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jié)快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二十三)漢府幾回夢繁華(上)
南京市第九中學(xué)和我的學(xué)校同區(qū),因為工作關(guān)系,一年里總要去幾回。外勤比較辛苦,但九中我是喜歡去的,至于原因,竟有些不務(wù)正業(yè),因為它在長江路上。
長江路緊鄰新街口,卻少有那一份熱鬧。高大的法桐靜立路旁,挺拔的樹干伸向空中,高處枝椏交錯,筑起一條綠色隧道。春夏時節(jié),闊葉滿樹,陽光透過罅隙留下一地斑駁,繪成自然的圖畫;清風(fēng)掠過枝頭婆娑作響,奏起美妙的琴音;這時候一輛單車也好,慢慢踱步也好,滿眼蔥郁、滿身清涼,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只要一個深呼吸,就全身舒爽。秋天的它是另一番景象,金黃的葉子或是在微風(fēng)中悠悠飄落如輕舞的蝴蝶,或是在疾風(fēng)中上下翻飛如驚弓的鳥兒,腳踩落葉,脆響聲聲,極目遠(yuǎn)視,天高云淡;這時候,尋一條長椅靜坐,撿一片葉子在手,便覺得整個秋天都在掌心里。到了冬天,葉已歸根,只有梧桐果還執(zhí)拗地懸在枝頭,湛藍(lán)天幕下?lián)u曳如鈴鐺,只缺了“叮當(dāng)”悅耳,不過也沒什么關(guān)系,這時候,倚一棵大樹,讓陽光灑滿全身,從頭到腳讓暖意包裹,春天似乎就觸手可及。四季長江路,容顏多變,卻一樣叫人喜歡。
如果單是這些,長江路在古城南京也算不上什么,事實上,它歷史悠久。
最早,它是明朝的大倉園,朱元璋在這里建了很多倉房,用于存放物資;清朝的時候叫督署街,因為這里是兩江總督府所在地;中華民國建都后,它叫國府路,坐落著國民政府一幢幢氣派的建筑,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后又改為林森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它的名字換成了長江路。從明朝算起,它存在了600年,文化氣息日漸濃郁,毗盧寺、梅園新村紀(jì)念館、六朝博物館、總統(tǒng)府、南京圖書館、江寧織造府、江蘇省美術(shù)館、南京人民大會堂等建筑匯集于此,而總統(tǒng)府建筑群尤為著名。
總統(tǒng)府所在的長江路292號在1700多年前是東吳的宮城,后來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的宮城臺城都是在它的基礎(chǔ)上增建的。近年總統(tǒng)府周邊多處發(fā)現(xiàn)宮城遺跡,東面原漢府街長途汽車站地下發(fā)現(xiàn)宮城墻基,后來建起了“六朝博物館”;南面南京圖書館地下有大量的六朝遺跡,負(fù)一樓開辟了專門的參觀場地;西面的1912街區(qū)也有六朝宮城的石柱礎(chǔ)?!傲鸱鄣亍痹谒宄笆幤礁麎ā焙鬂u漸消散了“王氣”,直到800年后才迎來了朱元璋,不過大明朝的皇宮不在臺城,而是東移到古燕雀湖一帶,因此才有“遷三山填燕雀”的說法;臺城不再是皇家宮苑,卻依然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朱元璋把它送給了陳理。
陳理是朱元璋對手陳友諒的次子。1363年8月,陳友諒在鄱陽湖一戰(zhàn)中意外中流矢而亡,太子陳善兒被擒,12歲的陳理在武昌即帝位,不過半年,朱元璋兵臨城下,陳理歸降,封“歸德侯”,后來又承襲“漢王”封號,臺城故地就是陳理的“漢王府”,范圍包括今總統(tǒng)府內(nèi)南邊的一部分以及總統(tǒng)府外東面的一塊地方,至今梅園新村以南、長江路至龍蟠中路這一段仍叫“漢府街”,總統(tǒng)府建筑群的起源就是“漢王府”。陳理在漢王府一天天長大,雖不思“蜀”也未覺得“此間樂”,常??诔鲈寡?,對軟禁生活表示不滿;漢王府與皇宮近在咫尺,朱元璋很快就知道了,或許當(dāng)初他把陳理放在近處就是為了監(jiān)視。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以“不克全朕恩”為由將陳理發(fā)配高麗濟州島,為大明除去了一個隱患。陳理之后,漢王府仍在,只是漢王換了人——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幾年后,朱高煦因為謀反被宣德帝烤死在銅缸里,這一次漢王府成了空宅,閑置了很多年。
