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yī)理論】臧象解密——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臧象解密——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藏象

一、藏象學說的定義

   

“藏象”二字首見于《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安亍?,即指藏之于體內(nèi)的內(nèi)臟;

 “象”,是指表現(xiàn)于外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

 二者組合,臟象即為機體內(nèi)臟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藏象學說是中醫(yī)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

藏象學說以臟腑為基礎

按照臟腑生理功能的特點,將臟腑分為三類,即:

         五臟

         六腑

         奇恒之腑

五臟

五臟名稱:即心、肝、脾、肺、腎

五臟功能:是化生和貯藏精氣的內(nèi)臟,具有藏精氣而不瀉的特點。

附:前人把心包列入又稱六臟,但心包位于心的外廓,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其病變基本同于心臟,故歷來把它屬于心,仍稱五臟。

六腑

六腑名稱: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六腑功能:是受盛和傳化水谷的內(nèi)臟,具有

          傳化物,瀉而不藏的特點。   

《素問·五臟別論》中說:“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span>

備注:這里指的“滿”、“實”,主要是針對精氣和水谷的各自特點而言。

奇恒之腑

包括:腦、髓、骨、脈、膽、胞宮。

在形態(tài)上似腑,而功能上似臟,即不同于一般的六腑,故稱“奇恒之腑”。

它不與水谷直接接觸;而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組織器官;而且還具有類似于臟的貯藏精氣的作用。

臟象學說的主要特點

 臟象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這一整體觀,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 臟與腑相互對應,構成了一個整體。   

2、五臟與形體諸竅相互連接,構成了一個整體。

1、臟與腑相互對應,構成了一個整體:

如:心與小腸、肝與膽、脾與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心包絡與三焦就是相互對應,互為表里,臟在里,屬陰;腑在表,屬陽;

臟與腑之間的表里關系,是由經(jīng)脈來聯(lián)系的,彼此經(jīng)氣相通,相互作用,兩者在生理上既對立又統(tǒng)一,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相互傳變。

雖然臟腑各有功能,但并非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聯(lián)系,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2、  五臟與形體諸竅相互連接,構成了一 個整體

臟腑還與肢體組織(脈、筋、肉、皮毛、骨)、五官九竅(舌、目、口、鼻、耳及前后陰)等都是有機聯(lián)系的。

五臟各有外侯,形體諸竅與五臟各有特定的聯(lián)系。如心開竅于舌,肺開竅于鼻,脾開竅于唇,肝開竅于目,腎開竅于耳和二陰。

小結

五臟之間存在著相互資助與制約的關系

六腑之間存在著承接合作的關系

臟腑之間存在著表里相合的關系

五臟與肢體官竅之間存在著歸屬開竅的關系等

--構成了機體內(nèi)外各部功能上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

第一節(jié)   五臟

         心居于上焦,坐于縱膈之上,兩肺之間而偏左。具有主宰一身上下,統(tǒng)管五臟六腑的特殊職能,稱“君主之官”。其經(jīng)脈為手少陰心經(jīng),與手太陽小腸經(jīng)相表里;五行屬火,主時于夏;其在體為脈,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其華在面。病理特征為火熱。其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脈——脈為血之府,人體的血液依靠心氣的推動而在血脈中流行,輸送至全身,心臟、血和脈管構成全身相對獨立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異常,就會導致心主血脈生理功能的障礙。

2.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又稱“心藏神”。

神:廣義的神

    狹義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3. 心在液為汗——“汗為心之液”,言其由陽氣蒸騰津液,經(jīng)玄府而排出體外;而津液與心血同源,所以有“奪血者無汗”之說。

4.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全身血脈歸屬于心;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正常與否,可由面部色澤反映。

5.開竅于舌——舌是心的外候,主司味覺和表達語言。

    如:舌紅、舌紫、舌淡、舌卷、舌強、口舌生瘡等,反映了心的病理狀態(tài)。

(二)

        肺為華蓋,位居胸中,左右各一;肺朝百脈,上通喉嚨,開竅于鼻,主一身之氣,故稱為“相傅之官”;其經(jīng)脈為手太陰肺經(jīng),與手陽明大腸經(jīng)相表里。五行屬金,主時于秋;其在體合皮毛,在志為憂、為悲,在液為涕,在竅為鼻,在味為辛。病理特征為燥。其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氣而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氣:

