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詩詞選讀

一.先秦詩歌
1.【原詩】  《詩經(jīng)·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dá)兮④,在城闕兮⑤。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①子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子,男子的美稱,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領(lǐng)。②嗣(yí)音:傳音訊。嗣,通“貽”,給、寄的意思。③佩:這里指系佩玉的綬帶。④挑(táo)兮達(dá)(tà)兮:獨自走來走去的樣子。⑤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
【賞析】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扒嗲嘧玉啤保扒嗲嘧优濉?,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zhuǎn)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shù)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xiàn)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dá)”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tài),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nèi)心獨自,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fā)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此詩已開其先。所以錢鐘書指出:“《子衿》云:‘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zé)己而厚望于人也。已開后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管錐編》)
2.【原詩】  《詩經(jīng)·伯兮》
伯兮朅兮⑴,邦之桀兮⑵。伯也執(zhí)殳⑶,為王前驅(qū)。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⑷?誰適為容⑸!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⑹。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⑺?言樹之背⑻。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⑼。
【注釋】⑴伯,兄弟姐妹中年長者稱伯,此處系指其丈夫。朅(qiè):英武高大。⑵桀:同“杰”。⑶殳(shū):古兵器,杖類。長丈二無刃。⑷膏沐:婦女潤發(fā)的油脂。⑸適(dí):悅。⑹杲(gǎo):明亮的樣子。⑺諼(xuān)草:萱草,忘憂草,俗稱黃花菜。⑻背:屋子北面。⑼痗(mèi):憂思成病。
【賞析】
詩一開篇,讀者看到一個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安北臼切值荛g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這里轉(zhuǎn)用為妻子對丈夫的稱呼,口氣中帶著親切感。這位丈夫值得驕傲的地方在于:一則他長得英武偉岸,是一國中的豪杰,同時也因為他非常勇敢,充當(dāng)了君王的先鋒(由此看“伯”身份,當(dāng)是貴族階層中的武士)。而驕傲的來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點上。假如“伯”雖然長得高大英武,在戰(zhàn)爭發(fā)生時卻畏縮不前,妻子就沒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
轉(zhuǎn)入第二章,寫自從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頭發(fā)——女性身體最富裝飾性的部分——零亂得像一蓬草。這后來成為中國古代情詩最典型的表達(dá)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徐干《室思》),“終日懨懨倦梳裹”(柳永《定風(fēng)波》),“起來慵自梳頭”(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不勝枚舉。這是以對女性的美麗的暫時性的毀壞,表明她對異性的封閉,也即表明她對丈夫的忠貞。不過,作為軍人的妻子,這種舉動還有進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婦女是不能上戰(zhàn)場的,因此妻子對從軍的丈夫的忠貞,實也是間接表現(xiàn)了對于國家的忠貞——這就不僅是個人行為,也是群體——國家的要求。試想,假定一個軍人在前方冒著生命危險打仗,他的妻子卻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東家串西家,哪怕并無不軌之舉,他也不能夠安心。這不僅對于家庭是危險的,對于國家也有極大的不利。所以,社會尤其需要鼓勵軍人的妻子對其丈夫表現(xiàn)徹底的忠貞。后來杜甫的《新婚別》寫一位新娘對從軍的丈夫表示“羅襦不復(fù)施”,還要“當(dāng)君洗紅妝”,好讓他安心上戰(zhàn)場,與此篇可謂一脈相承。
然而,盡管詩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義”,她對自己的丈夫能“為王前驅(qū)”很感驕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給她帶來巨大的痛苦。對于古代婦女來說,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幸福的唯一來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壞了,她們的人生也就被徹底破壞了。而等待從軍的丈夫,這與一般的別離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憂懼。潘岳《寡婦賦》用此詩為典故,有云:“彼詩人之攸嘆兮,徒愿言而心疼……榮華曄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闭墙沂玖嗽娭形磸恼鎸懗?,而又確實隱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終不能歸來的憂懼。知道這一點,讀者才能真正理解第三、四兩章所描寫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與難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夠“忘憂”,因為這“憂”已經(jīng)使她不堪負(fù)擔(dān)了。
二.漢代詩歌
1.【原詩】  《怨歌行》⑴
新裂齊紈素⑵,皎潔如霜雪⑶。裁作合歡扇⑷,團團似明月⑸。出入君懷袖⑹,動搖微風(fēng)發(fā)⑺。??智锕?jié)至⑻,涼飆奪炎熱⑼。棄捐篋笥中⑽,恩情中道絕⑾。
【注釋】⑴怨歌行:屬樂府《相和歌·楚調(diào)曲》。⑵新裂:指剛從織機上扯下來。裂,截斷。齊紈素:齊地出產(chǎn)的精細(xì)絲絹。紈素都是細(xì)絹,紈比素更精致。漢政府在齊設(shè)三服官,是生產(chǎn)紡織品的大型作坊,產(chǎn)品最為著名。素,生絹。⑶皎潔:潔白無瑕。⑷合歡扇:繪有或繡有合歡圖案的團扇。合歡圖案象征和合歡樂。⑸團團:圓圓的樣子。⑹君:指意中人。懷袖:胸口和袖口,猶言身邊,這里是說隨身攜帶合歡扇。⑺動搖:搖動。⑻秋節(jié):秋季。節(jié),節(jié)令。⑼涼飆(biāo):涼風(fēng)。飆,疾風(fēng)。⑽捐:拋棄。篋(qiè)笥(sì):盛物的竹箱。⑾恩情:恩愛之情。中道絕:中途斷絕。
【賞析】
該詩又題為《團扇詩》《紈扇詩》《怨詩》,是一首著名的宮怨詩。
該詩通首比體,借秋扇見捐喻嬪妃受帝王玩弄終遭遺棄的不幸命運。前六句是第一層意思。起首二句寫紈扇素質(zhì)之美;從織機上新裁(裂)下來的一塊齊國出產(chǎn)的精美絲絹,像霜雪一般鮮明皎潔。紈和素,皆精美柔細(xì)的絲絹,本來就皎潔無瑕,更加是“新”織成,又是以盛產(chǎn)絲絹著稱的齊國的名產(chǎn),當(dāng)然就更加精美絕倫,“鮮潔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門,品質(zhì)純美,志節(jié)高尚;也是寫其內(nèi)在本質(zhì)之美。三四句寫紈扇制作之工:把這塊名貴精美的絲絹裁制成繪有合歡圖案的雙面團扇,那團團的形狀和皎潔的色澤,仿佛天上一輪團圓的月亮。此二句則寫其經(jīng)過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態(tài)之美?!昂蠚g”,是一種對稱的圖案花紋,象征男女和合歡樂之意,如《古詩》中“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羽林郎》中“廣袖合歡襦”,皆屬此類。故這里的“合歡”,不僅突出了團扇的精致美觀,以喻女子的外貌出眾,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明月”不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時也象征著她對永遠(yuǎn)團圓的熱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寬大,故扇子可置于懷袖之中;天氣炎熱時則取出搖動,頓生微風(fēng),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謂蒙恩幸之時也?!钡@話只說對了一半,其實,這兩句更深的含義是:嬪妃即使受寵,亦不過是侍候君側(cè),供其歡娛愜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為第二層意思:團扇在夏季雖受主人寵愛,然而卻為自己恩寵難以持久而常常擔(dān)心恐懼,因為轉(zhuǎn)瞬間秋季將臨,涼風(fēng)吹走了炎熱,也就奪去了主人對自己的愛寵;那時,團扇將被棄置在竹箱里,從前與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斷絕了?!扒锕?jié)”隱含韶華已衰,“涼飆”,象征另有新歡;“炎熱”,比愛戀熾熱;“篋笥”,喻冷宮幽閉,也都是語義雙關(guān)。封建帝王充陳后宮的佳麗常是成千上萬,皇帝對她們只是以貌取人,滿足淫樂,對誰都不可能有專一持久的愛情;所以,即使最受寵幸的嬪妃,最終也難逃色衰愛弛的悲劇命運。嬪妃制度又使后宮必然爭寵相妒,互相傾軋,陰謀讒陷,班婕妤不就為趙飛燕所讒而失寵了嗎?“??帧保f明樂中伏悲,居安思危;這種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嬪妃的普遍心理狀態(tài)。此詩本是女詩人失寵后之作,而這里說“??帧?、用失寵前語氣,更顯得她早知此事已屬必然之勢,正不待奪寵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詩人用語之隱微、怨怒之幽深,千載之下,猶不得不令人驚嘆其才情麗感慨其不幸!
該詩完全符合這兩條美學(xué)要求:借扇擬人,巧言宮怨之情;設(shè)喻取象,無不物我雙關(guān),貼切生動,似人似物,渾然難分。而以秋扇見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棄,尤為新奇而警策,是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造。正因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宮怨范圍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義,即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婦女被玩弄被遺棄的普遍悲劇命運。這正是本詩最突出的藝術(shù)成就所在。在后代詩詞中,團扇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時的象征,就是明證。其次,詩中欲抑先揚的反襯手法和綺麗清簡的語言也是值得欣賞的。前六句寫紈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寫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頑艷!在兩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價值和這價值的毀滅,又對比何等鮮明!短短十句,卻寫出盛衰變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寫得如此抑揚頓挫,跌宕多姿,蔚為大觀。
2.【原詩】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①。憂愁不能寐②,攬衣起徘徊③??托须m云樂,不如早旋歸④。出戶獨彷徨,愁思當(dāng)告誰?引領(lǐng)還入房⑤,淚下沾裳衣。
【注釋】①羅床幃:羅帳。②寐:入睡。③攬衣:猶言“披衣”,“穿衣”。攬,取。④旋歸;回歸,歸家。旋,轉(zhuǎn)。⑤引領(lǐng):伸頸,“抬頭遠(yuǎn)望”的意思?!?br>【賞析】
這首詩是寫游子離愁的,詩中刻劃了一個久客異鄉(xiāng)、愁思輾轉(zhuǎn)、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鄉(xiāng)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靜,那千里與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羈旅人的思緒。謝莊《月賦》曰:“隔千里兮共明月?!崩畎住鹅o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睂τ谶@首無名氏古詩中的主人公來說,同樣是這種情緒。“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碑?dāng)他開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潔時,也許是興奮的贊賞的。銀色的清輝透過輕薄透光的羅帳,照著這位擁衾而臥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輾轉(zhuǎn)反側(cè),尚未入眠。是過于耀眼的月光打擾他的睡眠嗎?不,是“憂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著,便索性“攬衣”而“起”,在室內(nèi)“徘徊”起來。清代朱筠評曰:“神情在‘徘徊’二字?!保ā豆旁娛攀渍f》)的確,游子“看月”、“失眠”、“攬衣”、“起床”、 “徘徊”這一連串的動作,說明他醒著的時間長,實在無法入睡;同時說明他心中憂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態(tài),深刻地揭示了他內(nèi)心痛苦的劇烈。
詩寫到這里,寫出了“憂愁不能寐”的種種情狀,但究竟為什么“憂愁”呢?“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边@是全詩的關(guān)鍵語,畫龍點睛,點明主題。這兩句雖是直說緣由,但語有余意,耐人尋味?!翱托小奔扔小皹贰?,為何又說“不如早旋歸”呢?實際上他鄉(xiāng)作客,何樂而言。正如《相如歌·飲馬長城窟行》所說:“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與相為言?!比欢愢l(xiāng)游子為什么欲歸不歸呢?這和他們所處的客觀現(xiàn)實是密切聯(lián)系著的。即如本詩的作者,大概是東漢時一個無名文人吧,在他那個時代,往往為營求功名而旅食京師,卻又仕途阻滯,進很兩難。這兩句詩正刻劃出他想歸而不得歸無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陳祚明說得好:“客行有何樂?故言樂者,言雖樂亦不如歸,況不樂乎!”(《采菽堂古詩選》)朱筠也說:“把客中苦樂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雖云樂’亦是‘客’,‘不如早旋歸’之為樂也”(《古詩十九說》)他們是道出了此中凄涼味的。
作者點出這種欲歸不得的處境后,下面四句又像開頭四句那樣,通過主人公的動作進一步表現(xiàn)他心靈最深層的痛苦。前面寫到“攬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內(nèi)走走,但感到還是無法排遣心中的煩悶,于是他走出戶外了。然而,“出戶彷徨”,半夜三更,他像夢游似的,獨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陣孤獨感襲上心頭。“愁思當(dāng)告誰?”正是這種“獨”、這種“彷徨”的具體感受了。古樂府《悲歌》云:“悲歌可以當(dāng)泣,遠(yuǎn)望可以當(dāng)歸。”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云樹引領(lǐng)而望,可是又怎能獲得“可以當(dāng)歸”的效果呢?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實在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內(nèi)去。從“出戶”到“入房”,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騰的愁情推向頂點,以至再也禁不住“淚下沾裳衣”了!
全詩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寫的都是極其具體的行動,而這些行動是一個緊接著一個,是一層深似一層,細(xì)致地刻畫了游子欲歸不得的心理狀態(tài),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張庚分析詩中主人公的心理發(fā)展層次說:“因‘憂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戶’,既‘出戶’而‘彷徨’,因彷徨無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層次井井,而一節(jié)緊一節(jié),直有千回百折之勢,百讀不厭?!保ā豆旁娊狻罚?br>一首短小的抒情詩,能夠細(xì)致地表現(xiàn)如此豐富復(fù)雜的心理活動,這在我國古詩中是不多見的。俄國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長于心理描寫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寫,大都是對人物心理的一些說明,有時不免使人感到沉悶和厭煩。而我們讀的這首古詩,卻沒有這個毛病,它是通過人物的自我意識活動來表現(xiàn)的,通過由意識而誘發(fā)的行動來表現(xiàn)的,具有文學(xué)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詩的特質(zhì),這種藝術(shù)經(jīng)驗是值得注意的。
3.【原詩】《贈從弟其二》  劉楨
亭亭①山上松,瑟瑟②谷中風(fēng)。風(fēng)聲一何③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④,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⑥!
【注釋】①亭亭:高聳的樣子。②瑟瑟:形容寒風(fēng)的聲音。③一何:多么。④慘凄:凜冽、嚴(yán)酷。⑤罹( lí )凝寒:遭受嚴(yán)寒。罹,遭受。
【賞析】
本詩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起首二句以客觀描寫為主,以松的高潔之態(tài)動人情思,風(fēng)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biāo)示松的傲岸姿態(tài),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fēng)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在似乎不相關(guān)的松和風(fēng)之間沖突頓起,令聽者心驚,觀者顏開。兩個“一何”強調(diào)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xiàn)沖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第三句詩順接第二句,第四句呼應(yīng)首句,章法綿密,展開有序。
五六兩句,由風(fēng)勢猛烈而發(fā)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剛勁而拓寬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fā)顯出環(huán)境的嚴(yán)酷和青松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yuǎn),格調(diào)更顯得悲壯崇高。松樹和環(huán)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松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xiàn)出來。
最后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jié)。詩人由外而內(nèi),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nèi)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之所以不畏狂風(fēng)嚴(yán)寒,是因為有堅貞不屈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全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遠(yuǎn),氣壯脫俗。以松樹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復(fù)詠歌,卻不平板單調(diào);用詞樸素?zé)o華,風(fēng)骨雄健,氣勢有力。[5]
三.魏晉南北朝詩歌
1. 【原詩】 《雜詩》  魏 曹植
高臺多悲風(fēng),朝日照北林。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孤雁飛南游,過庭長哀吟。翹思慕遠(yuǎn)人,愿欲托遺音。形影忽不見,翩翩?zhèn)倚摹?
