟于心,呼之欲出,以自己對王字的理解、體會,主觀地去臨寫。這里已不僅僅拘泥于本帖,而可以隨意融入王字其他書跡的風格,得以融會貫通,自由發(fā)揮。這種意臨不是初學、初臨者所急于能為,因為它要有平素的王字的扎實基本功才行,或有書法方面較長久的臨習經驗的積累。
  第三種是一些學者、專家及書法家,自身已經有良好的書法修養(yǎng)與體驗,特別是具有除王字以外的其他碑帖的良好訓練素質,本身早就自成一格,個性突出且鮮明,書風老練亦成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來意臨,往往是以王字以外的定了型的書風,主觀地意臨,雖自然距王字風格較遠,卻具有本身獨到的特征,又在意臨中或多或少地注意加入王字的某些東西,這可謂是真正創(chuàng)造性的“意臨”。
  在意臨中易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些初學、初臨者往往以“意臨”為一條逃避實臨的捷徑,他們不肯下苦功,因為臨不好,臨不像,又不想放棄,也不想改觀,于是便用“意臨”來搪塞解釋,或用“意臨”來拔高和標榜自己。他們通常羨慕和摹仿專家書家的意臨,以為有個性,有派頭,反過來認為那些實臨且卓有成效者為“沒有創(chuàng)造性”,嗤那些老老實實做功夫者為“無個性”。其實,這種“淺嘗而止”的“意臨”與專家的意臨有絕然不同的質的區(qū)別。如果沒有扎實的書法基本功做后盾,要想直接省事進入后一種意臨狀態(tài),只能是自欺欺人,荒唐可笑。俗話說:“水到渠成。”任何事有他本身的規(guī)律,急不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何事總想走捷徑,哪有不自食其果的。
  還有些臨習者面對碑帖時,可以發(fā)揮得不錯,一旦離開碑帖,靈感全無。問題一是出在臨寫時沒有注意記憶,對整個碑帖的特征,精神未及時總結歸納,自然把握不住。二是因為太不留心,凡臥案臨書時方為臨,而平素日常生活中卻不有心注意、反省與書法有關的事物,所謂字外功夫,便會出現上述狀況。
  毋庸置疑,即便是意臨,目的也是為了創(chuàng)作。最佳臨寫效果應該是,臨寫時的感受在默寫時能呼之欲出,而在創(chuàng)作時更能隨時拈來便是。
書法之美最早是借著自然美來形容的,把書法比作龍、蛇、鳥獸、花草、云霞、巖壑等,唐孫過庭曾言:“復有龍蛇云露之流,龜鶴花英之類,乍圖真于率爾,或寫瑞于當,巧涉丹青,工虧翰墨。”注54認為這是裝飾畫,加在文字上鳥獸蟲草的形狀,皆字體之外飾,非文字之常。但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符號,和中國古代繪畫的造型原理有所契合之處,謝赫《古畫品錄》中的圖畫“六法”之一,是“應物象形”,而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云:“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這兩者的造型,是有所共性的,所以本文“造型”,也就是取繪畫的“造型”概念,具有空間的、視覺的形態(tài)。進一步說,“造型”就是一種秩序和法則,用點、線、黑、白構成美的效果,在欣賞的視角中,我們并非一定要將文字讀懂,在未辨讀之前,書法的造型美已給我們觀賞的滿足感,所以書法欣賞,首著重于造型,而后結合文字內容,相輔相成,更臻完美。
中國文字在新石器時代陶文、隨器鍥刻,成了陶器的裝飾與記號;甲骨文因骨片形狀不同,而有形體大小,長短參差不齊的表現;商、周、秦、漢金文,瓦當文字則隨器形不同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帶狀等,而至魏晉,行書大行其道,章法布扃的形式美,因而進入了一個新天地。對于章法的構成,清劉熙載云:“書之章法有大有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字,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注55又云:“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wěn),章法要變而貫。”注56對于作品所給予我們的感覺,就是透過此法反映出氣韻的。王羲之行書的摹拓本,除〈蘭亭序〉是草稿外,其余多是親朋好友間省疾問安的尋常尺牘,信筆揮灑,因勢變形,妙合自然。