       指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氣,同時吐出代謝后的濁氣。

2)主一身之氣:

   宗氣的生成;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

2、 肺主宣發(fā)肅降

宣發(fā):

呼出體內(nèi)濁氣

向上向外輸布脾轉輸?shù)乃染?/span>

向外宣發(fā)衛(wèi)氣

肅降

吸入外界的清氣

向下向內(nèi)輸布脾轉輸?shù)乃染?/span>

肅降呼吸道異物,維持呼吸道潔凈

3、肺主通調(diào)水道

指肺通過其宣發(fā)、肅降的生理特性可以疏通、調(diào)節(jié)水液運行的道路(三焦),推動水液的輸布和排泄。

 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經(jīng)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span>

肺主通調(diào)水道的臨床運用

如:若肺氣失于肅降,水液不得下行,滯留于上,則下為小便不利而上為面目浮腫。

中醫(yī)、中獸醫(yī)臨床上均有“提壺揭蓋治尿閉”《血證論》說:“小便雖出于膀胱,而實則肺為水之上源。上源清,則下源自清?!?/span>

反之,若下焦氣化不利,腎與膀胱失職,則水液停滯,甚至上迫于肺而致呼吸不利、喘促,醫(yī)家謂之“水泛高原”。

4.肺主皮毛——營衛(wèi)之氣行于皮毛而充養(yǎng)腠理、御衛(wèi)外侮,有賴于肺氣宣發(fā)才能實現(xiàn),故稱。又《五藏生成》:“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諸氣者皆屬于肺。”

5. 開竅于鼻——指鼻的通氣和嗅覺功能,都是肺氣所主持。肺司呼吸,鼻為呼吸出入門戶。肺氣調(diào)和,則呼吸暢利,嗅覺靈敏?!鹅`樞·脈度》:“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span>

7.肺液為涕——涕出于鼻,由肺主持,肺氣和則津液上承,鼻竅得潤而知香臭。肺氣燥熱,則鼻竅干澀;外邪襲肺,則鼻塞流涕。

        脾位居中焦,其經(jīng)脈為足太陰脾經(jīng),與足陽明胃經(jīng)相表里;五行屬土,分主四時(一說主長夏)。具有宣發(fā)與肅降、升清降濁的生理特性;其在體合肉,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竅為口,在味為甘,病理特征為濕。其主要功能:

1.脾主運化

運化水谷

“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運化水液

2.脾主統(tǒng)血——指脾氣能統(tǒng)攝血液,使之正常循行于經(jīng)脈,不使血溢于脈外。因脾虛而致出血者多歸咎于脾虛。

3.脾主肌肉、四肢——指因脾胃的正常運化而使四肢肌肉得以濡養(yǎng),并能正常活動。脾氣虛弱,則見四肢消瘦,痿廢不用,或浮腫;脾受濕困,則見四肢倦怠。

4.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口主攝食,脾主消化,故口為脾之上竅。脾健則知饑欲食,食能知味;脾病則食欲不振,口味反常。

5.脾液為涎——涎出于口,口為脾竅,故涎為脾主。

(四)

    肝位于腹部,右脅之內(nèi),橫膈之下,膽附于肝,舊稱“將軍之官”。其經(jīng)脈為足厥陰肝經(jīng),與足少陽膽經(jīng)相表里,經(jīng)脈布于兩脅。五行配屬為木,主時于春。其生理特性肝體陰而用陽,喜暢達而惡抑郁;其在體合筋,在志為怒,在液為淚,在竅為目,在味為酸。病理特征為風。其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藏血

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diào)節(jié)血量的生理功能。

1.貯藏血液 

      主要體現(xiàn)于肝內(nèi)貯存有一定的血量,以制約肝之陽氣的升騰,勿使其陽氣升騰過亢,從而維護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平和暢達。

 其次,肝藏血,具有一定的應急作用,以保證機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的需要(如急性大出血時,對機體各臟的血液進行補充)。

