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1 20:03:50)
標簽:
渭河源頭水系探秘自然景觀渭河文化文化渭水源頭 河流探秘
程俊珊
一.渭河源頭概況:
渭河位于甘肅中部,定西市南部,發(fā)源于渭源縣的鳥鼠山,到舊首陽縣古城(癿羊口)處,渭河源頭水系全部匯流,鳥鼠山到癿羊口30公里,源頭集水面積1612.1平方公里,其中渭源516平方公里,臨洮138.8平方公里,隴西188平方公里,安定28.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7.94億m3。分布大小支流548條,主要支流為清源河、鍬峪河、唐家河、蓮峰河、北寨河五大水系。其實這里說的是3公里以上河流,1公里以上有888條,以下有4479條,溝豁密度為2.53公里/平方公里。
源頭境內(nèi),品泉匯流,西向東流,有交匯的五大關(guān)口,始終保持南北三源參差翼注。其一是流出鳥鼠山第一谷口時,有禹河、紅土莊、馬河灣三源匯流;其二是到白塔處有禹河、虎兒寨、王家店三源匯流;其三是到殊院有禹河、劉家河、清源河匯流;其四是到陳家磨有禹河、唐家河、鍬峪河三源匯流;其五是到癿羊口有禹河、北寨河、蓮峰河三源匯流。也就是“三源孕鳥鼠,一水興八朝”的左證。
二。禹河(渭河)流域:
禹河史稱“禹河”,因大禹導渭而獲名,又叫渭河。發(fā)源于(龍王溝)鳥鼠山,地處縣城西南8.5公里處,東徑104007′12〞,北緯35008′17〞,海拔2423米,西東流向,流逕殊院海拔2040米處,遇清源河匯流,(古代水流逕殊院北,從柯寨下與清源河匯流)流逕長9.8公里,流域總積水面積59.7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13萬m3,分布大小溝谷28條。
從源頭流逕1.5公里處,左匯紅土莊水系,長0.8公里,從西北向東南流;右匯馬河灣水系,發(fā)源于馬河灣垴,南向東北流,長2.6公里;三源相匯,并作一流。據(jù)地質(zhì)積水層分析,此處歷史時期是高原天然湖泊,現(xiàn)在河床海拔2187米,原來形成湖泊時的海拔,比現(xiàn)在高出百米左右,積水深度達70多米,據(jù)說是大禹疏導了此湖。也就是渭水源頭第一湖,造就了“高山天然湖,三源孕鳥鼠”的勝景。
從此開始流逕杜家山莊下深溝灣溝口,由西向東北流,流逕2.6公里處,為第二湖泊,北側(cè)有深山灣溝,此湖為深溝山滑坡所造成,積水深50米以上。從此由西北向東南流,流逕4.1公里到果園下,由石崖灣滑坡形成第三積水湖,湖深40米多,湖面積較大,南側(cè)有西梁山溝和麻燕山溝。從此由西向東流逕6公里,到此禹河積水面積28.8公里。到白塔下陰山,由山體滑坡形成第四積水湖,集水面積最大,鼠最大集水湖之一。南側(cè)匯流叫漫莊河,發(fā)源于牛頭山,海拔2364米,流長10.1公里,由西南向東北流。有支溝8條,其中1公里以上三條;北遇深溝灣、南遇姚家莊溝、南又遇黃家灣溝,北有新莊溝、后溝、水草洼、楊家山溝,流逕蘇家窯,北匯馬藏寺支流。在后溝門,確有“古道西風廋馬,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流逕6.5公里處,在水泉洼下北側(cè)匯王家店溝谷水。流逕8.8公里,經(jīng)雞兒咀處北側(cè)匯劉家河西部火爐山滑坡,連接高城嶺,壅塞河谷,行成第五積水湖,水深20米以上。這五個堰塞湖,集水上幾億方,泊浪滔天,土體圍堤,具有沖垮掘堤的危險性,對華夏民族有最大威脅,這就是大禹導渭的依據(jù)。從此由西北向東南方向流,流9.8公里到殊院上與清源河交匯。流域內(nèi)禹河、漫莊河、劉家河三源為渭河源頭主要水系。
