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有諸多原因,當今多數(shù)是慢性肝炎演變而致,是中年人的常見病、難治病,本病屬中醫(yī)“臌脹”“積聚”“脅痛”等范疇。肝硬化腹水有許多證型,較常見有以下三型。
肝郁血瘀
肝主疏泄、主藏血,是疏通氣機和調節(jié)血量的器官。肝之有病,疏泄失常,氣機郁結,血滯成瘀。主要癥狀有兩脅疼痛脹滿,拒按,納少,出現(xiàn)蜘蛛痣與肝掌,面色晦暗,舌紫紅,有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脈弦澀等。法當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病案一
鐘某,男,47歲。2007年3月6日診。病者患乙型肝炎五年,一周前腹部明顯脹大,肝功能檢查:TTT 10單位,其他項正常。彩色B超檢查:肝硬化、脾腫大、腹水。現(xiàn)面色及全身膚色晦暗,兩脅下脹痛,納后更甚,常呃逆,體倦乏力,頭刺痛,失眠,便溏,小便短赤,口微苦,胸有蜘蛛痣,肝掌,舌紫黯,舌下靜脈怒張,脈弦澀。
處方:馬鞭草8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腹皮30克,田七15克,丹參15克,水蛭2克(研末,裝入膠囊中,中藥汁送服),溪黃草20克,虎杖20克,合歡花15克,赤芍12克,綿茵陳20克,白術10克,太子參15克,紅花8克,日煎服1劑。
鱉一只(去內臟),大棗10枚,煎后湯、肉均食。
2007年3月13日二診:腹脹、脅痛明顯減輕,納增、大便正常、小便增多、色淡黃,效不更方,再進7劑。
2007年3月20日三診:兩脅微脹痛,胃納及二便基本正常,仍乏力,無腹水。上方溪黃草、虎杖、綿茵陳量減半,白芍易赤芍,加黃芪30克,熟地15克,余藥同,用7天。
2007年3月27日四診:脅痛腹脹基本消失,乏力減輕,再進7天。
2007年4月3日五診:面色紅潤,諸癥基本消失,舌轉淡紅。彩色B超檢查,脾回縮至正常,無腹水。肝功能檢查正常。
處方:馬鞭草1000克,黨參250克,黃芪600克,丹參500克,田七500克,當歸300克,白芍500克,柴胡500克,熟地500克,白術500克,仙靈脾200克,久煎去渣,濃縮成膏狀,恒溫干燥,研末裝入膠囊,日服3次,每次6丸。
三個月后復診,全身未見異常癥狀,肝功能正常,脾正常,無腹水。
肝腎陰虛
“肝腎同源”,肝郁化火傷陰,又下劫腎陰,致肝腎之陰虧損。主要癥狀有腹大脹滿,面色晦滯,眩暈,耳鳴,煩熱口渴,午后潮熱,盜汗,少眠,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絳光剝,脈弦細數(shù)等。法當滋腎養(yǎng)陰,活血柔肝。
病案二
楊某,男,43歲。2005年12月6日診。病者三年前患急性乙型肝炎,經(jīng)中西藥治療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此后未再復查治療,常飲酒。一周前自覺脅痛,腹脹大,納少,乏力,溲赤,肝功能檢查,TTT 12 單位,其他項正常。彩色B超檢查:肝硬化,脾腫大,少量腹水?,F(xiàn)面色晦滯,眼眶黑,兩脅脹痛,納少,食則脅脹痛更甚,午后潮熱,夜睡煩躁不安,失眠,盜汗,乏力,肝掌,腰酸膝軟,頭暈乏力,性欲減退,口干口苦,溲赤,舌晦暗無苔,舌中央有裂紋,舌下靜脈怒張,脈弦數(shù)。
處方:馬鞭草80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麥冬15克,丹參15克,牡蠣20克,田七15克,溪黃草20克,女貞子15克,北沙參15克,腹皮20克,五味子15克,丹皮10克,旱蓮草20克,水蛭2克(用法如上案),日煎服1劑。
鱉一只,大棗10枚,煎后湯、肉均食。
2005年12月13日二診:兩脅脹痛減輕,納稍增,夜汗消失,上方再進十劑。
2005年12月23日三診:兩脅脹痛明顯減輕,胃納基本正常,口苦口干消失,二便正常,上方馬鞭草減至30克,溪黃草減至10克,加黃芪30克,余藥同,服十五劑。
2006年1月8日四診:諸癥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彩色B超檢查,脾回縮正常,無腹水。