據(jù)說總統(tǒng)府內(nèi)的煦園是因朱高煦而得名,但朱高煦曾居高位,按例是要避諱的,后來犯了謀逆之罪,連他住過的漢王府都不被記載,用他的名字命名一座園林也不太可能。煦園得名還有其他的說法,都不是定論,但這不影響煦園的美。
煦園位于總統(tǒng)府西側(cè),也稱西花園。入煦園之門,即見太湖石壘起的假山,太湖石因產(chǎn)于太湖而得名,具有“瘦、皺、透、漏”的特征,以之造型呈現(xiàn)玲瓏剔透、重巒疊嶂的形態(tài)。假山東南,矗立著一翼亭子,為六角造型,名曰“六角亭”。亭中眺望,就能看到東側(cè)游龍墻前的小軒,軒中佇立著一塊《楓橋夜泊》詩碑?!稐鳂蛞共础肥且粋€客子眼里的姑蘇深秋之夜,“月落烏啼霜滿天”,幽寂而冷清;“江楓漁火對愁眠”,孤獨而落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靜謐蒼涼的夜,寒山寺的鐘聲在孤舟游子(唐朝安史之亂后,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的耳畔響起,竟沖淡了憂愁,平靜了心情,有了些溫暖親切的意味?!稐鳂蛞共础穯柺篮?,為寒山寺刻碑者不乏其人,《寒山寺志》載,第一塊詩碑是宋代王硅所書,今已不存;第二塊為明代文征明所書,僅存殘碑;第三塊是清代俞樾所書,俞樾是清末著名學(xué)者,這塊碑成為寒山寺一絕;第四塊是民國三十六年由同名同姓書法家張繼書寫,這三塊碑如今都在寒山寺。寒山寺本來并非勝景,因為《楓橋夜泊》而名聲大顯,進而流傳海外,特別是在日本,因為入選小學(xué)課本而廣為人知;日本人對這座寺廟可謂情有獨鐘,竟在1929年以“寒山寺”為名籌建寺廟,另建“夜半鐘聲”鐘樓一座,架“楓橋”一座,立石碑一座,刻《楓橋夜泊》詩于其上,一切都照搬蘇州寒山寺。1937年日軍占領(lǐng)南京,當(dāng)時盤踞蘇州的甲級戰(zhàn)犯松井石根飛奔寒山寺,打算把《楓橋夜泊》詩碑運到日本,獻給天皇。蘇州因此上演了一出保護詩碑的動人傳奇:住持靜如以20根金條請?zhí)K州石刻大師錢榮初刻碑瞞敵,錢榮初分文不取仿刻詩碑救真碑,而計劃失敗后,又有愛國志士錢達飛利用詩碑的有關(guān)傳說舍身護碑。野史記載,酷愛《楓橋夜泊》的唐武宗命人精心刻制了一塊詩碑,說自己升天之日要一同帶走,不料一個月后即猝死,臨終遺旨:“《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勒石賞析,后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復(fù)!”后來宋代王珪、清代俞樾、民國張繼都沒有善終。錢榮初仿碑被發(fā)現(xiàn)后,錢達飛假冒錢榮初喋血街頭,身藏血書:“刻碑、褻碑者死!吾忘祖訓(xùn),合(活該)遭橫事!”以證傳聞,使松井石根最終不得不放棄圖謀。后來偽維新政府為博日本主子歡心按原碑復(fù)制了一塊置于煦園內(nèi),就是今天看到的《楓橋夜泊》詩碑,雖然是仿碑,但用料精良、筆法細(xì)膩,不失為藝術(shù)佳品。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引出一個保護國寶的悲壯故事,令人扼腕。
六角亭下有一飛檐翹角、四面皆窗的中式建筑,以桐木建成,前后還植有數(shù)棵高大的青桐,名曰“桐音館”?!巴┮簟钡涑觥逗鬂h書·蔡邕傳》:蔡邕偶經(jīng)江南,聽到一塊桐木在火中爆裂的聲音,知道這是一塊好材料,于是討來做成了一把琴,因為木頭的尾部被燒焦了,得名“焦尾琴”,所以桐音即為琴音,古有伯牙為子期破琴絕弦,所以琴音暗含知音之意。用于制琴的桐多指青桐,也叫中國梧桐,并不是如今常見的懸鈴木;青桐不僅是制琴的良才,也是優(yōu)美的觀賞植物,傳說鳳凰非它不棲,因而被賦予美好高潔之意。古人常在庭院或宅前種植,風(fēng)吹見它落葉,雨打聽它作響,古詩詞里常常寄托離愁別緒于其中,不過桐音館的建造者曾國藩卻聽出了另一番情趣,桐葉上雨滴叮咚,一如古樸幽雅的琴聲,館中品茗,耳畔清音,心境閑適,麥子山(曾國藩的幕僚,桐音館命名者)真是揣摩到了曾國藩心中的那一種雅意!
