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剛
老父親一生要強,臨死時,也不愿意拖累子女,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好父親,弟兄三個,只和媽媽最親
3、5歲,媽媽拖大帶小,乘船倒車,只為探望遠在煙臺的父親,年幼的我,沒到過城市,竟懵懂的將手伸進電燈口,幸被媽媽一把推開
上學了,從小學到高中,印象中一次也沒見過,父親給孩子們輔導功課的身影,但卻在幼小心靈中,祈盼那個,在遠方打拼的父親
半大的兩個孩子,用纖細的小手,在布滿冰層的井臺上,從幽深的井口汲水,離開老遠,使勁拔動著比胳膊粗的井繩,用羸弱的肩膀,擔負著半人高的人生
父子平時難得相見,只有過年時,才會有短暫相聚,可每次回家,都會和母親發(fā)生無休止的爭吵,像一堵墻,隔阻了父子間的舔犢之情
在最無助的時候,在受委屈的時候,往往觸及孩子們脆弱的神經(jīng),為此孩子們也埋怨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慢慢理解了父親,理解了他的不易,何況每次回家,孩子們都會收到心儀的禮物
在小伙伴眼里,我們一家很厲害,因為我們家是雙職工,在這個海島漁村,那可是鳳毛麟角,還有個在大城市工作的父親,我們也為有這樣的父親驕傲
后來,孩子們相繼參加了工作,個個都成家立業(yè),父親也調(diào)回了長島老家,新單位給分配了住房,我們才算真正的闔家團聚
父親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年輕時學習優(yōu)異,是島內(nèi)僅有的幾個大學生,那可是五十年代?。拷^對的稀缺資源
內(nèi)蒙古工程學校深造四年,畢業(yè)后放棄組織分配,自愿回到海島,報效家鄉(xiāng)父老,
在一個叫磨石咀的小漁村任教,使世世輩輩打漁的漁家子女,有了上學機會
老父親的一生,頗像我爺爺,人稱神老大的吳子英,會看天象、辯漁汛,一生頗為傳奇!
正如以前的一首拙作:《一座山的靜默與熱切》
都說父愛如山/小時候的印象似乎遙遠/不像一座山,/高高的矗立眼前
自從擔當此任/體會了這種情感/當孩兒飛燕般/離開老巢/父愛是靜默的
時不時扯扯韁繩/修正一下航向
當狂風驟雨來襲/雛兒失足折翅/這時的父愛/就是一座活火山
爆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熱切/融化了那顆幾近荒蕪的心
高山的巍峨,比肩父愛/外表冷峻的背后蘊含著火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