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金門馬山觀測所的游人
金城鎮(zhèn)建功嶼鄭成功
金門823戰(zhàn)史館
金門慈湖涼亭
金門大學
金門島海景
金門島海灘上的采蠔人造型雕塑
金門島海灘上趕海的漁民
金門島金城鎮(zhèn)建功嶼海灘
金門島上的文化墻
金門島上閩南建筑風情
金門古村落--水頭村
金門紅色電話亭
金門金城鎮(zhèn)水頭聚落
金門表演千順神將文化習俗
金門邱良功母節(jié)孝坊
金門圖騰 賣萌的風獅爺
金門水頭古厝群
莒光樓
千年古樹
游人與模擬炮兵
中國金門島位于福建省東南部海域泉州圍頭彎與廈門灣內(nèi),與中國大陸最近處僅2310米,距廈門18海里,而離臺灣島卻有210公里。
美麗的金門島
說起金門,我的腦海出現(xiàn)的是“炮擊金門”后的滿目瘡痍畫面,金門還能不能成為旅游的目的地,帶著滿腹的懷疑,我踏上曾經(jīng)滿是硝煙的土地。金門島是廈門灣的島嶼,面積151.65平方公里,人口約10.54萬人,金門島與廈門市距離約10公里,曾是一座前沿軍事島嶼。孤懸于廈門島東海外,扼廈港咽喉,為閩南屏障,東望臺灣,西對廈門,明代曾筑城墻于島上,據(jù)說當年鄭成功曾起兵于此。金門島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中部狹窄,東西兩端寬廣,東翼面積大于西翼。全島東西向約20公里。南北向最長處在東端,約15.5公里。中部狹窄處僅3公里。主峰太武海拔253米, 島上只有小溪流,源短量小。金門島多丘陵、灣岸,烈?guī)Z在島之西南隔海峽相望。
金門歷史悠久,古稱“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勝景”之美稱。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為牧馬監(jiān)地,五代時編入泉州屬尾,1915年1月正式設縣,以“固若金湯、雄鎮(zhèn)海門”之意而稱“金門”。金門島上古有珠江夜月、豐蓮積翠、嘯臥云樓和仙陰瀑布等八景;今有太武雄峰、玉柱擎天、漢影云根和金湯劍氣、榕園綠陰、龍山瑞靄等24景。而登臨太武山顛或佇立于馬山之頂。又可遠眺祖國河山。
我發(fā)現(xiàn)金門的閩南建筑意外保存的極其的完整,出了水頭碼頭,我首先來到金水小學,保護完整的閩南古厝在講述著閩南人的生存藝術。接下來的兩天,我又參觀了金門縣古城、歐厝、珠山、北山古洋樓等。尤其是北山的古建筑竟然是居住和巷戰(zhàn)的結合體。北山閩南建筑錯落有致,井陌交錯,每一棟建筑物面對的街巷都保留的射擊孔,幢與幢之間互為犄角,互為支持,可獨立防御,也可聯(lián)合抵御。珠山古村落,是完整的古村,村莊里有山、有水、有古樹、還有風水林。村莊里的廟宇供奉著寶生大帝,述說著廈、金一衣帶水的“五緣”情深。
金門是島,四面臨海,面向廈門的古寧頭,夜晚可以眺望燈火通明的廈門東海岸的會展中心和觀音山。靜靜坐在金門的海岸邊,凝望著廈門海岸線,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和平的寶貴,期盼兩岸一家親無限的延展。金門島的南海岸線,每年四月的臺灣海峽的”藍眼淚“景觀,讓人嘆為觀止,入夜在繁星照耀下的臺灣海峽,靜謐安詳,泛起藍光的海水,恰是情人間的明眸,點點的“藍眼淚”跳躍的是心中渴望和思念。金門島的南海岸線風光旖旎,陽光和煦,沙灘金燦,退卻的海水,裸露出500多米的灘涂,松軟的沙灘下遍布著美味的海洋生物,帶上工具釘耙,悠閑勞作,滿滿的收獲等著勤勞的你我。
特別年代給金門留下的另外一個城,那就是金門地下堡壘。翟山坑道背朝廈門,花崗巖坑道直通山體下的水道,戰(zhàn)時為了躲避炮火打擊,翟山坑道內(nèi)可進出運輸船?,F(xiàn)在的金門人民渴望和平,在翟山坑道舉辦坑道音樂節(jié),載著歌者和樂手的船艇沿著坑道的水道,緩緩駛來,漂浮在坑道內(nèi)和平之音,述說兩岸人民的內(nèi)心期盼:兩岸要的是和平,讓戰(zhàn)爭遠離。兩岸要的是祥和,讓人民的生活富庶起來。獅山坑道是徹頭徹尾的戰(zhàn)爭遺物,延伸至海灘的坑道布滿各種火炮,露出歷史猙獰的面目。步入獅山坑道,不競讓人們思考,和平對于兩岸的民眾來說是多么寶貴。
