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另名山棗,它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酸棗樹的果實,是一種野生果,多分布在遼寧、河北、內(nèi)蒙、山西、陜西、甘蕭等我國北部地區(qū),故又稱北酸棗。酸棗果實為球形或橢圓形,果徑多為1cm左右。成熟的酸棗,果皮顏色為棗紅色,色澤悅?cè)?,果香幽雅,酸甜適口,風(fēng)味突出。
酸棗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非常豐富,在成熟的酸棗肉中含還原糖40%,有機(jī)酸6—8%,維生素C高達(dá)1000mg/lOOg,其含量之高是山楂的10倍,蘋果的166倍。還含有鈣300mg/lOOg,磷80mg/lOOg,鐵15mg/lOOg,鉀1000mg/lOOg以及人體必需的七種氨基酸。
酸棗核大肉少,核肉似豆瓣狀的棗仁叫酸棗仁,是一味傳統(tǒng)中藥材。酸棗仁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蛋白質(zhì),植物甾醇和三萜烯類化合物,具有鎮(zhèn)靜安神,堅筋骨,益肝氣,補陰液之功能,對于頭暈?zāi)垦?,心悸失眠,神?jīng)衰弱等病癥有明顯療效。(酸棗的食用方法:可鮮食,泡酒,煮水喝或取仁入藥)
酸棗另名山棗,它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酸棗樹的果實,是一種野生果,多分布在遼寧、河北、內(nèi)蒙、山西、陜西、甘蕭等我國北部地區(qū),故又稱北酸棗。酸棗果實為球形或橢圓形,果徑多為1cm左右。成熟的酸棗,果皮顏色為棗紅色,色澤悅?cè)?,果香幽雅,酸甜適口,風(fēng)味突出。
酸棗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非常豐富,在成熟的酸棗肉中含還原糖40%,有機(jī)酸6—8%,維生素C高達(dá)1000mg/lOOg,其含量之高是山楂的10倍,蘋果的166倍。還含有鈣300mg/lOOg,磷80mg/lOOg,鐵15mg/lOOg,鉀1000mg/lOOg以及人體必需的七種氨基酸。
酸棗核大肉少,核肉似豆瓣狀的棗仁叫酸棗仁,是一味傳統(tǒng)中藥材。酸棗仁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蛋白質(zhì),植物甾醇和三萜烯類化合物,具有鎮(zhèn)靜安神,堅筋骨,益肝氣,補陰液之功能,對于頭暈?zāi)垦?,心悸失眠,神?jīng)衰弱等病癥有明顯療效。(酸棗的食用方法:可鮮食,泡酒,煮水喝或取仁入藥)
別名 山棗、酸棗子、別大棗、刺棗。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 iziphus psinosa Hu的種子。
酸棗仁 (《雷公炮炙論》)
【異名】棗仁(《藥品化義》),酸棗核(《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酸棗(《本經(jīng)》),又名:棘(《詩經(jīng)》),槭(《爾雅》),山棗(陶弘景),野棗(任防《述異記》)。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
老枝褐色,幼枝綠色;枝上有兩種刺,一為針形刺,長約2厘米,一為反曲刺,長約5毫米。
葉互生;葉柄極短;托葉細(xì)長,針狀;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偏斜,邊緣有細(xì)鋸齒,主脈3條。
花2~3朵簇生葉腋,小形,黃綠色;花梗極短1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小,5片,與萼互生;雄蕊5,與花瓣對生,比花瓣稍長;花盤10淺裂;子房橢圓形,2室,埋于花盤中,花柱短,柱頭2裂。
核果近球形,直徑1~1.4厘米,先端鈍,熟時暗紅色,有酸味。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生長于陽坡或干燥瘠土處,常形成灌木叢。
分布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江蘇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酸棗根皮)、棘刺(棘針)、葉(棘葉)、花(棘刺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將果實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撈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種子,曬干。
【藥材】干燥成熟的種子呈扁圓形或橢圓形,長5~9毫米,寬5~7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赤褐色至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淺或發(fā)黃,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