2.調(diào)節(jié)血量    

      肝藏血的功能,還包含著調(diào)節(jié)機體各部分血量的分配, 特別是對外周血量的調(diào)節(jié)起著主要的作用,“人動則血運于諸經(jīng),人靜則血歸于肝臟”。

2.肝主疏泄

調(diào)暢氣機(肝氣郁結、肝氣上逆)

調(diào)暢情志(情志不舒、急躁易怒)

促進運化: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

備注:女子的月經(jīng)和男子的排精,亦與肝氣疏泄有關系。

3.肝主筋,其華在爪——全身筋腱及關節(jié)運動功能,須賴肝的精氣滋養(yǎng),故有“罷極之本”之稱。肝氣衰則筋不能動,肝風內(nèi)動則抽搐震顫。

4.開竅于目 ——眼睛功用正常與否,與肝的精氣盛衰密切相關,故名:肝開竅于目。其經(jīng)脈連目系,上至額,與督脈會于巔。肝火上炎,可見兩目腫赤;肝虛則兩目干澀,視物不明。

      腎居下焦,其經(jīng)脈為足少陰腎經(jīng),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相表里。五行屬水,主時于冬。具有腎性潛藏、集陰陽水火于一臟、喜潤惡燥等生理特性。其在體合骨,在志為恐,在液為唾,在竅為耳,在味為咸。病理特征為寒。其主要功能:

1.腎主藏精

廣義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質(zhì)。

        包括氣血精津液及飲食水谷精微等。              

狹義之精:指生殖之精。

        生殖之精的一部分直接稟受于父母,與生俱來,屬于;生殖之精還包括人體發(fā)育成熟后形成的精子和卵子。腎為先天之本,所藏之精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

“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

         腎為水火之臟

  腎精在腎氣的作用下化生腎陰、腎陽,為一身陰陽之根本。

  腎陰、腎陽又稱為真陰、真陽或元陰、元陽,也稱為命門之水或命門之火。腎寓真陰真陽,故為水火之臟。

     腎為水火之臟的臨床意義有二:其一,一身之水火由腎所主,因此全身性水火失調(diào)的病變多屬腎的水火失調(diào),對腎的治療是的根本性的治療方法。其二,水火的失調(diào)以寒熱為表現(xiàn),所以對寒熱的治療應追究其本——水火之源的腎。

2、腎主水液

腎對水液有直接的蒸騰氣化作用。腎位于下焦,接納肺通調(diào)水道輸送來的津液,將清者蒸騰于上,發(fā)揮其滋養(yǎng)濡潤作用;濁者下輸膀胱,化為尿液排出體外。

腎對津液代謝過程中的各個器官都有調(diào)節(jié)、推動、促進作用。腎藏精,為元氣化生之源,如肺對津液的宣肅、脾對津液的轉輸?shù)龋瑒恿栽从谀I。

腎是調(diào)節(jié)尿液排泄,維持機體津液代謝平衡的重要器官。合三焦、膀胱,與肺、脾同司體內(nèi)水液代謝與調(diào)節(jié)。

水液的具體代謝過程為:

水液由胃攝入體內(nèi),經(jīng)過脾的運化,將水液轉輸于肺,肺將水液中的清中之清通過宣發(fā)作用而傳散于全身,同時將水液中的清中之濁通過肅降作用而下行于腎,腎再經(jīng)過其氣化作用,將濁中之清再吸收而上輸于肺,濁中之濁的無用部分則下注于膀胱而排出體外。

在這個水液代謝過程,雖然有多個臟腑參與了作用,但主宰整個津液代謝的卻是腎臟。

如果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失常,一方面可出現(xiàn)尿少、水腫等病理變化,另一方面也會出現(xiàn)小便清長、量多的表現(xiàn)。

3.腎主納氣——腎為元氣之根,主納氣者,指腎有攝納肺吸入之清氣,以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

4.腎主骨、生髓、通于腦、氣化在發(fā)

骨,即骨骼。骨中有腔、隙,內(nèi)藏以骨髓,故曰“骨者髓之府”(《素問·脈要精微淪》);腎藏精,精能生髓,髓以養(yǎng)骨,故骨髓的生長、發(fā)育、修復等,均有賴于腎中精氣的滋養(yǎng)。