境內(nèi)有著名的“鳥鼠同穴山”、也是大禹疏導渭河源頭的最終點,有始建于周代的禹王廟,歷經(jīng)各朝代毀而修茸,龍王溝有“品字泉”是自古渭源著名“八景”之一。城關(guān)村上關(guān)坪,為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遺址,含有豐富的灰層、陶片。傳承蘊藏著深厚的渭河文化積淀。
1.虎兒寨河:該河又叫(漫莊河)。發(fā)源于牛頭山,海拔2453米,從西南向東北流,流逕白塔處于禹河交匯,白塔海拔2120米。境內(nèi)包括3個行政村。河流長10.1公里,流域積水面積18.3平方公里。有8條支流,一公里以上有4條;該河左(北)側(cè)發(fā)達,有6條,右側(cè)2條。從虎兒寨流逕0.9公里,左匯大莊溝;流逕3.6公里,左又匯后溝谷流;流4.8公里,右匯姚家莊溝,支溝長1,3公里;流逕6.7公里處,左匯馬藏寺支溝,經(jīng)白塔下陰山注入禹河。屬二陰地區(qū),境內(nèi)主要包括漫莊、蘇家窯等村。有聞名四海的馬藏寺院,是皇上御封修建,唐僧取經(jīng)住宿一夜,廟內(nèi)藏埋白龍馬遺跡。
2.王家店河:發(fā)源于上店子,海拔為2337米,從西向東南流,流逕下溝口與禹河交匯,海拔為2080米,境內(nèi)包括1個行政村,河流長2.1公里,流域積水面積5.4平方公里,有4條支流溝谷,臨渭公路沿溝谷穿行。
3.劉家河:發(fā)源于關(guān)山薛家岔,海拔為2437米,河長7.2公里,總積水面積11.2平方公里,有大小支流8條。開始從南向北流向,流過2.5公里處從西北向東南流;途經(jīng)2.8公里處,右遇蘇家岔支溝水系,南北流向,支溝長2.5公里,從南向北流;主流由西北向東南流,流逕5.8公里處,右遇范家岔支流,由西向東流,長2.3公里;流到雞兒咀處注于禹河,海拔2050米。該河右側(cè)較發(fā)育,左側(cè)山陡,支溝短;是“七圣山”脈,古有“七圣霧雨”渭源八景之一;陳家屲至老虎灣梁到秦王寺,分布著戰(zhàn)國秦長城遺址,距縣城3公里。
渭河和清源河匯流處,梁家坪臺沿有魁星閣遺址,為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有彩陶、罐、盆、盤、石斧、石刀等遺物。
三.清源河流域:
清源河史稱“封溪水”。發(fā)源于豁豁山大線溝,海拔3508米,總長28.2公里,積流面積125.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933萬m3。南向東北流向,流到殊院上與渭河交匯,海拔2040米。兩岸支流 21條,1公里以上支流 18條,主要有年家寨、陰住溝、白家溝、二營溝、祁家溝、張家溝、李家灣(寺溝)。
該流從大線溝垴流逕1.5公里處,左側(cè)有二流并為一流相匯,兩支由南向東北流,中流為1.7公里,邊溝流1公里后從西向東,流逕0.5公里與中流合并,再流0.3公里與主流匯合。主流逕0.6公里,右會一流,流逕2.4公里處又匯一流;此流上游分兩溝谷,一谷從南向北,另一谷從東南向西北,流逕1公里處并作一谷,由南向西北流0.6公里匯主流,主流長2.2公里。源頭五條溝谷,從此由南向東北,流逕4.8公里處,左側(cè)又一分支,稱復(fù)溝,長1.5公里,南向東北走向。流逕8.5公里到陽洼,左側(cè)匯鹿泉河,從西向東流;流逕9公里處,左側(cè)匯后溝水;流逕11.4公里處,右側(cè)匯對二河;流逕13.6公里五竹下,左側(cè)匯將臺溝水;流逕14.8公里到鹿麻灘,左側(cè)匯白家溝水;流逕16.1公里處,右側(cè)匯黑鷹溝河;流逕18.3公里處,左側(cè)匯祁家溝水;流逕19公里處,右側(cè)會張家咀水;流逕27公里處,右側(cè)匯寺溝水。