【賞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實屬景語,并無影射比喻之意。登高所以望遠(yuǎn),所以思遠(yuǎn)人也;而時值秋令,臺愈高則風(fēng)自然愈凄厲,登臺之人乃因風(fēng)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說風(fēng)悲正寫人之憂傷無盡。這一句簡括凝煉,開后人無數(shù)法門。如大謝句云:“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惫什苤泊宋遄种詾槊洌云潆m作景語,實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屬景語,卻化用《詩·晨風(fēng)》:“鴥彼晨風(fēng),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薄氨绷终?,乃女子思其夫之地。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興。古人以夫婦與兄弟關(guān)系相互為喻,蓋始于《詩三百篇》,即曹植詩集中也屢見不鮮。此處點出北林,正隱含《詩》中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之意,所以作者緊接著寫到“之子在萬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遠(yuǎn)在萬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遠(yuǎn),情韻不匱。蓋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層;而“之子”卻經(jīng)過這樣遙遠(yuǎn)而艱難的路程走向萬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傷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層;況其身既遠(yuǎn),他日歸來更非易事,為對方設(shè)身處地著想,自然更深了一層。 “方舟”二句又緊承“江湖”句而言?!胺街邸?,二舟相并,古時為大夫所乘用;“極”,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離思難任”,“任”者,負(fù)荷也。把“離思”寫得十分沉重壓抑,可見其中有多少愁苦優(yōu)怨之情。這雖只就自己一面說,實際上也體現(xiàn)出所思之人同樣是不勝其愁苦憂怨了。
以上六句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為第二段?!肮卵泔w南游”,表面上是寫實,即作者在登高望遠(yuǎn)之際看到孤雁南飛,實則蘊涵著好幾層意思。蓋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吳,無異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過庭”而“長哀吟”?!斑^庭”雖用《論語·季氏篇》“鯉趨而過庭”的字面,實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詩句仍作實寫,故見孤雁哀鳴而自己“翹思慕遠(yuǎn)人。李善注:“翹,懸也?!薄奥N思”,等于說“懸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見孤雁而思遠(yuǎn)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問它是否愿為自己捎個信兒去。但雁飛甚速,形影倏忽間便不見了,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傷了。“翩翩”,形容鳥疾飛之貌。連孤雁都翩然而逝,說明自己怨懷無托,結(jié)語似意猶未盡而已令人不忍卒讀,是真正寫情的高手。
此詩用筆似淺直而意實深曲,深得《詩經(jīng)》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體,故為建安以來詩人中之絕唱。
2.【原詩】《新亭渚別范零陵云》1  晉代  謝眺
洞庭張樂地2,瀟湘帝子游3。云去蒼梧野4,水還江漢流5。停驂我悵望6,輟棹子夷猶7。廣平聽方籍8,茂陵將見求9。心事俱己矣10,江上徒離憂11。
【注釋】1.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范零陵:范云。零陵:南齊郡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縣北。2.洞庭:山名,又稱君山,在洞庭湖中。張樂:猶言作樂。傳說黃帝在此奏《成池》之樂。3.瀟湘:水名。湘水至零陵縣西與瀟水合流,稱瀟湘。相傳帝堯的二女娥皇、女英隨舜不返,死于湘水。帝子:即指堯女。洞庭、瀟湘都是范云赴零陵經(jīng)過的地方。4.蒼梧:山名,即九嶷山。傳說舜死于蒼梧之野。5.水還:零陵的水由江漢金陵東流入海,故云。6.停驂(cān):猶言停車。古代駕車用四馬,兩旁的馬為驂。7.夷猶:猶豫不前。以上二句言一去一留,臨別依戀。8.廣平:指廣平太守鄭袤,晉朝人,曾做廣平太守,有政績,為百姓所愛。臨去,百姓戀慕涕泣。此句言范將如鄭袤在廣平,聲名藉甚。9.“茂陵”句:漢司馬相如謝病居茂陵。武帝遣人往求其書,及至,已卒。此句言自己將如司馬相如謝病家居,以遺文見求于世。10.心事:指上面所說的兩人的愿望。11.離:同“罹(lí)”,遭。
【賞析】
這首詩一開頭,就將詩筆放縱出去,從范云將去之地湖南著筆,從彼地的往古之時寫起:“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這里,詩人寫了兩個古老、美麗而又動人的故事。相傳古時黃帝曾在洞庭奏《咸池》之樂;帝堯的二女娥皇、女英曾追隨舜前往南方,沒有趕上而死于湘水。詩人以此來代指友人將要去的地方,用心良苦。本來,蠻夷之地,瘴煙濕熱,無樂可言;但,如果照實寫來,對將要前往赴任的朋友來說,該是非常大的刺激。所以,詩人靈心一動,從這兩個古老的傳說寫起,巧妙地引出友人將要去的地方,既回避了觸目驚心的刺激,又兼顧到了詩本身結(jié)構(gòu)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可謂精巧至極?!霸迫ドn梧野,水還江漢流。”第三、四句,仍承上那個古老的傳說寫下來,但筆勢已開始收束。通過云水往還的景色描寫,詩人將詩筆悄悄地收攏回來,從彼時彼地逐漸聚束到此時此地。他的那顆憂愁之心,先到蒼梧之野縈回了一圈以后,現(xiàn)在,宛如乘著思緒的木蘭之舟,沿著滔滔江水,徘徊到新亭江邊。離別就在此地、就在此時。詩人仿佛猛然從浮想聯(lián)翩中清醒過來,停車駐馬,目送已泛舟江中的友人。五六兩句一寫友人,一寫自己,用了一個大的鏡頭:一個岸邊立馬,悵然若失;一個江中輟棹,猶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達(dá)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別之情。
這種離別,交織著復(fù)雜的感情。失意,懷才不遇,便是其中的一個主要成份。最后四句,明白地道出了這一心跡。詩人用鄭袤的典故,是勉勵范云,希望他到任零陵后,能像鄭袤那樣,政有顯績,聲望日隆。而“茂陵”句則是自喻。詩人以司馬相如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樣,受到賞識。這與其說是寫理想、抒懷抱,不如說是強打精神,互慰衷腸。因為,現(xiàn)實畢竟是冷酷無情的。好友遠(yuǎn)往他鄉(xiāng)異地,自己寂寞都城,這才是現(xiàn)實,不可能海闊天高,奢談理想、抱負(fù)。所以,透過表象,體會到一種無可奈何的意緒,滋滋漫溢出來,以至最后化作了無可奈何的感嘆:“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遠(yuǎn)大的抱負(fù),宏偉的理想,都已隨著滾滾波濤,飄然而逝了,而今只有江上離別,只有無窮無盡的憂愁而已。離別的痛苦,加上失意的寥落,在詩人的心頭上蒙上了一層巨大的失落之感,憂愁、苦悶、沉寂、悵惘,多重意緒深深地糾纏著詩人,使他始終悵然獨立新亭,望著滔滔江水,任憑它帶走誠摯的友情,攪擾五味俱全的情懷,蕩滌無限渺茫、無限悠遠(yuǎn)的“心事”。
這首詩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很奇特。一般說來,送別詩都是從此地遙想彼地,從現(xiàn)時憧憬將來;而謝脁此詩,率皆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時空的安排上設(shè)置了一個超乎尋常的大逆轉(zhuǎn):時間,從往古的黃帝奏樂、二妃南行寫起——先將時間倒退回去,然后再慢慢收束回來,一直寫到與友人送別之現(xiàn)時;地域,從范云將在之地洞庭瀟湘(實指零陵)寫起——先將地域推宕開去,然后再悄悄拉攏過來,由江漢之水,順流直下,一直寫到離別之此地。在此基礎(chǔ)之上,再由物境而入心境,將詩筆深入到心靈深處,抒發(fā)懷友之思和惜別之情,描繪失意之志和失落之感。這樣一條由遠(yuǎn)及近、由景入情的線索,蜿蜒絡(luò)繹于詩的始終,表現(xiàn)出詩人構(gòu)思上的精巧和詩篇結(jié)構(gòu)上的戛戛獨造。
3.【原詩】 《贈王桂陽》  南朝梁 吳均
松生數(shù)寸時,遂為草所沒。①未見籠云心,誰知負(fù)霜骨。② 弱干可摧殘,纖莖易陵忽。③何當(dāng)數(shù)千尺,為君覆明月④。
【注釋】①這兩句是說松樹雖是大材,但當(dāng)它初生數(shù)寸之時,也會被草埋沒而不被看重?!、诨\云心:指高遠(yuǎn)的志向。負(fù)霜骨:指堅貞的品質(zhì)。這兩句是說,當(dāng)一個人高遠(yuǎn)的志向尚未表露的時候,誰能曉得他有堅貞的品質(zhì)呢? ③弱干、纖莖:都指松樹幼小時的枝干。陵忽:欺陵、忽視,也即是摧殘的意思?!、芎萎?dāng):何日。覆明月:與前面“籠云”意思相似。籠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業(yè)、能“遮無蓋地”的意思。
【賞析】
王桂陽可能就是當(dāng)時的桂陽郡太守王嶸。吳均又有《贈王桂陽別詩三首》,其中說王桂陽“高華積海外,名實滿山東。自有五都相,非無四世公。”可見王的地位很高,又有“愿持鷦鷯羽,歲暮依梧桐”等語,說明吳均頗有依附于他的打算。從這種關(guān)系推斷,這首詩很可能是他的自薦之作。
自薦的詩很難寫,自譽過高,未免有夸言干乞之嫌,因而吳均這里避開了正面的自我標(biāo)榜,全以松作比喻。松樹雖可長成參天的大材,但初生之時不過數(shù)寸而已,甚至?xí)浑s草埋沒,人們不知道它拔地千丈、籠聚云氣的壯志,怎么會明白它具有傲霜斗雪的氣骨呢!前四句顯然以初生之松比喻自己的沉淪下僚、未見器重,而借形容松樹的性格,表明自己高遠(yuǎn)的志向、堅貞的品質(zhì)?!叭醺煽纱輾?,纖莖易陵忽”二句,更說小松枝干嫩弱,易被摧殘,喻自己身處下位,易遭人欺凌與忽視,委婉地表達(dá)了向王桂陽求助的意圖。最后兩句則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抱負(fù),他說:當(dāng)幼松一旦長成數(shù)千尺的大樹,則可籠云覆月,庇護眾生,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一朝出人頭地,就可建功立業(yè)、大濟蒼生,至于到那時不會忘記王桂陽的知遇之恩,也是不消說的,“為君”二字,便含有此意。
這首詩通篇用比體,托物言志,句句寫松,卻句句落實到人,“數(shù)寸”、“草所沒”、“弱干”、“纖莖”諸語,極說幼松之弱小易欺;“籠云”、“負(fù)霜”、“千尺”、“覆明月”諸語,則極言松的前程遠(yuǎn)大。兩者對照鮮明,使讀之者既痛惜于詩人的懷才不遇,又凜然不敢對詩人少存輕忽。雖是自薦之詩,氣格卻絕不卑下,這是詩品,也是吳均的人品。
吳均的詩已開唐律之先河,元陳繹曾的《詩譜》就在“律體”中列有吳均之名,并以為他與沈約諸人是“律詩之源,而尤近古者’,即此便可說明他在近體詩形成中的作用了。如這一首詩,其音調(diào)雖未完全合律,然已頗有律詩的章法,中兩聯(lián)為對句,也合乎律詩的規(guī)律,這正是由古詩向律體過渡的形態(tài)。
4.【原詩】  《晚出新亭》  南朝 陰鏗
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潮落猶如蓋,云昏不作峰。遠(yuǎn)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賞析】
這首《晚出新亭》詩,是寫江上景色的代表性作品,寫景以抒情,情景交融。
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境內(nèi),是朝士們游宴之所。詩的起勢不凡,首句寫景,次句寫情。江水浩蕩而去,離愁卻襲上心來,真是幾重波浪幾重悲啊。此詩的發(fā)端與謝朓《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正同,開首兩句即點出“離悲”的主題。以下四句具體寫江景:盡管江上潮勢已經(jīng)低落,但洶涌翻滾的波濤仍然猶如高張的車蓋;水面之上云霧沉沉,無有峰巒之狀。戍鼓之聲從遠(yuǎn)處隱隱傳來,頓添幾分肅殺之氣;遠(yuǎn)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滿目蕭索?!俺甭洹倍湟猿甭湓苹璋凳驹娙诵某辈黄剑斑h(yuǎn)戍”二句則通過戍鼓、寒松一步渲染悲愁的氣氛。在這荒寒蕭條,滿目凄涼的時刻,詩人卻不得不孤舟遠(yuǎn)征,艱難獨行,最后兩句自然而然的直抒情懷,感嘆征程艱難,歸程無期
此詩語言洗煉,寫景抒情,皆出于自然,將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等景物組合成一幅《孤舟遠(yuǎn)行圖》,形象鮮明,意境幽遠(yuǎn)。
5.【原詩】 《渡河北》  南朝 王褒
秋風(fēng)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
【賞析】
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對故國的懷念和羈旅他鄉(xiāng)的感慨。詩歌開頭兩句用“因物興感”的手法來引出對江南故國的悠遠(yuǎn)思念。黃河邊上的“木葉”在秋風(fēng)中紛紛飄落,此番情景使詩人想起屈原的名句:“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想來此時此刻,那浩蕩的秋風(fēng)也同樣吹拂著江南的洞庭湖水……。“還似”二字把詩人的懷念之情極其委婉地表達(dá)出來了。三四句寫北渡所見之景,感慨原本漢代的北部邊塞,卻成了北朝異族的工事,把深沉的歷史感慨融入故國之思中。五六句寫北渡所聞。《隴頭歌》是抒寫思鄉(xiāng)之情的樂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慘之際,聽到遠(yuǎn)方傳來異國悲涼的歌聲,更覺肝腸寸斷。結(jié)尾二句用信馬由韁、茫然迷路的動作來刻畫詩人心灰意懶、悵然若失的情狀,一種惆悵綿渺的情味縈繞在畫面中。這首詩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同時又具有蒼勁悲涼的格調(diào),表現(xiàn)出南北詩風(fēng)融和的特點。
四.隋唐、五代詩歌
1.【原詩】  《別宋常侍》  隋代 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漢川東。無論去與住,俱是一飄蓬。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別有相思處,啼鳥雜夜風(fēng)。
【賞析】此詩是詩人離開長安前往漢中時寫給前來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首二句總說送行之事,提出"游人"與"客"雙方以及"杜陵北"與"漢川東"兩地。"游人",詩中指宋常侍。"客",詩人自謂。"杜陵",古縣名,在長安東南,此以"杜陵北"指長安。"漢川"即漢水,漢中位于漢水的東北,故以"漢川東"指漢中。宋常侍在長安為尹式餞行,離情別緒即由此生出,故先著一筆以記其事。
三四句轉(zhuǎn)而抒情。"去"者,說自己;"住"者,指宋常侍。當(dāng)此分手之際,不作丈夫的壯詞,也不為兒女的呢語,而是著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飄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隨風(fēng)而走。詩人將自己與對方比成蓬草,見出對對方的理解,同病相憐之意與羈旅飄泊之情,已盡含在這淺近而又動人的比喻之中。
五六句著眼于年齡帶來的變化。"秋鬢",遲暮之年的白發(fā)。秋鬢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顏",衰老的容顏。衰顏本不紅,倚仗酒力而始顯紅潤。這兩句寫衰老之態(tài),抒遲暮之感,含蓄地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的情懷。
末兩句寫別后相思之意。"別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見意,意謂今日此地之別離情景固然令人難忘,但異日又將會有新的情景觸動自己的離情。詩人擬想,分手以后,自己將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聽到靜夜里的啼烏聲、風(fēng)聲,而啼烏聲、風(fēng)聲如泣如訴,又會加重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寓情于景,以景結(jié)情,顯得別有韻致,情味綿長。
這是一首早期律詩。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聯(lián),但前兩聯(lián)之間并后兩聯(lián)之間都失粘;三四句處于頷聯(lián)的位置上,本該用對仗,卻只是兩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構(gòu)成流水對。該粘而不粘,該用對仗而不用,這些都是律詩在演進過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跡象。
2.【原詩】  《夏日題老將林亭》  唐代  張蠙
百戰(zhàn)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井放轆轤閑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
【注釋】凌煙閣是原本皇宮內(nèi)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煙閣內(nèi)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
【賞析】 
   據(jù)新舊《五代史》載,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內(nèi)寵,及病危,把持朝政的宦官、重臣,密謀“盡去建故將”?!冻啥伎h志》亦載:王建晚年,“多忌好殺,諸將有功名者,多因事誅之”。后主王衍即位后,其舊勛故老,皆棄而不任。由此看來,詩中“老將”的退隱是有其政治原因的。 
   首聯(lián)“百戰(zhàn)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概括點出老將心境的寂寞及其門第的冷落。一個“翻”字,甚妙。老將有別于隱士,不應(yīng)“愛靜”,卻“翻愛靜”;“侯門”與仙人的洞府有異,不應(yīng)相似,偏“漸欲似”,這就把這位老將不同于一般的性格揭示出來?!?br>   頷聯(lián)、頸聯(lián)四句,作了具體刻畫。“墻頭雨細(xì)垂纖草”,“侯門”的圍墻,經(jīng)斜風(fēng)細(xì)雨侵蝕,無人問津,年久失修,已是“纖草”叢生,斑駁陸離。狀“纖草”著一“垂”字,見毫無生氣的樣子,荒涼冷落之意,自在言外?!八骘L(fēng)回聚落花”,寫園內(nèi)湖面上,陣陣輕微的旋風(fēng),打著圈兒,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這里只用了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風(fēng)自吹拂、花自飄零、湖面凄清、寂寞蕭條的景象。園林冷落如許,主人心境可知。這是詩人寓情于物之筆?!?br>   “井放轆轤閑浸酒”,轆轤是汲取井水的裝置。老將取井水之涼,使酒清涼爽口,寫其閑適生活?!盎\開鸚鵡報煎茶”,打開鸚鵡籠子,任其自由往來,好讓它在有客光臨時報告主人,督請煎茶待客。這兩句從側(cè)面借助物情來反映人情,不僅使畫面的形象鮮明生動,構(gòu)成一個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細(xì)膩地揭示出老將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狀態(tài),手法相當(dāng)高明?!?br>   尾聯(lián)“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用反詰的句式對老將進行規(guī)勸與慰勉,揭出詩的主旨?!傲锜熼w”指唐太宗為表彰功臣,繪其畫像于凌煙閣上事。據(jù)《新五代史》載:蜀王建五年曾起壽昌殿于龍興宮,“畫建像于壁”,并且還起“扶天閣,畫諸功臣像”。這兩句是說:在凌煙閣畫像留名的人,又有誰不曾在戰(zhàn)場上立過功呢?功勞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與蕭條是大可不必的?!?br>   這詩在藝術(shù)上也很有特色。前六句鋪寫老將寂寞閑適的“仙家”生活,后二句筆鋒一轉(zhuǎn),點明旨意,文勢波瀾曲折。本來,以“百戰(zhàn)”之功贏得封侯的老將,在詩人看來更應(yīng)竭力報國??伞肮Τ伞狈磹燮稹办o”來,這是出人意外的;“靜”且不說,還愈來愈欲“似仙家”,一點世事也不關(guān)心了;不唯如此,竟連自己居住的園林也懶得去經(jīng)營修葺了。鋪寫老將的消沉,一層比一層深入,反過來證明規(guī)勸老將的理由越來越充分。如果說,前者是“畫龍”,那么后者就是“點睛”;二者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tǒng)一,使詩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畫面中表現(xiàn)出來,規(guī)勸之旨,體現(xiàn)于詩情畫意之中。
3.【原詩】 《書邊事》  唐代  張喬
調(diào)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fēng)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賞析】
   唐朝自肅宗以后,河西、隴右一帶長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沙州民眾起義首領(lǐng)張議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張議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圖入朝,宣宗因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jié)度使;公元857年(大中十一年),吐蕃將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歸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邊塞地區(qū)才又出現(xiàn)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此詩的寫作背景大約是在上述情況之后?! ?nbsp;  
詩篇一展開,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邊塞軍旅生活的安寧圖景。首句“調(diào)角斷清秋”,“調(diào)角”即吹角,角是古代軍中樂器,相當(dāng)于軍號;“斷”是盡或占盡的意思。這一句極寫在清秋季節(jié),萬里長空,角聲回蕩,悅耳動聽。而一個“斷”字,則將角聲音韻之美和音域之廣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調(diào)角”與“清秋”,其韻味和色調(diào)恰到好處地融而為一,構(gòu)成一個聲色并茂的清幽意境。這一句似先從高闊的空間落筆,勾勒出一個深廣的背景,渲染出一種宜人的氣氛。次句展現(xiàn)“征人”與“戍樓”所組成的畫面。你看那征人倚樓的安閑姿態(tài),多象是在傾聽那悅耳的角聲和欣賞那迷人的秋色呵!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傳達(dá)出邊關(guān)安寧、征人無事的主旨。
  頷聯(lián)“春風(fēng)對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風(fēng)”,并非實指,而是虛寫?!扒嘹!?,是漢朝王昭君的墳?zāi)埂_@使人由王昭君和親的事跡聯(lián)想到目下邊關(guān)的安寧,體會到民族團結(jié)正是人們長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會象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風(fēng)中搖蕩一樣,長青永垂?!傲褐荨?,當(dāng)指“涼州”。唐梁州為今陜西南鄭一帶,非邊地,而曲名《涼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涼州,地處今甘肅省內(nèi),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南,與涼州地帶一東一西遙遙相對。傍晚時分,當(dāng)視線從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jīng)鲋輹r,夕陽西下,余輝一片,正是一派日麗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見,即使在那更為遙遠(yuǎn)廣闊的涼州地帶,也是十分安定的。