對于尺牘章法的特色,除了單字結構的點畫之外,其單字所連綴而成的行氣,亦是章法中的構成基礎,字與字間上下左右的相互關系,隨字勢及心理情緒的變化,形成無窮而微妙的節(jié)奏運動,所以為了對作品有更深一層的形式探就,而試著找出作品中的動線,利用此隱藏的線,發(fā)現在形式下更重要的內涵。從動線圖上,可看到各種不同的動線連接方式,和相鄰動線的呼應,線型與情調的合諧,王羲之作品的章法構成,豐富變化和絕妙配合,是生動又高度統(tǒng)一的杰作,為了更了解王字的組合特性,依其字群的形狀,茲舉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曲線形對其作品,做一解讀,當然其字群的外廓形狀,所謂三角形,或是橢圓形,只是相對而言,藉由純造型藝術的理論,把書法的字群視為繪畫的空間形態(tài),在視覺藝術中,這是簡單的圖形動機,但卻能夠更認識作品的章法特色,所以其章法特色,歸結為動線變化與造形舉隅,稍作梗概。
(一)、動線變化:任何的漢字,都可畫出一條直線,它的位置是表示字傾側的方向,同時把字分成感覺上份量相等的兩個部分。將此條直線稱為單字的動線,以確定作品的位置和方向。而動線的特質就如同音樂一樣,不同的線條,在書法作品中連續(xù)不斷出現直到終篇,形成了一幅作品的音樂屬性─旋律。書法的時間性和流動感,是一種無聲的旋律,一種有形的旋律,更是一種凝固在空間的旋律,對于書法音樂性與動線的相關性,宗白華有所闡述:“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能偃仰顧盼,陽陰起伏,如樹木之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后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注57流貫于書法線條中的音樂之美,傳達了心情的宕蕩和心靈的悸動。
1、將動線圖上二字的連接歸納成以下三種情況:
(1)、相交或重合:兩字之間承接自然,即使距離較遠,點畫各自獨立,仍能保持聯系。
(2)、平行:能反應觀賞時感覺的復現和呼應,相鄰各字也能保持很好的連貫性。
(3)、不相交亦不平行:感覺經過短暫的停頓、搜索、漂移,再順著另一條線索繼續(xù)前進,動線圖上出線的斷點,處理得當對作品的節(jié)奏有幫助。
2、以王羲之墨跡本行書尺牘為例,對動線作一說明:
(1)、〈姨母帖〉:字體端正、樸實,單字動線近垂線,行的動線也趨向于垂線;斷點較多,但錯位距離很小。(圖一)
(2)、〈孔侍中帖〉:行動線趨向平穩(wěn),與〈姨母帖〉相似,但各段動線吻合,“孔─侍”兩處錯位較大的斷點,成為流暢的節(jié)奏中有力的頓挫,使平穩(wěn)中有生動之致。(圖二)
(3)、〈憂懸帖〉:和〈孔侍中帖〉一樣,一開始的“憂─懸”兩字錯位較大,但不影響行氣,反而是在連續(xù)中,帶了些許的波動,加強作品的靈動感。(圖三)
(4)、〈頻有哀禍帖〉:偏房承接上字、部分代替全體,如第二行“能”字,左右兩部分分別連接上、下兩段行動線,但這兩部分又用一條有力的線段連接在一起,使行動線產生強的節(jié)奏感。(圖四)
(5)、〈喪亂帖〉:章法變化極為豐富,擺動幅度較大的折線,但卻奇異連接出現、行動線之間的微妙配合。大部分的行動線都略向左側傾斜,首行第一字動線脫離這一趨勢,略向右平移,正好維持行動線的穩(wěn)定,第二、七、八行行動線是第一行主題的變奏,呈連續(xù)的折線,造成感覺上的強烈波動,第三、六行行動線趨于垂直方向,平衡了作品左移方不穩(wěn)定感,保持作品的連貫性。(圖五)
(二)、造型舉隅:
王羲之的新體行書,除了擺布黑色點畫之外,也照顧到白底的空間,把這兩者安排適宜,悠游于二度和三度空間,使得點畫蕩漾空際,回互成趣。王羲之所表現的書法造型,如孟子道性善,莊周談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張懷瓘云:“惟逸少筆跡遒,獨擅一家之美,天資自然,豐神蓋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之能學,其理隱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注58意謂著要了解王字是不易的,它是理性和感性交溶下的產物,像是一個機智性的導演,在幕后活動,而不顯出其威臨和統(tǒng)治。
造型之美,用繪畫構圖的觀念,有方、圓與三角形,趣味各有不同,圓形靈動而無角,方形有角而易呆板,而三角形,既有角而又靈動,是布局之最妙者。明項穆云:“天圓地方,群類象形,圣人作則,制為規(guī)矩。…‥古今論書,獨推魏晉,然晉人風氣,疏宕不羈。右軍多優(yōu),體裁獨妙。”注59在羲之行書的字里行間,能感到靜謐、和諧、清逸之氣,除上述行書字勢特色之外,每行中字群的經營,字形的大小,起伏波變至高峰而止的章法,更像是長袖善舞的舞者,盡情盡意,隨意驅遣點畫。試以行書墨跡本尺牘為例,舉隅其造型:
1、 〈姨母帖〉:此帖古貌磅礡,無楷書提按之筆勢,亦無后世行書跌宕之意態(tài),光芒盡斂,火氣全無,或頓或曳,與隸體也不相同,得知羲之以古拙勝,而不專尚姿致。
2、 〈快雪時晴帖〉:此帖書文并茂,〈六研齊二筆〉云:“晉尚清言,雖片言只字亦清,快雪帖首尾廿十四字中,字字非后人所能道,右軍之高風雅致,豈專于書邪?”(《佩文齊書畫譜》卷七十九引)。而書法勢巧形密,意疏字緩,用墨清和爽朗,濃淡適宜;用筆圓凈健勁,頓挫起伏的節(jié)奏與彈性感是較平和的;結體以正方形為主,平穩(wěn)飽滿,時斂時放,能含能拓,寓剛健于妍麗之中,寄情思于筆端之上,為三希之一。將上述這兩帖字群之造型分析,發(fā)現其字群的結體,包含著橢圓形、曲線形、長方形和三角形,是結體變化最多的,試分析如下:
3、 〈平安帖〉:奇在骨格之神異,其平直畫雖多,各有異態(tài),同為長豎,平字懸針,有若引繩,而來字微拱,十字則左拂;同為短豎,修字各有粗細。同為橫畫,安字側鋒下拱,姿態(tài)嫵媚,集字長橫甚細,存字之橫則粗,此其所以奇也。而骨體廉峻,筋肉附之,此其所以麗也。章法布局疏密得當,雍容之態(tài),酣暢之情,可為行書之典范。
4、 〈何如帖〉:此帖行中帶楷,規(guī)矩嚴然而不拘板,法度謹然而不滯泥,有飄逸流暢之妙,用筆圓勁流利,中鋒為主,風格妍麗動人,且秀骨清相,筆纖墨濃,非功力極深者,不能得此妙處。
5、 〈奉橘帖〉:此帖雖聊聊數字,但各各不同,有的方折,峻棱畢現,有的圓轉,圭角不露,視若輕盈,實則厚實,墨色湛潤,神閑態(tài)濃,中鋒、側鋒并用,聊聊數字,令人回味無窮。
上述三帖合為一卷,〈平安帖〉四行,〈何如帖〉三行,〈奉橘帖〉二行,是王羲之行書的主流風貌,點畫的行態(tài),靈活多變,意趣豐富,且書風坦然清純,字字挺立,體態(tài)舒朗,結體的縱橫聚散恰到好處,其造型大多是圓潤的橢圓形,有輕靈之感,略述其下:
6、 〈喪亂帖〉:此帖用筆已脫盡隸體,結體全失平正,以欹側取勢。其揮麗自如之態(tài),更覺老練暢達,無一絲造作處。前二行有雄強、濃郁之美,后六行是另一種慘淡之美,可看出王羲之情感的變化,此帖由行入草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隨著情緒,草的成份逐步加大,到了最后兩行已不見行書的綜影,全部是草書了。但觀其此帖,卻顯得和諧統(tǒng)一,有自然渠成之感,恰如庾肩吾所言:“或橫牽豎掣,或濃點輕拂,或將放而更流,或因挑而還置,敏思藏于胸中,巧態(tài)發(fā)于毫铦。……煙花落紙,將動風采,帶字欲飛,凝神化之所為。”注60是一信手而書之珍品。
7、 〈二謝帖〉:此帖書法自然灑脫,縱筆迅疾,恰如驚猿脫兔;馭筆徐緩,又如虎踞龍盤,抑揚頓挫,極有節(jié)奏感,是縱擒有度之作。
8、 〈得示帖〉:此帖書風遒麗,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張有馳,有緩有疾,運用之妙,自出胸臆。數字草書,流暢縱逸,發(fā)揮了字勢的結構美。
此三帖是行草書的代表,忽簡為草,忽繁為行,或連成一片,或字字獨立,興之所致,變化無窮,感情收斂自如,其字群大多是三角形的結體,更能顯出王羲之思諸的起伏跌宕,且三帖共裱于一軸,略述造型如下:
三、墨跡本行書尺牘風格之析探
風格,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高境界,而形成風格的主客觀因素,除了時代、地域和書體的演進之外,書法風格的形成與變化,最重要是以書家個性氣質為審美的趣尚,通過書家的藝術才華,作品載體得以充分表現。
(一)時代風尚:書體發(fā)展到魏晉時期,正是行書成熟和流行的時代,唐張懷瓘《書斷》云“晉世以來,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王羲之、王獻之并造其極因焉。”注61因此晉帖,大多是以行書為名。行書的美是一種行云流水的美,它不是激流飛瀑,而像一泓清溪,行于其所當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清劉熙載《藝概》載:“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然從有此體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蓋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詳。知真、草者之于行,如繪事欲作碧綠,只須合青、黃,無庸別設碧綠料也。”注62更說明了行書的風格美,線條流暢,居靜法動,是一種簡而動的動態(tài)美。