清源河共有18條1公里以上溝谷,源頭并行的有7條溝谷,左側(cè)有6條溝谷,右側(cè)有5條溝谷;最大的左有鹿泉河、陰住溝、白家溝、祁家溝;右有對二河、黑鷹溝、張家咀水、寺溝(李家灣溝)。境內(nèi)轄兩鄉(xiāng)鎮(zhèn),10個行政村。有14公里的川區(qū),寬1公里左右。清源是縣政府置地,政府在東經(jīng)104012′47〞,北緯35008′14.9〞,海拔2116米??h城東有文物古跡遺址,老龍亭、高城嶺,清源河上有灞陵橋,南橋頭東經(jīng)104012′52.9〞,北緯35008′051〞,海拔2075米。城南老君山為老子傳道圣地,五竹寺(五竹積雪)東經(jīng)104008′04〞,北緯3502′26.7〞,海拔2496米。是著名的渭源八景之一。
1.鹿泉河(鹿鳴河):發(fā)源于豁豁山和太白山之間,海拔3373米,流域積水面積12.8平方公里,河長7.5公里,從西南向東北流,到陽洼與大線溝河交匯,陽洼海拔2350米。該河在上鹿泉分為兩條支流,其中左側(cè)為鹿泉河,發(fā)源于大陰溝梁,海拔3212米,積水面積3.8平方公里,流長2.7公里;右側(cè)為池溝河,發(fā)源于豁豁山,積水面積9平方公里,流長4.6公里,在3公里處,左側(cè)有支流1公里溝谷一條。該流域源頭屬森林草原區(qū)。該區(qū)風景幽雅,2000年后,縣上按渭水源搞了景區(qū)建設(shè),硬化了道路,修建了廟、亭子、立了碑,開發(fā)打造渭河源。
2.對二河:該河屬于清源河第一大支流,在大線溝右側(cè),發(fā)源于大草坪,海拔3267米,從南向北流,積水面積38.6平方公里,流長9.8公里。該流源頭枯洞子溝,流逕1.5公里,左遇0.5公里一折溝;流逕1.8公里處,左遇0.4公里一直溝;流逕3.6公里處,右遇1.3公里一條直溝;流逕4.2公里處,右遇從東南流來的道迷子溝,長2公里;從此開始稱紅溝,從南向北到上紅溝,開始從西南向東北流到年家寨,積水面積17.3公里,流長8.3公里。右遇石頭溝河,積水面積5.6平方公里,長4.2公里,源頭稱冰溝,弓形樣,下段稱中川溝,長3.1公里,流逕大莊右遇上川溝,流長2.1公里;兩流相匯,叫石頭溝,流逕1.1公里,匯注紅溝水。右匯爛泥溝水,長0.8公里,南向北流。右又匯牛溝河,發(fā)源于雞冠梁,海拔3069米,積水面積8平方公里,河長5.6公里,上游右側(cè)1.8公里處有一折溝河,長0.8公里。右側(cè)又有三岔河,發(fā)源于毛家坡左側(cè),從東南向西北流,積水面積4.5平方公里,流長4公里,流逕下年家寨,五谷水相匯,并為一水,稱對二河,向北流逕0.9公里,年家寨下匯入峽口水,海拔2270米。景色迷人,奇特怪型,是開發(fā)新景區(qū),2008年后,廢棄駱駝項,縣上又在紅溝建造渭水源。硬化了道路,修建了廟、亭子、公園、立了碑、修造了品字泉,已成為渭水新文化的亮點。
四.鍬峪河流域:
鍬峪河史稱“廣相溪水”。位于清源河右側(cè),發(fā)源于炕眼門灣垴,海拔3268米,積水面積88.9平方公里,流長28.5公里,年徑流量1080萬m3。南向東北流,到陳家磨上注入渭河,海拔2020米。兩岸支流16 條,一公里以上支流 8條;較大支流為直溝、陽山溝、小溝、王家溝、蛟龍溝。源頭到毛家坡上,為森林區(qū),稱峽谷地段,積水面積8.2平方公里,流長4.2公里。