“齒為骨之余”、“發(fā)為血之余”,牙齒頭發(fā)的生長、脫落,均與腎氣盛衰有關。腎氣盛,則齒更發(fā)長;腎氣衰,則發(fā)墮齒槁。

5.開竅于耳與二陰

“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靈樞·脈度》)。腎經(jīng)上貫于耳,精氣暢達,則耳聰目明。

 二陰,指前陰與后陰,分別具有排尿、生殖和排泄糞便的功能。

第二節(jié)  六腑

1、膽

膽居六腑之首,又屬于奇恒之腑。

膽與肝相連,互為表里。

《素問·本輸》稱“膽者,中精之府”內(nèi)藏清凈之液,即膽汁,膽汁直接有助于飲食物的消化。

膽的生理功能

1.貯藏和排泄膽汁。

            --膽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其由肝之精氣所化生,匯集于膽,泄于小腸,以助飲食物消化吸收。

若肝失疏泄,則可導致膽汁生成和排泄異常,影響飲食消化吸收,則可出現(xiàn)多種消化不良癥狀,如厭食、腹脹、便溏等;膽汁外溢則發(fā)為黃疸,表現(xiàn)為目黃、身黃和尿黃等。

膽的生理功能

2.主決斷

           膽在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中,具有判斷事物,做出決定的作用。

膽氣充足--

膽氣虛弱--

幻燈片42

2.胃

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中醫(yī)將其分為上、中、下三部。

胃的上部稱上脘,包括賁門;

中部稱中脘,即胃體部位;

下部稱下脘,包括幽門。

胃的生理功能

1.胃主受納、腐熟水谷

“受納”是接受和容納的意思?!案臁笔秋嬍澄锝?jīng)過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

            飲食入口,經(jīng)過食管,容納于胃

   容納于胃中的飲食水谷,經(jīng)過胃的腐熟后,下傳于小腸以進一步消化吸收。

病理:如果胃的這一功能發(fā)生障礙,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食少,消化不良,胃脘脹痛等。

脾胃為人的“后天之本”

胃的受納腐熟水谷功能必須與脾的運化功能相配合,故脾胃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概括為“胃氣”。胃氣的盛衰有無,直接關系到人體的生命活動及其存亡。

胃的生理功能

2、胃主通降,以降為和

飲食物經(jīng)過胃的受納腐熟后,必須下行而入小腸,以便進一步消化吸收。

在藏象學說中,胃的通降作用,還概括了小腸將食物殘渣下輸于大腸,以及大腸傳化糟粕的功能在內(nèi)。

病理:若胃失和降,則影響食欲,并出現(xiàn)口臭、脘腹脹滿疼痛等;胃氣上逆則出現(xiàn)噯氣吞酸、呃逆、惡心、嘔吐等。

3、小腸

小腸位居腹中,其上口在幽門處與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闌門處與大腸之上口相連。

小腸的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

“受盛”即接受或以器盛物的意思?!盎铩保哂凶兓?、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腸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并對其作進一步消化,將水谷化為精微。

病理:小腸這一功能異常,可導致消化吸收障礙,表現(xiàn)為腹脹、腹瀉、便溏等。  

小腸的生理功能

2.泌別清濁

小腸將經(jīng)過進一步消化后的飲食物,分別為水谷精微和食物殘渣兩部分,并將水谷精微吸收,將食物殘渣向大腸輸送。

小腸也吸收大量的水液,而無用的水液則滲入于膀胱排出體外。

因而,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還和大便、小便的質(zhì)量有關。如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正常,則二便正常;反之,則大便稀薄而小便短少。

4、大腸

大腸居于下腹中,上接小腸,下接肛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化糟粕。大腸與肺相表里。

大腸的主要作用

傳化糟粕:

    大腸接受經(jīng)過小腸泌別清濁后所剩下的食物殘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糞便,經(jīng)肛門而排出體外。

大腸的這一功能是胃的降濁功能的沿伸,同時與肺的肅降有關。

病理:如大腸傳導失常,可出現(xiàn)大便質(zhì)、量以及次數(shù)的異常變化,如泄瀉或便秘或便膿血等。

5、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中,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尿和排尿。其與腎直接相通,又相表里。

