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五塔建于清乾隆年間,是為數(shù)不多的通體石雕精品。金剛寶座塔高34.7米,由塔基、寶座、塔身三層構成。塔基呈方形,磚石結構,外砌虎皮石。進券門登石階可達寶座頂,寶座上別具一格:建有一座屋形方塔、兩座圓形喇嘛塔,其后尚有五座十三層密檐方塔——四座小塔各占一隅,一座大塔獨居中央。塔身均由漢白玉石所砌,四周雕刻藏傳喇嘛教佛像。這是一種獨特的建筑形式,是曼陀羅的一種變體。按藏傳佛教之意,井字中央是須彌山,四周分布水、陸、山、佛。五座佛塔基座均為須彌座,塔肚四面刻佛像。
碧云寺塔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孫中山逝世后還曾葬于塔下。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憾逝,舉世震驚。為了紀念這位偉人,當時的民國政府和國民黨將孫中山停靈于故宮西側的社稷壇(后改名為中山公園),供民眾瞻仰。后因蘇聯(lián)答應贈送的水晶棺(實為玻璃,現(xiàn)仍放在碧云寺的孫中山紀念堂內)未運到,故其遺體暫殮于西式玻璃蓋楠木棺內,因一時找不到總理安息的吉壤,便將靈柩暫厝于碧云寺金剛寶座塔中。
1929年,南京中山陵落成。孫中山靈柩向南京市鐘山(即紫金山)移葬時,遺體從楠木棺內移至歐式銅棺中,換棺時從遺體上換下來的民國大禮服、大禮帽安放在原厝的西式楠木棺內,封存在金剛寶座塔中。
孫中山南京有陵、北京有冢,算是在中國歷史上鮮有的帝王級人物了。
碧云悠悠,薄霧邈邈,歷史的霧靄氤氤氳氳。萬古偉業(yè)在不經的喧鬧中了無蹤跡,僅留下了佛經聲聲。
聲明:文中圖片系大觀品讀所有,如需轉載,請關注此號或注明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