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代書法大家中,以唐代歐陽詢、虞世南及元代趙孟頫最負盛名,但若以藝術(shù)成就而言,趙孟頫的多才多藝又使他的名氣更勝一籌。他以書法之筆來繪畫,追求筆墨合一的風潮時尚,使元代的山水畫起了重要的變化,也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帶進另一新的境界。
“元初三家”指錢選、趙孟頫、高克恭三人。他們擅長山水、花鳥等多科,是元代初期山水畫的代表。他們繼承和發(fā)展了唐、五代、宋山水畫,并對后世山水畫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緊接著,為大家講解這三家之一的提倡“古意”兼擅各科的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年十四,以父蔭補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后,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滿天下”。死后封魏國公,謚號文敏。
趙孟頫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造詣均深,特別是書畫成績最為突出。他在繪畫方面繼承晉唐五代和北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博采眾家之長,自成面貌,而且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悉造微,窮其天趣”(楊載《趙公行狀》,見《松雪齋文集》附錄)。
《鵲華秋色圖》卷(局部),1295 年,紙本設色,28.4x90.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具體而言,他的山水畫既繼承畫史所稱“北宗”傳統(tǒng)的唐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青綠重色法和北宋李成、郭熙的水墨勾皴法,畫法比較刻意求工,運筆側(cè)縱,勾斫簡括,甚少渲染,風格工整;又取法于所謂“南宗”畫家,即繼承唐王維和五代董源、巨然等人較為放逸的畫法,作淺絳設色或水墨暈染,筆法圓渾含蓄,風格秀逸。存世代表作有《幼輿丘壑圖》卷,為早年作品,屬青綠山水,勾勒填色,不加皴點,近東晉顧愷之畫法,風格古樸稚拙。《鵲華秋色圖》卷,作于42歲,主宗王維、董源水墨法,兼容青綠設色,為中年變革時期面貌?!端鍒D》卷,繪于49歲,純屬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巨然,頗具文人畫秀逸筆韻。從中可看出其早、中、晚期的變化。
《水村圖》(局部),1302 年,紙本水墨,24.9 x 120.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物鞍馬畫也很出名。工筆重彩一路主要學唐人,自謂“宋人畫人物,不及唐人遠甚,予刻意學唐,殆欲盡去宋人筆墨”。同時又參入自己的畫法,于嚴密中見雋逸。白描水墨畫取法宋代李公麟,洗練秀勁。其早期作品多唐宋遺風,如均作于43歲的《人騎圖》卷和《人馬圖》卷,前者為工筆重彩,后者為白描墨筆,風格都較古樸。晚年作品更多文人畫意韻,如作于59歲的《秋郊飲馬圖》卷和時間相近的《浴馬圖》卷,筆法蒼勁中含秀逸,設色濃郁中顯清麗,功力深厚又富筆墨韻味,呈行利相兼之特色。
《人騎圖》(局部),1296 年,紙本設色,30x5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秋郊飲馬圖》(局部),1312 年,絹本設色,23.6x5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浴馬圖》卷(局部),絹本設色,28.5x15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氏在古木竹石和花鳥畫方面,也是一位創(chuàng)新者。蘭竹木石承蘇軾、文同、趙孟堅傳統(tǒng),并融書法筆墨,創(chuàng)用飛白法,予后世以深遠影響,代表作有《秀石疏林圖》卷和《古木竹石圖》軸?;B畫則融合黃筌、徐熙二體,兼工帶寫,以清疏淡雅見勝,代表作有《幽篁戴勝圖》卷、《二羊圖》卷。
《秀石疏林圖》,紙本水墨,27.5×62.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繪畫的理論上,趙孟頫在《松雪齋集》中主張“以云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為文人畫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皶嬐础币庵笗袄L畫的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而另一層涵義則為透過筆墨的韻味來表現(xiàn)畫家學養(yǎng)、品格操守及感情思想,因此優(yōu)秀的書畫作品皆能反映出書畫家的內(nèi)在修養(yǎng)。這種特殊的理論使得文人畫家更加有意識地去追求筆墨的情趣,進而豐富和發(fā)展了山水畫的表現(xiàn)方法,并創(chuàng)造了個人風格的多樣化。
此外,趙孟頫反對用筆纖細、色彩濃厚、風格柔媚的南宋院體畫風,他提倡“存古意”,力求追唐、五代、北宋遺風,并于創(chuàng)作過程中身體力行。著名的“元四家”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皆受到他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趙孟頫的書畫作品流失比較嚴重,許多海外大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