漫步金門島
金門分大島和小島,但主要景點在大島上,而位于金門大島上的金城鎮(zhèn)是金門文化古跡最多的地方,這里留下大量的戰(zhàn)爭印記,透跡斑斑的炮殼,彈痕累累的殘垣斷壁,北山斷崖,北山古洋樓,獅山炮陣地是曾經(jīng)戰(zhàn)爭的歷史印記。褪去戰(zhàn)爭的戎裝,這里也是一個擁有閩南文化的迷人村莊和一窺閩南風情的好窗口。由于歷史的原因,金門雖與大陸的廈門近在咫尺,卻似乎遠隔千山萬水,塵封的戰(zhàn)爭歷史和獨特的海島文化,多年來不為大陸人所知。而去臺灣的旅游線路,一般都不會安排到金、馬、澎等離島的景點,畢竟金門、馬祖離臺灣本島遠,離大陸近。目前是由臺灣當局實際控制。
走進金門,我們還可以看到戰(zhàn)火紛飛的痕跡依然歷歷在目。馬山觀測所位于金門縣官澳東北角,距大陸角嶼僅2100米,退潮時1800米,為金門本島距大陸最近的據(jù)點。整個觀測所系由濱海小山丘開挖坑道而成,相當隱密。播音站便是兩岸對峙時期雙方進行心戰(zhàn)喊話的陣地。據(jù)說當年歌星鄧麗君勞軍時在這片地方唱過歌。這里穿山的坑道四通八達,一直通到海邊的多個觀測所,從窗口望去,對面就是廈門以及閩南海岸。并有數(shù)個具有高倍率望遠鏡,天氣好時甚至肉眼即可看得對岸之漁村??拥纼?nèi)以不同的形式再現(xiàn)了當年戰(zhàn)備的情形。目前還有少量臺軍駐守陣地。獅山炮陣地位在金門東北角的五虎山上,負責金門東北部海域安全。陣地內(nèi)的“震東坑道”全長約508公尺,共有4個炮堡。目前也開放了旅游觀光,每天定時會按軍訓的形式舉行有趣的炮操表演。為反登陸,守軍在沿岸的沙灘布設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山后民俗文化村是金門保存最完整、房舍最整齊的聚落。老屋間的巷道,飛檐呼應很是壯觀。它位于山后村中堡,原為金門一百五十五個自然村之一,建于清光緒廿六年,為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出資建造,分贈王氏族人居住之房舍,建材皆購自大陸,費時二十余年而成。全村住宅、家祠及學堂共十八棟,聚落典雅寬廣,屋宇地基皆石塊構筑,墻壁則以紅磚疊砌,檐頂、柱頭、壁飾皆甚精致,是保存完整的閩南民居建筑形式。在眾多民間信仰的避邪物中,被金門人寄予厚望的是最具特色的風獅爺。它鎮(zhèn)守在各村落的風口,默默守在滾滾風沙里擔負著鎮(zhèn)風止煞的保護任務。村民為求生活安定,相沿成習地便用風獅爺來壓制風煞了。如今在金門舉行婚禮一拜官廟,二拜見的就風獅爺,三拜才是祖先,由此可見風獅爺在金門人心中的地位。旅游紀 念品店鋪中,各種形態(tài)的風獅爺煞是可愛。
莒光樓是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的金門防 衛(wèi)司令官胡璉所辟建,由名建筑師沉學海所設計,仿古代麒麟閣三層式建筑,外觀雄偉、氣宇非凡。莒光樓用以表彰當兵的英勇事跡,宏揚勿忘在莒的精神,為金門戰(zhàn)地精神的象征。五十多年來常是金門郵票和風景明信片的主題,成為金門的象征。
模范街是民國十四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向僑界集資,興建這條日本大正時代建筑風格的街道。建筑風貌具日本、閩南、西洋、南洋等各種風格。建筑多為二進店屋,第一進為日式洋樓,第二進為閩式建筑,是金門維持較完整的老街之一。緊挨著模范街的后浦小鎮(zhèn)沉淀了6、7百年的人文歷史,是金門政治和經(jīng)濟的首善之區(qū),豐富的文化古跡有說不完的過往傳奇,是閩南文化、僑鄉(xiāng)文化及戰(zhàn)地文化的時代縮影。穿梭在這座古城街道,彷佛走過一趟歷史的長廊。
