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60827/A6/1/,id:0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文人修身養(yǎng)性的傳統(tǒng)四藝。在這四藝中,又以彈琴為首,可見琴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所占地位非一般重要。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最早的古琴有五根弦,周武王時定為七根弦。古琴早在春秋時期就已成為盛行的樂器。《書經(jīng)》就有“搏拊琴瑟以詠”的記載,可知古琴最早是用來伴奏歌唱的?!对娊?jīng)》也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以及“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稱頌,以彈琴鼓瑟來親近美麗善良的姑娘,以彈琴鼓瑟來形容生活美好的感覺,可見古琴早就蘊含兩情相悅之意。至于琴的創(chuàng)制者,文獻有“昔伏羲作琴”、“神農(nóng)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等各種非常神奇有趣的說法。比如說有關(guān)“昔伏羲作琴”,據(jù)史載,有一次伏羲看到鳳凰來儀,飛墜在一株梧桐樹上,那梧桐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dāng)?shù)。伏羲按天、地、人三才,截為三段;取中間一段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dāng)?shù);取起陰干,選良時吉日制成樂器琴。據(jù)說伏羲制琴時是依照宇宙之?dāng)?shù),因此古人認(rèn)為琴所奏出的音樂乃天上瑤池之樂,也把琴稱作“瑤琴”。
琴所奏出的音樂乃天上瑤池之樂,其和雅清淡的意境可見一斑。因而歷朝歷代,古琴都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并成為文人雅士養(yǎng)性的必修樂器。古人流傳有兩句話,一句是“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另一句是“君子以琴書自娛”。前一句“左琴右書”,是說一個讀書人要修煉成君子,讀圣賢書與彈古琴,一個都不能少。后一句“以琴書自娛”,是說君子要使內(nèi)在的生命得到快樂,一要讀書明圣賢的道理,二要彈古琴達(dá)到內(nèi)心的和諧。
比如說,唐代詩人白居易不僅善于聽琴,他常以一生“酷好三事(詩、酒、琴)”為自詡。白居易在《船夜援琴》寫道:“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卑拙右壮鐾饴糜危惨谥壑袚崆僖环?,可見其愛琴的發(fā)燒程度了。另外,我們經(jīng)常也能從一些古畫以及反映古代生活的電影電視里看到這樣的畫面與鏡頭:穿著寬大袍服的古代文人,緩緩地往山里頭走,后面總有一個童子抱著一把琴,跟隨文人隱進山去了;或者是在一座深山老林里,一間小木頭房子里,主人悠然自得地?fù)崆?,一旁還有點燃的香爐,逶迤而出的沉香香氛,映襯著空谷幽蘭般的琴聲。
皎潔的月光可以成為詩人彈琴時無語但永恒的知音,很讓人神往;而山野樵夫與彈琴高人成為知音,其境界則更讓人神往:音樂家俞伯牙擅長彈琴,山野樵夫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時心里想著高山,山野樵夫鐘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啊!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鐘子期都能領(lǐng)會。鐘子期死后,伯牙便毅然摔碎了鐘愛的古琴,從此不復(fù)撫琴。俞伯牙與鐘子期,真真是千古絕唱的“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呀。
琴,可以連接千古傳誦的友情,也可以促成千古傳頌的愛情,比如說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與才女卓文君演繹的《鳳求凰》傳奇姻緣。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窮困潦倒家徒四壁的才子,一個是孀居在家的美貌佳人。他們的愛情,是從司馬相如作客富豪卓王孫家開始。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用琴彈唱了一首《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躲在簾后偷聽,遂聽出其琴中的求偶之意。兩個人互相愛慕,之后一見傾心,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卓文君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同司馬相如私奔,成就千古佳話。
來源: 惠州日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