桐音館是煦園的中心建筑,其西北角有棕櫚亭,用廣西棕櫚絲覆蓋而成,是洪秀全思鄉(xiāng)的產(chǎn)物;館后假山中有“印心石屋”碑,是道光皇帝為名臣陶澍所題;石屋后有“品”字形花廳,一代名臣曾國藩在此長逝,不足百米之處,是洪秀全的葬身地,多年對手最后歸于一處,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館西南有方勝亭,“方勝”是古代女子佩戴的一種首飾,兩個菱形同心相疊,有“永結(jié)同心永不分離”的美好寓意,方勝亭由兩個菱形部分重疊而成,遠(yuǎn)看像兩個亭子,實際上是一個,像一對甜蜜的夫妻,而東南假山群有一塊太湖石,形似觀音背對方勝亭,似乎在含羞躲避,頗為有趣。
館西是一湖碧水,因形似長頸花瓶得名瓶湖,“瓶”“平”諧音,也稱太平湖。無風(fēng)時,水面光滑如琉璃;風(fēng)過時,漣漪輕動疊翠玉。沿岸垂柳依依,水里游魚成趣,東岸忘飛閣與湖西夕佳樓隔水相對,南端不系舟與北部漪瀾閣遙遙呼應(yīng),南北長、東西窄的狹長湖面因之脫去了單調(diào),多了幾分靈動。亭榭樓閣圍繞的太平湖寧靜安適,是都市里的世外桃源,人到此境,難免沉醉。夕佳樓半跨于湖上,如飛燕掠于水上,動感十足;黃昏之時,彩霞滿天金光滿湖,近樹遠(yuǎn)山倒影如畫。這里是煦園制高點,登樓推窗,一湖景色盡收眼底。西邊是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辦公室,又稱“西花廳”,七開間巴洛克式平房,青瓦黃墻,坐北朝南;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任大總統(tǒng),到4月3日離任,在這里度過了舉步維艱的91天,如今廳內(nèi)復(fù)原為孫中山就任大總統(tǒng)時的樣子供游人參觀。東岸三間平屋雕梁畫棟,呈“凸”字造型,正中一間伸入湖中,成為三面臨水、四面軒窗的水榭,這里嘉木可棲、清流照影,飛鳥翔集,樂而忘飛,一樓一閣盡得“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引自陶淵明《飲酒(其五)》)之意境;兩江總督端方常在此品茗賞荷,封疆大吏,位高權(quán)重,督署之內(nèi)而“忘飛”,也是一種超然的人生境界,而功成名就的曾國藩,也曾寫下對聯(lián)“倚天照?;o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剖露心志。
水榭之南,石舫靜浮水中,“舫”又稱旱船,依照畫舫樓船的樣式建造;太平湖中原有一間水上船形書齋,1746年,兩江總督尹繼善到任后將它修葺一新,取莊子《南華經(jīng)》“泛若不系之舟”而命名,乾隆二次南巡時題寫了匾額,這塊匾額因歲月更迭已不知去向,留存下來的是袁枚的《不系舟賦》。不系舟就是解了纜繩的船,自由是它的本質(zhì)屬性,袁枚堪稱滿清官場的不系之舟,隱小倉山、筑隨園,一生逍遙,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恩師尹繼善對他的愛護;后來不系舟為洪秀全所用,留下了濃郁的太平天國特征。二百多年后,這艘古韻猶存的小舟幾經(jīng)修葺,成為總統(tǒng)府內(nèi)最古老也最知名的建筑,它雖然從未離開過狹小的太平湖,但世事風(fēng)云盡攬艙中。
水榭之北,漪瀾閣如鳧戲水中,飛檐翹角,窗欞雕花,古樸而秀美;它四面臨水,石欄環(huán)繞,欄上石獅憨態(tài)可掬,東西各有小橋通向湖岸。這座修建于1870年的建筑曾經(jīng)是太平天國的機密房,后來孫中山、國民政府都曾在此辦公,如今小橋流水依舊,林木亭臺如常,而它已遠(yuǎn)離了政治風(fēng)云,1983年成為“洪秀全歷史文物陳列室”,把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變遷默默記錄。
煦園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又是一座特別的江南園林,曾國藩、洪秀全、孫中山、蔣介石等中國近現(xiàn)代風(fēng)云人物都曾在這里留下足跡,而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還是與《紅樓夢》的關(guān)系。歷史學(xué)家朱偰(xiè)在他的《江寧織造署與楝亭的關(guān)系》一文中說:“現(xiàn)在的江蘇省政協(xié)會址(長江路292號)是過去清朝的兩江總督府,而清朝的兩江總督府又是就清朝'江寧行宮’的一部分改建的,清朝的'江寧行宮’又是就清初康熙時代曹寅的江寧織造署擴建的。所以現(xiàn)在江蘇省政協(xié)的會址,和曹寅當(dāng)年的江寧織造署有歷史上的淵源關(guān)系。”傳說陶澍曾指花廳處為瀟湘館,果真如此,它有大觀園的影子,也是《紅樓夢》作者生活過的地方,今天我在煦園行走,也許正是踏著他的足跡,某個亭子他曾登臨、某棵樹下他曾駐足……這么一想,我有點莫名的興奮。(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