金門的海灘,也是觀光客喜歡的地方。金門島從1949年起實施了長達三十年的軍事管制,期間在海灘邊筑起許多軍事設施,沿岸埋設大量地雷,并禁止一切漁業(yè)活動。軍管解除后,金門人發(fā)現(xiàn)原本海灘的自然風貌都基本保留下來,沒有人為的破壞和污染?,F(xiàn)今沿金門的海岸線擁有潔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湛藍的天空、崢嶸的巖石,被人們稱作天然的海邊公園。代表地有成功海灘、田墩海堤、慈湖等。
金門:散落邊角皆文化
為了不虛此行,我一個人背起相機走街串巷,呼吸著金門島的自然風味,體驗金門的市井氣息,意外地在一些邊角處,觸動了我的幾許文化情思,感悟中華文化的氤氳氣息。我漫步于金城鎮(zhèn)珠浦東路,發(fā)現(xiàn)金門把“饅頭”寫作“蠻頭”,頗有意思。不遠處,街道旁邊有座牌坊,四柱三門,純石材構建,挑梁斗拱,精雕細刻,古色古香,左右對稱,氣勢非凡。儀門正中最頂端是雙龍戲珠鏤空石雕,在天空背景下,栩栩如生。之下是五個斗拱,中間嵌一方“圣旨敕封”青石碑,飛檐鴟吻,翹脊弧瓦。再下來的石枋,兩邊是青石浮雕,正中嵌著民國辛卯年所立的“代天府”三個鎏金匾額,邊框鑲金(內(nèi)面則是“保境佑民”)。再下橫梁上是雙龍戲珠祥云浮雕。正門聯(lián)語為:“代傳孝義民安國泰景風淑,天錫嘉祥物愷時雍氣象新?!笨w陰刻。兩邊廡門護著儀門,聯(lián)語為“鎮(zhèn)境顯神威護國恩波廣,東邊雄廟貌安民德澤長?!甭?lián)語上方位置,左右兩柱安著一對獅頭浮雕的“門當”,雄視遠方,平添威儀。代天府門埕很大,有足夠的縱深,兩邊是居民房屋,寬度不大。整座金碧輝煌,彩繪鮮艷,璀璨奪目,雕刻精致,用材上等……敬神如神在,金門乃至臺灣一貫保持著中華傳統(tǒng)建筑風格,可以從中折射出民眾的信仰虔誠程度。
踱步進府時,抬頭就是“代天府”大匾。里面的這建筑風格、這神靈禮儀、這龍柱石獅,不正是我堂堂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嗎?據(jù)嵌于墻壁的“東門代天府重建碑記”記載,本府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祀溫府千歲、池府王爺。池王爺祖庭在同安縣馬巷五甲尾元威殿,源與流誰敢切斷!如此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如此豐富多彩的中國元素,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出代天府繼續(xù)走,街道的南面,是浯江北堤,金門簡稱浯,浯江大概就是金門的母親河了。在縣立體育館廣場一角,地圖上標注的路名也很有趣:民生路、民權路、民族路、光前路、中興路、莒光路……近代中國艱難曲折的歷史進程,隱約可見。佇立北堤長橋,眺望藍天碧海,想起雨果所言:“比大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心靈”,又想起毛主席的斷言:“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比媛房?,一方“佳圓”地景廣告牌在朝暉下閃閃發(fā)光。海峽兩岸蕓蕓眾生,都期待著能夠拋開歷史成見,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讓家園“佳圓”。有朝一日果如朱熹所言“野饒稻黍輸王賦,地接扶桑擁帝基”(《次牧馬王祠》)一樣和平安寧,則百姓之幸、民族之幸、中華之幸!
第二天一早,我又迎著朝陽,繼續(xù)漫步金門。像鴿子一樣,在基本保證不會迷路的情況下,這次放開膽子,繞道走得更遠了點,竟然意外地邂逅了清代金門總兵署、閩王祠、靈濟古寺等。所到之處,盡顯示著根深蒂固的中華文化。
地理探索l欄歡迎投稿:
cntgol@ 163.com
010-6880007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