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對她爹媽、繼母都很絕情,這我可以理解,但她對她弟都很涼薄,是真的能說明她骨子里其實沒有太”圣母”的基因。
“她從不悲天憫人,不同情弱者,慈悲布施與她無緣。她的世界,就她一個自己。她非常孤獨,也非常自私,用自己的手作繭自縛,她遠離了世界上所有人,包括親人?!边@是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對她的評價,我覺得挺到位。
張愛玲小的時候,跟弟弟的感情算是挺好的。她只比弟弟只大一歲多,和弟弟一起長大,一起經(jīng)歷父爭吵、母親出國、姨奶奶進門、父母離婚、父親再婚、繼母進門......
兩姐弟幼年時便非常親密,張愛玲寫“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做游戲,我使一把寶劍,弟弟使兩只銅錘,趁著月色翻過山頭去攻打蠻人……
小時候的張愛玲姐弟有保姆帶,但保姆重男輕女,帶弟弟的保姆總是在帶她的保姆面前頤指氣使,而帶她的保姆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這讓張愛玲很不服氣。
父親也有點重男輕女的問題,所以,張愛玲母親黃逸梵當(dāng)年是把張愛玲拐出家庭送進新式學(xué)校,她以為弟弟是兒子,父親再不濟也不會不給他學(xué)上,所以,兒子也跑來找她時,她以自己一個人確實承擔(dān)不起兩個孩子的開銷,拒絕了(張愛玲母親對張愛玲是有愛的,只是不如張愛玲期待的那么多)。
結(jié)果呢?這位父親根本不愿意讓他進新式學(xué)校,而是在家請私塾先生教幾年,再后來干脆為了把兒子的學(xué)費省下來抽大煙,沒讓兒子念完大學(xué)。
再婚后,這位父親也很暴躁,經(jīng)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兒子大打出手。張愛玲也在文中寫過,她那時候發(fā)誓自己要多賺錢,把弟弟解救出來。
后來也有人說,張子靜可能是張愛玲媽媽跟其他人私通生下的私生子,所以,他父親才會待他那么刻薄。但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小。
再后來,脫離了原生家庭的張愛玲跟母親生活了一段時間,去香港念書又回了上海,聲名大噪。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則在父親和繼母的禍害下,過得不很好。1944年,張子靜與好友創(chuàng)辦了報刊《飚》,張子靜想找已經(jīng)成名的姐姐討要一篇稿件,卻被張愛玲拒絕:“我不能給你們寫稿,這會敗壞我的名聲?!?br>
可能又覺得自己太不近人情,張愛玲又拿出一張素描打發(fā)弟弟說:'這張你們可以做插圖。'這是張子靜印象中唯一一次從姐姐張愛玲那里要到東西。
姐弟倆聯(lián)系越來越少,感情也越來越淡漠。1952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前去香港,臨行前都沒通知張子靜。
張子靜放假回市區(qū),去姑姑處敲門找姐姐,姑姑只留下一句“你姐姐已經(jīng)走了”,便關(guān)了門。張子靜很難過,推著自行車,哭著走回家。
那時候,張子靜只當(dāng)了一個普通老師,收入很低,常年生活在郊區(qū),難得進城一次。去看父親和繼母時,攢了一點錢還被父親騙走了。他當(dāng)時養(yǎng)家糊口都有一定難度,更加娶不起老婆,后來一生未婚。
1988年,張子靜輾轉(zhuǎn)給她寄了封信,希望姐姐能借自己一點錢買套房子娶妻,但張愛玲回信“沒有能力幫你的忙,是真覺得慚愧,唯有祝安好”。
盡管姐姐和自己形同陌路,但張子靜卻說:”我了解她的個性和晚年生活的難處,對她只有想念,沒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變,我和她總是同血緣,親手足,這種根祗是永世不能改變的。'
他研究了張愛玲所有的作品,并寫了《我的姐姐張愛玲》。我們今天講的很多故事,都是他講出來的。
1995年,辭世前的張愛玲將自己的所有遺產(chǎn)全部交由了好友宋淇夫婦繼承,沒有留任何遺物給自己的親弟弟張子靜。實際上,相比宋淇夫婦,一貧如洗的張子靜顯然比他們更需要張愛玲的錢。
張愛玲去世的第二年,張子靜也走了,享年76歲。他在報紙上得知張愛玲死后多日才被人發(fā)現(xiàn),感到自己時日無多,連睡覺都開著門,希望自己哪天真的走了,能及早被人發(fā)現(xiàn)。
張愛玲為何對這個弟弟涼薄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她覺得弟弟”沒志氣“。
繼母到來后,她本以為弟弟跟自己是同盟,結(jié)果弟弟為了在那個家庭里生存得好一些,居然有時候也會討好繼母,這讓她感到了自己”被背叛了“。
而弟弟的性格也是屬于有點懦弱的那一掛,他沒有太強的社會競爭力、學(xué)習(xí)成績又不行,也沒有爭強上進之心,只被動服從于父母的安排......