源頭從西向東行0.7公里,又匯南折溝0.6公里長,二流并一流,流逕1.4公里處;右匯南溝0.5公里長,流逕2.3公里處,左匯西溝一條,流長1.3公里,此溝內(nèi)又分北南二溝,各長0.7公里。從此開始南向東北流,途逕4.6公里處進入峽口村,該段源頭屬原始森林區(qū)。流逕5公里處,左遇南向東北溝一條,流長1.2公里;流逕5.3公里處,左遇西向東0.6公里支溝一條;流逕6公里處,左遇南北彎溝1.4公里,到下毛家坡;流逕7公里處,由西折向東流,流逕7.5公里處,右遇南向西北流向的三寨溝,直流長2公里;流逕8.3公里處,右遇南北流向的馬家溝,流長1.2公里;流逕9.5公里的鄧家山莊,左遇西向東北流的牟家溝,流長1.5公里;至此開始從西南向東北流到11.5公里處,右側(cè)遇直溝;流逕12.8公里處,左遇陽山溝;流逕15.4公里處,左遇小溝支流;流逕17.5公里處,右遇王家溝支流;流逕18.1公里,右遇劉家溝支流,南向西北流,積水面積1.3平方公里,流長1.8公里,流逕劉家咀上注入鍬峪河;流逕24.8公里處,左遇蛟龍溝。
鍬峪河積水面積轄清源、鍬峪兩鄉(xiāng)鎮(zhèn),其中清源1村,鍬峪9村。境內(nèi)多屬峽谷地區(qū),寬度小于1公里以下,川谷長12公里左右。境內(nèi)有鍬峪南橫,南橫山海拔3148米,東經(jīng)104004′,北緯34058′。是渭源歷史古八景之一,峽口村相鄰天然生態(tài)景觀“十里畫廊天井峽”,是渭源新開發(fā)的旅游景點。
五.唐家河流域:
唐家河史稱“共谷水”。位于渭源縣城北七圣山北坡,發(fā)源于新寨上灣垴,海拔2534米,積水面積133.4平方公里,流長25.2公里,年徑流量405萬m3。西北向東南流向,流逕清源柯寨村陽坡磨下注入渭河,海拔2005米。該流域?qū)冱S土丘陵溝壑區(qū),溝豁密度大。境內(nèi)河兩岸有較大溝谷25條,1公里以上溝岔15條。河流左側(cè)分布著邵家岔、卯家灣、魏家灣、王家山溝、馬家窯溝、年家河、拉泥溝等;右側(cè)分布著姚集溝、柳林溝、大河、槐溝、馬家灣溝、大石岔、唐家灣溝、堡子山溝等。
源頭從北向南行2.2公里,左黑茨灣溝0.6公里,右遇灣里溝1.1公里;開始從西北向東南流,流逕3.3公里處,右匯南向北流的寺兒灣溝,0.5公里長;流逕3.6公里處,左匯張家灣折溝一條,東向西又折南流,流長1.3公里;流逕4.8公里處,左遇邵家岔溝;途逕5.4公里處,右遇姚集溝;流逕6.6公里處,右遇柳林溝;流逕7.6公里處,左遇卯家灣溝;流逕9.1公里處,左遇西向東1.3公里的好水溝;流逕9.7公里處,左遇北向西南流的魏家灣溝,長1.2公里,右遇大河;流逕12.6公里處,右遇車家灣溝,流長1.8公里,南向東北流;流逕13公里處,右遇南向東北流向的槐溝,流長1.9公里;流逕13.9公里處,左遇王家山溝,北向西南流,流長1.6公里;流逕14.3公里處,右遇南北流向的馬家灣溝,流長1.4公里;流逕15公里處,右遇小石岔溝,流長0.7公里,南向東北流;左遇賈家陽屲溝,流長2.2公里,北向西南流;流逕17.2公里處,右遇大石岔溝,西向東北流,流長1.5公里;流逕18.3公里,右遇唐家灣溝,從西南向東北流,流長1.5公里;左側(cè)遇年家河;流逕19.2公里處,左遇堡子山溝,南向東北流,流長1.2公里;流逕24.9公里處,左遇拉泥溝支流。