  頸聯(lián)“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大漠”和“窮邊”,極言邊塞地區(qū)的廣漠;而“無兵阻”和“有客游”,在“無”和“有”、“兵”和“客”的對比中,寫明邊關(guān)地區(qū),因無蕃兵阻撓,所以才有游客到來。這兩句對于前面的景物描寫起到了點化作用。
  末聯(lián)兩句“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運用生動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寫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詩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按怂辈淮_指,也可能指黃河。詩人望著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緒聯(lián)翩。他想:蕃情能象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該多好?。∵@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民族團結(jié)的愿望。
  全詩抒寫詩人于邊關(guān)的所聞、所見、所望、所感,意境高闊而深遠(yuǎn);氣韻直貫而又有抑揚頓挫;運筆如高山流水,奔騰直下,而又回旋跌宕。正如俞陛云在《詩境淺說》中所說:“此詩高視闊步而出,一氣直書,而仍頓挫,亦高格之一也?!?br>4.【原詩】  《送劉昱》  唐代   李頎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北風(fēng)吹五兩,誰是潯陽客。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注釋】(1)五兩:古代的候風(fēng)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2)郭:外城。(3)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賞析】
詩一開頭,就以景襯情,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卑嗽虑镆鉀觯哆叺娜敾ㄊ前咨?,江中的浪頭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風(fēng)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風(fēng)力打濕葦花,葦花則隨風(fēng)而撲向浪花,兩者似乎渾然一“白”了。這“白”,不是嚴(yán)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涼秋八月之白,既不絢爛,也不凜烈,而是素凈蕭疏。此詩將蘆花與秋江浪花聯(lián)想在一起,讓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純潔的友情之愛白浪滔天——那種“蘆花一白萬頃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構(gòu)成了雪花一樣翻騰的江水了。其時,“北風(fēng)吹五兩”。五兩,是古代的候風(fēng)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北風(fēng)吹動船桅上的“五兩”,似乎在催趕著離客?!罢l是潯陽客”,表明了船的去處。潯陽,即九江,在鎮(zhèn)江的西南方,北風(fēng)恰是順風(fēng)??磥恚鸵煤蔑L(fēng)而開動了。那么,“誰是潯陽客?”當(dāng)然是劉昱,這一點,詩人明白,讀者也明白。然而詩卻故意用設(shè)問句式,使文氣突起波瀾,增強了韻味。八月風(fēng)高,葦寒浪白,誰也不會愿意風(fēng)行水宿。眼前劉昱偏偏要冒風(fēng)波而遠(yuǎn)去潯陽,因而“誰是”一問,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劉昱且住為佳。詩心至此而更曲,詩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劉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風(fēng)吹著五兩,何況雨止潮生,又具備了揚帆啟碇的條件。“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這兩句并不是泛泛寫景,而是既暗示離客之將行,又補點出啟行的地點(鸕鶿山當(dāng)在鎮(zhèn)江一帶,其地已不可考)。而詩由此也已從前面的入聲十一陌韻而轉(zhuǎn)用八庚韻,給人以清新之感,與這兩句所表現(xiàn)的秀麗景色是十分和諧的。于是,劉昱在這風(fēng)高潮漲雨霽天晴之時走了。詩人佇立凝望著遠(yuǎn)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會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一般送客詩,往往易落入送別時依依不舍,分別后惆悵獨歸這一窠臼,而李頎卻把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設(shè)想。身在此,而心隨友人遠(yuǎn)去。后來北宋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用的也是這種手法。詩人推想劉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邊了,那時,耳邊會傳來一陣陣凄涼的雁叫聲。葦中有雁,這是常見的,因而詩人由鎮(zhèn)江江邊的蘆葦,很容易聯(lián)想到雁。但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雁是合群性的禽鳥,夜宿葦中也是群棲的,群棲時一般不發(fā)聲,如果發(fā)出鳴聲,那一定是失群了。劉昱單身往潯陽,無異于孤雁離群,那么夜泊聞雁,一定會聯(lián)想到鎮(zhèn)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霸嚒弊?,即暗含比意。反過來,留著的人都思念劉昱,這就不必說了。末句既以“雁”字呼應(yīng)蘆葦,又從雁聲發(fā)生聯(lián)想,委婉蘊藉,毫無顯豁呈露之氣,別有一番情味,開后來神韻之風(fēng)。
此詩雖然是一首古體詩,但在古拗中時有律句,在散漫中夾帶對偶,豐富多姿。如第一段頭兩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詩,除第一句是連下五個平聲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嚴(yán)整的律句,與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聲律上兼有鏗鏘頓挫的音樂感、柔和婉諧的美感。再如“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兩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對偶句,正所謂“于局勢散漫中求整飭”(《說詩晬語》),錯落有致,別具一格。在聲韻與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節(jié)拍急促的五言詩,配以短促的入聲韻,抒寫臨別時激烈的情懷;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轉(zhuǎn)為舒展,聲韻也隨之轉(zhuǎn)換,變五言為七言,化急節(jié)為慢聲,配上悠揚的平聲韻,更顯情深意切。
5.【原詩】  《謫仙怨 》  唐代  劉長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yuǎn)近,人隨流水東西。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釋】①晴川:指在陽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蕪: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長沙:這里用漢代賈誼謫遷長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謫仙怨》又名《劍南神曲》,其曲調(diào)為唐玄宗于天寶十五載入蜀途中所創(chuàng)制。劉長卿寫此詞時約在大歷中。當(dāng)時作者因受到鄂岳觀察使吳仲孺的誣陷,由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貶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詞題有兩個,一作《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一作《答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見集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六言》(均見《全唐詩》)。從題目上看,這首詞是寄給梁耿的。梁耿事跡不詳。元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五曾提到過他。從詞的內(nèi)容看來,梁耿當(dāng)時亦在貶所。苕溪在今浙江湖州。當(dāng)是作者赴睦州途中行經(jīng)之處。
開頭兩句“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以回憶起筆,敘寫了數(shù)年前與梁耿分手時節(jié)的情景。“晴川”指晴朗的原野?!奥淙粘醯汀笔钦f落日開始接近地平線。“ 解攜”就是與友人分手。劉長卿于唐肅宗至德初曾任蘇州長洲尉,與梁耿交厚,不久梁耿因事獲譴,行將遠(yuǎn)謫。作者為他餞行于苕溪之上。這次重經(jīng)苕溪,很自然地回想起當(dāng)年送別的情景。首句中的“初”字,很值得玩味。送別之際,留戀盤桓,把臂傾觴,暫時忘卻了離愁別緒,也不覺得時間的流逝。直至紅日西沉,始覺天色向晚,不得不解舟啟航了?!俺酢弊忠悦翡J的直覺,抒寫了強烈的主觀感受:話別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離別之愁已夠凄楚,更何況言未盡懷,孤舟催發(fā)。次句緊接以“惆悵”二字,就勢把滿腹愁緒瀉出,以下便轉(zhuǎn)到眼前的實景上來。
三、四句以“鳥先平蕪遠(yuǎn)近,人隨流水東西”,由眼前實景引出更深一層的感慨。作者送別梁耿以后,自己也因“剛而犯上”,于至德三載被貶為潘州南巴尉。這段辛酸往事涌上心頭,遂使眼前的景物也似乎為作者的心境而設(shè)。他從鳥兒忽遠(yuǎn)忽近的飛翔,想到了自己在宦海忽東忽西的漂泊;鳥兒飛翔,尚能自由掌握遠(yuǎn)近方位,而自己宦游,卻身不自主,只能聽?wèi){命運的擺布。上句中的“向”字寫飛鳥凌空展翅,在廣闊的平蕪上空任意來往,顯得極為自由活躍。人鳥相比,反不如鳥,這一是夠悲愴的了;更何況今日之飛鳥,一似識破作者心理,故意在平蕪上空去來不已,引起作者的身世之感,則其景其情,實令人難以忘懷。作者在此運用相輔相成的手法,極為深切而又含蓄地寫出了內(nèi)心的酸楚之事和悲憤之情。以上四句明代以后的選家都定為上片,而把下面四句定位下片。按之唐人竇弘余,康駢的同調(diào)之作。不僅三辭平仄一致,而且八句渾然一體,可見此詞原無分片只說。
五、六兩句“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寫別后思念之深?!鞍自啤?,“明月”在古詩詞中常被用來表現(xiàn)對遠(yuǎn)方親友的思念。如杜甫《很別》詩:“思家步月清宵立,異地看云白日眠”。詞中兩句也是借白云,明月來寄托對梁耿的思念。白云飄忽不定,時或千里,時或萬里,象征著今日與友人暌隔之遠(yuǎn),而自己的思念之情也悄悄地隨著遠(yuǎn)去的白云飛向天涯?!懊髟隆币辉~,上乘首句“落日”而來。友人于“落日初低”時分乘舟遠(yuǎn)去,詩人佇立溪畔,凝神望久,不覺月輪初上,照得前溪后溪猶如白晝。兩句雖然都是景語,但上句喻今日之暌隔,下句寫昔日之相別,不僅景中有情,而且充分發(fā)揮了詩歌的時間藝術(shù)長處,把今昔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了一幅形象凝練的感情畫面,既呼應(yīng)了開頭,又十分自然地過渡到結(jié)尾。
最后兩句“獨恨長江謫去,江潭芳草萋萋”,寫作者極力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而終于無法解脫出來的情狀?!伴L沙”原指西漢前期被謫為長沙王的太傅賈誼,這里借指梁耿。賈誼是一個有才學(xué),有品格的杰出人物。他的被貶,完全是無罪的。用賈誼比梁耿,說明梁耿人才出眾。他的遭貶,也是無辜罹難。“獨恨”者,意即人世間一切恨事皆可忘卻排遣,唯獨對志同道合的友人無辜遭貶一事永遠(yuǎn)不能忘懷之謂。作者所以能具此一份強烈的感受,當(dāng)與自己切身感受有關(guān)。“長沙謫去”四字,復(fù)于“獨恨”之余,在心靈上掃出一片感情空白。這片空白,在現(xiàn)實人生中已經(jīng)無法填補。于是,只好從虛擬的想象中去尋求寄托?!敖丁笔亲髡呦胂笾辛汗⒅喚又?。“春草萋萋”是《楚辭·招隱士》中語:“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古人常以春草之生,興游子思?xì)w之情。“萋萋”形容春草的茂盛。春草由初生至而茂盛,游子自當(dāng)由遠(yuǎn)出而思?xì)w。但實際情形并非如此。游子欲歸而終不得歸,梁耿遠(yuǎn)謫未返,己亦正行赴謫所。詩人原想借借《楚辭》的妙文秀句填補內(nèi)心的感情空白。至此則非但不能達(dá)到此項目的,反而更增添了幾分凄愴寥落之感。充塞于詩人心頭而又聊可以與友人千里相接的,唯有一片連綿不斷,延伸到天涯海角的萋萋芳草而已。由此可見,他們彼此的心境都是非常痛苦的。
全詞六言八句,四十八字,五平韻。每句坐三次停頓,音節(jié)短促激楚,有一波三折之妙,頗能傳達(dá)出作者郁抑不舒的衷切心情。中間四句兩兩相對,不僅有律詩的嚴(yán)整,而且多用于民歌語言(如“千里萬里”,“前溪后溪”),有歌詞的通俗和回環(huán)蕩漾的情致,因此很適于傳唱。竇弘余《廣謫仙怨序》稱劉長卿撰寫此詞后,曾 “吹之為曲,頗為自得”,足見作者自己也是很欣賞這篇作品的。
6. 【原詩】  《浣溪沙》  唐代  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fēng)香。   不語含嚬深浦里,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注釋】⑴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藥用。 ⑵愁煞——為難極了。棹船郎——船夫。 ⑶帆盡——船已遠(yuǎn)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鑒賞】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成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fēng)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并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fēng)、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huán)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fēng)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干什么的懸念。“整鬟”,在這里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著“女衛(wèi)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里”承上啟下。“不語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為什么“不語含嚬”,這是啟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著“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這里并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極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里是“為難了”、“難壞了”的意思。詞的最后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闭f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了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癡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jié)束了全詞。最后以一個饒有余味的畫面結(jié)尾,既合水鄉(xiāng)秋景,又關(guān)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7.【原詩】  《春光好》  五代  和凝
蘋葉軟⑴,杏花明⑵,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牵杪暍?。春水無風(fēng)無浪,春天半雨半晴。紅粉相隨南浦晚⑸,幾含情⑹。
【注釋】⑴軟——柔嫩。⑵明——鮮艷。⑶綠汀——芳草叢生的水邊平地。⑷棹歌——船歌。⑸紅粉——借代為女子。⑹幾含情——屢次含著深情。
【鑒賞】
這首詞寫春游的情景。上片寫在葉嫩花明的春光里,畫船輕蕩,鴛鴦戲浴,漁歌聲聲,給人以輕快明暢之感。下片“春水無風(fēng)無浪,春天半雨半晴”二句,連用兩個“春”字,兩個“無”字,兩個“半”字,寫盡春光駘蕩之狀。后兩句寫人情,與上片“鴛鴦”呼應(yīng),突出“紅粉相隨”。少女們相互媳戲追隨,在南浦游玩,各得其樂。這首詞寫得明快,有生活氣息,擺脫了濃厚的富貴味,堪稱佳詞?! ?br>水,好在無風(fēng)無浪;禽、船、岸花便倒影得分明。天,好在半雨半晴,霞光、雨絲便交織得奇妙。在疏淡的暮靄中,伴一二紅粉知已泛舟南浦,更多了幾分含蘊不露的情意!
詞中以輕快的筆觸,鮮明的色澤,描繪了一幅充滿江南情調(diào)的春水泛舟圖。上片勾畫具體景物,從不同角度來點染畫面。開頭三句,寫蘋葉,寫杏花,寫畫船,是從景物給人的感受這個角度下筆的。水面上的蘋草,長出了翠嫩的新葉,給人以柔軟的感覺;岸邊的杏花,一簇簇,一樹樹,在陽光下格外眩眼奪目,給人以明亮的感覺;春潮水漲,畫船在碧波上微微蕩漾,給人以輕盈的感覺。一個“軟”字,一個“明”字,一個“輕”字,看似信筆拈來,毫不著力,但十分準(zhǔn)確地寫出了當(dāng)時的實景實感。接下來兩局,寫從綠水中出浴的鴛鴦,成雙結(jié)對地戲游,是目之所見——從視覺感受的角度下筆;寫畫船上劃槳的人兒,唱起了悠揚的歌聲,是耳之所聞——從聽覺感受的角度下筆,它們給明媚的春光平添了盎然的生意和活躍的氣氛。
“春水無風(fēng)無浪”,一眼望去,水面是風(fēng)平浪靜,微波不興,這就為上面描繪的景物延伸出更為寬廣的背景,開闊了讀者視野。“春天半雨半晴”,進一步從平靜的水面寫到多變的天空,一會兒“水光瀲滟,一會兒“”雨絲風(fēng)篇”,這又給上面展現(xiàn)出的畫面抹上了變換不定的色彩,從而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這兩句,總寫江南春季的特點,具有濃厚的水鄉(xiāng)風(fēng)味。最后,作者又給這幅美不勝收的風(fēng)景畫添上了人物,它賦予自然景物以愉悅的生活氣息,使人讀來油然產(chǎn)生一種“人在畫圖中”的藝術(shù)感受。
這首詞通過充滿活力的自然景物描繪,贊美了江南的大好春光,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感情的基調(diào)是明快的、健康的。作者善于把握自然景物的特征,從不同角度準(zhǔn)確地表達(dá)自己的感受,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出一幅賞心悅目的風(fēng)景畫面,在藝術(shù)上是相當(dāng)成功的。
8.【原詩】  《春光好》  五代  歐陽炯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萬匯此時皆得意⑴,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⑵,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剪卻⑶,掛斜陽?[
【注釋】⑴萬匯:萬物。 ⑵苔錢:苔點形圓如錢,故稱“苔錢”。 ⑶金絲:指柳條。
【鑒賞】
作品描繪的是成都的的風(fēng)光和生活。詞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描寫的物象有機地組合為一體,構(gòu)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 ?br>此詞發(fā)端以淡淡的筆墨點明時令:“天初暖,日初長?!背啥妓募痉置?,冬盡春始,景象不同。這兩句寫春天來了,用兩“初”字,而且都是就感受著筆的。天初暖,寫氣候特征;日初長,寫晝夜特征。兩句看似平易,卻是詠早春的不可移易之語。大地經(jīng)過沉睡的冬季之后蘇醒了。無邊的春色使詞人情不自禁地叫出一聲“好春光”。緊接著以“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來補充“好”字的內(nèi)容。萬匯,包括各種竹木花樹。它們新葉不同,顏色不同,花兒不同,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下爭奇斗艷,處處給人以競相比美之感。詞人先用一個“得意”,再用一個“競”字,像以濃墨重彩在表現(xiàn)熱鬧的春意。
 下片寫園林春色,是特寫,是近景。一場春雨,竹林中新筍從點點如錢的綠苔地里迸發(fā)出來,第二句“花偎雪塢濃香”與首句“筍迸苔錢嫩綠”對仗,景致互相映襯,香色紛陳,更為突出。繁花,花團錦簇,如綽約少女依偎著雪塢,濃香四溢。詞人在迷人的春色中流連忘返,不覺到了黃昏。天空泛出彩霞,他舉目望去,柳絲夕陽,構(gòu)成了天然圖畫,詞人忽發(fā)奇想問道:“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春柳嫩葉初萌,色如金線,均勻的柳絲,兩兩相對的柳葉,像天工剪裁而成。賀知章《詠柳》后二句人稱神來之筆,歐陽炯化用其意以寫早春園林夕照,創(chuàng)造了新的意境,余味無窮。
9.【原詩】  《江城子》  唐代  牛嶠
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fēng)。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鑒賞】
此詞的調(diào)名即是題目,寫的是一個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風(fēng)物。從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國宮殿等情況來看,自然寫的是古會稽(今紹興)。前三句“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fēng)?!?,寫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從城東流過,江面空闊,沙灘陣陣風(fēng)起,好一派秀美、曠遠(yuǎn)的江郊景色?!霸酵鯇m殿,蘋葉藕花中”是對此城歷史的回顧與沉思。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霸主之一,他就曾在這里建都,可如今已不見痕跡,往日的宮殿一直上已是一片片紅藕翠蘋了,這就點明了此城的顯赫歷史,增加了一個描寫層次,無異于在它的背景上涂了一層古老蒼涼的底色,豐富了江城的形象。當(dāng)然作者的懷古之情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說任何雄圖霸業(yè)、奕奕生光,都經(jīng)不起時間的銷蝕而云飛煙滅。尾三句“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濛濛?!保忻鑼懽罡唤翘厣木坝^:當(dāng)你登上臨江的水樓,卷起幃簾,憑窗一望時,只見魚躍浪翻,激起千片飛雪,一江雨霧,迷迷蒙蒙,蔚為壯觀。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過水;樓窗口而攝入眼簾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畫卷,美不勝收。
此詞僅三十五字,卻把一個江城的風(fēng)物描寫得如此形神兼?zhèn)?,筆力實在不凡。究其奧妙,大約有三端:一是注意多側(cè)面、多角度的描寫。它先從遠(yuǎn)觀角度寫江郊景色,次一歷史眼光看湖塘風(fēng)光,再用特寫鏡頭寫水樓觀濤。如此不僅層次清晰,而且頗富立體感。二是注意色彩的調(diào)配和多樣。斑斕的、碧綠的江水與白色的沙灘構(gòu)成一種清新淡遠(yuǎn)的色調(diào);翠綠的蘋葉與鮮紅的荷花相配,又以秾麗的色澤耀人眼目;浪花之如雪和水雨之蒙蒙又構(gòu)成一種朦朧混茫的氣象。三是注意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如的起飛,碧水的東流,半灘風(fēng)吹,浪花飛舞等等,這種動態(tài)景象,無疑賦予江城以勃勃的生機和飛動的氣韻。
10.【原詩】《清平樂》 五代 韋莊
野花芳草,寂寞關(guān)山道。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羅帶悔結(jié)同心,獨憑朱欄思深。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fēng)觸鳴琴。
