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為皮膚科常見、多發(fā)病,以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糜爛、瘙癢和反復發(fā)作為特征,按其癥狀,及所生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
泛發(fā)于全身、浸淫遍體的叫浸淫瘡;
身起紅粟,搔癢出血的 叫血風瘡;
局限一處,發(fā)于耳邊的叫旋耳瘡;
生于肘膝腋窩者, 名為四彎風;
發(fā)于陰囊初起為胞漏瘡,日久稱腎囊風;
嬰兒濕疹者,又稱奶癬。
然其病因皆為濕毒凝聚, 外受風襲。故凡屬瘙癢流滋水者,統(tǒng)以濕疹名之。常見的幾種濕疹分述如下:
一、主要癥狀
1 泛發(fā)性濕疹
往往因下腿濕疹漸漸加重而泛發(fā)全身,可見散在粟粒樣稍有滲水之紅色丘皰疹,或見成片紅斑、丘疹及集簇之丘皰疹,滲水糜爛,搔痕結(jié)痂,瘙癢無度,以四肢為重,多呈對稱性或彌漫性損害。脈滑,苔白或膩。
2錢幣狀濕疹
全身可見散在錢幣狀集簇之丘皰疹,往往表現(xiàn)為亞急性紅腫丘疹,滲出糜爛結(jié)痂性片塊,劇癢,搔痕累累,皮損頑固, 多發(fā)生在四肢伸側(cè),脈細滑,舌淡苔凈。
3嬰兒濕疹
輕者往往在頭面部有散在幾片皮炎,重者可遍布頭面,甚 至四肢、軀干,皮疹多為散在紅班、水皰,重者糜爛、滲岀、結(jié)痂,病兒有劇癢,嚴重時可晝夜啼哭,煩躁不安。
4脂溢性濕疹
多發(fā)于皮脂分泌多的部位,如頭、面、頸項、胸腋等處,可見大片潮紅、浸潤、搔癢、脫屑、血痂,有的患者還覆蓋有細薄鱗屑。脈弦滑,舌紅苔薄。
5局限性濕疹
這類濕疹往往對稱發(fā)生,損害局限某一部位,可見有下腿 濕疹、陰囊濕疹、屈側(cè)濕疹等。
(1)下腿濕疹:多因下肢靜脈曲張,血液回流欠佳所致,可見紅斑、丘疹、水皰、滲岀糜爛性片塊,或呈皮膚肥厚,色素沉著等鱗屑性苔蘚樣改變的片塊。
(2)陰囊濕疹:陰囊瘙癢難忍,急性發(fā)作,或紅腫糜爛,痛癢交作,步履不便,日久不愈,則皮膚粗糙脫屑,舌苔薄膩,脈 滑數(shù)或細滑。
(3)屈側(cè)濕疹:肘膝關(guān)節(jié)屈側(cè)有瘙癢性丘疹、滲岀結(jié)痂或苔癬化皮疹,劇癢、時輕時重,遷延難愈,或伴口干、便秘、脈滑等癥。
二、辨證要點
本證之因,不外風、濕、熱三者之邪,病雖形于外,而實發(fā)于內(nèi),多由濕熱內(nèi)蘊,外感風邪聚結(jié)皮膚所致,而“濕邪”內(nèi)蘊 尤為本證之主要致因,濕邪蘊久化熱,濕熱互結(jié)滲出流津為其主要矛盾,故濕偏勝則滲液,糜爛;熱偏勝則彌漫、潮紅;風偏勝則瘙癢難忍;久病則血燥生風,局部瘙癢特甚;又濕先下受, 故見于下部者為多;濕邪粘膩,故纏綿難愈。
急性濕疹以濕熱為主,慢性濕疹每伴有血虛、脾虛。
臨床鑒別:急性濕疹起病突然,隨即焮熱作癢,出現(xiàn)丘疹和水皰,搔破之后,糜爛,滋水淋漓;
慢性者多由急性發(fā)作轉(zhuǎn)化而來,皮膚肥厚或粗糙,呈暗紅或帶灰色,一般無滋水。
前者宜清熱利濕為主,后者宜佐以養(yǎng)血或健脾之品。但不論急性、慢性濕疹,滲濕化濕,祛其所因,均為治療之關(guān)鍵。
濕疹之分型,臨床上有以下幾型:
1濕熱型:臨床具有紅斑水皰,瘙癢滲水,味腥而粘,便干,小便赤等特點。如急性濕疹、 脂溢性濕疹等,治宜清熱利濕。