此種書體,和魏晉人士的精神哲學,愛好自由、重視自我價值的表現,能相得益彰,配合著此一時代的脈動,使得晉代成為尚韻的主導時代,就文學、哲學、藝術等都離不開這一尚韻的風格美,從王羲之的書法風格,即能窺知這種特殊的生命情調,文化精神,清劉熙載云:“古軍書以二語評之,曰:力屈萬夫,韻高千古”注63,說明晉書之美,是韻度與力度的統(tǒng)一,宗白華更進一步的闡述:“晉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這優(yōu)美的自由的心靈找到一種最適宜于表現自己的藝術,這就是書法中的行草,行草藝術純系一片神機,無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筆時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有情趣……這種超妙的藝術,只有晉人蕭散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登峰造極。”注64且因位居江南,其秀麗山水的陶染,使士人在大自然的洗禮下,在玄學氣氛的籠罩下,創(chuàng)造了一種符合時代審美觀的書體,具有自然而超脫的抒情性,不同于漢魏書法所具有的質樸雄強風格。
(二)個性自覺:魏晉時期,個性解放的思潮,在書畫藝術方面的反映,南齊王僧虔提出:“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必使心忘于筆,手忘于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這種神彩,是因人而異的,是個性在作品中的情韻表現。唐孫過庭也言:“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剛柔以合體,忽勞逸而分驅?;蛱皴S喝?,內涵筋骨;或折槎枿,外曜鋒茫”注65,深刻認識到個人的性情對書法風格有著主導作用。東晉書壇,是以王羲之為主要精神領袖,(俞松《蘭亭續(xù)考》卷二錄李心傳跋)云“漢魏以后法書,東晉以為第一;就晉人論之,右軍又為第一。”而羲之尺牘作品,就是個性自覺的最佳代表,今以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為參照系,將王羲之墨跡本行書尺牘之風格,概略分析:
1、自然:俱道自然,宛然天成─在行草書的領域,王羲之的作品如〈喪亂帖〉,極富游絲縹緲或蟲穿蠹蝕之致,頗得天趣,包世臣云:“及見華亭覆《澄清堂帖》載右軍“又頃水雨以復為災彼何似”兩行十一字,嘆其如蟲網絡壁,勁而復虛,真吳郡所謂“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所能成。”因信高坐兩行素書入神,高閑以下中只可懸之酒肆。“注66除此之外,王羲之書風的自然美,更表現如行云流水,清劉熙載《藝概》中用“因物”兩字來概括,乃是從宋蘇軾《滟滪堆賦》中“唯其不自為行,而因物以賦形”得來的,即“右軍書,因物付形,純任自然,到得自然之極,自能變化從心, 涵蓋萬有,宜其俎豆千秋也。”注67
2、沖和:欽之太和,沖淡蘊藉─沖和具有虛靈平和、沖淡蘊藉的品格,意態(tài)靜穆,境界深遠,舉之可見,求之已遠,而王羲之的〈何如帖〉、〈奉橘帖〉就是沖和美的杰作。唐張懷瓘《書估》評二王父子之書云:“子為神駿,父得靈和”注68,靈和即接近沖和,而就羲之人格言,以儒家的標準,是“中和”,是人格美的最高理想境界。
3、沉著:如錐畫沙,力透紙背─王書作品,“一塌直下”,用形象化的說法,即是“如錐畫沙”,曉得羲之是反對筆毫在書中一畫直過,直過就是毫無起伏地平拖過去,因此對于一塌直下的塌字,了解到是取“澀勢,在于緊駃戰(zhàn)行之法”注69。東漢蔡邕的《九勢》云:“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注70而王義之更從“橫鱗,豎勒之規(guī)”注71的筆訣中,得此妙法,后人在學習王字時,往往只得其皮與其骨,而無更深入發(fā)現內蘊之精神。
4、姿媚:美人嬋娟,不勝羅綺─在書法美的歷史流中,被明確地用“媚”來加以品評的書家,王羲之是為表率,由于創(chuàng)造妍美流便的書體,一個“媚”字就和他形影不離地綰結在一起了,清錢泳在《書學》中云:“一人之身,情致蘊于內,姿媚見乎外,不可無也。作書亦然。古人之書原無所謂姿媚者,自右軍一開風氣,遂至姿媚橫生,為后世行草祖法,今人有謂姿媚為大病者,非也。注72