【注釋】⑴暗老——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人已衰老。 ⑵“羅帶”句——懊悔當(dāng)年用羅帶打結(jié),表示雙方愛慕之心。 ⑶風(fēng)觸鳴琴——風(fēng)觸動琴而使之鳴。
【鑒賞】
這首詞是傷春懷人之作,寫思婦傷情。它代指思婦立言,而不同于常見的韋莊自我抒發(fā)情性之作。
“野花芳草,寂寞關(guān)山道。”這是思婦想象丈夫在遠(yuǎn)行的路上,雖有野花芳草,但畢竟寂寞荒涼,形單影只,不堪凄楚。接著寫近處的風(fēng)景:“柳吐金絲鶯語早”,這是早春時節(jié),柳枝柳葉還沒有一片碧綠,而是黃中透綠,所以詞人寫“柳吐金絲”,讓人眼前一亮,再加上報春的鶯語,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給以強烈渲染。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反襯思婦的悠悠愁思:“惆悵香閨暗老。”令人覺得黯然銷魂。
“羅帶悔結(jié)同心,獨憑朱欄思深?!边@里寫的是思婦心理活動,文字的表面是思婦悔恨不該和丈夫用羅(錦)帶打那個同心結(jié),其實是愛之切,恨之切。所以思婦獨自倚著閨閣的朱欄無限深情地思念著遠(yuǎn)行的丈夫。這深情的思念縈繞在思婦的頭腦中,讓思婦不能安然入眠,只要有一點輕微的動靜,就把思婦從夢中驚醒?!靶〈帮L(fēng)觸鳴琴” ,連聲響細(xì)微的輕風(fēng)拂琴鳴都讓思婦不能睡穩(wěn)。思婦被驚醒后看到的是“半床斜月” ,一片凄涼清冷,不禁讓人觸景生情,這也正應(yīng)了李清照的那句“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結(jié)構(gòu)比較特殊,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寫思婦憑欄思深:上片直到下片頭兩句,是所思的具體內(nèi)容。野花盛開,芳草萋萋,柳吐金絲,鶯聲不斷,是寫暮春之景,以時暮襯托出“香閨暗老”,而況關(guān)山道上,消息全無,使人惆悵,憔悴蒼老,產(chǎn)生了“悔結(jié)同心”的輕怨。第二層是由思深而成夢,夢后而傷情。夢境略去了,夢后也只是用“斜月”、“風(fēng)觸鳴琴”這一富有寓意的圖畫表現(xiàn)的,有聲有色,耐人咀嚼。
此詞通篇不假雕飾,全用白描,于淺直中見深切,于此很可以看到韋莊詞的基本特色。
11.【原詩】《臨江仙》   五代 鹿虔扆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fēng)。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賞析】
上闋開篇二句,便醞釀了全章冷寂荒涼的基調(diào):緊扣的鐵鎖、深閉的重門、蕭瑟的荒苑、積塵的戶牖、孤寂的秋空,一切都籠罩于無言之“靜”中,既在視覺上造成了渾重沉悶的壓抑感,又流露了幾許飽含歷史滄桑的悲哀。此處“秋”字點明時為清秋時節(jié),而“愁”字則可謂全詞的詞眼,整章的情景描寫乃依此敷衍開去?!俺睢睘楹问履??隨后“翠華”三句即曉以明情,原來是人去樓空、歌吹聲斷之悲?!按淙A”意指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這里“翠華”當(dāng)做帝王的代稱;“玉樓”謂華麗的樓臺,可以想知,歌舞升平的玉樓作為歡娛的圣地,定曾觥籌交錯,熱鬧非凡,這與當(dāng)年鹿虔扆追隨蜀主孟昶的宴賞快意生活,又有著如何的相似??!然而世事無常,無奈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愁”之意味其實頗為深厚,并不限指對昔日歡娛不再的嘆息,其更真切的內(nèi)涵還在于作者深沉的故主之念與故國之思,這一亡國臣子的千轉(zhuǎn)愁腸有著更普遍的感染力。
下闋,轉(zhuǎn)以自然景物的描寫襯抒人物之情思,主要集中于對煙月、藕花兩個意象的表現(xiàn)?!盁熢隆敝^夜霧朦朧、薄云籠罩之月色,道出正是夜闌人盡時,為愁人故思更添愁緒;“人事改”則暗寓朝代變遷之滄海桑田,與上闋“玉樓”三句互相應(yīng)和,可見文字針腳綿密;“還照”,則似乎隱含了幾許無奈、埋怨與悲哀,是怨明月之天真,還是悲人心之麻木無知呢?個中情旨,頗可玩味。這里“煙月”二句與晏殊《蝶戀花》“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亦有幾分相似,三詞均采用了擬人手法,一個“不知”,一個“不諳”,一個“還過”,將年年歲歲依然如舊之明月寫得懵懵懂懂、不曉人事,卻真實可感。煙月無知,藕花有情,作者又將情感表現(xiàn)視角由月照深宮移換至池塘荷花。經(jīng)過烽煙的無情摧毀,華麗的樓臺變成了一片斷井頹垣,昔日繁花似錦的荷塘如今亦由于無人整葺而荒蕪野外,剩下的只有那疏疏落落殘留的荷花尚在綻放?!跋嘞颉比涞莱隽撕苫ㄖ钋?,將花中夜露喻為哭泣的清淚,從動作之“相向”、嗅覺之“香”、色彩之“紅”等角度生動形象地描摹了荷花的裊娜柔弱、多情可憐,正與月之不諳人情映照生意。其末,作者又借荷花之“暗傷亡國”恰點明主旨,在言達(dá)深沉心聲的同時,亦對全詞作以收束。
其一,融情于景,景真情深。雖全篇不見詞人,但詞中情景交融、情境相生。譬如金鎖、重門、荒苑、煙月、藕花等意象,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國情懷,在貌似不經(jīng)意間,作者胸中蘊藏之“悲國情"均化作了眼前所見“蕭瑟景",在衰敗頹垣中讓人體味到歷史之凝重,
其二,比擬想象,物物相生。該詞長于擬人手法,通過豐富的想象,自然事物皆表現(xiàn)出活潑的生命力與主觀化的情感色彩,試看愁對秋空的綺窗、不知人事的明月、相向而泣的藕花,諸多意象均因沾染了人性化的特征而更富內(nèi)涵韻味,尤其藕花與明月兩種意象的對比,暗喻了兩種情緒、兩種心境,也正在此差異化描寫中,藕花、明月更顯勃勃生機。
其三,文辭質(zhì)樸,凄迷婉麗。作者即以尋常物象自然起意,目處留情,敘述曲折生動,情懷真摯凄婉,作者在鋪陳昔日輝煌之頹垣時,也并非沉浸于一味的渲染之中,而是在構(gòu)造整體冷寂氛圍的同時,嵌入了綺窗、翠華、玉樓、歌吹等象征往日熱鬧繁華的詞句,在今昔迥異、冷暖相生的審美調(diào)和中,將整首詞的意境推向極致。
五.宋代詩歌
1.【原詩】 《春日懷秦髯》  李彭
山雨蕭蕭作快晴,郊園物物近清明?;ㄈ缃庹Z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晚節(jié)漸于春事懶,病軀卻怕酒壺傾。睡余苦憶舊交友,應(yīng)在日邊聽曉鶯。
【賞析】
這是一 首出色的懷念友人的詩歌。詩人以曲折起伏的筆致,歌詠真誠的友誼在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山雨蕭蕭作快晴,郊園物物近清明?!睍r值清明,雨后放晴,不僅寫出了春天氣候的倏忽多變,而且從春天輕柔的雨聲中,寫出了盎然春意。這兩句先寫雨,再點明時序,曲折有致,波瀾頓生。如果兩句位置互換,那就語氣平直,一覽無余了。
“花如解語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贝温?lián)上承首聯(lián),把盎然春意具體刻畫出來了。詩人采用擬人法,既寫出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機;又寫出人們的歡愉心情。但不可輕輕放過“花如解語”這四個字。這不是俗草閑花,而是流光隘彩的天香國色。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一書中記載:“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詩人活用此典,從借指人化為實指花,創(chuàng)造出新的意境。無邊春草,新綠欲滴,放眼花卉,撩人欲醉,春天的氣息十分濃郁。然而詩人之意并不在此。這只是為下文作一反襯。
“晚節(jié)漸于春事懶,病軀卻怕酒壺傾。”詩歌到此出現(xiàn)一大轉(zhuǎn)折。盡管春天是如此嫵媚動人,盡管人們?yōu)榇禾斓牡絹矶那闅g暢,但詩人卻年事漸高,游興闌珊,所以說“晚節(jié)漸于春事懶”。這句是從杜甫“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xì)”句變化而出。文人墨客,總是好賞花,喜飲酒。賞花既已無意,飲酒又為病體所禁?!皡s怕”二字,既是對病體的客觀描述,又帶無心飲酒的主觀情感。心情的抑郁、頹唐,已得到具體說明。所以前面對春事越夸張、越強調(diào),在這里就越突出心情的落寞、消沉,兩者形成強烈對比。然而詩人眼前還不是一片灰色,他對人生還有著執(zhí)著的企望、追求。這就是友誼。
“睡余苦憶舊交友,應(yīng)在日邊聽曉鶯。”百事不樂,只思念友人,不是“長憶”而是“苦憶”,用字分量極重,表現(xiàn)了友情之深?!叭者叀?,是個常用典故,指天子近旁或國都,表明所苦憶的友人秦髯是在京都。但此語與曉鶯安排在一起,除了原來的含義外,又使人聯(lián)想到日麗鶯歌,既切合詩題“春日”,又構(gòu)成明麗形象,意境大為豐富。一掃頸聯(lián)的抑郁,給全詩帶來了一抹亮色。
詩人極寫春色的美好,用來反襯自己心情之苦悶,又以心情之苦悶來反襯對友情的執(zhí)著。兩次反襯,突出了友誼的彌足珍貴,這就是詩人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別具的匠心。
2.【原詩】《小隱自題》  林逋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余[1]。鶴閑臨水久,蜂懶采花疏。酒病妨開卷[2],春陰入荷鋤。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注釋】[1]“清深”:生活在如此清幽安閑的環(huán)境中,真是趣味無窮。[2]酒?。褐妇菩押竽欠N疲乏如病之態(tài)。
【賞析】
北宋初年的文人林逋,字君復(fù),是當(dāng)時杰出的山林詩人,多寫隱居情趣,性好梅,以詠梅詩著稱。在哲學(xué)領(lǐng)域,丹頂鶴的神韻與老子哲學(xué)有相通之處。中國古代的隱士往往以鶴為精神寄托,因而稱賢人雅士為“閑云野鶴”。林逋終生不仕、不商、不娶,過著“鶴閑臨水久,蜂懶得花疏”的隱居生活。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草廬周圍種了大片的梅樹,養(yǎng)了兩只鶴,與梅鶴形影相隨,心情淡泊平和,人稱“梅妻鶴子”。
這首五律,寫的是隱居情趣。前四句寫景,以竹、樹所繞,點出“吾廬”的清深之趣;對“鶴閑”“蜂懶”細(xì)致入微的描繪,烘托了主人的閑適和情趣;可謂景中有人。后四句轉(zhuǎn)寫詩人的活動,表達(dá)了深愛漁樵的志趣。前人稱贊此詩:“有工有味,句句佳,非苦吟所可就也?!薄叭木渚爸杏腥?,拆讀之,句句精妙,連讀之,一氣涌出,興象深微,毫無湊泊之跡?!?br>這首詩,以明暢如話的語言描繪了清幽閑靜的隱逸環(huán)境,句句貫注著主人公愉悅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創(chuàng)造出一種閑靜淡遠(yuǎn)的境界。開頭寫竹樹繞廬,已見出一種“清深”的情趣。接下去。寫鶴是閑鶴,蜂是懶蜂;“臨水久”與“采花疏”,是鶴和蜂的形象,也是詩人自身的形象。這與五、六兩句直接寫詩人的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人與鶴和蜂一樣,是那樣散淡,那樣自由無拘,無所追求。他飲酒讀書,荷鋤勞作,都是任性而為,說不上有什么目的,可以作也可以不作;就像鶴可以戲水,亦可以臨水靜觀,蜂本來是采花的,但也可以不采;動靜之間,都只是為了得到某種天趣。末二句稍嫌刻露,明點出他所喜愛和欣賞的是古圖畫中所寫的漁父樵夫的生活,亦即隱士的生活。這點意思其實在前面的形象圖畫中早已包容了。清人紀(jì)昀評此詩云:“興象深微,無湊泊之跡。此天機所到,非苦吟所可就也?!贝笾碌莱隽诉@首詩,也道出了林逋山林隱逸詩的基本特征。
3.【原詩】《清江曲》 蘇庠[來源:Zxxk.Com]
屬玉①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白蘋②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兩岸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發(fā)。萬事不理醉復(fù)醒,長占煙波弄明月。
【注釋】①屬玉,一種水鳥。②白蘋,水中浮草。
【賞析】
   詩人一生主要過著遁跡江湖的隱居生活,這首詩便以其自得其樂的心情,描繪了嘯傲江湖、放任自適的閑逸生活。清江,泛指詩人居處附近的一條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寫,既是詩人隱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長年生活的縮影。一二句寫觀賞。屬玉,同鸀(王鳥),水鳥名,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菰蒲,水草。詩人生活在江河邊,觸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鳥:鸀(王鳥)常常嬉戲在塘水中,不過一有動靜,便雙雙驚起,飛離水面;倒是偶居不離的鴛鴦,在那菰蒲深處,“相對浴紅衣”,可以不受外界“騷擾”。長時間地觀賞這些可愛而有靈性的水鳥,詩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寫歸來。棹,槳。徜徉在“清江”之上,其樂無窮,詩人流連忘返,待回來時,往往天色已晚。槳劃到白蘋盛開的岸邊,他向岸上望去,只見岸上挺立著叢叢蘆葦。雪白的蘆花連成一片,好像是給兩岸鋪上了一層皚皚的濃霜。情景如畫,詩人心曠神怡。五、六句寫系舟。林樾,指樹林叢聚成蔭處。將一葉扁舟系在岸邊林蔭下,上得岸來,迎面一陣蕭蕭秋風(fēng),吹起了詩人兩鬢花白頭發(fā)。如平鏡的水面上起了一陣漣漪,詩人心田也掠過一個念頭:對那些熱衷于用世的人來說,這種江湖隱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過,他卻覺得其中有無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兩句,詩人表明自己的志趣?!叭f事不理”,指不問人事,不與世事。觀其一生出處,這里有著詩人與現(xiàn)實不合作的意味在內(nèi)?!芭髟隆?,指賞玩月色。詩人聲稱:我就喜愛這種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生活,萬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會,每日除了醒復(fù)醉、醉復(fù)醒外,便是“長占煙波弄明月”,小楫輕舟,永遠(yuǎn)占據(jù)在煙波江上,優(yōu)哉游哉地觀賞風(fēng)景,玩賞月色,這是十分舒心愜意的。
這首詩,以屬玉、鴛鴦、菰蒲、白蘋、蘆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創(chuàng)造出一種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動在其間的詩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塵、自由不羈的隱逸者,因此,全詩給人以一種脫盡塵世煙火的感覺,而使蘇軾大為贊賞:“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誰復(fù)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認(rèn)為可與李白詩媲美。其與李白詩相似處有二:寄情山水、縱酒行樂、蕭散灑脫的不群風(fēng)致相似;隨興揮灑、辭氣夸張、清新自然的飄逸風(fēng)神相似。


4.【原詩】《浪淘沙·秋江》  張炎
萬里一飛蓬,吟老丹楓。潮生潮落海門東。三兩點鷗沙外月,閑意誰同?一色與天通,絕去塵紅。漁歌忽斷荻花風(fēng)。煙水自流心不競,長笛霜空。
【注釋】張炎,南宋詞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謀官,后失意南歸,落魄而終。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秋江景色的小令。作者晚年曾在浙東、蘇州一帶漫游,從令中提到的“海門”來看,寫于晚年的可能性較大。
  “萬里一飛蓬”,開首便交代自己有如飄泊不定的蓬草。在張炎的詞中,“斷?!?、“浮萍”和“飛蓬”的形象不斷出現(xiàn),如“試問清流今在否,心碎浮萍多少”(《南浦》(別本)),“空憐斷梗,夢依依,歲華輕別”(《凄涼記》),“深沉最苦,便一似、斷蓬飛絮”等等。作者此際登臨,首先意識到的是自己有如萬里江山一點微不足道的“飛蓬”,其悲涼心境便不難體會到了?!耙骼系鳌?,時令正值深秋,秋風(fēng)吹拂下,作者在飄零欲墜的紅色楓葉下吟著愁苦的詞句。張炎曾有詞:“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綺羅香》),“未覺丹楓盡老,搖落已堪嗟。無避秋聲處,愁落天涯”(《甘州》),這些愁苦的意象正是彼時作者心境的反映。開首二句作者尚未寫情,則悲苦之情已經(jīng)溢出句外。“潮生潮落海門東,三兩點鷗沙外月”。這兩句所刻畫的畫面極富立體感,且動靜結(jié)合。此時也許恰值傍晚,暗藍(lán)色的天幕,一彎秋月已然升起,三兩只沙鷗正自由自在翱翔,下面便是涌上迅即又退下的潮水。古代文人對自在閑適的沙鷗有一種特殊的偏愛,在張炎詞作中,寫及沙鷗的也相當(dāng)多?!伴e意誰同?”是說沙鷗這種閑情逸致誰能比得上?很顯然,對于沙鷗,滿腹憂愁的作者是自嘆弗如的。
  “一色與天通,絕去塵紅”。下片續(xù)寫自己登臨之所見。作者的目光放得更遠(yuǎn)。秋風(fēng)肅爽,雖已是傍晚,但能見度仍很高,極目望遠(yuǎn),水天一色,渾無際涯,似乎是獨立于塵世之外的境界。在這寂靜的環(huán)境里,夾雜著獲花香的秋風(fēng)送來忽斷忽續(xù)的漁歌。詞寫到這里,整個畫面愈發(fā)顯得有色有聲,宛如一幅肅爽秋景圖?!盁熕粤餍牟桓?,長笛霜空”。“不競”,意為不爭?!对娊?jīng)·大雅·桑柔》:“君子實維,秉心無競。”這是一個倒裝句,應(yīng)為“心不競(如)煙水自流”。作者從“登山則情滿于山”,到心境為景色所陶治;從“閑意誰同”到“心不競”如“煙水自流”,這里可看出作者登臨時的情感發(fā)展軌跡。末句以景作結(jié),寫得很是肅爽。沈義父《樂府指迷》曾言:“結(jié)句須要放得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jié)情最好。”理由是以情結(jié)尾,“往往淺露”。此語雖未免絕對,卻也不失為一家之言。試看:在一片寒冷的霜空中,傳來婉轉(zhuǎn)凄苦的長笛之聲,這笛聲正撞擊著一位有如飛篷飄萍般游子的心弦。
5.【原詩】《山行即事》   王質(zhì)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fēng)吹袖清。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釋】①蘋:一種水草。②酲:酒醒后的困憊狀態(tài)。
【賞析】
王質(zhì)仰慕蘇軾,曾于其文中說"一百年前,有蘇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其詩俊爽流暢,與蘇軾詩風(fēng)格相似。這首詩寫山行所見、所聞、所感。首聯(lián)寫天氣,統(tǒng)攝全局。浮云在碧空里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地"議"天陰天晴。云來云去,時陰時晴。這里用擬人化手法寫浮云,是宋人詩詞中寫天氣的慣用手法。
  頷聯(lián)寫"陰"。"荷雨",一方面寫出沿途有荷花,麗色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會給行人帶來困難,不影響人的興致。這雨當(dāng)然比"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同時,有荷花的季節(jié),衣服被雨灑濕,反而涼爽些。"蘋風(fēng)",是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fēng),說它"吹袖清",可見風(fēng)也并不大。雨已濕衣,又加風(fēng)吹,人的主觀感受是"清"而不是寒??扇魶]有這風(fēng)和雨,"山行"者就會感到炎熱了。
   頸聯(lián)寫"晴"。喜鵲厭濕喜干,又稱為"干鵲",雨過天晴,它就高興地叫起來了。詩人抓住這一特點,借喜鵲的鳴叫表達(dá)對"日出"的喜悅--既是鵲的喜悅,也是人的喜悅。荷雨濕衣,帶來爽意;繼而雨停日出,便沒了細(xì)雨綿綿的煩人的擔(dān)心。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下句寫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嬉戲的情景。"波平",從側(cè)面寫了風(fēng)的柔和。"狎"有親熱的意思,也有玩樂的意思。
  尾聯(lián)寫山色。用了擬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語",意思當(dāng)然是:山色能言語而不言不語。山色經(jīng)過雨洗,又加上陽光的照耀,其明凈秀麗,真令人賞心悅目。"不言語"尚且能""喚醒三日酲",那"言語",更會怎樣呢?此處反面運用擬人化手法加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此處并非說"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張地表現(xiàn)"山色"的可愛,可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這首詩以"山行"為題,但全篇未見"行"字,但浮云在空、荷雨濕衣、鵲聲喧日、鷗島狎波,無一不在寫山行。全詩寫得興會淋漓,景美情濃;藝術(shù)構(gòu)思,也相當(dāng)精巧。
6.【原詩】《霜天曉角·儀真①江上夜泊》  黃機
寒江夜宿,長嘯江之曲。水底魚龍驚動,風(fēng)卷地,浪翻屋。 詩情吟未足,酒興斷還續(xù)。草草興亡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③。
【注釋】①儀真:今江蘇儀征縣,在長江北岸。這一帶是南宋的前方,多次被金兵侵占并經(jīng)常受到騷擾。②草草興亡:是對中原淪陷和南宋危殆的命運而發(fā)的感慨。草草,草率。興亡,偏義復(fù)詞,指“亡”。③盈掬:滿握,形容淚水多。
【賞析】
這是一首撫時念亂的沉郁之作。作者夜泊儀征江邊,面對滔滔江水,環(huán)視南北江岸,一時之間,河山之感,家國之恨涌于心頭,感懷百端。首二句即點出時間、地點和人的心境。他的心情就和眼前的魚龍驚動,浪翻風(fēng)卷一樣,澎湃不平,郁勃難抑,寫景也是寫情,情景相融。使人似乎可以聽到作者內(nèi)心劇烈的跳蕩。
上片以“寒江夜宿,長嘯江之曲?!逼鹁淦祁},點明夜泊的時間和地點,總寫人物的活動。奔波的勞頓并沒有將詞人拉入夢中,而是長久地?zé)o法入眠。他的心中充滿了積郁和悲憤,一腔怨憤無處發(fā)泄,只好對江長嘯,憑借反常的發(fā)泄行為來求取暫時的心理平衡。一個“嘯”字形象地暗示出作者奔走無果,壯志難伸,英雄失路,托足無門的滿腔悲憤。這是全詞的“文眼”,是整首詞感情基調(diào)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上片寫景的總起,下面的景色全由此一“嘯”字引起?!八佐~龍驚動,風(fēng)卷地,浪翻屋。”“驚”是對“嘯”的反應(yīng),這是極寫長嘯的深沉和力度。夜間本是魚龍及各種水生動物休眠的時候,但它們突然聽到裂耳的長嘯,都驚躍駭游起來,就連沉在江底的魚龍也不例外,以至江水?dāng)嚻饹_天巨浪,攜著卷地的狂風(fēng),把海水舉得很高很高,海上的小屋都被沖翻了。這幾句寫得筆力遒勁,破空而來,想象奇特,而不游離江上的具體環(huán)境。景為情生,是抒情主體內(nèi)心情緒的外化,情托景顯,復(fù)雜憤懣的內(nèi)宇宙被海水、海浪、海風(fēng)形象地展示了出來。聲音、形象、感觸三面并舉,聽覺、觸覺、視覺三官并用,繪聲繪色,氣勢磅礴,有雷霆萬鈞之力,排山倒海之勢。
下片變形象抒情為直抒胸臆,感情的格調(diào)也由憤轉(zhuǎn)悲,顯示出強烈的悲劇意識。“詩情吟未足,酒興斷還續(xù)?!边@二句既有沉郁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又是此情此景中作者情感軌跡的具體表現(xiàn)。然而,事到如今,江北的金朝依然長居不亡,自己的平戎之策又得不到當(dāng)權(quán)者賞識,英雄失路,托足無門,眼見得歲月催人,功名難就,回首往事,心緒正如奔騰翻卷的江水。因此,酒喝了一陣再喝一陣,進又無門,退又不忍,只有斷斷續(xù)續(xù)自斟飲,一聲長嘆兩鬢霜了。結(jié)句“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既是對南宋的沉痛哀惋,又是對自身的沉痛悲泣。一代偏安江左的王朝,就這樣在屈辱求和中建立又消亡,即將把懦弱無能、終無建樹的形象永遠(yuǎn)留給史冊,在這樣的社會悲劇和歷史悲劇中,千萬不要再考慮個人的功名了。然而,此話還沒有開口,就已熱淚盈掬。在這里,詞人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了起來,并看到了國家命運對個人命運的制約作用,看到了作為小人物對改變國家形象的無可奈何,對掙脫自身悲劇也無可奈何。這種對人生悲劇原因的認(rèn)識,正是“淚欲盈掬”的深刻緣由。
本篇雖然短小,但內(nèi)涵豐富,韻味淳濃,起伏跌宕,富于變化。悲憤蒼涼,雄闊渾厚。[
7.【原詩】《滴滴金·梅》 孫道絢
月光飛入林前屋。風(fēng)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等閑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夢繞夷門舊家山,恨驚回難續(xù)。
【賞析】
此詞寫南方羈遲南方苦難的生活。道絢乃中原人,盛年居孀。在金兵南下之際,,流徒江南,只身寄居一室。根據(jù)詞中所寫,她居住在臨江的城市鎮(zhèn)上,屋前種著樹林,庭中長滿綠竹。環(huán)境清幽的如在平時,這位女詞人的心情想必很寧靜;然而此刻她卻夢繞夷門,中心恨驚。什么原因呢?定是戰(zhàn)爭氣氛的影響。