2.濕盛型:臨床具有皮膚起水窠,色暗褐,瘙癢出水,抓后無痛感,可伴便溏,小便清,食少腳腫等特點。如泛發(fā)性濕疹等,治宜健脾除濕止癢。
3.血熱型:臨床具有發(fā)病急,病程短,身熱口渴,遍身起血疹,瘙癢極甚,搔破出血,焮熱等特點。如粟瘡或血風瘡,治宜清熱涼血利濕。
4.陰虧型:臨床具有皮膚浸潤,干燥脫屑,瘙癢略有滲液等特點。 如泛發(fā)性濕疹,慢性濕疹等,治宜滋陰養(yǎng)血,除濕止癢。
--------------
臨床經(jīng)驗
濕疹之治,病程長短有急、慢之分,發(fā)病范圍和部位不同則名稱和治療各異,現(xiàn)把急、慢性濕疹和幾種主要的濕疹之治療經(jīng)驗簡介于下:
急性濕疹:宜清熱利濕為主,方用萆薢滲濕湯加減治療。
發(fā)上部者,加防風、蒼耳子、桑白皮等;
發(fā)下部者,重用土茯苓、 威靈仙、車前草;
發(fā)中部者,加茵陳、龍膽草、蒲公英;
大便干結(jié)者,重用生大黃、生槐花;
陰虧者,加生地、元參、丹皮。
若皮損滲出較多者,可用倍滑散:五倍子9克, 枯磯 9克,滑石9克,生黃柏15克,吳白芷9克,青黛9克 ,冰片3克。共研極細末,香油調(diào)敷,1日1次,待滲出消失后, 可改為撒布,1日2次。
慢性濕疹:宜健脾利濕,散風止癢為治。方用健脾利濕止癢湯:炒蒼術(shù)12克, 生黃芪18克, 當歸15克, 紅花6 克, 茯苓15克, 防風10克 ,豬苓12克, 黃柏6克, 地膚子10克, 車前子10克, 地丁 12克, 茵陳15克, 苦參6克, 甘草3克。
外用藥同前。
-----------
1泛發(fā)性濕疹
宜疏風祛濕,敗毒瀉火為治。方用祛濕敗毒散:銀花6 克, 蒲公英10克,地丁 12克 ,菊花6克 ,黃柏6克 ,黃芩 6克 ,荊芥6克 ,大青葉10克, 川萆薢10克, 白鮮皮10 克, 生地15克, 蟬蛻6克 ,威靈仙10克。
2錢幣狀濕疹
宜滋陰養(yǎng)血,除濕潤燥。方用養(yǎng)陰除濕湯:生地15克 ,元參10克 ,丹參15克 ,當歸15克, 白鮮皮10克 ,蛇床子10克,滑石15克,甘草5克,澤瀉6克,茯苓15克 ,黃芩9克。
3嬰兒濕疹
宜清熱利濕解毒為治。方用小兒濕疹方:銀花5克, 蒲公英8克,地丁6克,防風7克,白鮮皮10克,車前草6克 ,燈心1克, 炒谷麥芽各10克, 滑石6克, 甘草3克 ,綠豆10克。若脾虛濕盛者,去銀花、蒲公英、丹皮,加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病初起表熱重而發(fā)燒者,去防風、丹皮、滑石,加薄 荷、黃芩、荊芥。忌用水洗,避風。
外用黛柏外搽方:青黛5克 ,冰片0.5克, 黃柏5 克 ,枯磯5克, 琥珀末3克。用法:共研極細末,加紫草油調(diào)擦患處。
4脂溢性濕疹
宜活血清熱利濕止癢,方用脂溢性濕疹方:歸尾15 克 ,赤芍10克 ,白鮮皮10克, 蒼術(shù)10克, 生薏苡仁30克, 蟬蛻6克 ,蒲公英10克, 蒼耳子6克, 紅花6克, 苦參6 克,桑白皮6克,荊芥6克。
5局限性濕疹
(1)下腿濕疹:宜利濕健脾,清熱通絡為治。方用下肢濕疹方:忍冬藤15克 ,生地15克, 澤瀉6克, 赤芍10克, 川牛膝12克, 丹皮6克 ,黃柏6克 川萆薢10克 ,地膚子 10克 ,桑枝15克, 生薏苡仁30克, 海桐皮10克, 蒼術(shù)10 克。
(2)陰囊濕疹:宜清熱瀉肝,除濕殺蟲為治。方用陰囊濕疹方:龍膽草5克, 生地15克, 梔子5克, 苦參6克,生甘草6克,焦柏5克,廣蛇床10克,九里光12克,貫眾6 克,木通10克,蒼術(shù)10克,川楝子10克。
