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姓氏概述
李姓是天下第一大姓,來源也很復(fù)雜。相傳,李姓出自其始祖皋陶,是黃帝孫的后裔。在帝堯時任''之官,主管司法,并主持制定了五種刑罰,史稱'五刑' 。據(jù)說他還能驅(qū)使一頭名為獬豸的獨角獸,這頭怪獸極有靈性,能分辨善惡真?zhèn)?,見了有罪的人就用獨角去沖撞,見人說假話就發(fā)怒。皋陶在它的幫助下,斷案從未出過差錯,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法官。此后,他的子孫世襲其職,歷虞、夏、商三代,以官職為姓,人稱'理'氏。至商朝末年,他的裔孫理征因不容于,被處死。其妻契和氏與子利正一起逃難到伊侯之墟。在逃難途中,母子二人饑渴難忍,又無食糧,只得取路旁上的果子充饑,因此才得以保全性命。后來,利正生子昌祖,任大夫,子孫慢慢壯大起來。為了紀(jì)念祖先當(dāng)年賴以活命的李樹果子,從此改'理'姓為'李'姓。在先秦時期,李姓的發(fā)展還較為沉寂,姓族中也僅出了(老子)、李悝、李斯等不多幾位文化名人。進入魏晉以后,出身于氐族的首先在今成都建立政權(quán),稱孤道寡。接著,雄據(jù)河北,與王、崔、盧、鄭合稱五大郡姓。此外,在關(guān)隴地區(qū)又有,其成員之一的李暠在十六國時期建西涼國,成為后來建立的李淵的遠祖。特別是在唐朝時,不僅李姓的隴西、趙郡二望爭榮競秀,即使其他姓氏的人也紛紛以改姓李姓為自豪。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僅在唐代,由皇帝賜姓或冒姓李氏的事例就有數(shù)10起,如徐、丙、董、安、茹、阿跌、郭、鮮于、王、張、杜、胡、弘、麻、羅等姓都有人被賜姓李。另外,還有一些姓氏的人冒姓李。上述這些賜姓或冒姓,無疑擴大了李姓的隊伍,加上李姓人本身在唐朝近300年間的不斷發(fā)展,使其人口迅速膨脹,從原來的一個影響較小的姓氏一躍成為中華大姓。
唐宋以后,李姓又有進一步發(fā)展。至明清時,又有不少李姓人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使李姓進一步成為世界大姓。如今,李姓人口已有9000多萬,分布在世界的許多地區(qū)。
在漫長的發(fā)展中,李姓還出現(xiàn)了許多名人。如老子(李耳)是著名思想家,是功勛卓著的封建皇帝,李白是把唐詩推向頂峰的人物,李政道是享譽世界的科學(xué)家,人數(shù)眾多,難以盡述。
家譜簡介
'家乘'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是從《乘》衍生出來的。春秋時的史書名《》,后因稱史籍為史乘。北宋詩人、書法家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記載私家之事、日記性質(zhì)的作品。此后,有人撰寫家譜時,襲用'家乘'之名,意為家族之史。'譜牒'是古代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籍,因魏、晉、時特別重視門第,有司選舉必稽譜牒,所以古代的譜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門閥的工具;這里所說的'家乘譜牒',指記載一姓一族世系和有關(guān)事跡的書或圖表,即族譜或家譜、宗譜,里面有各種。
字輩
隴西堂李氏派語:國正添必茂,高騰秀起彰,宗榮征瑞慶,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發(fā)久祥,于時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李氏派語:興廣文明云,石川人一家,萬代開中華。
