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山水畫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后,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fā)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fēng)神。章法結(jié)構(gòu)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后世影響極大。
朱耷為明寧獻王朱權(quán)九世孫,朱耷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shù)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明亡以后,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tài)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發(fā)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后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順治末年,當(dāng)他三十六歲時歸南昌,回到青云譜(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guī)模,并在這里過著“一衲無余”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里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愿望。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tǒng)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quán)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樸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譜,并在這里度過“花甲華誕”。當(dāng)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后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并常賣畫度日。后來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孤寂貧寒地度過了晚年。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yè)在,零落種瓜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