陰囊濕疹外洗方:土蛇床, 威靈仙, 當歸, 苦參, 鶴虱各25克,老蔥頭5個,加水4000毫升,煎數(shù)沸澄清后,乘熱熏洗患處。
注意:保持陰囊清潔,每日臨睡前用外洗方熏洗一次,勤換內(nèi)褲,忌食辛辣魚腥之物。
(3)屈側(cè)濕疹:宜清熱涼血,法風理濕為治。方用消風理濕湯:防風10克, 荊芥6克 ,王不留行10克 ,蒼術(shù)10克。生薏苡仁30克, 川萆薢10克, 茵陳10克 ,焦柏6克, 地丁10克,紫草6克,生地15克,銀花6克,青黛6克。
------------
幾點體會
1濕疹之治,須抓住祛風、清熱、除濕三個環(huán)節(jié),然祛風之中,要注意養(yǎng)血活血,因為血行風自散;除濕之時,要注意健脾, 脾健則濕易化;清熱要注意解毒,毒化則病易愈。
2治療濕疹,若濕毒未凈,以內(nèi)服藥為主,因勢利導,排濕毒于外.盡可能不外用收斂藥,因用之較早,濕毒蘊遏于內(nèi),可轉(zhuǎn)移其他部位發(fā)作。
3 濕疹滋水甚多,皮膚奇癢,濕毒甚者則須加百部、貫眾、 紫草等解毒殺蟲,外用青黛二石散(熾石膏、滑石各30 克,青黛、黃柏末各15克,枯磯10克、冰片、輕粉各5克。共研 極細末,裝瓶備用。)若藥后濕熱已退,滋水仍不止者,則用龍、 牡、五味、烏梅等收斂之。
4 濕疹向愈之時,可稍加活血之藥,活血藥引入血分,使血中之濕毒清除,營衛(wèi)氣血通和,則癢爛之濕瘍自愈。
5 但凡濕疹,無論熱重濕重,必用地膚子、防風、苦參三味,防風祛風解毒,地膚子清利濕熱,苦參殺蟲止癢,三者合用效果甚佳。據(jù)現(xiàn)代藥理分析,此三味藥均有抑制皮膚真菌的作用。 .
6對于熱重于濕之濕疹,皮損滲岀糜爛者,可用新鮮馬齒莧、生黃柏、銀花等,煎水冷濕敷,爾后再以紫草油調(diào)黛柏外擦方外敷,以達收斂止癢促進上皮新生之效,這是治療急性濕疹的外用藥之規(guī)律。
7 濕疹之治療,宜因勢利導,而不宜截堵,例如濕疹局部流滋水,應當看成是內(nèi)蘊之濕邪外出途徑之一,故藥物之治 療,也在于化濕燥濕。以利邪去而斂,因而清潔皮損瘡面,不使結(jié)痂瘀塞通路,則為必然之舉。
8慢性濕疹,皮損頑固,癢感劇烈,養(yǎng)血祛風固然重要,但止癢效果常不顯著,可在養(yǎng)血祛風的基礎上加入鶴虱、貫眾、 檳榔等殺蟲之品,療效甚佳。
9 嬰幼兒濕疹,或為胎前母食五辛,濕從內(nèi)生,或為恣食口腹,脾胃積損。故小兒濕疹,更以調(diào)脾健胃為要,常佐化滯調(diào)中之焦楂、炒谷麥芽等,過服苦寒清利之品,戕伐脾胃之氣,常致病情纏綿難愈。
10. 下肢濕疹,若原有靜脈曲張者,則須加三棱、莪術(shù)、紅花、忍冬藤等活血化瘀藥;若濕濁重或挾痰者,加土茯苓30克,土牛膝15克, 蒼術(shù)10克等;皮膚麻木酸脹者,則須加僵蠶、地龍、桑枝等散風藥。
11.濕疹之護理,宜注意以下幾點:
(1)忌食辛、辣、油膩、腥發(fā)動火之品,嬰兒忌食牛奶、魚肝油。
(2)避水,忌用堿、肥皂 或化妝品類。
(3)避風,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
(4)力勸患 者發(fā)癢時勿用手搔抓。
(5)皮損滋水糜爛者,忌用油膏包扎,以 防堵塞毛孔,引起炎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