東山李氏派語:世開國運,文士宏興,正心誠意,日新,英才應(yīng)遇,克建功勛,榮華繼美,光宗顯親。
湖南八甲李氏:應(yīng)嗣繼仁子,志文仲顯廷,祖宗永世德,時長開佑增。續(xù)班:本正發(fā)祥懋,肇啟有忠純,立學(xué)光前代,家傳瑞運新,聲華成,孝義一庭榮。
高橋李氏派語:世德相承遠,揚澤錫恒光,文明昭裕啟,家聲慶福長。
善邑李氏派語:本曰守承先世逢,紹廷政學(xué)安邦國,書田基業(yè)振家聲,景運文明光祖澤。
云湖李氏原派語:義根思遠,榮秉丹良,應(yīng)開永世,枝芳助茂。新派語:瑞集星垣,祥征,德紹前徽,光昭祖緒。
錦瀟堂李氏派語:子民享盛世,國祚自,祖德周賢士,宗功漢彥臣,貽謀宏遠大,文允啟開新。
湖南李氏派語:鞠公口占原派:奉正宗,祖方應(yīng)兆龍,榮華發(fā)達茂,永遠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緒,良澤啟廷封,長振家聲大,禎祥國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顯,詩書道業(yè)隆。派次:宏開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錫賢良。
湖南李氏派語:景繼修鳳玉應(yīng),春世時之成,大學(xué)文名顯,鴻勛泰運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訓(xùn)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業(yè),能立定增榮。
南郭李氏派語: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獻日存,英明代作,規(guī)啟來哲,道裕先覺,美繼西昆,盛傳東洛,奕葉香騰,新枝秀擢,甘雨和風(fēng),增輝花萼。
龍船港李氏派語:德以仕大,萬,賜隆先光,開聯(lián)榮蔭,人文蔚起,升朝輔政,世澤孔長,家風(fēng)愈盛。
疊水河李氏派語:自立根肇守,誠振本性生,天其鐘有慶,端顯永炳文。
隴西李氏初定派語:經(jīng)綸道節(jié)展奇才,輔佐天家登相臺,憲章祖訓(xùn)揚先澤,洪起心傳慶方來。重定:經(jīng)綸承祖澤,光裕振家聲,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榮。通譜班次:享敘傳謨典,洪基肇,泰和家政協(xié),鼎甲煥新班。
京江李氏派語:福澤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井崗李氏派語:秀公九族親,甲第冠千軍,石羊發(fā)基址,均志李連陛,應(yīng)尚仕忠臣,國太永安寧,榮華光,富貴遠傳名,道德輝先澤,詩書裕哲昆,文章稱壽世,學(xué)業(yè)建經(jīng)綸。
衍慶堂李氏偶公股前派:道興愷,明常崇德彰,春應(yīng)貞元泰,雍熙樂允祥。賢公股前派:才文壽妙廣,永玉萬森崇,應(yīng)一啟振家,聲川長必祥。偶賢兩支合汀后派:忠義開鴻緒,龍族著烈光,經(jīng)綸昭實學(xué),廉敬歷官方,根本培深厚,芝蘭奕世香。
李氏字輩:遠世思明德,昌時衍令謨,彥奇蕃克紹,昭朗盛宏敷。
巖田李氏字輩:仁信興邦本,忠誠忠具輝,高實從正發(fā),滋贊美明頎,俊秀潛龍躍,簪纓起鳳飛,詩書光德業(yè),文采煥珠璣。
李氏字輩:元憲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傳贊厚。
白石頭李氏字輩:相為至寶,新作良田,忠厚傳家遠。
四川南部李氏字輩:朝元先庭維仕林,定國勝聰明
四川廣元蒼溪李氏字輩:洪白斯林 春士中青 三元開太 定顯之云 光華國啟 永世昌明.