這首輕細(xì)之詞注入了動蕩年代的時代精神,筆是輕細(xì)的情卻是深沉的。夜已深了,孤棲一室的詞人卻未合眼。透過窗欞,只見月光透過林梢,穿入小屋。晏殊《蝶戀花》云: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與此詞相近。晏詞的”穿“字,孫詞的”飛“字,俱從不眠者眼中反映出月光的情態(tài),境界極佳。這是從視覺方面著筆,以下幾句則從聽覺方面進行。
“策策”,象聲詞,由音感聽覺寫出漂零異地之情,此處寫風(fēng)吹綠竹聲,具有特色。這風(fēng)吹綠竹發(fā)出來的策策響聲,對嫁給建安人的孫道絢來說,是熟悉;而對剛從中原南來的詞人來說,又是陌生。可見心理描寫之細(xì)致。竹聲未已,繼之以柝聲,更使詞人心情浮躁。柝,俗稱梆子,用于巡夜打更。也許因為處于戰(zhàn)爭年代的緣故,巡夜擊柝以報平安之聲,牽動人心。迢迢長夜,月光入戶,柝聲盈耳,離人當(dāng)此,何以堪情!但她不具體寫心情如何難受,卻采用象征手法,通過環(huán)境描寫。“動寒梢棲宿”一句,寫得極妙?!吧摇敝^樹梢,“棲宿”,以動詞作名詞,借指鳥類。也許是棲鴉,也許是棲鵲,也許是半夜聽到柝聲,它們都躁動起來。由描寫中,讀者可以看到一個落魄者惶懼戰(zhàn)栗的影子。
如果上片是用纖細(xì)筆鋒勾出作者的環(huán)境,由客觀事物象征作者的心態(tài)。那么下片便深入到刻畫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抒發(fā)出懷念國都的思想了?!暗乳e老去年華促”,說明詞人已經(jīng)年老。據(jù)其子黃銖紹興三年跋其詞云:“年三十,先君捐棄,即抱貞節(jié)以自終?!保◤埵滥稀队位录o(jì)聞》卷八)此詞作于其前,蓋建炎年間(1127-1130)。若三十喪失,則作此詞時恐亦四十余歲,可以稱老了。這里詞人不是嗟嘆一生庸碌無為,而是感慨人生短促,詞情深沉。零落江城,老年守寡,唯有幽獨的江梅與相伴,此境極為凄慘。姜夔《疏影》云:“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是以幽然梅花比喻王昭君的魂魄;此處則以此比喻自己,可謂異曲同工,達(dá)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來源:Z&xx&k.Com]
篇末二句采用了新樂府詩“卒章顯志”的手法,點明題旨所在。不管月光如何照人無寐,也不管竹聲柝聲如何干人清睡,詞人入夢了。在夢中,她回到“夷門舊家山”,得到片刻的安慰。按夷門原為戰(zhàn)國時大梁東門?!妒酚洝の汗觽髻潯吩疲骸拔徇^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宋時大梁稱汴京。汴京東門為詞人之”舊家山“可見詞人曾在那里住過。此句重要,乃全篇關(guān)鍵。有此一句,通體皆明;否則將不知所云了。詞人夢中回到夷門,又被驚醒,欲想重續(xù)舊夢已不可能,于是她陷入深深的悲哀。詞中戀舊居、愛舊國的主題,終于達(dá)到了。
應(yīng)該指出的是,此詞前結(jié)寫棲鳥驚躁,后結(jié)寫好夢驚回,虛實結(jié)合,前后映襯,極力突出了離亂中詞人的形象。掩卷當(dāng)知個中意味。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十稱其“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而思。抑揚起伏雖然太大,但也可證明其詞水平之高。
8.【原詩】《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杯深(1),吹梅角遠(yuǎn)(2),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3)。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注釋】(1)泛菊杯深:化用陶淵明詩,寫重陽佳節(jié)兩人共飲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滿。(2)吹梅角遠(yuǎn):化用李清照詩,寫在春天時候他們郊游賞梅。梅:梅花。角:號角,這里指笛聲。遠(yuǎn):指笛聲悠遠(yuǎn)。(3)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須根??扇胨?。吹梅:吹奏《梅花落》。
  【賞析】
劉過作為辛派詞人,人們總喜歡將他與“金戈鐵馬”、“整頓乾坤”、“誓斬樓蘭”聯(lián)系在一起,豪放粗獷是其詞的當(dāng)行本色。但他有些詞卻寫得蘊藉含蓄,委婉動人。這反而顯得他是真豪杰,體現(xiàn)出他的真性情來。魯迅先生有句話:“無情未必真豪杰”,這首《柳梢青·送盧梅坡》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點。
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jié)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時的,尤其是送別后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zhàn)T別時對舊日交游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jié),他們共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一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漢樂府《橫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歡聽的笛曲。李清照《永遇樂》詞中有“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遠(yuǎn)”化用李詞,寫在春天的時候他們攜手踏青,欣賞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聽那余韻悠長的笛聲。遠(yuǎn),寫笛聲悠長。一個“遠(yuǎn)”字,展現(xiàn)了他們勝日尋芳的愉快心情。這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xiàn)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不過是從秋到春,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線。如果說“泛菊”二句暗示了他們歡會的時間,那么,“同在京城”則明確地交代了他們聚會的地點。短短十二個字,就把他們聚會的節(jié)令、地點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構(gòu)思縝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寫“散”,寫?zhàn)T行時惜別心情?!熬凵⒋掖摇笔顷P(guān)鍵句,是這首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熬邸弊纸Y(jié)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一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霸七叀倍渚唧w寫“散”。在這里,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后,如云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比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雖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讀者傷心動情。
下片寫別后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shè)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后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盎觑w”,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安睡。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赡螇艋貢r,一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一夢的復(fù)雜感情描寫出來了,語句間情深意切。
寫到這里,作者感到還沒把他的相思之情寫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層,寫他想象中追隨友人旅程遠(yuǎn)去的情形。這三句詞,化用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上來”(《正月十五夜》)和賀鑄“明月多情隨舵尾”(《惜雙雙》)句意,說明在離別之后,他的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盧梅坡的馬后,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這樣的寫法,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生生把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將出來,深化了主題,擴大了詞境,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9.【原詩】《如夢令》  曹組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yīng)。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fēng)動一庭花影。
【賞析】
 “睡起”二字是全詞關(guān)目。睡起之前,寫詞人所聞所見;睡起之后,寫詞人所感所行。先是詞人睡夢中聽到兩兩相應(yīng)的黃鸝鳴聲,睜開迷朦的雙眼向門外望去,只見綠陰千頃,分外宜人。
 此詞汲取了前人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兩兩黃鸝相應(yīng)”,是寫動態(tài):“門外綠陰千頃”,是寫靜態(tài)。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動襯靜”是此詞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勝情”三字,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蓋鳥成雙而人獨處,已“不勝情”;起行又靜不見人,只見“風(fēng)動一庭花影”,更難以為情。何謂“不勝情”,即感情上受不了。為什么受不了,詞人此時還沒有明言,因而顯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曉》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笔菍憘呵閼选=鸩w《春怨》詩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是寫思婦念遠(yuǎn)之情。它們都是通過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描繪,表現(xiàn)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這首詞中的主人聞鳥鳴而起,起而獨行踽踽,蓋亦懷有無聊意緒,而意蘊句中韻流弦外,有言鋸余之妙。
 詞末三句,從所見所感寫出了詞人的所思來言簡而意深?!叭遂o,人靜,風(fēng)動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動襯靜的手法,卻是明寫“動”、“靜”二字,與開首又有不同?!巴ァ弊謶?yīng)上句“碧梧金井”。此時此地,更無他人,所謂“人靜”也;復(fù)疊“人靜”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難禁之狀如見,所謂“不勝情”者已漸可知。其間見“風(fēng)動一庭花影”,疑有人來,但細(xì)察仍只是“風(fēng)動花影”而已因此一“動”,更顯其“靜”。此句是本于元稹《鶯鶯傳》崔氏《月明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趙令畤《商調(diào)蝶戀花》詠崔、張事,于此處亦云:“花動拂墻紅萼墜,分明疑是情人至?!薄帮L(fēng)動一庭花影”,蓋非為寫花影而寫花影,除有以動襯靜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動破靜的意圖,心有所待,以不盡而盡之。
10.【原詩】《訴衷情》  萬俟詠
一鞭清曉喜還家,宿醉困流霞①。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fēng)斜。     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②。送春滋味,念遠(yuǎn)情懷,分付楊花。
【注釋】①流霞:酒之泛稱。②賒:遠(yuǎn)。
【鑒賞】
此為詠春詞,抒發(fā)了客子即將到家時的喜悅心情。全詞圍繞著“喜”字落筆,輕盈流走,詞意婉麗,為詠春詞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境界。
  開頭一句點出“喜還家”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聲鞭響,打破了拂曉時的沉寂,啟奏了一支輕快的還鄉(xiāng)曲。詞接著宕開筆墨,描述客子歸程上的情態(tài)和周圍的景致,烘托歡樂的氣氛。“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昨晚因還家即,把盞痛飲,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馬上猶帶余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浸潤喜慶的氣氛之中:“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fēng)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曉方停,策馬而行,天朗氣清,更有那一雙春燕,晨風(fēng)中上下翻飛,似乎也為他起舞助興?!半p燕”,亦暗示昔日別妻出游,如同勞燕分飛,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遠(yuǎn)。
  過片“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寫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歸程。此處,詞中歡快的旋律略作頓宕,稍超深沉。游子回一望一路艱難跋涉的迢迢歸程和浩闊風(fēng)塵,心中充滿了歷盡滄桑的復(fù)雜意緒??妥痈锌啵娐鞐罨?,撲面而來,便信手拈來一句妙語:“送春滋味,念遠(yuǎn)情懷,分付楊花?!弊屛野炎约耗昴昕椭兴痛骸⒈妒芗灏镜谋瘺鲎涛?,還有家人為我牽腸掛肚、思親念遠(yuǎn)的凄苦情懷,統(tǒng)統(tǒng)分付給楊花吧!蒙蒙楊花,總是報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們傷春的意緒,而今卻成為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負(fù)載物。他將邁著松快的腳步,去和家人團聚。詞最后以幽默、俏皮將歡情再度揚起,結(jié)束了全篇。
六. 金代詩歌
1.【原詩】《雪中過虎牢》  李汾①
蕭蕭行李戛弓刀,踏雪行人過虎牢②。廣武山③川哀阮籍,黃河襟帶控成皋。身經(jīng)戎馬心愈壯,天入風(fēng)霜氣更豪。橫槊賦詩男子事,征西誰為謝諸曹④?
【注釋】 ①李汾:字長源,金太原平晉(今屬山西)人,為元好問“平生三知己”之一。②虎牢:戰(zhàn)國末期秦國建置,西漢時易名成皋關(guān)。③廣武山:嵩山余脈。④謝諸曹:指晉謝安及其弟謝石、其侄謝玄。淝水之戰(zhàn)時,謝安為征討大都督,謝石監(jiān)江北諸軍事,以將軍假節(jié)征討大都督,大敗苻堅。
【賞析】
從首聯(lián)中“行李”、“弓刀”、“行人(即軍人)”及頷聯(lián)的“戎馬”等詞即可知,詩人所說的“過”非等閑之過,而是軍事行動中行軍之“過”。自1228年起至1234年,元軍大肆犯金,歷時六年攻下汴梁。在金朝風(fēng)雨飄搖之際,哀宗亦帶領(lǐng)臣下浴血奮戰(zhàn),誓死社稷。元好問《中州集》與《金史"李汾傳》都記載李汾曾做恒山公武仙署行尚書省講議官,《金史"哀宗本紀(jì)》記天興元年(1232)恒山公武仙殺士人李汾。雖然李汾之死還有某些疑問,但他曾在此期間跟從武仙參加了抗元戰(zhàn)爭應(yīng)是沒有疑問的,雪中過虎牢,或許就是此時經(jīng)歷。作者應(yīng)是帶著捍衛(wèi)國土的豪情、立功用世的理想走過這個千年古關(guān)的。然而,“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理想之于詩人,常常是咫尺天涯,遙不可及。從《金史》記載來看,恒山公武仙并非忠義之人,他授命于金朝危難之際,然而面對元軍,他或投降、或逃跑,全不以國家社稷為念;對同僚下屬則妒嫉嫌猜,不僅不能和睦相處,而且動輒殺人滅跡(參見《金史》第八卷武仙傳)。為這樣一個人作參謀,李汾的豪情與理想也難免漸漸落空了。也許正因如此,詩中的情感才更增添了許多滄桑韻味。
“蕭蕭”二字為象聲詞,有的用如風(fēng)聲,如《史記"荊軻傳"易水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有的用如馬鳴聲。如《詩"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在腰?!甭?lián)系“弓刀”二字,李汾此處顯然是化用杜甫詩句,故“蕭蕭”當(dāng)為馬鳴。馬在嘶叫,行李與弓刀時相擦刮,在紛揚的風(fēng)雪中,兵士們走過了虎牢關(guān)口。這便是首聯(lián),以客觀平實而不失聲色的鋪敘完成了“起”的任務(wù),勾勒出一幅壯麗又籠罩著蒼涼的雪中行軍圖。
頷聯(lián)為承,接續(xù)首聯(lián)的蒼涼之感一揮而就:廣武山川哀阮籍,黃河襟帶控成皋。此句的中心,自然是阮籍?!稌x書"阮籍傳》載: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于是賦《豪杰詩》?!比罴疄橐淮?,空懷濟世之志,亂世強保其身。此中失意悲涼,只有同命運者方能心領(lǐng)神會。而李汾于千載之下不失為阮籍知音?!稓w潛志》中說他“覽古今成敗治亂,慨然有功名心……為人尚氣,跌宕不羈。頗褊躁,觸之輒怒,以是多為人所惡”;《中州集》稱:“長源素高亢,不肯一世”,“寧寒餓而死,終不作寒乞聲向人,人亦以此愛之”。李汾在《感寓述史雜詩五十首》引中則說自己“郁郁不得志”,“以愚忠謬信,獲譏于斯世久矣”。終其一生,上書進言不曾見納,從事史館不能得志。超人的才華,張揚的個性,以及由此而來的不能為世所用的孤獨寂寞,這相近的身世,使李汾處舊地而思古人,與阮籍惺惺相惜。不獨此詩,李汾在其《汴梁雜詩》之四中也曾寫道:“誰知廣武英雄嘆,老卻窮途阮步兵”,可見他對阮籍的一份源自于同病相憐、同氣相求的特別欣賞與特別鐘愛。但是面對永恒的時空,英雄已成過往云煙,只留下一份哀傷與山川同在。奔涌的黃河,控馭著這座阻擋著敵兵而又承載著無奈的古老關(guān)城,令人生出無限的悲壯情懷。
然而若一味悲傷下去,便不是李汾、不是豪杰了。所以頷聯(lián)一轉(zhuǎn)寫道:“身經(jīng)戎馬心逾壯,天入風(fēng)霜氣更豪!”詩人的志向并沒有因失意而消磨,卻在戰(zhàn)火與烽煙中得到洗禮而更加雄壯,天地之氣也沒有因冬雪而委靡,卻在風(fēng)霜中得以升華而更加豪邁!前一句是詩人自我的真實寫照,后一句則以詩人的主觀感受折射出一種“有我”的外部環(huán)境。正所謂 “南人得江山之秀,北人以冰霜為清”,天,風(fēng)霜,氣,這些自然的景象被賦與了詩人的生命,散發(fā)出崇高壯美的光芒和神采。這其實正是李汾人格的縮影:不只是面對戰(zhàn)爭,在生活的種種崎嶇坎坷中,詩人也始終保持著傲立于世的英雄之氣。比如元好問在《中州集"李講議汾傳》中寫道:“辛卯秋,(汾)遇予襄城……道其流離世故、妻子凋喪、道途萬里、奔走狼狽之意,雖辭旨???,而耿介自信者故在,郁郁不平者不能掩?!睉n怨與不平是不屬于詩人的,是不屬于北方高天闊土中的幽并豪俠的。可以說,僅此兩句,便足以展示詩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并州豪杰的英雄氣概與人格魅力了。
尾聯(lián)中能迅速吸引并感染我們的自然是“橫槊賦詩”幾個字了。蘇軾《赤壁賦》中寫曹操道:“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蘇軾用意雖然在于人生一瞬、風(fēng)流俱往,卻也將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寫得氣勢磅礴,使人心懷激蕩?!度龂萘x》第四十八回則寫道:時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頭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shù),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fù)大丈夫之志也?!?“槊”對于人生對于歷史的意義被充分神化了。
李汾卻說“橫槊賦詩男子事”,將這種英雄行為與尋常男子以一種自然而然天經(jīng)地義的語氣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恐怕是只有驍勇善戰(zhàn)的北方民族才有的理想、追求或自信。這是對橫槊賦詩的另一種詮釋,也是詩人對人生追求的豪邁宣言。唐朝的李賀雖也曾說:“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但一個“何不”,便可說明,在當(dāng)時的中原地區(qū),這樣的男兒并不多見!而在北方,在自信而滿懷理想的詩人心中,英雄不是神話,英雄就是自己,就是天地間每一個血性男兒。因此,“征西誰為謝諸曹”一句,似是對理想的拷問,也似是對英雄的呼喚,也似是英雄作出的“舍我其誰”的錚錚回應(yīng)。到這里,詩人的情懷由開篇的蒼涼悲壯,完全轉(zhuǎn)換成了斗志激昂。鐵骨豪情與雄關(guān)古道相得益彰,相映相照,使幽并豪俠的慷慨之氣躍然而出、力透紙背。
 如果說前兩聯(lián)以鋪敘起筆,間以抒情,雖深沉壯闊而不失蘊藉,顯示出對中國詩歌正統(tǒng)的學(xué)習(xí)與發(fā)揚;那么后兩聯(lián)則粗獷豪邁,酣暢淋漓,北方民族文化的特質(zhì)一覽無余。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悠久深厚的漢族文化與勇武雄壯的女真精神的巧妙結(jié)合,二者相融相漲,相輔相成。
 全詩語言質(zhì)樸,感情深沉,對仗工整,敘議相生,氣勢恢宏。這也是李汾七言詩的普遍特征。在縱橫古今的筆觸下,在感動天地的情懷中,詩人狂放有如李白,沉郁更學(xué)杜甫,為自己在金末詩壇上贏得了不可動搖的一席之地。正如元好問所說:“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高處不減唐人”,“同輩作七言詩者,皆不及也?!?br>2.【原詩】《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①時作》   元好問
塞上秋風(fēng)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從軍樂,莫問所從誰。候騎②才通薊北,先聲已動遼西。歸期猶及③柳依依。春閨月,紅袖不須啼。
【注釋】①嵩山:古稱“中岳”,在河南省登封縣北。金宣宗興定三年(1218)元好向因避戰(zhàn)亂從三鄉(xiāng)(河南省宜陽三鄉(xiāng)鎮(zhèn))移家登封嵩山。②侯騎:偵察的騎兵。③猶及:還趕得上。
   【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從軍之樂的短歌。起首二句先寫邊塞的環(huán)境,邊塞之上,秋風(fēng)蕭瑟,送來鼓角的悲鳴,城頭旌旗飄揚,落日沉沉,開篇先展示了一幅蒼涼悲壯的邊塞圖景,交代時間、地點并點明了軍旅生活,兩句呈現(xiàn)六種意象,組合成一個典型的塞上風(fēng)光和軍營景象,作為人物的背景。“少年”三句,推出主人公,一位瀟灑威武的少年,身跨戰(zhàn)馬,馳騁邊關(guān),在詞人眼中,這熱血少年的颯爽英姿和這粗獷壯美的邊塞相輝相映,少年點綴了邊塞的雄闊,邊塞襯托了少年的英武。他們充滿了報國熱情,洋溢著青春的浪漫氣息,只要能夠從軍馳騁就十分快樂,并不想知道由誰來帶兵。三句表現(xiàn)了少年戰(zhàn)士的愛國激情。
  下片極寫從軍之樂?!昂铗T”二句,清快跳脫,意謂偵察的騎兵才通過薊北,而部隊的威名已震動遼西?!安拧焙汀耙选倍只ハ嗪魬?yīng),表現(xiàn)了邊塞部隊威名遠(yuǎn)揚,使敵人望風(fēng)而逃的氣勢。緊接著他樂觀自信地說“歸期猶得柳依依”,打敗了敵人勝利凱旋,還趕得上楊柳依依的春天,還可欣賞春天的美景。從時間上照應(yīng)上片“秋風(fēng)”,秋天出征,春天凱旋,部隊的戰(zhàn)斗力之強顯而易見。最后以“春閨月,紅袖不須啼”作結(jié)。在春暖花開之時,那守在閨中的紅袖佳人盼回了丈夫,也就不必為思夫念遠(yuǎn)而悲啼了。結(jié)尾一反從前閨婦思親的哀怨之情,充滿了勝利的喜悅與期盼。臨潁語文網(wǎng)
  全詞襟懷開闊,意氣風(fēng)發(fā),自始至終洋溢著報國從軍,積極樂觀的豪邁之情,給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3.【原詩】 《客意》  元好問
雪屋青燈客枕孤,眼中了了見歸途。山間兒女應(yīng)相望,十月初旬得到無?
【賞析】
  元好問是金代最有成就的詩人。其絕句追慕杜甫和蘇軾,感情沉摯,風(fēng)格剛健。元好問,字裕之,系北魏拓跋氏的后代。曾任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亡不仕。其感時傷亂之作,風(fēng)格尤為沉郁。《客意》:雪屋燈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見歸途,山間兒女應(yīng)相望,十月初旬得到無?