唐家河積水面積轄清源、新寨兩鄉(xiāng)鎮(zhèn),其中清源10村,新寨6村。境內(nèi)多屬溝谷,寬度小于1公里以下,川谷長9公里左右。境內(nèi)有“七圣霧雨”,是渭源歷史古八景之一;有“戰(zhàn)國秦長城”遺址,從秦王寺到池坪村的謝家垴,穿越關(guān)山,跨度唐家河,途經(jīng)高咀山,纏繞蜿蜒在山脊梁上,長達16 公里。是渭河源頭一大景觀。
六.北寨河流域:
北寨河史稱“天馬溪水”,又稱小咸河,現(xiàn)代叫秦祁河。從唯遠唯長原則看,整個流域全境漫洼河流最長,秦祁河次之,因而,該河稱秦祁河名不恰當,應(yīng)另換其名。該流發(fā)源于臨洮縣漫洼鄉(xiāng)胡麻嶺梁,海拔2593米,流長50.7公里,其中臨洮13.5公里,渭源25.5.公里,隴西11.7公里。集水面積871平方公里,其中臨洮138.8平方公里,渭源516平方公里,安定28,2平方公里,隴西18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030萬m3。境內(nèi)有大小溝谷支流303條。
從高咀山到鹽灘,垮北寨河到隴西縣邊界梁家灣,有戰(zhàn)國秦長城遺址,長約13.8公里,其中馬家山段遺址比較完整。
該河流逕臨洮漫洼、渭源秦祁、北寨鎮(zhèn)、隴西雙泉、首陽鎮(zhèn)五鄉(xiāng)鎮(zhèn),在首陽鎮(zhèn)癿羊口,海拔1886米處注入渭河。主河道兩側(cè)翼注2公里以上支流20條,其中集水面積大,河流長的一級支流有秦祁河、白馬峽、大安溝、選馬溝、寒水溝、暖陽溝,二級支流有花兒岔、陳家渠、馬連川、西岔溝、高橋溝,三級支流有大馬營溝、小紅泉溝、羊圈溝、大銅錢溝、小銅錢溝、史家溝、鄭家坪溝、馮家川溝、東溝。流域內(nèi)有五大小型盆地,如漫洼黃家窯、上秦祁、馬營灘、寺坪、花蘭寺、大銅錢。
源頭開始由北向東南流,流逕5.5公里,東遇灰條岔,開始由北向西南流,漫洼境內(nèi),西側(cè)有西南向東北流,2公里以下支流7條,東側(cè)有東向西北流的6條;流逕8.6公里處,東遇東西流向的羊圈溝;流逕8.8公里處,西遇西北向東南流的花兒岔;由西北向東南流到10.9公里處,東遇東南向西北流的小紅泉溝,西遇西南向東北流的大馬營溝;三流并一,向南流到12.5公里處,西遇西南向東北流的王家岔;流逕13.5公里處,東遇東南向西北流的丁家岔。從此進入渭源縣境,流逕15.6公里處,西遇西南向東北流小銅錢岔;流逕16.5公里處,西遇西南向東北流的大銅錢岔;從此開始由北向東南流,流逕21.2公里處,北有1公里以下支流五條,南3條,北匯白馬峽河;從北向南流,流逕24公里處,到楊川馬家河灣,西遇西北向東南流的秦祁河;由此從西北向東南流,流逕26.6公里處,北側(cè)遇選馬溝;流逕31公里處,西側(cè)遇暖陽口溝;流逕32.2公里處,東遇大安岔,西遇陳家渠;楊川到北寨,東側(cè)有2公里以下支流4條,西側(cè)有3條;流逕35.1公里處,西遇西南向東北流的馬蓮川;流逕36.6公里處,東遇鄭家坪溝;流逕38.6公里處,西遇南向東北流的史家溝,此段西側(cè)有2公里以下支流3條,東側(cè)有3條;流逕41.2公里處,出渭源縣境。流逕42.4公里處,東側(cè)遇寒水溝;流逕45.6公里處,東遇文家川溝;流逕49.2公里處,西遇西岔溝;流逕50.7公里處,注入渭河。