李氏字輩:球璧延前代,簪纓發(fā)后昆,克家常德建,經(jīng)國遠謀存。一本親惟篤,同寅誼尚敦,門威知允茂,不負(fù)隴人孫。
花園李氏字輩:字田臨三章,學(xué)為繼世長,新家傳道德,治國定安邦。
四川李氏字輩:應(yīng)文春先,世云,如恒其德,光宗必成。
河北勝芳李氏字輩:文耀裕光兆,嘉世守中和。
重慶銅梁李氏字輩:文章開泰運,孝弟振家聲;積善繼先業(yè),隆儒裕后昆;顯楊維念典,修齊應(yīng)敦倫;福祚定遠錫,祿位著芳名。
族譜
李姓種類繁多,數(shù)量驚人,據(jù)說猶他家州譜學(xué)會存有115種,收藏有67種,民間保存者不計其數(shù)。從時間上說,李姓族譜始于宋代,盛、清,還有一些是近現(xiàn)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續(xù)修、再修等版本。修譜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對宗族成員進行'尊尊親親之道'的倫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強宗族團結(jié),明確怎樣為人處事。族譜的主要內(nèi)容是記載李姓世系(即世代相傳的統(tǒng)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記祠堂、祖塋、輩分、族規(guī)、家訓(xùn)等。序文介紹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譜編修宗旨等。
北宋二年(1035年)、分別為《李氏族譜》寫的序說:'皋陶大理氏支孫征,相夏,避難于長安李樹坡,指李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隴西公、唐公、臨淮弼、隴西郡火德以來,王侯、、宰相一時貴顯,世英與倫;其后,暫經(jīng)離亂、遷徙不一,由金陵、、西蜀、長安、、洪州、吉安、、福建、廣東、,莫非金陵之派……聞譜之為制,所以別世系、辨尊親而教愛之道存焉。''凡例'說明本譜的體例及收錄范圍。例如,(今福建蓬峰鎮(zhèn))《李氏七修族譜》有這樣一些記載:'族譜橫圖所以明世次也,故每為一世為一層,條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幾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數(shù)十世,俱照此式';'橫圖書法先大書名諱,旁行細(xì)字分書某之幾子,次書字、書號及行履歷、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繼娶某氏,俱書生卒及葬所';'凡字號、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實則書,無考則闕';'凡本族先世仕有清節(jié)雅望者,必詳傳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學(xué)行事功,可為世法者,亦傳其實';'婦有美行及苦節(jié)可稱者,亦各為書'。
祠堂、祖塋,有文字?jǐn)⑹觯€配有圖。李姓輩分排列有序,用字講究,為了便于記誦,大都編成詩、聯(lián)。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譜》列李金脈派的輩次為:'榮升芳建定,萬代承宗明;世時乾坤太,子文應(yīng)必興';清光緒《隴西郡李氏族譜》列李觀脈派班次(班列的次序)為:'紹祖隆先澤,道德傳家良;學(xué)士登魁首,榮華萬載香';'太安宗入(毓)慶,傳(伝)家大啟祥;顯文榮盛世,崇錫萃群芳';'光宗思繼述,世代發(fā)籍長;久遠綿祖德,永賴振綱常'。這些詩、聯(lián),按先后順序拆開的每一個字,就是這一脈派下傳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輩。
李姓起源
一、尋根溯源:
李姓是當(dāng)今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在,李姓人口大約有九千二百多萬,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qū)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則少于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比例僅在4%左右。在排名第五位。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夠環(huán)繞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古稱苦縣,春秋時先屬陳國,后歸,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從遠祖皋陶到大唐脈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壯大的歷程。李姓血脈中的12個政權(quán)(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58個帝王,無數(shù)將相名臣,是上所建的政權(quán)最多的姓氏。李姓為唐代國姓,唐以后蕃衍興旺,蔚為望族。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九:
第一種說法:出自嬴姓,為高陽氏之后裔。堯時,皋陶曾擔(dān)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wù),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wù),其子孫按照當(dāng)時的習(xí)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理利貞逃到陳國苦縣,為躲避紂王的追殺,利貞母子隱姓埋名一路乞討。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為,至利貞十六孫,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任周,妣益壽氏,生子耳(即老子)。這種說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壽提出。另一種說法是: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第二種說法:指李為姓說?!妒酚?middot;正義》引《玄妙內(nèi)篇》云:'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此說以老子為李姓得姓始祖。今鹿邑仍有民間傳說,李母懷胎81年,在李樹下分娩,李耳誕生時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兒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誕生就用手指著李樹,自認(rèn)李姓。
第三種說法: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平哀牢夷后,賜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fù)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李氏。