5、圓融:圓渾和潤,流轉融通─〈姨母帖〉的圓融質樸,〈喪亂帖〉的圓秀欹斜,〈奉橘帖〉的圓潤妍媚,〈快雪時晴帖〉,楷行草三體相參,楷字、行字轉折處無不用圓筆,一個個字形也大抵呈圓形,顯得溫潤秀逸,圓豐妍美;而草字及其映帶之筆,也無不用圓,顯得圓活姿媚,流轉生動,然而通幅用筆結字,又不乏勁健之美,它幾乎把“圓”字可以結合的風格因素包羅無遺,不愧為三希之一。
6、高古:黃唐在獨,落落玄宗─楊景曾《二十四書品.古雅》云:“曰衛(wèi)曰鐘,亦羲亦獻。棱圭俱無,精神斯健。漢魏遺留,晉唐素綣。色綦斑斕,春浮羅蔓。琴是已焦,蕙初摘畹。三代而還,實為我愿。”其中所說的“棱桂俱無”,是高古美的微觀形式之一,認為衛(wèi)瓘、鐘繇、王羲之、王獻之都具有古雅風格,而這主要是歷史的時間之流摩挲所致。然而張懷瓘《書斷》評鐘繇:“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秦漢以來,一人而已。”注73;王羲之則:“損益鐘君之隸,雖運筆增華,而古雅不逮。”注74在《書斷》中更指出:“若真書古雅,道合神明,則元常第一;若真行妍美,粉黛無施,則逸少第一。”注75可知在張懷瓘的美學體系中,王羲之屬于“今妍”,而只有鐘繇堪稱“古雅”,肯定王書變古為“媚”─“妍”了。王羲之的書法,開創(chuàng)一代新風,雖“古雅不逮”,但其閑雅還是有定論的,如李瑞清在王羲之〈別疏帖〉后作跋云:“此帖妍潤閑雅,右軍極軌也。”,古高與閑雅,各有佳處,未可軒輊。
7、頗駿:欹斜傾側,骨力追風─王書風格一個重要的特征,書勢“如斜反直”,李世民曾言:“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注76,這一千古流傳的名言,正道出了王書之特色。王羲之倡導了最佳最新的書風,似欹反正,龍?zhí)⑴P,生機勃勃之象,所展現的動勢之美,不平衡與平衡相統(tǒng)一的美,創(chuàng)一代之新風。
8、雄渾: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元趙孟俯〈蘭亭十三跋〉中寫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突出“雄秀”二字,可謂得其綱要,書法必須要有靈,要有朝氣,才能雄秀兼善,即所謂力與美的兼?zhèn)?,古法雄而不秀,或有秀而難雄者,這是王羲之書法新體之變,是質的變化,是徹底的變革。
9、瀟灑:瀟散灑脫,超然出塵─王羲之開創(chuàng)奇清新流的優(yōu)美的書體,其書藝確實是清真瀟灑,精妙入神,高情遠韻,溢于字里行間,如〈快雪時晴帖〉的隨心所欲,清逸流暢,李白的詠書詩寫〈王右軍〉云:“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筆鵝去,何曾別主人!”,可見王羲之書法,是不與法搏,不為法拘,具有從容衍裕,超然出于風塵之表,蕭然游于規(guī)矩之外。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法書》中寫道:“晉宋人書,但以風流勝,不為無法,而妙處不在法。”注77宗白華亦云:“晉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注78,晉人這種清真簡遠,豁達大度,自得其樂的風度,是一一從自己胸襟流淌出的。
10、飄逸:緱山之鶴,華頂之云─晉代崇尚飄逸的審美風,除了影響到人品,詩文外,也影響到書法的筆勢,《世說新語.容止》說:“時人目王右軍,飄若游龍,嬌若驚龍。”而《晉書.王羲之傳》則說:“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這是對王羲之,和其書之“飄逸”的品藻。書法中飄逸的審美趣味,是因中鋒而兼?zhèn)蠕h,時而表現出斜拂,橫引之勢,所形成的態(tài)致。姜夔作一說明:“晉人挑剔或帶斜拂,或橫引向外,至顏、柳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逸之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用筆,結字,章法。
千變萬化 妙理無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及其臨習
行書技巧與流派淺說
金丹:《集王圣教序》散談
書法流派、風格暨名作賞析
(1)書法美學講義(十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