這是詩人晚年之作,抒發(fā)了思家盼歸的急切心情。首句從環(huán)境的清冷來渲染客意的孤寂。本來離家在外,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鄉(xiāng),一盞青燈相伴,孤枕難眠,更顯寂寞清冷。正是這孤寂的心境,把詩人的心緒引向歸途。次句“眼中了了見歸途”便是寫枕上思緒茫茫,仿佛清清楚楚看見了歸家之途。這種思緒的幻化,把思?xì)w心情更深化了一層。后兩句,沿著幻化的思緒,從空間向家鄉(xiāng)靠近?!吧介g兒女應(yīng)相望”,仿佛看見兒女們在山間登高遠(yuǎn)眺;“十月初旬得到無”,仿佛聽見他們在推想:十月初旬,父親能不能回到家里。從家鄉(xiāng)兒女方落筆,寫兒女盼父歸家的殷切心情,更反襯出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這首詩,作者從“客意”中表現(xiàn)出對兒女的深愛,語言平易感情真摯深厚,讀來詩味極濃。
4.【原詩】《亂后》  辛愿
兵去人歸日,花開雪霽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動新煙。困鼠嗚虛壁,饑鳥啄廢田。似聞人語亂,縣吏已催錢。
【注釋】①這首詩是金末戰(zhàn)亂后詩人初回家園時所作。②虛壁:空蕩蕩的四壁。
【鑒賞】首句,“兵去人歸”直接點題,表明士兵們已經(jīng)撤離,老百姓從顛沛流離熟悉而陌生的家中,戰(zhàn)亂已經(jīng)結(jié)束,心情格外高興。"花開雪霽天"或許是寫實,在戰(zhàn)亂結(jié)束之后,看到天邊的花兒盛開、看到大雪停了,天放晴了,心情本該別提多么高興,但綜合全詩來看,可看作以樂景寫哀情。不過,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戰(zhàn)亂結(jié)束之后,人們高興,萬物皆帶我色,看一切事物都帶上喜悅的色彩,即使看見殘花、雨雪也會感覺春天的到來。正所謂“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碑?dāng)然也可理解為下文張本,形成極大的反差。
頷聯(lián)寫實,從視覺的角度描寫戰(zhàn)后的的荒蕪,由遠(yuǎn)及近。”荒“與”動“二字相當(dāng)傳神,既寫出滿眼荒蕪,透著一種心情?!八蕖迸c“新”對比強烈,前者感嘆荒蕪,而后者盡管村墟寥落破敗不堪,但裊裊炊煙升起,似乎看到一點生機,不僅由悲轉(zhuǎn)喜。
頸聯(lián)從聽覺的角度再寫戰(zhàn)亂帶給來的禍害,即使卑微的田鼠、烏鴉也饑腸轆轆,何況人呢?曹操詩“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乃正面描寫戰(zhàn)亂后的荒涼場面。而此二句從聽覺入手,讓人切實感覺到田鼠和烏鴉的饑餓哀鳴之聲。
尾聯(lián)想象豐富。一個“似”讓人充滿聯(lián)想,“人語亂”寥寥三個字卻描寫出一幅人聲鼎沸、群情激昂之圖,讓人生疑,急于想知道答案。結(jié)果每個人都大失所望甚至憤慨不堪,因為“縣吏已催錢”。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還沒有得到絲毫的平復(fù),新的新捐雜稅已“霜風(fēng)雪雨嚴(yán)相逼”,與首聯(lián)中“花開雪霽天”形成極大的反差,震撼人心。“苛政猛于虎了”,用時髦的話語說,還讓不讓人活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梢娛侨诵膽焉n生,對民間的疾苦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其枯稿憔悴、流離頓踣,往往見之于詩”,由此可知矣。編輯本段全詩總結(jié)  總觀全詩,語言平實,對仗工整,作文有綱目,緊緊圍繞“戰(zhàn)后”作文,調(diào)動視覺聽覺各種感官,生動再現(xiàn)戰(zhàn)后荒蕪之景和苛捐雜稅之禍,深表作者悲天憫人之“黍離“之心。
七.元代詩歌
1. 【原詩】《朝天子·秋夜客懷》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著風(fēng)飄蕩。砧聲催動一天霜。過雁聲嘹亮。叫起離情,敲殘愁況,夢家山身異鄉(xiāng)。夜涼,枕涼,不許愁人強。
【鑒賞】
“月光,桂香”,是秋夜最典型的性征,所謂“何夜無月”(蘇軾《記承天寺夜游》)、“香滿自然秋”(李嶠《詠桂》),作者也先從這最常見的秋景入手擒題。妙在緊接而至的“趁著風(fēng)飄蕩”,化靜為動,不僅將秋意向空間彌散,也見出了秋夜之中作者心旌的動蕩,為過渡到“客懷”創(chuàng)造了條件。以下作品就由秋夜的色、香,轉(zhuǎn)入更為觸目驚心的“聲”上。著重寫了兩種秋聲,一是砧聲,二是雁聲。秋日搗衣通常是婦女為外出的游子準(zhǔn)備冬衣,對于離家的旅人來說自然是不堪卒聽;而秋雁本身屬“過雁”,夜空的雁鳴最易引起游子天涯漂泊的羈旅感與歲聿云暮的悲秋感。前者“催動一天霜”,見其聲繁;后者僅用“嘹亮”二字形容,又使人感覺刺耳?!敖衅痣x情”應(yīng)雁聲,“敲殘愁況”應(yīng)砧聲,“起”字見離情之不可已,“殘”字見愁況之不可耐,各為句眼。這“離情”與“愁況”就構(gòu)成了“客懷”的內(nèi)容,具體說來,就是使作者意識到愿望(“夢家山”)與現(xiàn)實(“身異鄉(xiāng)”)的巨大反差。這種心態(tài),便自然而然地帶出了結(jié)尾三句的主觀感受?!耙箾觯頉觥?,兩個“涼”字,與其說是生理感覺,毋寧說是心理感受;與其說是記錄秋夜涼意的表象,毋寧說是寓示環(huán)境氛圍與人生遭際的慘淡凄涼。而“不許愁人強”的“不許”二字,同李清照《念奴嬌》“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朱淑真《閨恨》“梨花細(xì)雨黃昏后,不許愁人不斷腸”的用法一樣,表現(xiàn)了秋夜客懷的沉重與無奈。
這首小令寓情于景,通過色、香、聲、感,將“秋夜”與“客懷”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2.【原詩】《折桂令·九日》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fēng)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厥滋煅模荒ㄐ标?,數(shù)點寒鴉。
【賞析】
張可久,字小山,慶元人。元代后期最負(fù)盛名的散曲家。曾做過負(fù)責(zé)地方稅務(wù)的“首領(lǐng)官”、桐廬典史等吏職,因仕途不得意,晚年久居西湖,以山水聲色自娛。他的散曲的內(nèi)容也多數(shù)是歌詠山水,以表現(xiàn)閑逸情懷為主。在散曲藝術(shù)上,他講究格律聲韻,注重錘煉,大量地使用典故,引詩詞文句入曲,形成典雅蘊藉的風(fēng)格。《太和正音譜》稱“其詞清而且麗,華而不艷,有不吃煙火食氣,真可謂不羈之材,若被太華之仙風(fēng),招蓬萊之海月,誠詞林之宗匠也”。明李開先則稱“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社”??梢娖溆绊懼?。 
自東漢開始,重陽登高就成為我國的民間習(xí)俗。登高懷遠(yuǎn),寄托了多少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愫。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褪沁@類感懷的代表之作?!墩酃鹆睢ぞ湃铡穼懺娙司旁戮湃罩仃柦加螘r,觸景生情,抒發(fā)了作者暮年的愁懷。重陽之日,作者回憶起做官生活中的一些細(xì)節(jié),如今人已垂垂老矣,官場傾軋,無力掙扎,斜陽、寒鴉使人感到無限凄涼。 
前三句:“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意思是說,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頭上的烏紗,歸雁橫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這是詩人登高時所見之景,“秋”“歸雁”之意象傳出達(dá)出困倦游子對家的思念。這種感情,正如晉代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所寫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樣。張可久的一生是在時隱時仕、輾轉(zhuǎn)下僚中度過的。他自己所說的“半紙?zhí)撁f里修程”(《上小樓·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此時,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厭倦官場的傾軋,望著南歸的大雁,內(nèi)心感到無限惆悵。 
接下來,“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三句,詩人由寫眼前景轉(zhuǎn)為對昔日生活的回憶,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詩人憶往昔歡樂生活時濃縮而成的意象。這里化用了宋代詞人晏幾道《鷓鴣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拼卻醉顏紅”,寫盡了宴客場景的繁華熱鬧。昔日官場生活,翠袖殷勤勸酒,金杯錯落頻舉,玉手彈奏琵琶,是多么的熱鬧,這里用的是以樂景寫哀的反襯之法,與前面的“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凸見詩人此時的孤寂心境。 
七、八兩句,“人老去西風(fēng)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化用了蘇軾的詩句:“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庇捎谔砑恿恕拔黠L(fēng)白發(fā)”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勝一籌;同時,倒裝加對偶的句式,韻律和諧,也可以看出詩人的匠心。這也是這首曲中的名句,是詩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況而發(fā)出的深沉感慨:西風(fēng)吹著滿頭白發(fā),突然省悟到,人終有衰老之時,花亦有凋敗之日,面對已凋謝的黃花,連蜂蝶都要發(fā)愁,何況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戀他鄉(xiāng)。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边@里又化用宋詞人秦觀的《滿庭芳》的詩句“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詩人在此以景結(jié)情,寫出眼前的凄涼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見一抹斜陽,幾只遠(yuǎn)飛的寒鴉。這是景語,又是情語;這既是實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寫照。蒼涼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詩人漂泊無依的情懷,倦客之心、思鄉(xiāng)之情溢于筆端。 
綜觀全曲,一個“思”字貫穿全篇。詩人由眼前實景寫起,觸景生情,憶往昔歡樂事,更添今日思鄉(xiāng)之愁,最后,以景結(jié)情,回顧漫漫天涯路,抒遲暮思?xì)w之情。語言清麗,對仗工整,特別是巧妙地引前人詩詞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蘊藉之美,堪稱元散曲中的精品。
3.【原詩】《[黃鐘]人月圓 山中書事》  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賞析】
這首小令當(dāng)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時所作。通過感慨歷史的興亡盛衰,表現(xiàn)了作者勘破世情,厭倦風(fēng)塵的人生態(tài)度,和放情煙霞,詩酒自娛的恬淡情懷。
起首二句,總寫興亡盛衰的虛幻,氣勢闊大?!扒Ч拧笔恰八冀忧лd′’,縱觀古今;“天涯”,是“視通萬里”,閱歷四方。詩人從歷史的盛衰興亡和現(xiàn)實的切身體驗,即時間與空間、縱向與橫向這樣兩個角度,似乎悟出了社會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興亡盛衰,英雄的得失榮辱,都不過像一場夢幻,轉(zhuǎn)瞬即逝。正如他在〔普天樂〕《道情》中所云:“北邙煙,西州淚,先朝故家,破冢殘碑?!薄霸娧邸?,即詩人的觀察力。作者平生足跡曾遍及湘、鄂、皖、蘇、浙等江南各省,可謂浪跡“天涯”了。然而終其碌碌一生,僅做過路吏、揚州民務(wù)官、桐廬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雜職而已。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風(fēng)塵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態(tài)炎涼之酸!難怪他常為此喟嘆:“為誰忙,莫非命?西風(fēng)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普天樂〕《秋懷》)難怪他常為此憤激不平:“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誤”;“半紙?zhí)撁d功夫。人傳梁甫吟,、自獻長門賦,誰三顧茅廬?”(〔齊天樂過紅衫兒〕)如此坎坷悲辛,書劍飄零,怎能不令人厭倦思?xì)w呢?“倦”字,已遙為后文寫隱居伏根;“天涯”又先替“孔林”三句張本。
“孔林”三句,具體鋪敘千古繁華如夢的事實,同時也是“詩眼”閱歷“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東曲阜城北,密植樹木花草?!皡菍m”: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擴建的宮殿,名館娃宮(包括響屜廊、琴臺等>;,后被越國焚燒,故址在蘇州靈巖山上。也可指三國東吳建業(yè)(今南京)故宮。李白詩:吳官花草埋幽徑,近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鳳凰臺》)可證?!俺R”:即楚國的宗屆。楚國始建都于丹陽(今湖北秭歸>;,后又遷于郢(今江陵)。三句用鼎足對,具體印證世事滄桑,繁華如夢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樣的儒家圣賢,吳王那樣的稱霸雄杰,楚廟那樣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蒼翠的喬木,荒蕪的蔓草,棲息的寒鴉而已。
“數(shù)間”以后諸句,寫歸隱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詩酒自娛的樂趣?!巴独稀保杭吹嚼稀⑴R老?!八苫ā保杭此赡净?,可以釀酒?!懊┥帷薄ⅰ按寮摇?、“山中”,既繳足題面《山中書事》,又突出隱居環(huán)境的幽靜古樸,恬淡安寧:這里沒有車馬紅塵的喧擾,而有青山白云、溝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歸宿。“藏書”、“釀酒”、“煎茶”,則寫其詩酒自娛,曠放自由的生活樂趣。“萬卷”書讀之不盡,“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飲酒作詩,讀書品茶,足慰晚年。聯(lián)系作者″英雄不把窮通較”(〔慶東原〕《次馬致遠(yuǎn)先輩韻》);“名不上瓊林殿,夢不到金谷園”;“風(fēng)月無邊,海上神仙”(〔水仙子〕《次韻》);“欠伊周濟世才,犯劉阮貪杯戒,還李杜吟詩債”(〔殿前歡〕《次酸齋韻》)等多次自白,則不難窺見本篇:那表面恬靜的詩酒自娛中,不是也隱藏著一股憤世嫉俗,傲殺王侯的潛流么?
4.【原詩】《[雙調(diào)]折桂令·客窗清明》  喬吉
風(fēng)風(fēng)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鑒賞】
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現(xiàn)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獨感和失意的情懷;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與心境的寫照。從“五十年春夢繁華”一句推測,此曲約寫于作者五十歲左右。
開頭三句寫即目所見的景物。清明時節(jié),時屆暮春,經(jīng)過風(fēng)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漸凋零了。這是透過窗欞所看到的外景,寫景的觀察點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寫窄索細(xì)密的窗簾和小巧玲瓏的窗紗,以扣緊題目中的“客窗”兩字。接著用“甚情緒燈前”的一個“甚”字,領(lǐng)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漸漸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懷。一個客居在外的人,面對孤燈一盞,當(dāng)然沒有好心情??椭械那閼?、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況,縈繞在枕邊耳際。這萬千的心事,作者僅用了以下兩句來進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鄙暇浠美畎住肚锲指琛ぐ装l(fā)三千丈》詩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說明自己白發(fā)因愁而生,表現(xiàn)了愁思的深長。下句說五十年來的生活,像夢一樣過去了。這兩句寫出了作者無限的愁思和感愴。
“驀見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轉(zhuǎn),將視線移向窗外人家,這家門前的楊柳如含煙霧一般,長得與屋檐相齊,充滿著春來柳發(fā)的一片生機,給這家人家?guī)戆蝗坏拇阂夂蜕畹那槿?。此情此景,更反襯出游子天涯飄泊的孤獨之感。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詞中有“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即是用人家的笑語歡言來反襯自己的寂寞傷神,此曲抒情手法與此一脈相承。
5.【原詩】《[越調(diào)]小桃紅·江岸水燈 》 盍西村
萬家燈火鬧春橋,十里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蓱z宵,波間涌出蓬萊島。香煙亂飄,笙歌喧鬧,飛上玉樓腰。
【賞析】
盍西村的小令中有兩組分別題為“臨川八景”及“雜詠”的組曲,共十四首。此篇為“臨川八景”中的第三首,詠臨川元宵節(jié)的水上燈船,著意渲染的是熱烈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是一首絕妙的元曲。
元宵節(jié)是我國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民間佳節(jié),普天同慶,萬方共樂,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目光,生花之筆,恰似一盞盞璀璨的上元燈,讓后人傳誦不已,回味再三。此曲起筆大筆渲染,總寫元宵佳節(jié)盛況,“萬家”和“十里”從廣闊的空間背景上描寫出傾城出動、人如潮馬如龍、燈火閃耀光輝照映的盛大場面。一個“鬧”字,不僅烘托出燈火的繁盛,色彩的繽紛,而且傳達(dá)出緊接著以細(xì)膩的筆觸描寫花燈華燈各展風(fēng)采,良宵好夜色,水上燈船也煞是亮麗。十里江岸,燈火輝煌,攜夫帶兒鬧燈春橋上。水波滟滟,光隨水漂流。這里是鳳凰飛翔,那里是龍騰躍,活生生耀花了自家眼,再也沒有什么景色比此景更可愛(詩中“可憐”即“可愛”)了。真?zhèn)€是良宵月明人歡樂。乍尋江上,嚇一跳:恍惚“涌”出個蓬萊仙島。卻原來是燈船,五光十色迷幻景。一個“涌”字,下得不落窠臼,詩人以虛托實,以幻寫真,由于是在夜間,這茫茫江面上浮現(xiàn)的輝煌璀璨的燈船確實給人以宛若仙山瓊閣之感。船兒飄搖,香煙繚繞,笙歌齊發(fā),人聲鼎沸,一起飄向云空,飛上華麗的高樓。此情此景,怕是九霄云外天上宮闕,也在偷偷窺視:人間好不熱鬧!全曲在幻覺般的境界中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6.【原詩】《[仙呂] 后庭花》  趙孟頫
  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采蓮誰家女,歌聲起暮鷗。亂云愁,滿頭風(fēng)雨,戴荷葉歸去休。
【賞析】
 趙孟頫這首小令,是寫景的杰作。語言清麗,意象豐富,意境靈動、飄逸。整首小令,純?nèi)粚懢埃灰娗檎Z,宛如一幅優(yōu)美的南國水鄉(xiāng)荷塘采蓮圖,大有唐代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妙。
起首“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倍?,詩人描繪岀:秋天里,一葉輕舟行駛在清溪之上;兩岸荷塘,兩岸秋色。淸新悅目,令人心曠神怡。
 在兩岸秋色之中,詩人引岀“采蓮誰家女,歌聲起暮鷗”,在一個寧靜、淸秀的意境中,突然有一位“采蓮女”,劃著小船,唱起“采蓮曲”;這清脆、嘹亮的歌聲,把棲棲的“暮鷗”驚起來了?!苫ā⑿≈?、采蓮女、歌聲、暮鷗,鮮活的意象,清純、生動,有聲有色,天籟美韻,楚楚動人。
 后三句“亂云愁,滿頭風(fēng)雨,戴荷葉歸去休。”,詩人似乎有意“風(fēng)云突變”,營造新的境象:霎時間,亂云密布,狂風(fēng)怒吼,雨線紛紛,暮色茫茫;采蓮女順手摘了一頂大荷葉,戴在頭上,劃著小舟,哼著小曲,悠然“歸去”。
“戴荷葉歸去休?!弊鳛榻Y(jié)句,可以說是“寫景”,那采蓮女頭戴荷葉,悠然歸去;那樣靈動、飄逸,那樣純樸秀美,令人遐想萬千。但聯(lián)系到整首小令所營造的“秋”“暮”“愁”的氛圍來看,那“歸去休”里,也許暗含著詩人心中隱匿的“歸隱”情結(jié)吧。
7.【原詩】《[正宮]黑漆弩·游金山寺》   王惲①
 蒼波萬頃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金鰲頭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蛟龍慮恐下燃犀,風(fēng)起浪翻如屋。任夕陽歸棹縱橫,待償我平生不足。
【注釋】①王惲,元朝著名學(xué)者、詩人?!、卺盒《叩纳?。③上天竺:指上天竺寺,位于杭州靈隱山。④金鰲頭:金山最高處的金鰲蜂。 ⑤“蛟龍”句:意為蛟龍在憂慮、害怕有人燃著犀牛角深入水中,照出它們的丑惡形相。 ⑥棹(zhào):船槳,此處指船。 
【賞析】
這支小令上片扣“金山寺”,下片扣“游”,以風(fēng)物的雄麗宕開心胸,又以快意的壯游反襯金山寺的非凡魅力,故成為一篇如得江山神助的豪壯之作。金山原在長江之中,后因泥沙積淀而漸與江南接近,到清康熙時才同南岸毗連。山上的金山寺,殿閣樓臺層層相接,覆蓋山體,故素有“金山寺裹山”之說。本篇起首兩句總寫形勢,就著重強調(diào)了“水上天竺”的寺院特色?!叭f頃”同“孤岑”在形象上是一組強烈的對照,“孤岑”后接一“?!弊郑质箖烧咝纬闪似矫媾c立體的比較?!吧n波”與“天竺”再添一重對照,前者蒼茫浩瀚顯示著大自然的渾樸,后者則金碧輝煌集中了人工的杰作。所以整個畫面匹配和諧,高下有致。將金山寺安置在“蒼波萬頃”的浩莽背景上來表現(xiàn),不僅增添了寺院的莊偉感,也使作者的游興一開始就處在雄豪的起點上。
金山遠(yuǎn)望狀如金鰲,故有金鰲山的別名。金鰲昂首,屹立中流;大江東下,蒼波浩蕩;這期間在動靜上是一組鮮明的對比。金鰲山腳伸入江中,江水沖刷激蕩,詩人不說江浪拍山,卻逆向地說是以山受水,“滿咽三杯”。山上林木蔥蘢,在色彩上特別醒目,詩人又形象地說這一片濃綠是“金鰲”從周圍天地索來,乃“吸盡”江山精華的結(jié)果,使“濃綠”與“蒼波”的視覺分別更為突出。這種化靜為動、反客為主的寫法充滿氣勢,確立了金山寺在整個畫面上的中心位置。從作者對風(fēng)景的禮贊立場來看,他這番“游金山寺”較為特別,乃縱舟巡江,眺望觀賞,而無意入寺隨喜。下片即敘及自身的游況。金山高峙,倒影落在水面,黝黑沉邃,深不可測。江風(fēng)驟起,波濤大作,水石相激,浪峰竟如高屋一般掀上落下。詩人的奇想又與尋常不同:這該不是水底的蛟龍擔(dān)心游人燃犀窺覷,而故意興風(fēng)作浪吧?這雖是實景下的聯(lián)想,卻也隱含金山寺為藏龍臥虎、鯨呿鰲吞之地的意味。金山寺風(fēng)光的壯麗雄偉,感染了詩人,激發(fā)了他快游江山的豪情。所以縱然風(fēng)急浪高,歸棹紛紛,他卻并不急于回家,而是任舟船在夕陽下繼續(xù)飄蕩。末句表流連的原因是“待償我平生不足”。這里的不足,指的是豪曠的情興與快意的游歷。平生的不足都可于此時此地得到補償,這就總結(jié)出了金山寺風(fēng)光的非凡魅力。
這支小令選擇了典型的畫面,濃墨重彩,氣象豪縱;奇景快游,相得益彰。全曲八句始終將金山寺同寺下的長江結(jié)合在一起,這同他游覽的方式有關(guān),卻也因此借得了大江雄勁的氣勢。
 從曲文前的小序來看,作者抨擊了當(dāng)時曲壇“用力多而難為工”、“筆墨勸淫”的現(xiàn)象,說明這支小令正是在創(chuàng)作藝術(shù)風(fēng)格上別開生面的一種嘗試。早期的上層文人染指散曲,多作柔靡之聲,即使提倡“以詞為曲”,曲辭也取宋詞婉約派的一路。本篇卻取勁健豪放一路,所以在散曲作品中別具一格。