第四種說法:出自他姓改李氏。據(jù)有關(guān)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姓,賜予李氏。
第五種說法:李樹圖騰說。直至今天,在我國個別少數(shù)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圖騰為姓的事例。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貓氏、水鳥氏和虎氏等?!稏|夷源流史》:'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后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并以李樹為神樹,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常于宅旁種李以為象征,至今還保存這個習(xí)慣。如李白家有桃李園,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第六種說法:源于虎圖騰說。此種觀點認(rèn)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地區(qū)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即虎。老子故國陳,滅于楚,故得為。陳屬,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應(yīng)是陳楚民間對虎的俗稱。今陳地民間相傳,老子生于,屬虎。當(dāng)時苦縣一帶方言稱虎為'貍兒',故親鄰戲呼老子為貍兒,后漸演變?yōu)?李耳'。
第七種說法:源于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于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rèn)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學(xué)家認(rèn)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馬敘倫、等人同意唐蘭之說。進一步考證,當(dāng)時稱子的,像孔子、、墨子、、莊子、等人皆舉其姓,獨于老子則稱'老聃'而不稱'李聃';稱'老子',而不稱'李子',所以'明見老子原姓老矣。'
第八種說法:少數(shù)民族中本有的姓氏。朝鮮族常見姓氏有李姓。
第九種說法:為北魏代北復(fù)姓所改。北魏時有代北復(fù)姓叱李氏、高護氏,隨入中原后,改為單姓李氏。見《魏書官氏書》、《通志.氏族略》。
二、遷徙分布
縱觀歷史,李姓人氏大體形成兩大系源。一支在隴西,即今境,一支在趙郡,即今境。以這兩支為主,形成了中國李姓的源流,不斷向全國各地播遷。據(jù)《李氏族譜》記載,在隴西這一源系中,出了李淵一家。他們建立唐王朝之后,隨唐王朝的強盛,李姓也日趨強盛。源于趙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況更甚,在不幾代的時間里,就成為當(dāng)?shù)氐氖⒆?,高居張、王、劉、趙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組,西到,東到山東、,南到河南、湖廣,擴遷到更大的范圍。
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時隨、陳元光入閩開辟。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晉江等地定居的。
從明末開始,閩、粵李氏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李氏遷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國的都是,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
三、郡望堂號
(一)郡望:
隴西郡:戰(zhàn)國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曇長子。
趙郡:漢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次子李牧。 頓丘郡:西晉時置郡。此支李氏隴西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將李廣世孫李忠。 郡:漢高帝置郡。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子。 廣漢郡:漢時置郡。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后,其開基始祖為(李廣之父)。
(二)堂號'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北宋李氏族譜范圍
北宋二年(1035年)王曾、歐陽修分別為《李氏族譜》寫的序說:'皋陶大理氏支孫征,相夏,避難于長安李樹坡,指李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隴西公、唐公、臨淮王光弼、隴西郡火德以來,王侯、尚書、宰相一時貴顯,世英與倫;其后,暫經(jīng)離亂、遷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長安、長沙、、吉安、撫州、福建、、云南,莫非金陵之派……聞譜之為制,所以別世系、辨尊親而教愛之道存焉。''凡例'說明本譜的體例及收錄范圍。例如,文川(今蓬峰鎮(zhèn))《李氏七修族譜》有這樣一些記載:'族譜橫圖所以明世次也,故每為一世為一層,條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幾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數(shù)十世,俱照此式';'橫圖書法先大書名諱,旁行細(xì)字分書某之幾子,次書字、書號及行履歷、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繼娶某氏,俱書生卒及葬所';'凡字號、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實則書,無考則闕';'凡本族先世仕有清節(jié)雅望者,必詳傳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學(xué)行事功,可為世法者,亦傳其實';'婦有美行及苦節(jié)可稱者,亦各為書'。
清朝李氏族譜范圍
祠堂、祖塋,有文字?jǐn)⑹?,還配有圖。李姓輩分排列有序,用字講究,為了便于記誦,大都編成詩、聯(lián)。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譜》列脈派的輩次為:'榮升芳建定,萬代承宗明;世時乾坤太,子文應(yīng)必興';清光緒《隴西郡李氏族譜》列李觀脈派班次(班列的次序)為:'紹祖隆先澤,道德傳家良;學(xué)士登魁首,榮華萬載香';'光宗思繼述,世代發(fā)籍長;久遠綿祖德,永賴振綱常'。這些詩、聯(lián),按先后順序拆開的每一個字,就是這一脈派下傳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