膀胱的生理作用

貯尿和排尿

液為津液所化,在腎的氣化作用下,其濁者下輸于膀胱,并由膀胱暫時貯存,當貯留至一定程度時,在膀胱氣化作用下以排出體外。

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全賴于腎的氣化功能,膀胱的氣化,實際上隸屬于腎的蒸騰氣化。

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尿有余瀝,甚至尿閉;或遺尿、小便失禁等

6.三焦

三焦 是中醫(y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

上焦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

中焦為膈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

下焦為臍以下部位,包括腎、膀胱、大小腸、女子胞等。

三焦與心包絡相表里。

上、中、下三焦的特點

上焦主氣司呼吸,主血脈,其特點是主宣發(fā),將飲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氣敷布周身,如霧露一樣可以滋養(yǎng)全身臟腑組織,因而喻為“上焦如霧”。

中焦主運,即腐熟水谷,運化精微,以化氣血,故喻之為“中焦如漚”?!皾a”即是飲食水谷腐熟時的泡沫浮游狀態(tài)。

下焦主分別清濁、排泄尿液與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點,故稱“下焦如瀆”。“瀆”指溝渠。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氣

元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元氣根于腎,通過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2.總司人體的氣化,是水液運行的道路。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病理:若三焦功能失常,多表現(xiàn)為水道不利,引起水液潴留,出現(xiàn)小便不利、水腫等。

第三節(jié)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

心與肺的關系—氣和血的關系

“諸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心主血,肺主氣,心與肺的關系,是氣和血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

血的運行有賴于氣的推動,而氣的輸散分布也需要血的運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病理舉例:

如果肺氣虛或肺失宣降,會影響心的行血功能,從而導致血瘀,出現(xiàn)胸悶、心率改變、口唇青紫等癥狀體征。

若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血液運行不暢,也將影響肺的宣發(fā)肅降,出現(xiàn)咳嗽、氣促等臨床表現(xiàn)。

心與脾的關系

主要表現(xiàn)在血的生成和運行兩個方面。

脾氣旺盛,生血功能正常,則心有所主;而心血充足,則可營養(yǎng)脾氣。

血液在體內(nèi)的循行,一方面要靠心氣的推動,另一方面還要靠脾氣的統(tǒng)攝才不致溢出脈外。病理舉例:

如果思慮過度,耗傷心血,脾的運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出現(xiàn)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癥狀;

反之要是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利,或脾不統(tǒng)血,血液外溢,則可致心血虛,心無所主,臨床表現(xiàn)為心悸、失眠、多夢等。

心與肝的關系

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的運行和血量的調(diào)節(jié)及精神情志活動等方面。

心主血,肝藏血。心行血功能正常,則血液供應充分,肝有所藏;如果肝藏血功能失常,心無所主,血液運行也會受影響。

病理舉例:心血虛與肝血虛常同時出現(xiàn)。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識和情志與這兩臟均有密切關系。心、肝病變也都可表現(xiàn)為精神、心理活動的異常。

病理舉例:肝陽上亢患者既可有頭暈、目眩、煩燥易怒等肝病癥狀,又可兼有心悸、失眠等心病表現(xiàn)。

心與腎

主要體現(xiàn)在“心腎相交”、“水火相濟”。

   心位居于上屬陽,五行屬火;

   腎位居于下屬陰,五行屬水。

          在正常情況下心火應當降于腎,以助腎陽溫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水則須上濟于心,以資心陰,從而防止心陽過亢。心腎之間的這種正常的相互幫助、相互制約的關系,被稱為“心腎相交”。

病理舉例:

如果腎水不足,不能滋潤心陰以制約心陽,就會出現(xiàn)心陽過亢,臨床可見心煩、失眠、多夢、遺精等癥。稱為“心腎不交”。

如果心陽不振,心火不能下溫腎水,使腎水不能化氣,反而上凌于心,則可出現(xiàn)心悸、水腫等癥。 稱為“水氣凌心”。

肺與脾的關系

肺與脾的關系主要涉及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兩方面。

人體之氣的主要是由肺吸入的清氣和脾胃所運化的水谷之氣所組成。另一方面,津液在體內(nèi)的輸布代謝主要是由肺的宣發(fā)肅降、通調(diào)水道及脾的運化水液、輸布津液的功能來完成的。