8.【原詩】《院中獨坐》  虞集
何處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guān)情。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fēng)聲作雨聲。
【賞析】
元代人虞集生長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屢次請求回到南方,但終不獲允許,鄉(xiāng)關(guān)之思由此而愈加濃烈。此詩正反映他的這種鄉(xiāng)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處它年寄此生”,來自于詩人凄楚的內(nèi)心深處。他在經(jīng)歷了難熬的宮廷生計,又久羈京師不得南歸之后,自然便產(chǎn)生了人生如寄的悲涼念頭。人生如寄、人生如夢及人生如戲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虛幻不真,認(rèn)為人生不過是暫時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虞集的發(fā)問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問,這種人生如寄的觀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雖然官至翰林院學(xué)士、國子祭酒也堅決地要求回歸江南的家鄉(xiāng)。
  “山中江上總關(guān)情”,指的是哪怕是隱居山中或是浪跡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卻魂牽夢繞的鄉(xiāng)關(guān)之情。當(dāng)然,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綠水,在那里有雜花生樹,草長鶯飛,畫舟橫笛,酒旗招搖,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總讓詩人牽掛著哩?!翱傟P(guān)情”指的是無時不刻都在關(guān)注,鄉(xiāng)關(guān)之思的落腳點總是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盁o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fēng)聲作雨聲”,傳達(dá)的是詩人那種無法排遣的鄉(xiāng)愁。詩人在院中獨坐而思、而愁,竟然會埋怨起那繞屋而長的高高松樹身上來了。繞屋的松樹長而高,表明詩人居京師此屋已多年了,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歲月的流逝更加重詩人鄉(xiāng)思的凝重。不僅如此,這松樹又毫無理由的總是迎風(fēng)發(fā)聲,詩人每每聽來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聲里?!氨M把風(fēng)聲作雨聲”的不是松,而是詩人的內(nèi)心錯覺,這種錯覺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詩人愁情的深植與難以驅(qū)除。詩人不僅對江南的江山景物關(guān)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聲都會使他聯(lián)想到江南的江濤雨聲??梢娫娙说泥l(xiāng)關(guān)之思已使他進入癡迷的狀態(tài),成了他的心病?!氨M把風(fēng)聲作雨聲”也是詩人的憤激之語,獨坐而思又難解鄉(xiāng)愁之時,就連嗚咽的松風(fēng)也被牽連進來,成為詩人的怪罪對象。
詩題為《院中獨坐》,含有深刻的孤獨和寂寞的意思,他的這種鄉(xiāng)關(guān)之思實際上是在內(nèi)心深處所藏的家國意識,故借院中的松樹來宣泄心中的不滿。大詩人李白有《獨坐敬亭山》一詩,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獨,虞集《院中獨坐》亦從松風(fēng)中找到寄托的對象,并從風(fēng)聲的傾聽中聽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內(nèi)心的痛楚也超越他個人內(nèi)心的疆域成為世人可以共鳴的故土家園意識,從而傳達(dá)出“獨坐”的神髓。
9.【原詩】《夢武昌》 揭傒斯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游。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鼓角沉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賞析】
在揭傒斯早年的漢、湘之游中,武昌是他居留最久、印象最深的城市。詩的首聯(lián),只交代了夢中來到黃鶴樓、鸚鵡洲這二處昔日游歷之地,連用二地名,毫不修飾,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用渾厚的筆法,把景物渾然推出(還有意無意地帶了一個“渾”字),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他深知此際絕不容精雕細(xì)刻,不然下二句便不能自然引出了。
正是站在渾樸無飾的黃鶴樓頭,鸚鵡州前,才能放眼望去,全是雄渾之景?!吧n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巍然的蒼山,鮮紅的落日,武昌具有極其渾成的氣象。三湘,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七澤,指楚地諸湖、云夢古澤:這是武昌開闊的視野。蒼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間,落日鋪滿了七澤的水面上:這是武昌壯闊的形勢。蒼山有連綿的走勢,故是斜斜地蜿蜒深入;落日已貼到了地平,故是平平地四面鋪展:這又是非常生動的措詞。更重要的是這二句一前一后,用力銖兩悉稱(對仗亦工力悉敵),富有均衡感;敘法全用賦體,平添了凝重感。
武昌的山川之勝既已寫足,頸聯(lián)便轉(zhuǎn)向武昌的風(fēng)土之奇。“鼓角沉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蔽洳情L江上游戰(zhàn)略要地,城墻高厚。當(dāng)傍晚的城頭鼓角聲齊響之際,那深沉、雄健的馀音,真能遙傳四方、撼動大地;武昌又是九省通衢、商賈云集的重鎮(zhèn)。當(dāng)傍晚人們系舟江浜之時,那千帆萬檣排列得高下參差,真能令人目不暇接,眼前一片迷亂。這二句,前句的森遠(yuǎn)、后句的繁鬧,在氣象上都堪與山川的雄偉相符;而“遙”、“亂”而字,對于鼓聲的綿綿不絕、帆檣的如林如織,都是點睛之筆,足使全句躍動生輝,也毫不遜色于上聯(lián)的“斜”、“平”二字的用力。
詩的尾聯(lián),已是夢醒時分:“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武昌是詩人交游廣多的城市。夢到武昌而不提故人,未免對不住昔日的朋友。因此,在夢后才為故人的分散難聚發(fā)一句感嘆,是很恰當(dāng)、很道地的布局。白鷗在故詩中,通常是陪伴詩人隱棲故園的盟友,所以在南池上獨看白鷗,也暗中點到了自己的處境。夢醒后的氣象很蕭條,不過,這份蕭條,也正足以反襯出上文的宏大與昔日的壯游。[
10.【原詩】《[雙調(diào)]慶東原·京口夜泊》  湯式
故園一千里,孤帆數(shù)日程,倚篷窗自嘆飄泊命。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夢難成,三處愁相并。
【注釋】湯式,元末曾補本縣吏,后落魄江湖間。明成祖朱棣時曾為文學(xué)侍從。
【鑒賞】
此曲寫夜泊思鄉(xiāng),抒發(fā)流離飄泊的失意悵惘之情。
游子思鄉(xiāng)乃人之常情,古代交通不便,詠嘆鄉(xiāng)情的作品尤為多見。這首小令,將思鄉(xiāng)之情寫得纏綿悱惻, 嗚咽低回;讀來令人哀愁如縷,一唱三嘆?!熬┛凇奔唇窠K省鎮(zhèn)江市,作者是浙江寧波人,故開頭兩個對句,言家鄉(xiāng)路途遙遠(yuǎn);強調(diào)“孤帆”,愈見羈旅之寂寞與孤獨。第三句寫作者倚船窗自嘆,悵然若失,鄉(xiāng)愁不絕,悲從中來。“漂泊”一語,與上文孤帆、下文夜深相呼應(yīng),愈見傷感。最終歸咎于“命”者,可見詩人無可奈何的情懷。寫到此處,愁懷本已無可復(fù)加,但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忽寫更鼓聲、波濤聲、晚鐘聲,既烘托出夜泊的環(huán)境,又使抽象的鄉(xiāng)愁有了具體的依托。睡眠,是人的一種重要的生理現(xiàn)象,然而心理活動過于劇烈,會使腦神經(jīng)高度興奮,產(chǎn)生失眠。本來,鼓聲、浪聲、鐘聲日夜回響,有節(jié)有序,對于正常人來說,就是一首輕柔悅耳的催眠曲。然而作者卻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成寐?!俺穷^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攪得人不得安寧;它們聲聲連接,此伏彼起,屢屢撥動思鄉(xiāng)的心弦?!叭幊钕嗖ⅰ?,混合成同一個旋律,編織成一首悲哀的鄉(xiāng)愁交響曲。
作品通過鼓聲、浪聲、鐘聲描寫心聲,手法新穎,氣氛濃烈。用因果倒置法,意蘊深永,發(fā)人遐想。
11.【原詩】《小闌干·去年人在鳳凰池》  薩都剌
去年人在鳳凰池,銀燭夜彈絲。沉水香消,梨云夢暖,深院繡簾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楊柳風(fēng)柔,海棠月淡,獨自倚闌時。
【注釋】(1)鳳凰池:元代中書省所在地。(2)彈絲:彈奏絲弦樂器。(3)沉水香消:沉香已經(jīng)燃盡,香氣飄灑了。沉水:一種名貴的香料,即沉香。
【賞析】
"鳳凰池",指中書省。魏晉以來,中書令等官員掌管詔令文書等事物,能經(jīng)常接近皇帝,深蒙寵愛,所以中書省被美稱為"鳳凰池"或者"鳳池"。這里鳳凰池應(yīng)指薩都剌所在的翰林院。"彈練",即彈奏琴、瑟等絲弦樂器,這是在筵席上所演奏的悠揚而又高雅的音樂。去年的這個時候,身處京城翰林院,夜晚友朋相聚,燈火通明,席間彈絲弄竹,高雅而又歡快。
"沉水",即沉香,一種名貴的熏香料,又名沉水香,富貴人家常用來熏染居室。"梨云夢暖"來自唐人王建所作的《夢看梨花云歌》,此詩描寫梨花如云的綺麗夢境,中有"薄薄落落霧不分,夢中喚作梨花云"一句。這種梨花云夢的典故曾被蘇軾用在詞中。薩都剌化用這個詩意,指自己當(dāng)時所做的夢境也是如此溫馨、雅致。聚會結(jié)束之后,眾人散去,屋里燒著濃的沉香,讓人醺然而醉;重重的院落里,因為夜已深了,早就把精致的蕭翎放下來,人們開始在愉快的心情中入睡,因此夢里也能看到重重如云的梨花,生活是多么恬靜、優(yōu)雅。銀燭、彈絲、沉香、繡簾,這樣華麗、濃艷的生活色彩,代表官宦之家常見的事物。從這些精致的細(xì)節(jié),讀者自可相像出居室其他部分。這是薩都剌曾經(jīng)擁有的悠閑而又富裕的生活,字里行同也不煞春風(fēng)得意的心情。這樣的生活自然令人難忘,它一直留存在薩都剌的記憶中。上闋用詞華艷、熱烈,頗有溫庭筠遺風(fēng)。
今年身處江南,離開了京城翰林院,再也沒有高朋滿座,在這冷冷清清的夜里,心事又有誰能知曉?這兩句由上闕的熱烈華貴,一變而為孤寂凄清,兩相對照,以前的生活更是像仙境一般美好,值得永遠(yuǎn)懷念了。而這種截然不同的遭遇,只是因為官職的變遷。一句"心事有誰知",多少有感嘆事態(tài)炎涼、自憐身世遭遇的用意。
"楊柳風(fēng)柔,海棠月淡",是作者眼前所見的景物。在溫暖的春夜里,迎面是輕柔的春風(fēng),楊柳枝輕輕拂動;在淡淡的月光下,海棠花正在盛開。春風(fēng)拂面,楊柳搖曳,月影花影,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美好的江南春夜,只是這樣的美景當(dāng)前,卻只有作者一個人獨自倚在欄桿旁觀賞,沒有人與自己共同分享這種感受。這三句又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獨,無論是憤慨難過的心事,還是賞月賞花的樂事,都"無人知",沒有傾訴的對象,這是何等凄涼的事情。下闕著重寫江南春夜室外的情景,與上闕著力寫燈影人影相對應(yīng),上闕是燈影人影,軟玉溫香,下闕則是風(fēng)柔月淡,冷冷清清,這樣的安排,使人覺得前者更加溫暖,令人向往,后者則更為凄涼難熬。
這首詞的構(gòu)思甚為巧妙,深受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的啟發(fā),采用了鮮明對比的寫法,通過"今年"與"去年"、"冷"與"暖"、悲與歡的多重對比,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詞人兩種大為不同的心境,從中不難感受到詞人對當(dāng)政者無故將自己趕出翰林院的不滿與悲涼。并且還運用了采取分景、隔景、借景諸手法,雖然主旨抒情,卻又突破了對情本身的拘泥,通過情、境的有機布置、組織創(chuàng)造,構(gòu)成了新的情感世界,其渾然天成處,正可窺見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
八.明代詩歌
1.【原詩】《河間城外柳 》 錢謙益
日炙塵霾輒跡深②,馬嘶羊觸有誰禁?劇憐春雨江潭后③,一曲④清波半畝陰。
【注釋】①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 ②炙:烤、曬。霾(mai):本義是風(fēng)夾著塵土(動)。 ③?。簶O。 ④一曲:河流轉(zhuǎn)彎處。劉禹錫《送李尚書鎮(zhèn)滑州》詩:“黃河一曲當(dāng)城下?!?br>【賞析】
歷代詠柳詩多矣,立意則各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保ㄙR知章)巧比妙喻,贊美了柳樹的婀娜多姿和春天的蓬勃生機;“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李商隱)移情于物,借折柳送別的習(xí)俗以申惜別之情?!皝y條猶未復(fù)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更狂。能把飛花蒙日月,不知人間有清霜?!保ㄔ枺┙栉飻M人,嘲諷那般依靠封建特權(quán)飛揚跋扈、仗勢欺人的權(quán)貴子弟。這首詩的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卻別具一格。
頭兩句寫城外柳所處的惡劣環(huán)境:有辣辣的太陽在天上烤炙著它,飛揚濃密的塵土整日里包圍著它,這是大自然對柳的摧殘?!拜m跡深”,點明它長在城外車來人往的大路邊。次句寫人事對柳的作賤。過路人拴在柳樹上的馬在奮蹄嘶鳴,放牧在周圍的山羊用觸角抵著樹身,可是有誰愛護它,禁止動物傷害它呢?這一問句,流露出詩人對柳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后兩句從反面立意,贊美了城外柳風(fēng)姿秀出的美質(zhì):當(dāng)一場春雨漫漲江潭后,柳樹亭亭玉立于河灣清澄的水波邊,青枝綠葉,濃蔭如蓋,投下半畝大小的蔭涼。那時節(jié),城外柳又顯得那樣婀娜多姿,賞心悅目,實在可愛極了。由此可見,人們糟踐冷落它是多么不公平啊!屈節(jié)降清、剃發(fā)改服的詩人在詠柳的同時也寄寓了自己的家國身世之感。這首詩語言親切、底蘊深厚,前兩句對后兩句起了鮮明的反襯作用,盡管正面描寫柳樹的只有末一句,依然突現(xiàn)出柳樹的清姿雅態(tài),足證“詠物詩不待分明說盡,只仿佛形容,便見妙處”。
2.【原詩】《上太行》①  于  謙
西風(fēng)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鳥獨還。兩鬢霜華千里客,馬蹄又上太行山。[來源:Z,xx,k.Com]
【注釋】①此詩作于作者巡撫山西、視察太行山時。②斑斑:草色間雜。③霜華:形容如霜花一樣花白。
【賞析】
這是一首行旅詩,前兩句描繪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蒼茫的秋景圖。最先曝露讀者眼簾的是“西風(fēng)”兩字,既點明上太行的季節(jié),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勁掃落葉的秋風(fēng)拂面吹來,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肅殺而惆悵思?xì)w。詩人登臨眺望,只見夕陽西墜,或枯黃或殘綠的雜草在落暉中陰暗參差,顯得色彩錯雜斑駁。平視惟有滿山遍野的衰草,夾著殘光慘淡的落日,一片蕭索;仰望呢,暮云逐漸密布了高遠(yuǎn)的秋空,籠罩了連綿的群山,朦朦朧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歸巢的鳥兒在孤飛,夠凄清的。蕭索凄清構(gòu)成了詩人即景抒情的環(huán)境氛圍。在這里,歸鳥的描寫頗有畫龍點晴的妙用,它不僅僅以其飛動點活了靜態(tài)的畫面,也不僅僅以其渺小襯托出秋空的寥廓,而更在于以其獨還故巢寄寓了作者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與前面令人思?xì)w的氣氛正相呼應(yīng)。這兩句寓情于景,為后兩句的抒情作了鋪墊。
“兩鬢霜華千里客”,是詩人自謂。詩人自二十五歲入宦途起,先后出使湖廣,招撫川貴,巡按江西,三十三歲時巡撫河南、山西至半百之年,如云自己已經(jīng)鬢發(fā)花白;長年累月地遠(yuǎn)旅他鄉(xiāng)、奔波道路,寫此詩時在山西巡撫任上,與家鄉(xiāng)錢塘遙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為客。這一句準(zhǔn)確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的自身形象??途铀l(xiāng)歲月之久,距離之遠(yuǎn),卒使人想起元人馬致遠(yuǎn)的一首著名散曲《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三句從語言到意境,與這首曲子的后三句是何等的相似。然而,“憂國忘家。計安宗社”的政治家于謙畢竟不同于消極遁世的文人馬致遠(yuǎn),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馬蹄又上太行山”。聞馬蹄之聲,如見騎馬之人,他策馬奔行、風(fēng)塵仆仆地巡視太行,雖年事漸高,仍不倦地為國事到場奔忙?!坝稚稀眱勺诸H寫出詩人的壯心,老驥伏櫪,自強不息,一洗斷腸的哀怨,為全詩增添了一種爽朗豪健的情調(diào)。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也隨著結(jié)句而完整地躍然于紙上。
全詩意境如太行秋空遼遠(yuǎn)開闊,筆調(diào)如上山馬蹄矯健有力?!端膸烊珪偰俊吩u于謙詩歌“風(fēng)格遒上,興象深遠(yuǎn)”,此詩很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它在寫法上也頗具一格,看似景與情分寫,其實一體連貫,承轉(zhuǎn)自然,形成先抑后揚的感情波瀾,讀來別有一番頓挫之致。
3.【原詩】《點絳唇·春閨》  陳子龍
滿眼韶華,東風(fēng)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夢里相思,芳草王孫路。春無語。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注釋】①“幾番”句:指清兵入關(guān)后的一系列事變。②王孫:對尊禮、思慕者的稱呼,如淮南小山《招隱士》的“王孫游兮不歸”。這里疑指魯王、唐王。③“春無”三句:嘆復(fù)國不易。
【賞析】
此詞借惜花懷人,寄托亡國哀痛與復(fù)國希望。正如題中所示,此詞是寫“春日風(fēng)雨有感”。“春日風(fēng)雨”,是當(dāng)時所處的環(huán)境、節(jié)候和氣氛,而“有感”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詞之起二句,先揚后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一片春光。繼而東風(fēng)乍起,落紅遍地。這一頓挫,表現(xiàn)了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陳子龍生當(dāng)明清易代之際,對明王朝懷有深厚感情。在他看來,明代江山無限美好,正如滿眼韶華。可是清兵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猶如驟起狂風(fēng),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在這里,詞人用的是比興手法。“韶華”(春光)和“紅”(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熱愛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東風(fēng)”則是邪惡勢力的象征,也隱喻清兵的南下,“東風(fēng)”一辭作貶義者,古已有之,如陸游《釵頭鳳》“東風(fēng)惡,歡情薄”,此處只是移用于詞人所憎惡的事物罷了。
下面二句,以“幾番”照應(yīng)前面的“慣”字。說明東風(fēng)之摧殘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經(jīng)常如此?!盁熿F’二字,補足前句未及寫出的“雨”字。春天的風(fēng)雨連綿無盡,常常呈現(xiàn)煙霧迷蒙的狀態(tài)。在東風(fēng)肆虐、煙雨茫茫的天氣中,百卉凋殘,一片凄涼,于是詞人不禁發(fā)出由衷的慨嘆:“只有花難護!”前幾句造足蓄勢,至此詞人的感情迸發(fā)而出,力抵千鈞。在生活中,他奔走呼號,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結(jié)果毫無效果。因此這一句正是反映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亡國之痛。
下片宕開一筆,徑寫對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詞的意脈上仍與上片緊密相連。詞人在白天看到風(fēng)雨摧殘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聯(lián)想到慘遭踐踏的故國?!皦衾锵嗨肌币痪?,為艷詞中常語,然而此處用以表達(dá)愛國之情,卻非常深刻而又貼切?!巴鯇O”一辭,通常被理解為貴族子弟,如《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這里的本意卻更接近杜甫《哀王孫》中所說的“可憐王孫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際,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離道路,或輾轉(zhuǎn)溝壑,唯有少數(shù)人如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圖反抗。此處作者對明代王孫魂牽夢縈,實際上是將復(fù)興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可是夢醒之后,依然風(fēng)雨如磐,落紅成陣。面對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他不得不發(fā)出“春無主”的哀嘆。
結(jié)二句進一步渲染出這種悲哀情緒,哭出了國家將亡的憂思。句中的“杜鵑”,又名杜宇,相傳是古蜀國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隱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鵑啼血借指失國之痛。這里說“淚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轉(zhuǎn)化而來,則杜鵑悲鳴時流出血淚,灑在飄飏落花的風(fēng)雨中,紅雨滿天,景象壯麗而又悲慘。詞人若非懷有深仇慘痛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對雨》“林花著雨胭脂濕”;而用以兼喻淚水的有李煜的《烏夜啼》“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陳子龍則將這些故實融會貫通,自鑄偉詞,賦予新意,令人讀來便覺有更深刻的意蘊和更強烈的美感。
陳子龍比較重視詩詞的寄托,他曾說過他之作詩是為了“憂時托志”(《六子詩序》)。此詞形式上雖“風(fēng)流婉麗”,但詞人借以“憂時托志”則與其詩作是一樣的,閱讀時須透過綺麗的表面,去體會深永的內(nèi)涵。
九.清代詩歌
1.【原詩】《湖上晚歸》  蔣士銓
濕云鴉背重,野寺出新晴。敗葉存秋氣,寒鐘過雨聲。半檐群鳥入,深樹一燈明。獵獵西風(fēng)勁,湖心月乍生。
【賞析】
  這首詩寫湖上晚歸所見暮秋景致,題材本屬熟見。然而由于作者體察入微而又獨具手眼,不僅精擇富于特征的意象構(gòu)筑畫面,而且煉字鍛句,刻意為工, 真切地傳達(dá)了他的感受, 鑄塑出一種獨特的美的意境。