源頭流逕4.9公里處,西遇王西灣溝,流長3.2公里;流逕大坎頭5.5公里處,進入渭源縣境,流逕7公里處西匯田家岔,流長4.9公里,集水面積16.8平方公里;流逕7.7公里處南匯黎家灣溝,流長4.5公里;流逕9.8公里處,南匯劉家岔,流長6.1公里,集水面積9.3平方公里;北匯豹子溝,流長10.4公里,集水面積43.7平方公里,其中臨洮24.3平方公里,渭源19.4平方公里,屬該河最大支流;從此開始由西北向東南流,流逕13.4公里處,南遇馬鹿岔,流長7.3公里,集水面積18.2平方公里;流逕15.9公里處,南遇顏家窯溝,流長4公里;流逕17.1公里處,南遇崗家岔溝,流長2.1公里;流逕19.3公里處,西遇剪子岔,流長9.5公里,集水面積22.4平方公里;到楊川馬家河灣注入主流。
七.蓮峰河流域:
蓮峰河史稱“伯陽谷水”。 位于渭源縣東南部,歷史首陽縣南部。發(fā)源于鉆天崖,海拔3282米,從西南向東北流,流長34.3公里,積水面積244.6平方公里,其中渭源205.8平方公里,隴西38.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790萬m3。流逕三河口1910米處注入渭河。該流源頭屬秦嶺北坡積石山區(qū),森林密布,水源充足。主要由兩大水系組成,即蓮峰和蒲河,蓮峰又有南岔大支流;蒲河又有蚰蜒河支流。各水系兩側(cè)分布大小支流92條,源頭支流密集,錯宗復(fù)雜,形狀流逕多向。流逕不出6公里的源頭,蒲河有21條支流,蓮峰河18條。
該流域有四大天然景觀:一是中段西側(cè)有首陽山,東經(jīng)104014′,北緯35008′,海拔2391米,屬鉆天崖山系。有伯夷、叔齊古墓冢,漢代在此修建了享堂,做紀念祭祀活動,后稱享堂溝。二是河東南側(cè)有“馬武山”,與首陽山南北相距5公里,屬旗桿山山系。東經(jīng)104014′,北緯35059′,海拔2421米。因東漢馬武征剿西羌,定計設(shè)謀,掛鞭于樹,后獲山名;唐宋時期因馬鹿成群,又稱“馬鹿山”,明代以后,因隴西官宦游覽避署,見山體像似蓮花狀,以山更名,稱蓮峰山。三是蒲川河上游有自然神奇的解板溝,貫稱“十里畫廊‘天井峽’”。四是中游史稱“石門夜月映碧波”,現(xiàn)建石門水庫,成為高原湖泊。五是有通蜀“絲綢古道”,從豬巢溝經(jīng)南岔,到汪家衙,翻鵓鴿峴,到鍬甲舖,20公里左右,豬巢溝和鵓鴿峴是古代駐兵防守關(guān)口。此流域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源頭開始由西向東北流,流逕1.4公里,南西各遇1條小支溝;開始由南向東北流,流逕4.6公里處,南、東各遇1條;西向東流,流逕6.5公里,南、東遇兩條支溝;由南向北流7.3公里,到松濤坡,西、東各遇1條支流;西向東流逕8.7公里;南向東北流9.9公里,南遇3條支溝;東南匯菜籽坡溝,流長 4.7公里,南側(cè)有山寨、紅山、菜籽坡四條溝谷,支流從南向東北,菜籽溝東南流向西北;流逕11.3公里到古跡坪,西遇西南來的廟溝。呈現(xiàn)鳳凰雙展翅形狀。由南向東北流到陽坡,東遇楊家溝,長4.3公里;流到張家莊上17.8公里處,西遇享堂溝,西南向東流,流長4.5公里;流到何家灣,南遇月半川,流長5.9公里;流到蓮峰上街,南遇偏溝,流長8.3公里;流到范家河28.3公里處,南遇南岔水系;流到徐家咀下,西遇蒲河水系;從西南向東北流,經(jīng)三河口注入渭河。
八.渭河兩岸小型支流:
渭河從鍬峪河口到三河口,流逕15.3公里,集水面積89.3平方公里。兩岸匯集支了15條,境內(nèi)有大小溝谷7條。較大的北側(cè)有曹家崖溝、峪嶺溝;南側(cè)有潘家岔、陳家岔、關(guān)門溝、趙家溝,加上各流支溝共為6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