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宋代的豪放派的開創(chuàng)者,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眉山縣人。仁宗景佑三年(就是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時(就是現在的北京時間早上5——7點)。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天資聰明。這也可以說得益于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蘇洵,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蘇軾21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可以說,一路順風。參加殿試時,深得仁宗皇帝的心,被評為翰林學士。得到歐陽修的賞識和提拔。并拜歐陽修為師。
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蘇軾一生磕磕絆絆。
嘉佑七年,他的妻子王弗死去,不到一年,他的父親又去世。他帶著沉重的心情,撫父親與妻子的靈柩回故鄉(xiāng)眉山守孝。孝期滿后,在繼室王氏的陪同下離開故鄉(xiāng),重新走上工作崗位。這時,正是王安石為相推行新法。蘇軾由于觀點不同,受到王安石的排擠。他很識趣,便被迫請調到杭州,就是現在的杭州市。這時的蘇軾情緒低落,所以辦完公務,就四處游玩,以便排愁解憂。在此他結識了不少的朋友。如陳述古,也是一位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引起王的不滿,被調到杭州,與蘇軾相交甚密。但1074年,陳述古又被調往應天府。蘇軾作了六首詞送述古。其中最后一首是:
南鄉(xiāng)子
送述古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兩人在臨平作別后,蘇軾為自己以后不能和陳天天在一起唱和而愁苦?;仡^望,山峰縱橫。只能遙遙望見那個孤零零的臨平城,再也看不到以前每與自己相伴的朋友。晚上,只覺得冷風清清,展轉反側,難以成夢。殘燈斜照,燈光昏暗,那凄冷的秋雨都已停歇了,而和朋友別時的那種不舍依依的淚水還在不停地流著。
也就是在這一年,蘇軾自愿調任密州,就是現在的山東諸城縣。因為那兒離他的弟弟蘇轍任職的濟南很近。就是在這時,他作了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中秋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多年的宦海沉浮讓蘇軾身心疲憊。他也清楚自己根本不是當官的那塊料。在這首詞里充滿了不能與親人團圓的遺憾,對親人的思念,更有身居官位“高處不勝寒”的感慨。他和王安石正好相反,王安石可以說是身居高位,一路春風得意,才有了“不畏浮云度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瀟灑。而蘇軾除了考試是一舉得名之名,以后的路充滿了坎坎坷坷,幾乎沒有順當過。在仕途不順的情況下,他更相念自己的親人。所以為和弟弟有個照應,他才自愿調到密州。
在這個階段,正是他的妻子王弗死去10周年。仕途上的失意,官場上的多詐,讓他對生活充滿了失落。想起當年自己和妻子、家人,懷著對生活的信心,抱著一腔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踏上工作崗位。而現在,屢屢被貶,更讓他思念自己的親人——活著的和那逝去的。尤其想到自己長年在外,離家遙遙,妻子在那荒涼野外,更是孤苦凄涼。憂思難解,寫下了《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后來,蘇軾被貶調任到徐州、湖州。他在奉調時,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謝。這本是官家走個過程,要個好看。當然蘇軾知道自己被外放,是王安石為首的新黨作了手腳,于是在上表的最后略帶了牢騷:“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yǎng)小民”一句引起了新黨的不滿。朝廷的公報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當于現在的《人民日報》,蘇軾的文字本惹人注意,新黨斷章取義,說他誹謗朝庭,有辱皇帝。所以被送到御史臺監(jiān)獄。古時的御史臺外多楊樹,楊樹上多烏鴉,所以“御史臺”又稱“烏臺”。由于縱多大臣的求情,也是神宗皇帝很賞識蘇軾的文字,所以免于一死,被流放黃州。這就是宋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 蘇軾出獄當天又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蘇東坡也是太不識相,要是由御史臺的人檢查起來,他又犯了對帝王大不敬之罪,因為“少年雞”指的是賈昌。賈昌年老時告訴人,他在少年時曾因斗雞而獲得唐天子的寵愛而成為弄臣。說白了小人就是指宮廷中的弄臣,實際上他是說我不與你們這些小人斗著玩了。
蘇軾被流放黃州做了個團練副使,這也是皇帝給一些大臣留個面子,不至于太難看。實際上,就等于軟禁。一切都沒有,衣食住行都成問題。難得他能自力更生,開荒種地,在落魄的環(huán)境中,找到了生活的一點慰藉。一年以后,他又在他居住的東坡筑了一間書齋,命名為“東坡雪堂”,從此自號為“東坡居士”。以后人們又稱他為蘇東坡。
他在黃州,詞在思想上和題材上都有了很大的擴展。像《前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后赤壁賦〉等。同時更有一首詞寫了他在黃州的一段情史:蘇軾居住的鄰居有個聰明伶俐的女子,每天傍晚都會跑到蘇東坡窗外聽他讀書。后來,她的家人要將她嫁人,商議婚事,女子竟然開出這樣的條件:“得要讀書有東坡先生那么多的人才可以。”結果,沒有一個符合她心意的。一天晚上,她終于鼓起勇氣,跑去找蘇軾,當時,蘇軾的斷室王氏也已病逝??商K軾沒有接受。多年以后,蘇軾去了解那女子嫁給什么人了,得知她沒有結婚,而是抑郁而死。蘇軾很為她的真情所感動。因此寫了這首卜算子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元豐七年,神宗下令蘇軾離開黃州,改授汝州 (今河南省汝南縣) 團練副使。旅途中曾遇王安石,二人雖有不同政治簡介,卻談得非常投機,王安石對他評價極高。
就在這一年,蘇軾恢復名譽,被起用為登州 (今山東省蓬萊縣)知事,不到十天,受朝廷之召出任禮部郎中。12月調回京都開封,任起居舍人。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神宗崩逝,10歲的哲宗登基,逐次廢除新法。新法派被排斥。昔日重臣重新掌政。
元佑元年(1086),蘇軾晉升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同時兼任侍讀。但此時的蘇軾已對做官沒有興趣了。對王安石及新法的認識使他對新法有保留一件,保守派的人便說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新法派又不把他當作自己人,所以東坡便變成夾縫里的人物, 兩處不得好。
元佑四年,蘇軾擺脫派閥之爭,請調轉任杭州知事。蘇軾在知事任內修筑了西湖蘇堤。
元佑六年又奉召出任翰林學士承旨,并兼任侍讀,但遭排斥,不到幾個月又被調任穎洲(今安徽省阜陽市)知事。離開朝廷,次年轉任揚州(江蘇省陽州市)知事。
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九月,蘇軾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書,十一月晉升為禮部尚書,此即蘇軾從政的最高職位。
紹圣元年(公元1094)四月,59歲的蘇軾被指稱誹謗朝廷,貶為嶺外英州 (廣東省英德縣)知事,六月在轉任英州的途中 ,又受命流放惠州 (今廣東省惠州市)。在惠州的兩年中,蘇軾生活困窘,有時連釀酒的米也沒有,吃菜也靠自己種。可是蘇軾這一輩子,對磨難早就習慣了;對這一切安之若素,覺睡得還是那么香甜。朝廷奸人仍不罷休,蘇軾被放逐到自古所說的天涯海角 - 儋州。在儋州,蘇軾一貧如洗,但作詩自娛,結交平民朋友,生活雖然凄苦,但深具特色又有內涵的蘇軾,仍然超然灑脫,自得其樂。
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五月,蘇軾獲赦免于流放海外之罪,此時,蘇軾一家死了九口人 !然而此時,蘇軾因旅途辛苦早已染病在身。
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蘇軾臥病常州 (江蘇省常州市),七月二十八日,蘇軾逝世,終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