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道德經(jīng)》
上一篇解讀了: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梗韌堅強。
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新冠病毒,讓很多企業(yè)限入了停擺,西貝的賈國龍順水順風的時候,想著怎么讓員工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怎么全員經(jīng)營,但直正遇到了危機,還是撐不過三個月,為何?
有順境,就一定會有逆境,這是常識,也是規(guī)律。
但有多少人能夠認識到這個規(guī)律呢?
順風順水的時候,非常的光彩,大展宏圖,出手大方。根本不會想到”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暗牡览怼?/p>
同樣處在逆境中的人,悲傷絕望,這次新冠病毒事件,就是如此,很多人對國家、對企業(yè)喪失了信心,完全不懂得'柔弱微細,生之徒也“的道理。
物極必返。
接上一篇,本篇解讀第七十七章。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
天之道,就像拉弓射箭一樣。有動有靜,有張有弛。
日月交替,晝夜循環(huán),無不是天道的一張一弛。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張弓射箭,初舉起時,有時或偏高,偏高時前臂下壓,箭身下落。
有時或偏下,偏下則須上舉,前臂上提,箭身上調(diào)
有時偏滿,滿時則減之,有時不足,不足時則補之。
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
天之道,消減有余的、補充不足的,達到自平衡的狀態(tài)。
人之道,逆勢而行,消減不足的來奉給有余的。
天之道,是自然平衡,道能自正;
而人之道恰恰相反,喜新厭舊,趨利避害,有利于自己人為之,不利于自己人遠離。
天道之損有余,正在于補不足。人之欲心妄念,恰與天道相反,凡是弱者,便以強欺之;凡是不足者,反而損之奪之。
天之道,順勢而為,即是無為;
人之道,逆勢而為,即是有為。
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
作為人,誰能有余,并愿意取出自己的奉于天呢?
只有遵照自然法則平衡的人,懂得大道之人,無為之人。
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圣人之道,效仿天之道。
圣人遵循天道,不會忘加影響,萬事萬物偏離了道,失去了平衡,道會自正,自然回歸于平衡。
普通人不會這么做,普通人一定會施加影響,并把功勞據(jù)為己有,認為自己影響到了結(jié)果。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就是自然法則,自然法則的運行規(guī)律不會因人的強加影響而改變,當平衡被打破時,自然法則會自平衡。
道可自正。
損就是“舍”,“舍”就是“得”。
舍是一種善德,亦是人生哲學(xué)范疇的大課題。人只知道“得”是美事,而不知“舍”更為可貴。古人以損為德,以舍為得,這其中有甚深的天道奧理。
舍與得,本身就是相對統(tǒng)一,在道的層面,沒有舍得之分,人為打破平衡,道會自平衡。
有人這么評價非典事件,說:不是我們戰(zhàn)勝了SASE病毒,二是病毒饒恕了我們。
任何突發(fā)事件,或者重大疫情,發(fā)生時未必是偶然,人類打破自然平衡,違背天道,自然也會受到懲罰,這是自然規(guī)律。
受到懲罰,不管這個懲罰有多大,達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也會放過人類。
所以,不管面對任何困難,不需要悲觀,不需要失望,懂得珍惜,懂得敬畏,懂得舍得之道,上天自然會解決一切,復(fù)歸于平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