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料:漆藝品均為木胎,漆藝歷來選用椴木。椴木的最大特點是易塑性好,不變形,紋理順,可雕。板材需經(jīng)烤窯烘干<一般烤三周>,含水率要求在6-8%方可使用。
二、灰胎工藝:木胎做好后轉入灰胎工藝:經(jīng)裱布、裱紙<高麗紙>、上灰(一般需4-5道,即上一道磨一道,直到平整為止),上灰工藝決定著漆藝品漆層的牢固度及平整度。
三、上漆工藝:古代稱上漆為“髹”(音:休)--即“髹漆”。漆器歷來是“大漆”,也稱“生漆”或“國漆、土漆”。是漆樹上經(jīng)人工割出來的淡米黃色漆液,經(jīng)過提煉,才可使用。生漆或熟漆在未干前對大部分人有皮膚過敏現(xiàn)象,常見的是中漆后皮膚燥癢難耐,但經(jīng)過幾次中漆后一般就可抵御。生漆或熟漆需在有相對溫度和濕度的窨房內才可干,如果溫度和濕度相對失調就永不會干。所以,漆工除“髹漆”技巧外還應經(jīng)常調整窨房的溫、濕度。現(xiàn)在常用的原料除少數(shù)大漆外,一般都選用合成大漆,合成大漆性能略差于大漆,但是對生產(chǎn)環(huán)境的要求不高,易施工,成本低,光澤度好于大漆,且不老化。
每一件漆藝品“髹漆”是最關鍵的工序,每件產(chǎn)品一般上五道到八道,每上完一道漆干后需打磨--再上漆--再打磨……,最后出光。出好光是每件產(chǎn)品質量優(yōu)劣的關鍵。需用細磚灰(用水將磚灰反復過濾),在漆面擦麻油并用手掌反復推磨到發(fā)熱,推磨次數(shù)愈多出的光愈亮。(推的平整與否決于磨的技法)
平遙地區(qū)漆器藝術在全國是四大名漆之一;
(北京-金漆;福建-脫胎;揚州-點鑼;平遙-彩繪)。
裝飾工藝:漆器上彩繪古稱“髹漆”,即用漆描畫、裝飾。彩繪工藝、堆鼓工藝、三金三彩工藝在全國同行業(yè)中均名列前茅,享有很高的聲譽,曾獲百花獎金、銀杯。
堆鼓工藝:即用專用的膩子一層一層堆,然后再施以彩繪或貼金等工藝。堆鼓工藝立體感強,有層次,不俗氣,有著濃烈的地方特色,
彩繪工藝:用種種自配自調的漆色彩繪,此種工藝更需有一定的專業(yè)技巧。并且漆繪不比其它色、墨的技巧,是一種特種工藝。
三金三彩工藝:三金即:赤金<94金箔>,黃金<74金箔>,銀<銀箔>三種金箔交替使用,再用三種原色彩繪:此種工藝可和堆鼓工藝共同使用,其產(chǎn)品富麗堂皇,雅俗共賞,深具代表性。
其它工藝:罩金工藝、玉石鑲嵌工藝,平磨鑼甸工藝,刻漆工藝等,都是平遙漆器具有地方特色的漆工藝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