病理舉例:

如果脾氣虛損,會導致肺氣不足,出現(xiàn)疲乏倦怠,少氣懶言等癥。

若脾虛運化失調(diào),水濕內(nèi)停,生成痰飲,也會影響肺的宣降功能,出現(xiàn)咳嗽、喘息等癥。

若肺氣虛衰,無法通調(diào)水道,水濕內(nèi)停,則會使脾陽受阻,出現(xiàn)腹脹、便溏、水腫等癥。

肝與肺的關系

主要涉及氣機的調(diào)節(jié)。

肺氣肅降,肝氣升發(fā),升降協(xié)調(diào),則氣機通暢。

病理舉例:

如果肝升太過,或肺降不及,則會出現(xiàn)肝氣上逆,表現(xiàn)為脅痛、易怒、咳逆、咯血等癥,即所謂“肝火犯肺”(又稱,“木火刑金”)。

如果肺失清肅,燥熱內(nèi)停,亦會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郁結,出現(xiàn)咳嗽、胸脅脹滿、頭暈頭痛等癥。

腎與肺的關系

主要涉及津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方面。

腎、肺與水液代謝

腎主水,能升清降濁,負責水液的蒸騰氣化;肺為水之上源,可宣發(fā)肅降,通調(diào)水道。

    肺腎兩臟相互配合,共同維持體內(nèi)水液代謝的平衡。

病理舉例:

如果在病理狀態(tài)下,肺失宣降,或腎的氣化失調(diào),均可影響水液代謝,出現(xiàn)尿少、水腫、喘促、喘逆等癥。

此外,肺腎二臟之陰液相互資生。若其中一方受損,必會影響另一方面。

          (五行關系中屬“母子”關系)

病理舉例:

臨床常見“肺腎陰虛證”,可出現(xiàn)潮熱、盜汗、干咳、音啞、腰膝酸軟等癥。

治療時肺腎之陰同補,“金水相生”。

肺、腎與呼吸運動

 肺主呼吸,腎主納氣,人體的呼吸運動由肺腎二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病理舉例:

如果腎氣虛損,不能攝納肺吸入之清氣,氣浮于上,則會出現(xiàn)呼多吸少,活動后癥狀加劇的情況。

肝與脾的關系

主要表現(xiàn)在氣機的協(xié)調(diào)和飲食的消化兩方面。

脾運化水谷的功能及脾胃升降功能有賴于肝的疏泄功能,而肝又需要依靠脾胃運化水谷精微,提供營養(yǎng),才能保持疏泄功能的正常。

病理舉例:

若肝失疏泄,影響脾胃功能,則可見抑郁、胸悶、腹脹、腹瀉、便溏等肝脾不和之證。

若脾虛,氣血生化不足,肝失所養(yǎng),可導致肝血不足;若脾失健運,水濕內(nèi)停,則可使肝膽疏泄不利,出現(xiàn)黃疸。

脾與腎的關系

脾腎二者的關系是先后天相互滋養(yǎng)的關系。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氣的健運,要依靠腎陽的溫煦,而腎精也需要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的補充。

病理舉例: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或脾陽久虛,損及腎陽,最終都可導致脾腎陽虛證。

此外,脾可以運化水濕,腎負責氣化水液,脾腎兩臟在津液代謝方面也是共同起作用的。

肝與腎的關系

主要是精和血之間相互滋生相互轉化的關系。

肝藏血,腎藏精。肝血需要腎精的滋養(yǎng),腎精又依賴于肝血的化生。中醫(yī)稱之為“精血同源”,或“肝腎同源”。

病理舉例:

如果腎精虧損,則會導致肝血不足,而肝血不足,也會影響致腎精虧損。臨床常用“肝腎同補”法。

此外,肝主疏泄功能與腎主封藏功能之間也是相互制約、相反相成的。

病理舉例:

如果肝之疏泄與腎之封藏功能失調(diào),則會影響女子的月經(jīng)來潮和男子的泄精生理功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當代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集卷四(周仲瑛)
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整理版)
圣人醫(yī)未?。ㄒ唬?中醫(yī)的五行與五臟關系
第156天——內(nèi)科鼓脹
中醫(yī)基礎理論
臟腑中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