處方:馬鞭草1000克,黃芪300克,熟地500克,山茱萸400克,丹參500克,田七400克,女貞子500克,杞子400克,白芍500克,太子參500克,黃精300克,柴胡300克,白術300克,久煎去渣,濃縮至膏狀,恒溫干燥研末,裝入膠囊中,日服3次,每次6丸。
三個月后全身癥狀消失,肝功能正常,脾正常,無腹水。
濕熱蘊結
肝郁化火,木克脾土,濕運失調,濕熱互結內阻。主要癥狀有:腹大堅滿拒按,身黃目黃,煩熱口苦,便結或溏而垢黃,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等。法當清利濕熱,涼血活血。
病案三
陳某,男,43歲。2006年10月18日診。病者家庭有乙肝病傳染史,二位叔父及弟皆因患乙肝遷延失治,后轉為肝癌去世。其本人三天前因脅痛、目黃,經(jīng)肝功能及彩色B超檢查,診斷為活動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腫大,腹水?,F(xiàn)身黃,目黃,兩脅脹痛,納少,煩躁,失眠,大便如羊屎樣,三天1次;小便黃如茶水,口苦但渴不多飲,口臭舌紅,舌尖邊有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肝掌,苔黃厚膩,脈弦略數(shù)。
處方:①馬鞭草100克,溪黃草30克,田基黃20克,板藍根20克,苦參15克,甘草5克,赤芍15克,銀花12克,丹參15克,黃柏10克,生地15克,梔子10克,虎杖20克,大黃8克(后下),大腹皮30克,柴胡10克,日煎服1劑。②配以片仔癀日服1粒。③鱉一只,懷山藥30克,煎后肉、湯均食。④肝泰樂0.4克,肌苷0.3克,維生素C3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日靜滴1次。三天后來電,告知大便通,日2次,兩脅脹痛稍減,納稍增,囑大黃同煎,再用藥五天。
2006年10月26日二診:兩脅脹痛明顯減輕,納增,口苦消失,夜安睡,大便日1次,條狀,效不更方,用藥7天。
2006年11月4日三診:身黃,目黃明顯消退,兩脅輕度脹痛,仍乏力,舌苔淡黃,小便淡黃。原方再用7天。
2006年11月11日四診:身黃、目黃基本消退,兩脅無明顯脹痛,納多,二便正常,仍乏力,舌質淡紅。加減①方中去大黃,馬鞭草、黃柏、梔子、虎杖、溪黃草、苦參各減半,加北沙參15克,用10天。
2006年11月21日五診:全身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檢查:TTT 10單位,其他項正常。彩色B超檢查,脾臟縮小,無腹水。
處方:馬鞭草1200克,柴胡500克,白術500克,白芍600克,田七500克,丹參500克,溪黃草500克,黨參500克,黃芪500克,虎杖500克,土茯苓500克,甘草200克,女貞子500克,久煎去渣,濃縮成膏狀,恒溫干燥,研末裝入膠囊中,日服3次,每次6丸。
三個月后復診,肝功能正常,脾回縮正常,無腹水。
討論:肝硬化中醫(yī)屬本虛標實,虛實錯雜之病。虛以肝脾腎氣血虛弱為主,實以肝郁氣滯、瘀血阻絡、濕熱滯留為主。除了文中介紹三類證型外,如果詳細分型,證型很多。但疏肝解郁、滋養(yǎng)肝腎、活血養(yǎng)血、益氣健脾、清利濕熱應是主要治法。肝郁血瘀是主要病機,各個證型均有明顯血瘀證,強調在治療上活血化瘀應貫始終。在用藥上,在各證型中均常用大劑量馬鞭草,因藥性甘涼,入肝脾經(jīng),能活血化瘀,利水消腫?!侗静菔斑z》曰其“主癥癖血瘕?!薄侗静萁?jīng)疏》謂它“涼血破血之藥,污濁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薄冻S弥胁菟帯氛f它“通經(jīng)散瘀,治肝炎肝硬化腹水?!迸R床觀察,馬鞭草對肝脾硬化腹水療效顯著,大劑量、久煎療效更佳,臨床可用50~100克,未見明顯毒副作用。囑病人食療用活鱉,去內臟,加大棗或懷山藥同煎,湯與肉同吃,一是鱉甲能軟堅散結,二是增加營養(yǎng)。本病來之漸,康復亦緩慢,取得顯效后,盡可能制成丸、散、片劑,方便服用,減經(jīng)藥費負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