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
一、識記劉禹錫的文學(xué)常識,了解《陋室銘》寫作的時代背景。
二、積累文中的常用文言實詞:名、靈、馨、鴻儒、白丁、金經(jīng)、絲竹、形等;掌握賓語前置句:何陋之有?
三、了解“銘”這種文體,誦讀課文,疏通文意,背誦全文。(重點)
四、品析文章中的名句,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的高潔志趣。(難點)
五、學(xué)習(xí)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自己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xué)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關(guān)心社會現(xiàn)實,憂國憂民。和柳宗元交誼甚厚,世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頗多,世稱“劉白”。被譽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作品背景: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dāng)朝權(quán)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1)古今異義
惟吾德馨(古義:德行美好。 今義:散步得遠的香氣。)
無案牘之勞形(古義:形體、軀體。 今義:樣子,形狀。)
(2)一詞多義
無案牘之勞形(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
何陋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可不譯)
(3)詞類活用
有仙則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有名)
苔痕上階綠(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蔓延到)
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用用法,使……亂,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
(4)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倒裝句。賓語前置,賓語“何陋”前置到動詞“有”之前,正常語序為“有何陋”)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diào)高雅、構(gòu)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室居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
1、識記周敦頤的文學(xué)常識,了解《愛蓮說》寫作的時代背景。
2、積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獨、濯、蔓、枝、益、植、褻、鮮等。
3、了解“說”這種文體,誦讀課文,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重點)
4、理解文章主旨;結(jié)合蓮、菊、牡丹的象征意義,體會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作手法。(難點)
5、感悟周敦頤的人格魅力,做一個潔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 ,宋代哲學(xué)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稱為濂溪先生。周敦頤非常博學(xué),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他曾帶領(lǐng)屬下在官署的一側(cè)挖池種蓮,后人稱為“愛蓮池”。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陋室銘》《愛蓮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看看這份筆記吧!
1、文章題為“愛蓮說”也就是“說說我對蓮花的愛”,作者究竟喜歡蓮花的什么?(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寫作特色分析。
(1)巧用象征,托物言志。
本文作者賦予了蓮花以豐富的象征意味。具體地說,“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豁達大度;“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態(tài)、氣質(zhì)。同時,文中的“菊”“牡丹”也分別象征了兩種不同的人,“菊”象征像陶淵明一樣孤高避世的隱士,“牡丹”象征以富貴媚人,從俗從眾的追名逐利的人。作者寫花時,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jié),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2)多用襯托,突顯形象。
“襯托”是用某一種事物來突出另一種事物。作者在文中先后用菊花、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以“晉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來襯托“予獨愛蓮”,表明自己喜好的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以“花之隱逸者”“花之富貴者”來襯托“花之君子”,顯出了蓮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襯托,以牡丹反襯,以菊花陪襯,突出了蓮的品格。
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堅貞高潔的品質(zhì),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