張愛玲原本就厭惡自己的親爹,看到自己的親弟弟成年后也支棱不起來,一步步又成為親爹的翻版,自然也不愿意與之親近。
再者,在張愛玲與父親、繼母斗得很嚴重得時候,懦弱的弟弟迫于家庭威力沒有對自己施以援手,甚至順著父親和繼母的意說了一些傷了她的話,她自然沒法原諒。
而一個懦弱的人,往往也是一個不敏感、不記仇、能原諒一切的人,所以,張子靜在經(jīng)受姐姐的多次拒絕之后,內(nèi)心依然惦記著姐姐。
而張愛玲,從來都不是一個有圣母心的人。年輕時候,她跟炎櫻好到要穿同一條褲子,但后來她去了美國,生活窘迫,而炎櫻過得富裕,還口無遮攔地在她面前炫富,她跟炎櫻說絕交就絕交。
她的能量,只夠她愛文學(xué)、愛自己,實在不足以讓她寬大到能原諒過去傷過她的人。
事實上,站在張子靜的角度,他也是個可憐人啊。
在原生家庭中,他過的是爹不疼、娘不愛的生活,父親經(jīng)常動不動對他拳打腳踢,繼母也未必對他多好。
張愛玲好歹因為是個女孩且是個值得做親職投資的人才,曾經(jīng)得到過親媽的”解救“。而弟弟僅僅因為是個兒子,投奔親媽也被親媽拋棄了。
他甚至都得不到姑姑的寵愛,有一次張子靜去姑姑家里,待到要吃晚飯的時間,姑姑竟對他說:“你如果在這里吃飯,一定要和我們先講好,吃多少米的飯,吃哪些菜,我們才能準備好。像現(xiàn)在這樣沒有準備就不能留你吃飯?!?br>
張子靜聽到這話,趕緊起身告辭。后來他去姑姑家看姐姐,得知姐姐去了香港,姑姑都沒讓他進門。
懦弱和平庸,也不全是他的錯,有的人生來就是這樣子的啊,活得”有志氣“只是個別極優(yōu)秀的人的專利。
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接納和愛。倒是繼母死了以后,把自己居住的那間14平米房子留給了在農(nóng)村教了一輩子書的他。他退休后回到上海,總算有了自己的居所。
他說,父親對我盡到了養(yǎng)育之恩,我不怨他。母親對我有懷胎十月之恩,我亦不恨她。姑姑是新派女性,向來視我為父親底下調(diào)教出來的“舊派分子”,與我保持著一定的警惕和距離,那也是理所當(dāng)然。而我的姐姐,我不記得我曾幫過她什么,所以沒資格要求她報恩。
這段話,看的我潸然。
一個平庸且懦弱的人,若不是發(fā)展出這樣的生存哲學(xué),若是像張愛玲一樣記恨所有傷過自己的人卻又沒有張愛玲那樣的志氣和本事,只會過得更凄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