  “濕云鴉背重,野寺出新晴”,輕吟首句,一股深秋涼意便襲面而來。雖然句中無一字寫秋, 寫晚, 卻緊緊把握住暮秋黃昏綿雨暫歇的特定景色?!皾裨啤?既非雨中烏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剛才的秋雨浸濕泡透,仍蓄積著濃厚雨意的陰云。歸窠的群鴉則暗點詩題“晚歸”。而一“重”字,不僅用通感手法將視覺傳達(dá)為輕重覺,而且將前兩景聯(lián)接在一起,滿天濕云好象堆壓在群鴉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濃。在這陰云鴉群組成的潑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這一“出”字又頗妙, 似寫原被雨簾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現(xiàn) “出”, 又似寫這新晴是因為野寺顯現(xiàn)才顯 “出”。晴以襯陰, 更渲染出湖岸周圍陰沉荒涼的氛圍。
  頷聯(lián)寫歸途所見與所聞,又選擇兩個有特征的景物。詩人不寫枯葉、落葉,而寫“敗葉”,這是被秋雨秋風(fēng)摧折的殘枝敗葉,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氣息?!昂娺^雨聲”一句尤見工力。這里又一次運用通感手法,將聽覺(鐘聲)轉(zhuǎn)化為膚覺 (寒),但妙在不是簡單直接的使用,而是寫遠(yuǎn)處野寺傳來的陣陣鐘聲,仿佛經(jīng)過秋雨的淋洗,也帶上了陣陣寒意,與整個畫面自然相貼。此聯(lián)不只描摹了秋色與秋聲, 而且傳達(dá)出詩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著通過地點、時間的轉(zhuǎn)移寫出了“歸”字。將近歸處,看得見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許是被歸飛的群鳥擋住了吧;更近歸處,已可見樹叢中那一星燈火,時間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謂“移步換形”,這里卻以景的 “換形”而暗寫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歸來后回望湖中,黃昏過去,夜幕降臨,勁厲的西風(fēng)中,一輪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風(fēng)之“動”反襯出湖月之靜。我們也仿佛看到詩人靜靜地佇立湖邊,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著歸途秋景……
  全詩無一字寫人,卻無一句不寫出了“人”。因為作者沒有簡單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詞造語, 寫出他心靈所感受的 “景”, 因而這景也就表達(dá)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動、人的心情, 所謂 “景中有人”。這正是此詩佳處。
2.【原詩】《小重山》  宋征輿①
春流半繞鳳凰臺②。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簫嗚咽畫船開。清風(fēng)起,移棹上秦淮。  客夢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來。景陽宮井③斷蒼苔。無人處,秋雨落宮槐。
【注釋】①宋征輿,明末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進士,仕清。②鳳凰臺,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鳳凰山上。③“景陽宮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陳后主入井避難,后被活捉。
【賞析】
這首詞記錄了在南京的見聞,浸潤著宋征輿對故國衰亡的無限凄傷。
  “春流半繞鳳凰臺”,起韻點明地點?!傍P凰臺”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在古代,鳳凰被視為祥瑞之物。李白曾有名作《登金陵鳳凰臺》,慨嘆六朝繁華一去不返。宋征輿透支了李詩的一部分詩趣?!笆昊ㄔ乱?,泛金杯”,寫往日的情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定都南京。朱元璋死,以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建文元年(1393),朱允炆四叔燕王朱棣自北平(今北京)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破京師,奪取帝位,年號永樂。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設(shè)有職無權(quán)的六部。至明末崇禎年間,北京成為起義軍和后金攻擊的目標(biāo),許多大官顯宦南遷留都,于是南京又顯現(xiàn)出短暫的病態(tài)的繁華。第二韻寫的就是這個史實。句中的“泛”字,出語輕微,卻勾勒出享樂于金陵的人們的醉生夢死的情態(tài)。
   “玉簫嗚咽畫船開”,寫現(xiàn)時的情景。古詩詞里常用“吟”來描寫玉簫的樂音,此處卻用“嗚咽”。未必是簫聲凄傷,這在是因為宋征輿心緒凄傷的緣故。“清風(fēng)起,移棹上秦淮”,一接觸到“秦淮”,立即使人聯(lián)想到杜牧的名作《泊秦淮》。杜牧是夜泊秦淮,宋征輿也是夜泊秦淮。杜牧辛辣地諷刺了南朝陳后主的荒淫誤國,宋征輿卻在詞句中寄寓著故國衰亡的凄傷,當(dāng)然,其中不無對不念國亡仍然享樂者的憤慨。
   “客夢五更回”,宋征輿夢中思索些什么呢?“清砧迎塞雁,渡江來”,這句交待了此作的時令:秋風(fēng)蕭蕭,塞雁南遷。由此可以推算,這首詞是宋征輿由京外放福建布政使,途經(jīng)南京時所作。
  “景陽宮井?dāng)嗌n苔”,這一韻分明是造境。上征暫歇處分明是在秦淮,“客夢”之后怎會出現(xiàn)“景陽宮井”呢?借夢造境無疑。“景陽宮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西側(cè)。據(jù)《陳書·后主紀(jì)》,禎明三年(589)隋兵攻占臺城(今南京),后主聞兵至,與張妃麗華投此井。至夜,為隋兵所執(zhí)。宋征輿引用“景陽宮井”的典故,分明是為了抒寫故國衰亡的哀思。
  “無人處,秋雨落宮槐”,景陽宮井已不見蒼苔,景陽宮中也不見人跡,滿目蕭疏,一派荒涼,只有淅淅瀝瀝的秋雨潤著寂寞的宮槐。在這充滿凄傷的景象里,依稀可見宋征輿凄傷的形象。
 3.【原詩】《高郵雨泊》  王士禛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風(fēng)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注釋】清順治十七年農(nóng)歷三月,詩人赴揚州推官任,途經(jīng)高郵(今屬江蘇),泊船于高郵湖,觸景生情,遙想出生于高郵的北宋大詞人秦觀而有此作。
【賞析】
  1660年農(nóng)歷三月詩人赴揚州推官任,途經(jīng)高郵泊船于高郵南湖,觸景生情,遙想出生于高郵的北宋大詞人秦觀而有此作。楊際昌《國朝詩話》評王士禛七絕,“宮詞、懷古,題畫、竹枝諸體,點染生新,自是作手,終以眼前情景天然,有興會有情寄者,為最上乘”,并“試舉若干首”,其第一首即是《高郵雨泊》。此詩正屬于即眼前情景而生興會、有情寄之作。
  詩前兩句寫景。首句中“秦郵”即高郵,據(jù)祝穆《方輿勝覽》:“高郵,一名秦郵,秦因高郵置郵傳為高郵亭。”“寒雨”為秋雨,乃暗示經(jīng)高郵之季節(jié),“夜”則點明雨泊的具體時間。首句寫詩人于深秋寒雨瀟瀟之夜泊船于秦郵,此乃破題。次句則進而把高郵雨泊地點具體化為“南湖”,即高郵南部的武安湖?!靶聺q水連天”描繪出此時由于“寒雨”不停,南湖水勢為之漲起,放眼望去煙波浩渺,水天相連,難以分辨的情景,從而開拓出一個凄清迷蒙的意境。
  夜雨中的南湖既凄迷又空寂,看不到一條漁船,一個人影,自然空間的清寂無人引起了詩人心理空間的寂寞之感。于是乃有“風(fēng)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之感嘆。此時,面對高郵南湖,作為一代詩壇才人更感寂寞的是五百年間的文壇沒有再出現(xiàn)像高郵秦淮海這樣才華超群的詞人?;春榍赜^號淮海居士的簡稱,他生于1049年,卒于1100年,距此時正約“五百年”。他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乃婉約詞派的主要詞人,創(chuàng)造了“情韻兼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新詞風(fēng)。詩人稱“寂寞人間五百年”,當(dāng)然是夸飾之言,旨在推崇秦觀在文壇的重要地位;又,王士禛詞風(fēng)格亦以婉約綿邈見長,與秦觀相近,因此才有這種惺惺惜惺惺的仰慕之情。詩人于慨嘆不見風(fēng)流秦淮海的同時,亦暗寓步武秦觀,欲打破文壇“寂寞”之意。此乃詩人“情寄”之所在。
  王士禛論詩繼承鐘嶸“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詩品序》)的觀點,稱“五字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使人思”(《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主張即景會心,直抒性情,不用或少用典故。此詩即為這一觀點的例證。
4.【原詩】《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陳維崧
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稗花盈畝,一寸霜皮厚。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fēng)吼,臨洺驛口,黃葉中原走。
【注釋】①臨洺驛--在臨洺關(guān)設(shè)置的驛站,為古時冀晉豫地區(qū)交通要道。②晴髻--比喻的說法,形容晴空之下,群峰起伏,有若發(fā)髻。離離--排列密集貌。④稗--即稗子,雜草名,形狀似稻。稗花--指稗子抽穗,遠(yuǎn)望如花開。⑤霜皮--月光照著稗草,表面如霜般清冷。⑥趙魏燕韓--古國名,為戰(zhàn)國七雄之四國。
【賞析 】
一般說來,小令由于篇幅短狹,很難寫得波瀾壯闊,騰躍激揚。感慨興亡的主題借闊大蕭瑟之景,表現(xiàn)得極其濃烈,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陳維崧則以他出眾的才華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令詞中描繪出一般只能寓于長調(diào)的慷慨沉雄境界。這無疑是他對詞的發(fā)展作出的又一貢獻。本篇作于康熙七年(1668)十月。這年夏天,陳維崧由避禍八載的如皋冒襄家入京謀職,雖得到龔鼎孳等大僚的激賞,仍失意而歸,去河南商丘探望入贅的四弟陳宗石。初冬日,途經(jīng)臨洺驛投宿,在蒼茫夜色中俯仰今古,感慨萬端,故國之痛與身世之悲一并兜上心頭,因有此作。
詞上片寫眼中景,開頭便連用兩個奇特的比喻:一是把巖巒靜矗之狀比作發(fā)髻,一是把山嶺躍動之勢比作蝌蚪。前者猶可,后者則氣魄特大,眼界特高,詞境頓時為之一振。此種句子非胸吞云夢者不能道,最能見出迦陵的獨異處。三四句寫近景,以盈畝的稗草暗示連年兵禍帶來的荒涼滅寂,為下文吊古之幽情伏筆。其“一寸厚”三字質(zhì)感逼真,力透紙背。
下片轉(zhuǎn)入抒情,激蕩的情思漩起?!摆w魏燕韓”誠然是吊古,卻也未始不是一個“故明”的符號。就在不到三十年前,此地不還是血火交映,滿目瘡痍?而自己心懷黍離之悲,行役天涯,日暮途窮,此時心境又怎一個“愁”字了得?于是,悲風(fēng)怒叫,黃葉飆飛中,一個詞人踽踽獨行、蒼涼悲憤的形象纖毫畢現(xiàn)?!氨L(fēng)吼”三句凌厲之極,那吼聲里也正包涵著詞人的郁勃心音。
【練習(xí)】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菩薩蠻  謝逸
暄風(fēng)遲日春光鬧,葡萄水綠搖輕棹。兩岸草煙低,青山啼子規(guī)。歸來愁未寢,黛淺眉痕沁。花影轉(zhuǎn)廊腰,紅添酒面潮。
1、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   )
A.“暄風(fēng)”,即春風(fēng)?!斑t日”,即春日。與《詩經(jīng)》中的“春日遲遲”和杜詩中的“遲日江山麗”一樣,寫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給讀者以春暖日長的感受。
B.“春光鬧”化用宋祁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運用擬人,雖是概括的描寫,卻能引起姹紫嫣紅開遍的聯(lián)想。
C.“葡萄水綠”,兩岸葡萄青藤滿架,倒映水中,搖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闋寫游春所見所聞,由“暄風(fēng)遲日”到“青山啼子規(guī)”,可見時間由白天到了晚上,開啟下闕的“歸來愁未寢”。
E.“歸來愁未寢。黛淺眉痕沁”寫出主人公回來后無心整妝,寫主人公眉間淺淺的黛色,既意味著殘妝未整,又暗示著無人掃眉。
2、閱讀這首詞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結(jié)合全詞具體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紗窗恨  答冠月韻   田茂遇
笛聲陣陣因風(fēng)送,老天涯,一聲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盤處,千山黑雪,馬嘶外,萬里黃沙。算春宵歸夢,好還家。
 1、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   )
A. “老天涯”之“老”字,可見駐守塞外時間之久,流露出詩人的不滿之情。
B.“笛聲”意象包含愁苦,上闋既寫笛聲高亢凄厲,也寫詩人心中愁苦凄涼。
C.落梅花,一是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飛飛落落,飄飄灑灑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詩人著一“黑”字,正寫出夜晚所見之景。[來源:Zxxk.Com]
E.“雕盤處”,“ 馬嘶外”,地域遼闊,突出了邊塞的特點。這一句再現(xiàn)了邊塞的壯闊景致。
2.這首詩感情感情豐富,說出詩歌表達(dá)了哪些感情?請結(jié)合全詞簡析.
三、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采桑子·雜憶   史惟圓[來源:學(xué)|科|網(wǎng)]
當(dāng)時已慣何曾惜,滾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當(dāng)場幾度憐?今知此曲人間少,絕藝誰傳?往事如煙,滿耳箏琶值幾錢?
注:史惟圓,明末清初人,經(jīng)歷甲申之變,明亡之痛。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滾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樂,意思是說過去天天聽?wèi)T美好的音樂。
B. “字字清妍”是描寫音樂所達(dá)到的妙境,每個唱詞都能讓人感覺美好絕倫。
C. “何曾”“幾度憐”,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錯過美妙音樂的后悔之情,過去沒有好好品味。
D. “絕藝誰傳”表達(dá)出詩人對藝人們不思進取,不再鉆研音樂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煙”中“往事”既包括過去盡情欣賞美妙的音樂的生活,也包括身經(jīng)戰(zhàn)亂的生活
2.“滿耳箏琶值幾錢”的意思作者認(rèn)為現(xiàn)在的音樂不值得一聽,造成“箏琶不值錢”的原因有兩個?試簡述。
四、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浣溪沙·新年夜坐  萬樹·清
猿和風(fēng)聲落檻邊。鼠窺人影過燈前。亂書翻盡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節(jié)惜華年。可堪身滯海南天。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落”把看不見的聲音化成具體可感的東西,風(fēng)和猿聲兩意象疊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獨坐的凄涼。
B. “窺”“過”燈前,寫出了鼠的無懼詩人,頗有它乃此間主人的感覺,益發(fā)表現(xiàn)出詩人客居外鄉(xiāng)之感。
C. “亂書翻盡”是細(xì)節(jié)描寫,表現(xiàn)的是詩人對不能回家的憤怒之情,是一種發(fā)泄行為。
D. 本詞表現(xiàn)出一種“客的意識”,即孤單、寂寞的異鄉(xiāng)飄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寫出了身處極遠(yuǎn)之地,作者身處外鄉(xiāng),但仍能忍受。
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節(jié)惜華年”如何斷句?三“夜”與三“年”重疊有何妙處?
五.古代詩歌閱讀(11分)
減字木蘭花·暮冬雜詠  史惟圓
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時,散作春檐夜雨絲①。埋憂地下,移卻南山成曠野。根蔓牽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蝸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憑箜篌引》)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寄愁天上,埋憂地下”,作者借用來作詞的起拍與過片,成為詞的主旨。也為這首詞定下了基調(diào)。
B. “石破多時”化用了李賀詩“女蝸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憑箜篌引》)以愁思比雨絲,思與絲諧音。。
C. 愁,本無形體,卻可以“寄”,這是化抽象為具體,他的愁多得無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納不下那么多愁。
D. “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長恨歌》中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詩句。
E.最后一句是說,作者身處在曠野之中,看著眼前的蔓草,悲從衷來,驅(qū)車任意行走直盡頭。
2.本詞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全詞又是如何表現(xiàn)這個字的?請簡述。
六.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回答1、2兩題(11分)
九曲棹歌(其二) 朱熹  宋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注]①一曲溪之北見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側(cè)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話故事中武夷君宴請鄉(xiāng)人的所在。宴會之前虹橋架空,宴會之后,虹橋飛斷。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題為“九曲棹歌”,詩歌首句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處曲折,本詩為第一曲,作者從此處上船。
B.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說倒映水中,而說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現(xiàn)山水融合之美。
C. “虹橋一斷無消息”作者游覽九曲溪,抬頭見彩橋,從而引發(fā)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D. “鎖翠煙”寫出了詩人眼中見皆是山巖,看不見綠色,因為濃郁的翠綠之色被封鎖在群山之中,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處。
E.本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運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橋”就是用典;而“鎖翠煙”則用了拈連的藝術(shù)手法。
2.全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述。
【答案】
一、1、CD(C.將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寫出水色可愛,D青山子規(guī)啼應(yīng)是白天游玩時所聞。)2、喜悅—憂愁。上闋描繪春日游玩圖景,女主人陶醉于熱鬧的春光,寫出了她的內(nèi)心喜悅;下闋女主人,因聽到子規(guī)的啼叫,聯(lián)想到自身,于是難以入眠、借酒澆愁,寫出了她內(nèi)心的憂愁。
二、1、AD(A老天涯是寫笛聲陣陣溢滿天涯,D黑表現(xiàn)邊塞風(fēng)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2、戍守之苦,邊塞之景的豪邁,思鄉(xiāng)之情。寫笛聲“凄切”就可見詩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涼,一聲“落梅花”,寫聲成象,撩撥起人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暗瘛迸c“馬”都是邊塞特有的威風(fēng)凜凜的物象,它們是雄壯的、威武的;“千山”“萬里”寫出了地域的遼闊無垠;“黑雪”“黃沙”讓人感到了風(fēng)雪狂沙的肆虐。下片開首兩句,不僅再現(xiàn)著邊塞的壯闊景致,流露詩人的豪邁之情。結(jié)句“算春宵歸夢,好還家”,點破了鄉(xiāng)思離愁的主旨。
 三、1、CD(C作者是認(rèn)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沒有好好品味”不對。D身逢亂世,如何能專心學(xué)藝?詩歌并非責(zé)怪藝人,而是借音樂說時事說興亡之感而已)
2.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現(xiàn)在的音樂確實不如往昔(1分),過去是“字字清妍”,現(xiàn)在是“人間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個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無心鑒賞(1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詩歌當(dāng)中的“往事如煙”,可以解說亂世心境如何能聽得下“滿耳箏琶”?
 四.1.CE(C非憤怒,而是無奈;D可堪,是不能忍受。魯迅詩云:敢有歌吟動哀。敢,就是不敢之意。同理,可堪,就是不堪之意)
2.①斷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節(jié)/惜華年 (2分);②“夜”與“年”疊詞,既形象地傳達(dá)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 (2分)又表達(dá)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華已經(jīng)的悲哀中的意思。 (2分)
  五.1.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處曠野詩中只是比喻的說法是一種想象)
2.本詞是圍繞“愁”(或“憂”)來寫的(1分);上闋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見的愁把天空都撐破了,極寫愁思之深;(2分)下闋化抽象為具體,憂比喻成春草,由于憂多,只好移卻南山,變成平坦遼闊的曠野,把無邊無際的憂深深地埋下去。(2分)
六.1.CD(虹橋并不是指抬頭看見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產(chǎn)生了對神話的聯(lián)想,而全詩也不是寫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而是贊美九曲溪之美景)
2.全詩抒發(fā)了作者對一曲溪景物的贊美之情。(2分)既有“鎖翠煙”“蘸晴川”的自然景之美,(2分)也有幔亭峰仙人宴請之人文故事之神奇。(2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人一生要讀的60首古詩【作者簡介及作品賞析】(3)
詩詞鑒賞專題講案
初中課內(nèi)詩歌閱讀賞析(選擇題)
中考專題專項訓(xùn)練(詩詞鑒賞)
人教版七至九年級語文課內(nèi)古詩詞賞析題大全
古詩歌鑒賞訓(xùn)練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